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認識「屎尿屁」,進行如廁訓練,在教育中怎麼都繞不開。特別是訓練孩子如廁以及孩子正以此為樂的階段,爸爸媽媽的態度和方式很重要。
微信後臺上,常有父母因為孩子如廁難與我「訴苦」。今天推薦的這些繪本除了「屎尿屁」,可以讓孩子一邊樂呵一邊繞著這個話題一起探討,將其作為通道,幫助父母和孩子更好地面對這件事。
而且,讀過這些繪本的父母一定會知道,除了如廁訓練外,和孩子屎尿屁有關的內涵,也許還更為豐富些。
今天的所有繪本,都適合1歲半以上的寶寶們。大孩子當然也能從中讀出不一樣的味道來。甚至還有一些,大人都會喜歡。
1.《臭粑粑》——叛逆
這是超人兔系列中的一本,是講孩子兒童自我意識的萌芽,有些小叛逆的故事。這部法國繪本色彩明快,構圖簡潔,對話好笑,是孩子一看就會愛上的書。它會讓孩子有角色認同感,原來不是只有我喜歡說臭粑粑呀,這個小兔子也喜歡說。整個視角都是孩子的,有童真也有叛逆,特別是結尾那句「屎球球」,相信所有孩子都會看一次笑一次,真是將「粑粑」進行到底。給孩子讀這本書時,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太嚴肅,幽默歡樂的語氣才搭配這本書的文風和畫風。
2.《是誰在嗯嗯我的頭上》——好奇
德國人的繪本,集趣味性與科普性於一體。故事有點像偵探小說,一步一步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一隻小鼴鼠在尋找那個在它頭上拉粑粑的「兇手」,於是一邊找一邊觀察,領著孩子們認識了很多種動物的大便模樣,原來每一種動物的粑粑都不一樣啊,整個過程輕鬆加愉快。這本書注重客觀和含蓄的表達方式,教會孩子一個可以在公共場合使用的詞——「嗯嗯」,同時也能幫助孩子建立起一種對待「嗯嗯」的客觀態度。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創意,不僅能讓故事有趣還能讓孩子學到東西。
3.《貓太噼哩噗嚕在海裡》——自由
日本人菅野由貴子的作品。畫面稚拙而細緻,充滿了氣死一樣。故事荒誕幽默,給孩子以開心,給大人以思考,值得回味。主角貓太的生活清閒無聊,但是一次機會,它鑽進了大魚卡米特的肚子,開始了另一段貴族般快樂的生活。兩段生活完全是不同的景象,孩子一定會被豐富多彩的情節所吸引,但是貓太為什麼又要選擇離開卡米特回到自己之前的小船呢,或許孩子們會有自己的一套理論。特別是,要變成屎才能離開卡米特的細節,一定會讓孩子們開懷大笑。
4.《皮皮放屁屁》——釋放壓力
又一本德國女士的作品。繪畫中採用了皴擦的效果,畫風不俗。故事講一隻忍不住放屁的小青娃皮皮,受到老師和家人的批評後,就忍著不放屁。可以肚子裡的氣慢慢多起來,皮皮居然像氣球一樣飛起來了。後來,家人向他喊,趕快放屁,皮皮才得救回到了家。德國人的故事不斷在強調,要客觀地看待屎尿屁,要正視人自己的生理現象,大人教孩子也應該是這樣。對孩子來說,最喜歡的就是皮皮放屁時那聲「卜唔嗚」,爸爸媽媽們可要讀出不同聲調不同節奏啊。
5.《尿尿》——性別意識
仍然是一位德國女性的作品,還是一位攝影師,據說非常有個性。這一點從繪本中也能看出來。《尿尿》的主人公是一個四五歲的男孩,他對自己和他人尿尿的方式、地點非常感興趣,講男孩的性別意識的成長。這些成長中的孩子都是桀驁不馴的,尖牙利齒,頭髮豎立,有時他們還會翻白眼,甚至五官錯位。特別是在公共廁所的一幕,小男孩想要尿尿,一改平時的「囂張」,與便池展開的一系列「鬥爭」。這可能是很多孩子獨處時不為父母知曉的一面。
6.《大便戰爭》——考慮他人感受
這是澳洲卡羅爾·瓦斯的作品。講的是便便居然能夠引發一場戰爭。一天,紫水雞在路上散步,突然有東西從天而降,把他全身都弄髒了。紫水雞非常憤怒,於是大叫:「那些空中的鳥總是飛到哪裡就拉到哪裡,隨地大小便,從來不考慮我們陸地鳥的存在!」一場陸空鳥之戰開始了,而且是以大便為武器。最終還是智慧的貓頭鷹平息了這場矛盾。這本書除了讓孩子見識到鳥兒種類的繁多,算是知識的普及,同時強調想要便便不應該冒犯到他人,應該考慮他人的感受。
7.《都是放屁惹的禍》——環保
桑德琳·杜馬斯·羅伊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曾在一篇科學報導中讀到牛放屁對於全球變暖的影響,於是創作了此繪本。極地冰川融化,草原乾枯,動物們的棲息地和食物都在減少,地球在發燒。海豚調查後發現,原來是牛放屁惹的禍。最後的解決辦法還是得回到人類身上,畢竟愛吃牛肉的人們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這本書畫裡話外,無不提起我們人類自身對環境破壞所造成的惡果,通過輕鬆活潑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地球、保護環境,孩子們更容易接受。
8.《小米的便便商店》——友情
作者是兔子波西,繪者是賴馬。故事的主角小米在經過認真的調研後,發現一些動物有消費大便的需要,於是開了一家便便商店。為了找到貨源他煞費苦心,得到每一種動物的大便都有費一番周折。兔子會吃第一次自己拉下來的大便。為了讓刺蝟拉大便,小米特意讓蟋蟀拉琴。慢騰騰的樹懶的大便要等好久。就在這尋找貨源便便的過程中,小米也獲得了可貴的友情。小朋友們一邊發笑,一邊了解這麼有趣的知識,也會認識到友情需要付出、等待和相互幫助等等。
9.《屎撈人》——人生
「屎撈人」系列是香港作家謝立文繼《麥兜麥嘜》系列之後的作品,最初是在一本兒童雜誌《黃巴士》裡連載。本來是想針對兒童的童話,結果跟麥兜一樣,很多大人也特別喜歡。書的主角是一坨屎,這個屎人以手紙做圍巾,以夜壺當帽子,在下水溝裡活動,每天都擔心會被一股急流衝散,願望是能夠做花肥,讓自己的生命為他人謀幸福。香港《明報》評論說:「《屎撈人》這個漫畫故事,包含了悲情、壯志、浪漫情懷、自嘲式的喜劇感與荒謬感。所引起的複雜情緒,一如讀一本文字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