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倡導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實施探究式學習符合課標的要求,科學教師應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推行探究式學習。
一、探究式學習要明確教師作用和學生的地位
小學科學教學實施探究式學習,教師要清楚自己是學生探究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明確學生是探究活動的主體。在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活動設計安排好學生的具體分工,提高他們探究活動的質量和學習效率。
例如,三年級上冊「怎樣加快溶解」一課,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動共有三個對比實驗。這三個實驗需要的材料比較多,實驗操作也比較繁複。筆者讓學生先分組,再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進行合理分工,落實每人的具體任務,如:保管材料、負責倒冷熱水、負責研碎冰糖、負責攪拌等。探究活動開始之前,筆者先讓學生動腦猜測哪一杯溶解得快。然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探究,了解溶解的真實結果。
確立學生的學習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科學探究活動就能更好地展開和實施,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探究式學習要合理利用教材的探究活動設計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科學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做適切性的處理和加工。本校學生使用的粵教粵科版教材雖然處於本地區的取材範圍內,教材也比較貼近廣東的生活實際。但在使用過程中,教材中設計的探究活動方案和探究材料,有時也會不適合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有的可以更完善一些。
例如三年級下冊「種子發芽了」一課,教材使用的是透明玻璃杯。學生在進行探究過程中,基於學生生活技能狀況,部分學生灑水經驗不足,灑的水總是灑多了。由於是玻璃杯,多了的水無法從杯底排出,而傾斜杯子倒水,有時會影響種子的位置,嚴重的會使杯中物品掉落。
有鑑於此,筆者引導學生棄用玻璃杯改用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並且事先在杯底用鐵釘刺2至3個直徑2mm的孔。有了這幾個孔,灑多了的水可以自動排走,而不會長時間滯留在杯底影響種子發芽和生長。
創造性使用教材,也是教師發揮引導者作用的體現,有助於使學生更好地實施探究式學習,更順暢地開展探究活動。
三、讓學生充分參與探究活動,享受探究式學習的樂趣
小學科學探究式學習,只要教師遵循新實施的科學課程標準,落實師生之間的角色定位,學生就能主動參與到探究活動之中。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根據探究活動方案或任務進行引導,讓全體學生充分參與並積極思考問題。
例如,三年級下冊「熱往哪裡傳」的任務驅動頁中提到:彬彬同學把裝有熱水的杯子放入冷水中,使熱水很快變涼了。這樣的做法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因此,在完成本課學習之後,筆者設計一個專題探究活動「如何使熱湯更快變涼」,讓學生運用本課新學知識,結合生活經驗親自體驗和解決生活問題,在體驗過程中思考和理解課堂所學知識。當然,這個專題探究活動,筆者也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在家中進行探究和體驗,允許學生和家長一起實踐和探究。筆者欣喜地看到,經過探究之後,學生的臉上掛滿成功的喜悅,大家爭先恐後地說出自己的方法,筆者還額外得到一些預設之外的方法。
科學教師要堅持將學生的探究式學習建立在探究的基礎之上,讓學生充分地觀察、思考、合作、實踐、歸納,這樣才能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操作潛能和創新意識,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充分體現,他們才能感受科學學習的快樂和享受探究式學習的樂趣。
四、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
科學學科的探究式學習,是以探究活動為基本,交流、研討為補充的學習方式。筆者認為,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教師不但是學生探究式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更是學生探究過程的忠實護航者。
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如果採用分組合作的,教師必須穿梭其中,了解學生交流了什麼、怎樣研討、得出什麼結論等,做到認真聆聽,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錯誤及時指正,發現偏離探究主題的,要及時糾正。
例如,二年級下冊「紙陀螺」的探究活動「怎樣轉得更久」,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種不同的探究方式,如紙盤大小不同、紙盤位置高低不同、竹籤粗細和鋒利程度不同等等,這些方式同時進行就如百花齊放一樣。因此,教師要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探究情況,發現問題要及時提出改正建議。同時,由於學生的探究方式、偏差及能力水平等因素影響,他們對探究結論的總結也未必正確和到位。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總結的結論不對的原因,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生體會探究活動的真正魅力。
五、引導學生把探究式學習向課外延伸
科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課堂上所學的科學知識,可以在生活中再認識和驗證。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或學習任務的形式,在課外把課堂所學的科學知識、探究方法繼續實踐,使知識得到鞏固、技能得到發展。
例如,六年級上冊「代代相傳的特徵」一課,因為涉及自己和直系親屬的特徵及關聯性,如果只在課堂上教學該課內容是不可能把內容說清楚講明白的。筆者先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和身邊同學的多種基本外貌特徵(如酒窩、單雙眼皮、耳垂、發色等),之後讓學生課後回家做調查,了解自己的直系親屬的各種外貌特徵與自己是否相同。讓學生回家延續課堂知識的學習,以實踐和調查的方式明晰知識脈絡,從而鞏固所學知識,這也是探究式學習的魅力所在。
科學課探究式學習向課外延伸,一方面實現教材內容的創造性運用,另一方面讓科學探究活動突破教學時空的限制得以充分完成。
小學科學課是一門以探究活動為主的學科。教師要充分考慮教材中探究活動是否適合本班學生實際,只有適合學生實際的探究活動,才能做好探究式學習,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作者:陳洪輝
關於東方
上海東方教具有限公司始於1993年,深耕教育行業近30載,致力於現代教科設備、理化生實驗室、教育雲平臺等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是國內最大的教育設備解決方案提供者之一,並曾參與到相關行業的標準制定中。
東方教具擁有行業內一流的專業研發團隊,旗下擁有教具品牌Labox萊博士與東方sky-docking等,同時享有多項智慧財產權。
一直以來,公司堅持「點滴做起,持之以恆」的理念,務實求真,以國家政策為依據,以客戶需求為準繩,運用先進的技術與理念,為教學提供更優質的設備與方案支持,致力於為學生、老師、學校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和諧的教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