棗莊:垎塔埠街道開展中國傳統插花藝術「非遺進校園」活動

2020-09-10 棗莊之窗網


棗莊之窗9月10日訊: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為增強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意識,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及和傳承,9月9日下午,棗莊市中區文化館聯合垎塔埠街道分館走進十五中南校(勤為學校)開展「教師節,最美的花兒獻給您」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非遺進校園」活動。為老師們獻上一份特別的教師節禮物。

活動中,通過向老師們介紹中國傳統插花的獨特魅力、親自體驗插花過程,在場老師對該非遺項目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讓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們。街道藉此表達對老師們的敬意與感謝。同時,傳遞對傳統文化的喜愛,增添對生活的熱愛。此次活動獲得全體師生的高度讚揚。

通過此次活動,老師們不僅獲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了解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文化,激發愛國愛家鄉的熱情。同時,街道也將大力弘揚尊師重教傳統,構建新時代尊師文化,廣泛動員引導社會力量關心、理解、支持教師,使教師這個神聖職業更具吸引力和成長前景。


撰稿 | 劉暢

攝影 | 孫明春

編輯 | 棗莊之窗新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秦州區文化館「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走進太京鎮窩...
    在秦州區文化館組織的「文化潤童心 經典永傳承」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現場,窩駝學校孩子們剪剪紙、練書法、畫國畫、彈古琴,好不熱鬧。在活動啟動儀式上,太京鎮窩駝學校校長黃應軍說:「學校是文化的聚集地,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走進窩駝學校,必將在傳統藝術薰陶中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人文情懷,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掀起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
  • 北京海澱開展非遺文化進社區 傳承傳統文化
    為使人們體驗京津冀不同地區非遺大師和傳承人的手工絕活,領略風格迥異的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強化對非遺項目的保護意識。海澱區各街鎮社區開展非遺文化進社區活動。  內容多樣傳承傳統文化 「弘揚傳統文化 兔兒爺手工製作」活動,將一個個兔兒爺「請」到了社區,請進了居民的生活。
  • 非遺進校園,共築傳承夢!增城這個案例上榜省「非遺進校園」 優秀案例!
    >2020年度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揭曉啦增城區剪紙非遺傳承培訓基地據介紹,2020年度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徵集活動面向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會組織及個人,徵集在中小學實施的「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最終評選出10個精品案例和10個優秀案例,推薦參加第二屆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徵集宣傳活動。
  • 沉浸式「非遺」活動走進泉州職業技術大學
    12月9日,泉州職業技術大學首屆大學生藝術節首場活動——「非遺」進校沉浸式體驗活動,邀請了泉州市社科聯、晉江市社科聯作為指導單位,攜手在校師生共赴一場泉州「非遺」文化之旅,品鑑古韻匠心,領略傳統非遺魅力。
  • 中學體育名師蔡世偉工作室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教研活動
    中學體育名師蔡世偉工作室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教研活動
  • 月餅、羊肉原來也是非遺文化!普陀這些「寶藏」進校園、進社區,有...
    作為非遺傳承保護的實踐之一,近年來,普陀區通過文教結合方式開展的「非遺進校園」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長徵剪紙技藝、立體動物燈彩、風箏製作等非遺項目正紛紛走進課堂。當遇見古老而又傳統的文化遺產時,孩子們心中已經播下了非遺的種子。
  • 武城老城鎮武城老城鎮開展「非遺進校園」展示活動
    為了弘揚傳統文化,8月21日,老城鎮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展示活動。在孩子們熱切的目光和熱烈的掌聲中,本次「非遺」展示正式拉開帷幕。南屯花槓舞傳承人崔振江先生利用暑假時間,不僅傳授給學生抬花槓技巧,還將花槓按比例縮小,做成兒童能抬的「微縮」花槓,使學生近距離體驗、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讓學生們在興趣中感受非遺的文化內涵,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珍惜,推動非遺文化繁榮興盛。
  • 非遺進課堂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本報訊(光明新聞記者 熊丹丹 通訊員 潘志瑩/文 記者 管強 通訊員 潘志瑩/圖)12月9日,「2020年度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光明區田寮小學開展。本次活動通過抗疫主題非遺展和非遺小課堂兩種不同形式,引領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讓非遺教育真正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傳承非遺文化。全校近兩千名師生參與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遺保護中心)承辦,光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協辦。
  • 非遺進校園:昌樂縣綜合實踐創新實驗學校衍紙藝術讓非遺美下去
    近年來,昌樂縣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工作,紮實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以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重點,以非遺教育傳承基地為載體,將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學校教育和學生生活,通過學生的全方位、多角度參與,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昌樂縣綜合實踐創新實驗學校是濰坊市級非遺校園教育傳承基地。
  • 非遺進社區——青島市南區八大峽街道開展「傳承傳統文化 感受皮影...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0日訊為豐富社區居民生活,傳承中國傳統文化,11月10日上午,「非遺永流傳」社區教育傳統民俗公益講堂皮影雕刻程陽老師走進青島市南區八大峽街道挪莊社區,帶領社區居民一起動手製作皮影,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 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 荔灣區"戲曲進校園"走進中小學
    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 荔灣區"戲曲進校園"走進中小學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  2018-12-29 (資料圖)12月28日,廣州市荔灣區文廣新局2018年粵樂藝術進校園活動走進了三元坊小學,由非遺廣東音樂國家級傳承人、著名高胡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何克寧主講,並由廣東音樂曲藝團帶來一場粵曲欣賞會。據了解,從9月至12月,荔灣區文廣新局「戲曲進校園、進社區」走進了五所中小學,學生們通過聆聽、欣賞現場樂隊演奏,走近廣東音樂和粵曲,了解這兩種優秀的傳統文化。
  • 寶安區「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塘頭學校
    」進校園——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專場活動在塘頭學校隆重舉行,除了傳統精品節目展演,還有8位非遺傳承人攜作品亮相活動。石巖街道黨建服務中心周光輝老師現場演繹了《灣區先行看深圳》,該歌曲以深圳本土文化客家山歌為元素,以及舞麒麟、大盆菜等深圳客家民俗貫穿在一起,結合深圳移民城市的特性,將古老的客家山歌與現代音樂溶合。
  • 邢臺市家樂園小學開展傳統藝術體驗活動
    邢臺市家樂園小學開展傳統藝術體驗活動。 李少華 供圖邢臺市家樂園小學開展傳統藝術體驗活動。李少華 供圖  長城網邢臺11月18日訊(記者 齊彥紅 通訊員 李少華 付麗雅)近日,家樂園小學的師生在校園裡開展了扎染工坊創造活動,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度過了一段奇妙的藝術旅程。
  • 關注 「非遺」傳承:進校園 入社區
    作為「非遺進校園十佳傳習基地」之一,徐行小學還籤訂了傳承意向書,讓更多人走進傳統文化。 10所學校入選襄陽公園的遊園會現場,園南中學、洛川學校、廊下小學、建設中學等10所學校被評為「非遺進校園十佳傳習基地」。
  • 東莞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謝崗首之寶幼兒園
    為了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優秀傳統文化。10月19日下午,2020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在謝崗首之寶幼兒園舉行。,激發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豪感。活動最後,現場孩子們紛紛在「我是小小傳承人萬人籤名活動」書卷上簽名,立志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 非遺進校園 | 傳統木版年畫融入現代生活,重拾民俗裡記憶裡的舊時光
    隨著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視,非遺教育傳承在基礎教育領域受到廣泛關注,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不少中小學推出一系列非遺教育實踐內容,如:課程教學、課外活動、數字教學產品、傳承人進校園、校外遊學、教學研究活動等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深受孩子喜愛的傳統節日、傳統習俗、傳統美術、舞蹈、音樂、戲曲、遊戲、體育等非遺門類開始走進校園,傳承千載的非遺技藝慢慢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 2020年滁州市「非遺進校園」走進滁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2020年滁州市「非遺進校園」走進滁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為更好地傳承、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更多未成年人感受到傳統文化中的魅力
  • 第六屆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暨網絡非遺博覽會將於6月23日開幕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4日訊 由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臨沂職業學院承辦的第六屆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暨網絡非遺博覽會,將於6月23日在臨沂職業學院開幕。據悉,本屆非遺博覽會設有文創大賽、微視頻大賽、傳統體育運動展演、非遺競技場展示擂臺賽、非遺講壇等六項主題活動。
  • 非遺進校園|興國山歌進校園:融合創新譜新曲
    編者按: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推動「非遺進校園」工作,中國青年網開展了「多彩非遺 相伴成長」2018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徵集宣傳活動並推舉出十大優秀案例。今天中國青年網帶大家走進「江西省興國縣興國山歌進校園實踐案例」。興國實驗小學師生表演興國山歌。
  • 非遺傳承人進校園粘土花葉紙扇能作畫
    青春是什麼顏色,藝術來告訴你答案。12月21日,重慶八中宏帆初級中學第十屆校園藝術節精彩紛呈,同學們各顯其才,放飛自己的青春夢想。校園裡請來了非遺傳承人,同學們近距離體驗民俗文化。初一的向天渝同學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平時難得一見,親手做一做感覺傳統文化很有魅力。」重慶長嘴壺大師黎波、墊江手工羽毛毽傳承人李興蘭、「楊氏剪紙」民間工藝家楊藝……很多中華傳統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來到校園,手把手教地同學們中學生,讓他們感受五千年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