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叔做這種老式點心,七塊錢一斤,曾是過年必備禮品

2020-12-20 鄉土河南

寒冬臘月,在河南郟縣冢頭鎮一家傳統糕點老店裡,今年50歲的曹建紅師傅正在兩口大鐵鍋前忙乎著,進入臘月鎮上需要糕點的人逐漸多了起來,特別是他做的老式糖角,現在市面上幾乎已經見不到了,唯獨他還會這種老手藝,所以每年的這個時候他和妻子都會特別忙碌。

糖角在當地也叫蜜角或者果子,在其他地方還有很多不同的叫法,是一種很傳統的點心,今天三四十歲的人,對這個印象最為深刻,因為他們小時候過春節走親戚,都要去點心店裡稱上一包果子,這果子裡就會有糖角。

小時候吃過糖角的人,還真不一定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做的,看到曹師傅在這裡擀麵皮,才知道糖角的主要配料竟然是麵粉。做糖角的過程,有點兒像做手擀麵,不過這張麵皮可是比較大,也擀得很厚,擀的過程中要用到兩三種不同形狀的擀杖。

在這張寬大的案板上,有已經成型的糖角胚子,還有正在擀的麵皮,看到這裡很多人會問:為什麼炸出來的糖角都是鼓起來的,而一張麵皮怎麼會鼓起來?曹師傅說這是因為麵皮會折成兩層,兩層中間有專門撒的「細面撲」,所以下油鍋一炸中間就會鼓起來。

把麵皮擀成一元錢硬幣那麼厚之後,曹師傅的妻子拿起一個圓形的工具,把麵皮切成月牙形,這個工具是老式的,用起來比較費力,很考驗一個人的耐心。

好在現在有新型的工具,是一個像粗擀麵杖一樣的圓形輥子,輥子上面帶的有月牙形的刀,手推著輥子在麵皮上轉一遍,麵皮就被切成了一個個形狀均勻的糖角胚子,不過這種切法會有「邊角料」,曹師傅妻子用手揭起來的就是。

製作糖角需要兩口鍋,一口鍋裡放油,另一口鍋裡放蜜汁兒,蜜汁是用白糖和蜂蜜熬製而成,曹師傅的妻子正在往桶裡舀的就是蜜汁。

糖角先下油鍋裡炸,油溫大概一百七八十度,為了能夠掌握的更精確一些,現在曹師傅還用上了溫度計,雖然他是做了幾十年的老手藝人,不過他似乎並不排斥這些現代的工具。

從油鍋裡撈出來的糖角,還要迅速放進旁邊這口蜜汁鍋裡,鍋裡的溫度大概有七八十度,糖角放進去會沉下去,反而等「喝」足了蜜汁會浮上來,這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地方。

下蜜汁鍋的工序很關鍵,曹師傅說蜜汁溫度高了灌不進蜜汁,溫度低了糖角容易爛,另外在鍋裡停留時間的長短也要把握好。

從蜜汁鍋裡撈出來的糖角,還要裹上糖粉,所謂糖粉就是用白糖磨成的粉,可能很多人也吃過外面粘白糖的糖角,曹師傅說還是裹上糖粉會更好一些,裹白糖是那時候糖比較稀缺,外面看著有糖更惹人注目。

裹完糖粉,還要在這個篩子裡篩去多餘的糖粉,這糖角就算做成了。在這座農村小鎮上,糖角是七塊錢一斤,曹師傅說在二十多年前,大概是一塊多一斤,那時候大家走親戚都帶的這個,現在人們走親戚的禮品都已經換成了超市裡琳琅滿目的商品,如今大家來買糖角多是為了回味這種老味道。攝影記錄|張根棟(圖文鄉土河南原創,剽竊必究)

相關焦點

  • 這種老果子誰吃過?曾是河南過年必備禮品,這位大叔堅持做了30年
    寒冬臘月,在河南郟縣冢頭鎮一家傳統糕點老店裡,今年50歲的曹建紅師傅正在兩口大鐵鍋前忙乎著,進入臘月鎮上需要糕點的人逐漸多了起來,特別是他做的老式糖角,現在市面上幾乎已經見不到了,唯獨他還會這種老手藝,所以每年的這個時候他和妻子都會特別忙碌。
  • 隱於市的老式點心鋪,一到過年就想吃!
    再有幾天就過年了大家的年貨都準備的怎麼樣了?加了紅綠絲的口感很獨特,和平常的沙琪瑪不同的是,老式沙琪瑪更紮實,沒有那麼鬆軟,但不會過分甜膩。江米條是小時候的零嘴必備,小小根外面裹滿了冰糖,甜而不膩,咬起來嘎嘣脆。因為是江米做的,所以嚼起來還有點米香,要比麵粉軟糯得多。
  • 河南這種零食農村特有,名字「千奇百怪」,大叔一天做500多斤
    眼前這種零食,不知各位是否見過呢?可能很多常在河南農村跑的朋友表示這東西很長見到,就是用玉米和雜糧做出的一種小吃唄了。但如果讓你說出這種零食的名字,估計很多人都會一愣。這種零食到底叫什麼名呢?這種小吃有的地方叫玉米條、有的地方叫玉米花,也有的地方直接叫米花。在河南的很多農村,這是孩子們最愛的零食,也是很多成年人記憶中美味。而對於生活在城裡的人來說,這種零食最多是一種回憶了。這是在過年前,作者在河南濮陽的農村集市上偶然遇到的場面。只見一臺製作這種零食的機器在開足馬力加工著。
  • 河南這3種「稀罕」點心,幾十年前的回憶,再找不到那個味道了
    在河南以前物資匱乏的時候,人們最盼望的就是過年,過年就能吃上白花花的大饅頭,過年就能吃上周圍親戚捎來的「果子」。那個時候果子是很少見的,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上,吃一個那就是那個年代最大的幸福了。河南的老式點心,一般都稱為「果子」,果子的種類有很多,你們還能想起來幾種呢?馬蹄酥小時候最喜歡的點心之一就是馬蹄酥,因為它的形狀有點像馬蹄,故叫馬蹄酥。馬蹄酥還有一個好聽的外號,叫香餅,它是由麵粉與各種材料糅合而成,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地的馬蹄酥演變成不同的味道,都很有特色。
  • 一億河南人不會忘的老式甜品,它叫果子
    文/鄉土365(原創文章,謝絕轉載,侵權必究)河南有一種美味讓人慾罷不能,即便遠隔千裡也不會忘記它那獨特的味道,那就是果子。曾經,在物資匱乏的河南農村地區,每到過年的時候,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就是「果子」,那種沁人心脾的甜,能一下子甜到骨子裡,光看一眼就覺得欲罷不能,而在當時,果子可以說是走親串友時的一道「重禮」,不亞於現在的純牛奶、火腿腸。
  • 河南這3種「稀罕」點心,過年才可以吃到,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河南自古以來就是人口大省,在以前物資匱乏的時候人們只能在過年的時候才可以吃上好面做成的大饅頭,並且還可以吃上親戚前來探親帶過來的「果子」。在那個連飯都吃不飽的時代,果子這樣的點心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可以吃到,河南當時的老式點心都被稱之為「果子」。
  • 洗沙月餅和老式點心
    因為說明這是有傳統有文化的老式點心啊。然而也有不用牛皮紙包的,譬如龍遊傳統的洗沙月餅,就是用白底紅字的油紙,捲成一筒筒,一筒十個。還有徽州老家的頂市酥,也是用紅紙包的才好吃。樸素無華的包裝下面,正是幾十年不變的老味道,體現的是一種文化自信。   白糖棗、雞子糕和洗沙月餅就是這樣的龍遊老式點心,也代表了我童年的記憶。
  • 山東大叔街邊賣「豬頭肉」,加入17種配料,一斤售價25塊錢
    山東大叔街邊賣「豬頭肉」,加入17種配料,一斤售價25塊錢。我們都知道,豬這一種動物身上有著很多個部位,大多數部位都是可以烹飪成美食來吃,所以說還是非常非常的不錯呢。雖然說現在有著許許多多的做法,但是有一種做法卻能夠體現出這些肉的味道,其實就是滷煮啦。
  • 農村大叔做幾塊錢一斤的年糕,三個月收入可觀,吃過的人都說好
    農村大叔做幾塊錢一斤的年糕,三個月收入可觀,吃過的人都說好。在農村地區,有位農村大叔制出來年糕價錢便宜,幾塊錢就好幾斤,三個月能夠收入50萬元,吃過的人都說他家的年糕好吃,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年糕的製作過程吧,首先我們聞到的粽子葉的香味,這第一部要做的就是將粽子葉整齊的擺好在籃子裡面。
  • 老式蛋糕,一道童年記憶傳統意義上的點心,好吃到舔嘴
    本文由作者看亂世驚夢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果生活在90年代,那麼就一定會吃過老式蛋糕,但是咱們都基本上把這一個蛋糕或者說點心稱作為普通的餅,所以並沒有太在意。其實它是有非常特別的名字的,而老式蛋糕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或者上家串門的時候,其實作為禮品是非常有意義的一道菜品。所以老式蛋糕做好之後,如果進行包裝之後是真的可以送人的,因為老師蛋糕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它的寓意是恭喜發財,身體健康。過年的朋友們來說,帶一盒老式蛋糕出門其實是非常好的。其次小編要給大家說,如何將老式蛋糕可以做到比較極佳的口感,是咱們需要注意的地方。
  • 終於找到小時候最常吃的幾家老式糕點了!還是那個熟悉的味道
    每個人的心底都應該會隱藏著最愛吃的一款老式糕點,並且隨著時間的變化慢慢演變成揮之不去的感情積澱。今天,阿梨冒著胖十斤的風險,為大家測評了近20種,來源於老街的老式傳統糕點。壹這家店之前在北河街,拆遷後就搬到了上面來了,位置變了,口味仍舊。
  • 養殖歷史最久的淡水魚,3塊錢一斤南方沒人吃,北方卻是春節必備
    導讀:養殖歷史最久的淡水魚,3塊錢一斤南方沒人吃,北方卻是過年必備吃魚是日常生活不能少的事,素來也有無魚不成席的說法,酒席之上必須要有一條魚。對於淡水魚養殖,歷史相當的久遠,最為知名的當屬四大家魚:草魚、青魚、鰱魚和鱅魚。
  • 河南大叔街頭賣脆皮雞,200塊錢一隻,肉硬得用榔頭砸卻很搶手
    河南駐馬店有著悠久的歷史,是過去南來北往信使,官宦在此歇腳的地方,因得名駐馬店,這座歷史名城人才濟濟,有很多的美食,在這眾多美食中,有一道只有當地才有的,用本地土公雞做成的特色菜。脆硬就是這種雞的特點,吃起來特別香,而且是越嚼越香。蔣老婆脆皮雞的加工工藝特別獨特,以肉皮脆硬,而聞名全國。從選料就非常嚴格,一定要選本地土公雞,這種雞的生雞價格都要20多塊錢一斤,用60多的工序經過煮炸,放入丁香,肉桂,茴香等佐料,並加入小磨香油泡製而成,吃起來特別的香,還頂餓。
  • 河南夫妻倆小鎮加工人造肉,四塊錢一斤,吃過都說比肉香
    隆冬時節,在河南郟縣冢頭鎮一家製作「人造肉」的老店裡,擠滿了前來加工這種食材的鄉親。這是一家有20多年製作歷史的老店,由夫妻二人共同經營,不過他們此刻都在別的製作環節上忙碌,照片中的幾位都是前來委託加工的鄉親,出成品的時候大家往往親自動手。
  • 韓國大叔在街頭賣「無糖糖果」15塊錢一斤,老顧客一次就買6斤
    韓國大叔在街頭賣「無糖糖果」15塊錢一斤,老顧客一次就買6斤糖果是最常見的零食,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子都是人們愛吃的零食。不過,我們都知道這糖果不能多吃,尤其是孩子,多吃糖果的話不僅會蛀牙,還會食欲不振。
  • 農村大叔街頭做米糕,主要工具是爆米花機和鐵鍋
    米糕加工製作方便,很多地方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製而成,而在河南魯山縣街頭,有一位50多歲的農村大叔用一個爆米花機、一口小鍋和一個塑料盆,現爆米花現做米糕,因為製作的米糕沒有添加劑且香脆可口,吸引不少人購買或自帶大米讓大叔代為加工。大叔說生意好的時候,一天下來賺兩百塊錢沒問題。下面就看看大叔是怎麼製作米糕的吧。(攝影/郝紅偉)製作米糕的主要原料是大米,製作前,需要將大米爆成大米花。
  • 河南大叔做老式清燉雞,100塊錢一隻,燉三個小時才出鍋
    2018年8月2日,在河南義馬石門村史家溝一座農家飯店裡,今年57歲的史保峽正在給顧客做清燉雞,這道菜是他店裡的招牌菜,一年下來要賣出去1000隻左右,這些雞都是他自己利用自然條件散養的,所以許多顧客很樂意到他這裡吃這道菜,因為食材很放心。
  • 不同年代過年送啥禮:80年代興「四樣禮」
    張先生說,妻子的老家在四川,吃不飽的時候過年根本不走親戚。後來日子稍微好點,去給嶽父嶽母拜年送的都是一斤白糖兩把掛麵,其他親戚壓根就不走了。有幾年四川缺鹽,他們去四川就背上幾十斤鹽,算是雪中送炭了。 「那個年代物資匱乏,現在看起來寒酸的禮物在那會兒就是好禮。」張先生說,現在每年過年小輩們送的禮物多種多樣,也不僅限於「四樣禮」了。
  • 河南大媽手工做紅薯粉皮,八九塊錢一斤,燉小雞最好吃
    金秋時節,在河南許昌西部山區一座小山村裡,幾位村民正趁著晴好的天氣,忙著做粉皮。這幾位鄉親們做的是手工粉皮,這種做法非常依賴天氣,當地秋季晴好的天氣較多,所以每年的這個時節,都是他們生火做粉皮的好時候。
  • 濟南那些老式點心鋪,一口讓你回到20年前
    讓舌頭帶你去穿越大濟南老式糕點鋪大濟南的糕點老店現在不多了,西式連鎖甜品倒是遍地開花。如果你也覺得中式糕點讚到不行,愛到不行,那麼今天,跟著編編走街串巷,找找咱大濟南的老式點心鋪吧!  1、一大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