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如何充分發揮探究式學習的作用?

2020-08-23 東方教具Sunrises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倡導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實施探究式學習符合課標的要求,科學教師應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推行探究式學習。

一、探究式學習要明確教師作用和學生的地位

小學科學教學實施探究式學習,教師要清楚自己是學生探究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明確學生是探究活動的主體。在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活動設計安排好學生的具體分工,提高他們探究活動的質量和學習效率。

例如,三年級上冊「怎樣加快溶解」一課,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動共有三個對比實驗。這三個實驗需要的材料比較多,實驗操作也比較繁複。筆者讓學生先分組,再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進行合理分工,落實每人的具體任務,如:保管材料、負責倒冷熱水、負責研碎冰糖、負責攪拌等。探究活動開始之前,筆者先讓學生動腦猜測哪一杯溶解得快。然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探究,了解溶解的真實結果。

確立學生的學習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科學探究活動就能更好地展開和實施,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探究式學習要合理利用教材的探究活動設計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科學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做適切性的處理和加工。本校學生使用的粵教粵科版教材雖然處於本地區的取材範圍內,教材也比較貼近廣東的生活實際。但在使用過程中,教材中設計的探究活動方案和探究材料,有時也會不適合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有的可以更完善一些。

例如三年級下冊「種子發芽了」一課,教材使用的是透明玻璃杯。學生在進行探究過程中,基於學生生活技能狀況,部分學生灑水經驗不足,灑的水總是灑多了。由於是玻璃杯,多了的水無法從杯底排出,而傾斜杯子倒水,有時會影響種子的位置,嚴重的會使杯中物品掉落。

有鑑於此,筆者引導學生棄用玻璃杯改用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並且事先在杯底用鐵釘刺2至3個直徑2mm的孔。有了這幾個孔,灑多了的水可以自動排走,而不會長時間滯留在杯底影響種子發芽和生長。

創造性使用教材,也是教師發揮引導者作用的體現,有助於使學生更好地實施探究式學習,更順暢地開展探究活動。

三、讓學生充分參與探究活動,享受探究式學習的樂趣

小學科學探究式學習,只要教師遵循新實施的科學課程標準,落實師生之間的角色定位,學生就能主動參與到探究活動之中。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根據探究活動方案或任務進行引導,讓全體學生充分參與並積極思考問題。

例如,三年級下冊「熱往哪裡傳」的任務驅動頁中提到:彬彬同學把裝有熱水的杯子放入冷水中,使熱水很快變涼了。這樣的做法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因此,在完成本課學習之後,筆者設計一個專題探究活動「如何使熱湯更快變涼」,讓學生運用本課新學知識,結合生活經驗親自體驗和解決生活問題,在體驗過程中思考和理解課堂所學知識。當然,這個專題探究活動,筆者也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在家中進行探究和體驗,允許學生和家長一起實踐和探究。筆者欣喜地看到,經過探究之後,學生的臉上掛滿成功的喜悅,大家爭先恐後地說出自己的方法,筆者還額外得到一些預設之外的方法。

科學教師要堅持將學生的探究式學習建立在探究的基礎之上,讓學生充分地觀察、思考、合作、實踐、歸納,這樣才能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操作潛能和創新意識,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充分體現,他們才能感受科學學習的快樂和享受探究式學習的樂趣。

四、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

科學學科的探究式學習,是以探究活動為基本,交流、研討為補充的學習方式。筆者認為,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教師不但是學生探究式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更是學生探究過程的忠實護航者。

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如果採用分組合作的,教師必須穿梭其中,了解學生交流了什麼、怎樣研討、得出什麼結論等,做到認真聆聽,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錯誤及時指正,發現偏離探究主題的,要及時糾正。

例如,二年級下冊「紙陀螺」的探究活動「怎樣轉得更久」,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種不同的探究方式,如紙盤大小不同、紙盤位置高低不同、竹籤粗細和鋒利程度不同等等,這些方式同時進行就如百花齊放一樣。因此,教師要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探究情況,發現問題要及時提出改正建議。同時,由於學生的探究方式、偏差及能力水平等因素影響,他們對探究結論的總結也未必正確和到位。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總結的結論不對的原因,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生體會探究活動的真正魅力。

五、引導學生把探究式學習向課外延伸

科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課堂上所學的科學知識,可以在生活中再認識和驗證。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或學習任務的形式,在課外把課堂所學的科學知識、探究方法繼續實踐,使知識得到鞏固、技能得到發展。

例如,六年級上冊「代代相傳的特徵」一課,因為涉及自己和直系親屬的特徵及關聯性,如果只在課堂上教學該課內容是不可能把內容說清楚講明白的。筆者先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和身邊同學的多種基本外貌特徵(如酒窩、單雙眼皮、耳垂、發色等),之後讓學生課後回家做調查,了解自己的直系親屬的各種外貌特徵與自己是否相同。讓學生回家延續課堂知識的學習,以實踐和調查的方式明晰知識脈絡,從而鞏固所學知識,這也是探究式學習的魅力所在。

科學課探究式學習向課外延伸,一方面實現教材內容的創造性運用,另一方面讓科學探究活動突破教學時空的限制得以充分完成。

小學科學課是一門以探究活動為主的學科。教師要充分考慮教材中探究活動是否適合本班學生實際,只有適合學生實際的探究活動,才能做好探究式學習,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作者:陳洪輝

關於東方

上海東方教具有限公司始於1993年,深耕教育行業近30載,致力於現代教科設備、理化生實驗室、教育雲平臺等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是國內最大的教育設備解決方案提供者之一,並曾參與到相關行業的標準制定中。

東方教具擁有行業內一流的專業研發團隊,旗下擁有教具品牌Labox萊博士與東方sky-docking等,同時享有多項智慧財產權。

一直以來,公司堅持「點滴做起,持之以恆」的理念,務實求真,以國家政策為依據,以客戶需求為準繩,運用先進的技術與理念,為教學提供更優質的設備與方案支持,致力於為學生、老師、學校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和諧的教學環境。

相關焦點

  • 探究式學習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探究式是物理學這一門學科與生俱來的特性。那麼在物理教學中如何運用科學探究的理念、科學探究的方式、方法去貫徹這一特性,使物理在新課程改革中充滿活力呢?本文從物理教學入手,通過對探究式學習的各個方面的分析,以及在物理教學以及物理學習方面的探究和案例分析,看到了探究式學習在物理學中的應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   問題意識是學生在認識活動中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或 理論 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自問、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 科學教育中的探究式學習
    探究式教學方法是一類歸納式的教學方法。它包括許多各有側重的教學方法,如探究式學習、基於問題的學習、基於項目的學習、基於案例的教學、發現式學習和即時學習等。在傳統的科學教育中,往往採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演繹式的教學方法。
  • 淺談初中數學的探究式教學模式
    一、探究式數學教學的內涵    探究式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學習模式。
  • 探究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嘗試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最早提出在教學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John Dewey)。他認為「教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習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20世紀美國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和教學改革家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在50年代末創立了發現法,並把它在美國進行施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 淺談探究性學習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科學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教師須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自主、主動地獲取知識,並產生對科學這門課的濃厚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為終生學習打好良好的基礎。筆者在初中科學教學的實踐中,談談探究性學習在科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 美國小學科學教學的特色及帶來的啟示
    美國小學科學課堂隨處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教師採用豐富的體態語言活躍課堂氣氛,給予學生充分自由,學生自己收集實驗器材和材料、探索發現、撰寫實驗報告。有問題隨時提問且不需要起立或得到允許,教師職責在於引導教會兒童如何探索。這在提高學生自主能力、培養其智力和科學素養方面給了我們一定啟示。
  • 將探究式教學法應用於小學數學教學中,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升
    在實施基於探究的教學方法時,其直接目的是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滿足這一要求的重要前提是教學內容對學生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造一定的課堂環境。不難理解,創建教室情境可以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
  • 探究式教學策略對小學生構建科學概念的影響研究
    探究式教學策略對小學生構建科學概念的影響研究——《導體與絕緣體》課堂教學策略分析作者:姚春玲我們在以探究的方式來學習科學的科學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還要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培養分析和推理的能力,還需培養綜合運用信息的能力
  •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實踐與研究
    【內容摘要】語文這一學科從本質上看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可謂是學好其他一些科目的敲門磚,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想必一定是索取敲門磚的捷徑,對語文教學的效果有著深刻的影響。就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狀態來看,一部分學生在學習及閱讀的過程中仍然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閱讀缺少方法或運用不當的方法,造成高耗低效。
  • 對於小學科學教學,想要提高教學效率,不妨從以下三點著手
    ,學習科學應該是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過程,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學習,要面向全體學生。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價值觀要通過做,通過體驗來養成,所以教師要加強探究性學習的教學。學生只有通過探究才能認識並掌握一般方法和過程;學生只有在實際體驗科學技術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好處和問題,才能領悟科學雙刃劍的含義。所以應特別重視探究學習在科學素質形成中的作用。
  • 【品味教學】體育教學如何實施探究學習
    在高中體育選項教學中,提倡探究式學習,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學中思、思中探、探中創、創中收」,以達到讓學生在選項學習的過程中,對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要知其所以然,還要知其必然,充分了解體育文化內涵的目的。
  • 【原創分享】淺析探究式學習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實施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實施探究式學習,就是指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立足於社會生活的實際,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與集體協作相結合,讓學生主動參與、自由表達,充分發揮學生思維想像的空間,進而生成知識,提高能力,並將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西方古代的哲學家、教育家亞里斯多德曾說過:「告訴我的我會忘記,給我看的我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我會理解。」
  • 探究式教學究竟是不是垃圾教學法?
    這是一種典型的教本式教學,教師積極思考,想方設法把課講好,吸引學生集中精力聽。然而,根據腦科學,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一般不會超過10分鐘。當教師用滿堂式講授法時,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視覺學習、聽覺學習、被迫學習、怠學、假學、拒絕學習等消極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很差。
  • ICT與科學探究學習
    在科學探究學習中ICT技術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直接支持學習活動:  ①通過ICT為探究學習提供各類知識資源;  ②通過ICT為探究學習溝通各類智慧資源;  ③運用ICT為有計劃的探究學習提供微型課程與教學組織工具;  ④運用ICT作為實驗的工具;  ⑤運用ICT與探究學習小組同伴協同學習,或者運用ICT開展跨地域跨文化的科學探究學習單元。
  • 高中音樂欣賞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踐研究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高中音樂欣賞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踐研究   導讀:探究性教學法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科書的示範作用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機地聯繫起來
  • 淺談小學科學中的實驗教學
    缺少實驗的教學,就絕不是自然科學的教學。小學科學的本質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這有利於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傳統的考試方式很難挖掘學生的科學素養,往往那些講解式的教學方式在考試中比那些認認真真實行實驗教學的教學方式更「有成效」。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轉換觀念,拋開以分數決定教學質量的意識。可以採用平時操作和考試兩種成績去雙向評價。
  • 小學科學探究如何「找米下炊」
    探究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科學探究離不開物質材料的支持。精心設計、巧妙選擇、充分準備實驗材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難懂的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過程,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思維,培養動手能力。
  • 課程思政建設要充分發揮教師作用
    教師是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線組織者和實施者,是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的關鍵。發掘和強化各類課程的育人功能,切實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要充分發揮好教師隊伍的主力軍作用。如:《大學物理》課程,通過追溯物理學家研究問題的過程,介紹科學精神、思想與方法;依託物理規律的得出、物理現象的分析,將科學的態度、堅毅的精神以及愛國情懷傳遞給學生。提升課程思政教學組織能力。教師要選好、用好優秀的課程教材,組織好教學內容設計,將挖掘出來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中去,要找準切入點,從學科內在邏輯出發,從學生關心的現實問題入手。
  • 杜威探究理論對於當代小學科學教育的啟示
    (2)如何具體理解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及其相互聯繫?(3)杜威教育思想如何在不同的社會語境中實踐運用?也許我們對於杜威教育理論的基本理解還停留在「思維五步法」,即「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假設—推理—驗證」,實際上杜威後期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成熟的探究理論和探究型教學。本文將對此進行一些簡單的闡釋和案例講解,探索如何在當代運用杜威的探究型教學,從而對小學科學教育提供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