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乾貨 | 日本學齡前兒童看的節目,竟讓我看得欲罷不能?

2020-09-09 可涵說

今天,是「停課不停工」的第......五十多天......

擁有兩個鎮宅神獸的我,正在艱難的維持著自己內心的 peace&love:家裡的樂高進入了拼了拆,拆了拼的循環;Ipad裡的動畫片刷了五六七八遍,熊大熊二的臺詞我已如數家珍;給點獎勵讓娃做運動也已經不管用了 —— 假放得越長,孩子越難「騙」,這隊伍很難帶啊!

以上

是不是也正是你家娃的狀態?

不要慌,我來了!我帶著滿滿的乾貨來了~~

大王新挖掘到了一個寶藏資源:日本NHK教育頻道讓宅家兒童太太平平一下午,母慈子孝不是夢!

NHK教育頻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電視臺,他們家製作的兒童教育節目真的吼吼看!

最近和七七一起追看了好幾檔,這些節目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科學性和趣味性並存,因為畫面精良,甚至可以作為美育的素材,推薦指數爆表!具體多好看呢,這麼和你們說吧,就連陪看的我都「欲罷不能」,比追劇還要熱情高漲~

鑑於今天的篇幅可能會有一丟丟長(因為NHK裡的節目都真的太精彩,我割捨不下),我就不再多鋪墊了,咱們直接上乾貨啦!

01

美術的旋律

怎麼讓小朋友欣賞世界名畫?聽起來像是一個難題,但是在NHK 教育頻道為小朋友開設的美術節目《美術的旋律》中,這似乎壓根就不會成為一個問題~

節目中完全沒有任何晦澀的解說,由畫風清奇的日本藝術家井上涼擔當製作,他親自作詞作曲演唱的洗腦歌曲、配上他獨樹一幟的動畫,風趣演繹世界名畫中的梗,完全顛覆了我們對名畫的刻板印象!

無釐頭+日式搞笑,看完以後真的很想喊加映!

/

《最後的晚餐》

井上涼的腦洞只能用清奇來形容,比如名畫《最後的晚餐》,給我們的印象是陰鬱而深層的,不過在井上涼這裡變成了《最後的晚餐桑巴》。叛徒什麼的先放一放,重要的是先一起愉快地跳桑巴~畫風明媚,太適合小朋友食用了!

當然節目裡也不是只有無釐頭,在短片中也有科普《聖經》中的故事,只不過猶大為30枚銀幣出賣耶穌的故事被吐槽為:「三十枚銀幣就把我賣了,這真是大甩賣啊!」

哈哈哈,看到大甩賣真的笑噴了好嗎~

最後不忘一首「唯有今宵」,嗯,七七這回徹底把這幅畫給記牢了!

在《美術的旋律》裡,梵谷的向日葵是讓戴森都自愧不如的掃地機,不放過任何一絲灰塵▼

蒙娜麗莎是職場心機girl,還會在茶水間偷聽▼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則化身為女忍者▼

就像彈幕裡很多朋友說的那樣,雖然畫風詭異又清奇,但真的好可愛哦。

強烈推薦和娃一起看!七七覺得蠻好玩的,我自己感覺是炒雞解壓~

02

獻給未來的科學家

嚯,一看標題就知道這個是我的菜!這檔節目每一期都會介紹一種材料,通過有趣的實驗過程,科學知識點變得能「看見」了

每一集都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時候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漲知識,甚至有人說看了這檔節目你就知道日本為什麼能在諾貝爾科學獎中屢獲佳績~

/

《鉛筆芯磁場定向實驗》

比如我們都知道磁鐵能吸鐵,對鉛筆芯卻沒什麼「吸引力」。但在《鉛筆芯磁場定向實驗》那一集中,實驗者顛覆了我們的認知——將鉛筆芯放入水中,它就會開始對磁鐵發生響應。

鉛筆芯不僅會受到磁鐵的影響,還會隨著磁感線「動起來」,甚至把鉛筆芯在有水的玻璃瓶中搖晃均勻,再把玻璃瓶放到兩個磁鐵之間,所有鉛筆芯都會沿磁場線,慢慢對齊,乖乖排好了隊。

實驗者還用鉛筆芯拼出了一組同向運動的字母NIMS,也就是這個節目的合作方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我和七七當時邊看邊不自覺張大了嘴巴,發出了虞書欣式的wow~

/

《隱形的玻璃》

還有一期我和七七回看好幾遍的叫《隱形的玻璃》,記得當年看《哈利波特》的時候一直想要一件隱身衣,本來以為這樣的畫面只存在於電影中,沒想到現實中也可以。

我們親眼看著實驗者把玻璃放到混合油中,然後玻璃就不!見!了!

如果在玻璃上夾一個長尾夾,在浸入混合油中,就看到長尾夾「懸浮」在水中

這根本就是變魔術嘛!當然短片中有解釋原理:因為油的折射率=玻璃的折射率,在油和玻璃的交界處原本應該被折射的光線直接通過了,玻璃板看起來才會像「隱形」了~

最後利用這個原理,實驗者做了一個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的裝置,然後畫面真的太神奇了把~

《獻給未來的科學家》一共才13集,但每一集都值得細細看好幾遍!

孩子未必能看懂每一個原理,但能激發起不少他的探索興趣,我覺得就蠻值得的,這也是片名「未來科學家」的意義所在吧~

03

大科學實驗

「大科學實驗」是NHK電臺在2010年3月開始播放的系列科學實驗節目。節目的口號是:每個人都認為理所當然的自然規律和科學知識是真的嗎?不試試又怎麼知道呢!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陷入固定思維,用「理所當然」來解決一切問題。而「大科學實驗」將小朋友學過的定理、公式、專業用語等知識以大型實驗的方式驗證出來,還有什麼比眼見為實更有說服力的呢?

目前只更新了40集,但每一集的選題都很有趣,比如人的聲音能震碎玻璃杯嗎兩本書能不能吊起一個大力士?

面對這些問題,你們是不是跟孩子一樣找到了好奇心,好想知道答案哦,那麼就乖乖把10分鐘短片看完吧~

/

《站在蛋上的駱駝》

《站在蛋上的駱駝》裡挑戰讓駱駝站在蛋上!節目很循序漸進,先科普了駱駝為什麼能在沙漠裡如履平地,小朋友們會知道駱駝行走的方式,然後再開始挑戰讓駱駝站在蛋上。

秉著「不試不知」的原則,先嘗試讓駱駝站在一個蛋上,毫無意外,蛋一下就破了~

四個蛋會怎樣呢?好吧,還是不行。

所以多少個蛋才可以呢?

實驗人員開始測試一個蛋的承受壓力,他們發現每個蛋的承重還不一樣~接著他們發現10個蛋的平均承重為5千克,然後根據駱駝的體重推算出需要240個蛋

實驗人員準備好了裝置,那麼究竟實驗能成功嗎?大王看的時候簡直像是在看懸疑片,有一種非常緊張的feel,不到最後一刻真的不知道答案啊~

最後實驗成功了!我和七七都忍不住跟實驗人員一樣歡呼!

讓我很感動的是,實驗人員願意用一次次看似笨笨的實驗過程去驗證結果,這個比生硬地告訴孩子知識點要有說服力很多。除了科普,這期節目還讓我順帶教七七認識到了團結的重要性~

04

像烏鴉一樣思考

這也是NHK一檔非常有名的兒童教育節目,在豆瓣有9.3的高分。這個兒童節目的宗旨是:傳達學習科學的思考方法——觀察、假設、實驗、研究

節目有在三個固定的版塊:觀察中思考、德德尼翁動畫以及蒼井優的思考練習,每個版塊中都會運用一些物理科學知識來引導孩子,就像烏鴉巧妙利用鵝卵石喝到罐子底部水那樣,學會通過獨立思考來解決問題。

/

觀察中思考

節目帶領孩子一起研究龜殼是怎樣長大的,是整體長大的呢還是烏龜殼外側一層層長出了新的龜甲?(嘿嘿,你知道嗎?)

提出疑問:我們在紙上畫一個圈,小螞蟻就走不出去了,這是為什麼呢?

/

德德尼翁動畫

德德尼翁動畫採取了動畫的形式來展示假設的過程,簡單易懂,又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比如,讓孩子想一想:樹上掛著的吊環可以有什麼用?(七七給出了4個天馬行空的答案哦~)

/

「蒼井優的思考」

「蒼井優的思考」則通過主持人會提出問題,然後用實驗演示給孩子看。但每一次實驗都會中途停下來,留給孩子們思考的時間,每一集的最後才會把完整的結果展示出來。

- 「長短兩根蠟燭,哪一根會先滅?」▼

很多看完這部紀錄片之後表示,「如果我們是牛頓,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蘋果被我們忽略了。」我想比起學到具體知識,孩子能夠學會獨立思考會更重要一些。

05

畢達哥拉斯裝置

大王表示篇幅嚴重不夠咯,我想要介紹的寶藏資源還有很多,像《畢達哥拉斯裝置》,也是腦洞大開的一檔節目。

故事的主角通常是一個小球,在日常用品擺放而成的機關中穿行。每一個場景短則十幾秒,長則幾分鐘。雖然是給學齡前兒童看的,但是其中的機關設置與故事套路,簡直堪比好萊塢動作大片!

像水的路線這一期,更是將機械傳動和對生活中的觀察和智慧結合,超好看的!

06

啊,設計

《啊,設計》則告訴了朋友很多生活中日常事物、用品為什麼會這麼設計,這些東西有什麼小秘密等各種有趣的知識~

其中的「拆解環節」能分分鐘治癒強迫症,講清楚為什麼設計的前提是:全部拆開來給你看!

飯糰要拆成米哈哈哈,真是日式的「喪心病狂」

好啦,今天的for大朋友和小朋友的節目就推薦到這兒啦!希望都讓娃們探索到學習的樂趣,咱們也解壓一下~

專注科學的護膚愛好者

不愛戴美瞳、沒有歐式雙眼皮的彩妝咖

有兩個兒子,但是稱不上辣的媽

喜歡旅行,但是不愛寫遊記的懶癌患者

天秤座A型血

相關焦點

  • 10個適合學齡前兒童觀看的外國節目
    童辦語:對於學齡前的小寶寶來說,除了圖書之外,電視節目是進行早教的方式之一,當然孩子看電視需要控制時間
  • 「學齡前兒童」怎麼說
    近段,日本民間首創的「棄嬰搖籃」收到一名三、四歲的「嬰兒」,由此也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公眾在譴責孩子父親不負責任的同時,也對啟用「棄嬰搖籃」的倫理價值提出了質疑。  請看外電Japans first anonymous drop box for unwanted babiestriggereda wave of anger and soul searching Wednesday after it wasdiscoveredthat a preschooler -- and not an infant -- was center byhis fatheron
  • 學齡前兒童學英語 可能會造成挫敗感
    學齡前兒童學英語 可能會造成挫敗感 2016
  • 10本適合學齡前兒童看的繪本
    因為孩子發育的階段不一樣,因而,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需要給他們能看得懂,覺得有意思的繪本,千萬要注意的是,不能給孩子看太難的繪本,否則孩子會因為看不懂,而覺得閱讀繪本沒有意思。下面,我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來介紹10本適合學齡前兒童看的繪本。第一個階段:0~1歲。
  • 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是什麼意思
    學齡前兒童9月份了,又是一年開學季,很多小朋友都要進去學校學習知識了,3-6歲兒童教育是很重要的階段,一般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學齡前兒童教育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了,那麼,學齡前兒童是幾歲?來了解一下吧。學齡前兒童是幾歲學齡前兒童指:尚未達到入學年齡的兒童。
  • 日本兒童節目腦洞大開:B站點擊率超20萬,就連家長都能看一天
    日本從拿到第一個諾貝爾獎到2019年,已經累計有27個人拿過這個獎。為什麼日本人如此優秀?直到我看到日本NHK一檔兒童科普節目的時候,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腦洞太大了!作為家長,我表示看不懂!」「沒想到物理知識能這麼好玩!」
  • 青島發布學齡前兒童十大安全理念 畫繪本講安全故事
    3月28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市政府應急辦、市教育局聯合開展調研,提出「學齡前兒童十大安全理念」,並現場做了解讀。  目前,我國尚無權威部門對學齡前兒童安全教育工作提出系統要求和標準。幼兒園和家長雖然很重視孩子的安全教育,但應該教什麼、怎麼教,沒有系統研究,多是看到什麼教什麼,碎片化、隨機性問題很突出。
  • 學齡前兒童十大安全理念
    說明:孩子無法區分陌生人的好壞,學齡前兒童有權不接觸陌生人遇到危險首先要保護好自己,再去幫助別人說明:學齡前兒童缺乏自救互救能力告訴孩子過馬路時看紅綠燈,上下樓梯不跑鬧,吃飯時不說話,等等,從小養成遵守安全規範的習慣。
  • 學齡前兒童教育 學齡前兒童教育的書籍
    學齡前兒童教育1、隨意運動的發展其運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斷改善,學會運用正確的姿勢跑,並能聽信號改變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軀體平衡,學會在平行線中間或平衡木上行走。3歲以後兒童開始利用頭腦中的形象進行思維,形象思維是此期兒童思維的特點,如學計算時,用物體的具體形象(實物或圖形),能較好地掌握數的實際意義。此期兒童的記憶是形象記憶,他們對具體形象的東西比較注意,也容易記憶,其記憶在遊戲中或者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能得到較好的效果,而單跟他們講抽象的道理是不容易記牢的。
  • 學齡前兒童運動指南
    目的 針對健康的3~6歲學齡前兒童,旨在為基層婦幼保健機構的兒童保健專業人員、幼兒園教師和廣大學齡前兒童家長等,提出科學的運動推薦與指導,幫助學齡前兒童從小培養積極的生活方式,讓運動成為兒童養育文化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
  • 實用英語口語:「學齡前兒童」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口語:「學齡前兒童」怎麼說 2007-05-18 18:43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學齡前兒童知識教育的誤區
    學齡前兒童主要是指3~6歲年齡段的孩子,作為學齡前兒童的父母,你是否也猶豫過要不要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呢?如果不對學齡前的孩子進行知識教育怕到了小學之後跟不上學校的進度,如果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又擔心過早的接觸會影響孩子日後的學習興趣。
  • 學齡前兒童飲食的八大特點
    學齡前寶寶需要補充的營養1、熱能、蛋白質:學齡前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期,活動能力和活動量均增大,熱能消耗增多,其需要量仍相對高於成人。熱能供給量,男、女兒童4歲時分別為6.1MJ(1450kcal)及5.9MJ(1400kcal),6歲時分別增至7.1MJ(1700kcal)及6.7MJ(1600kcal)。
  • 淺談: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的環保原則
    現當今,在家長眼中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長,學齡前兒童家具是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須接觸到的,合理的布局、環保 的選材、安全周到的考慮,是每一個家長都會認真考慮和選擇的。本文由學齡前兒童家具的功能分析入手,首重介紹了學齡前兒童家 具的環保設計原則.
  • 學齡前兒童4-5歲時的發展:發生了什麼事?
    4-5歲的學齡前兒童也喜歡和其它他人在一起。到孩子五歲時,他們可能會更加控制自己的行為,並減少  發脾氣。孩子可能對上學感到焦慮  。與自己的孩子交談,甚至一起去學校都可以減輕家長的後顧之憂。在這一年中,孩子有時可能會掩蓋事實真相,甚至開始  撒謊。例如,即使他們這樣做,他們也可能會說「我沒有做」。這是學齡前兒童發展的正常部分。
  • 學齡前兒童的共同特點
    學齡前兒童的共同特點2008-05-07 11:02 作者:佚名 來源: 錄入:longxin   收藏本文導讀:雖然人與人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但依然有共同點,特別是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具有一些相同的特點
  • 如何正確地理解學齡前兒童的智商、情商和財商教育
    學齡前兒童的智商、情商和財商教育,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今天我們就開始來講講。3Q(智商、情商、財商)首先認識一個話題,從關鍵詞開始認知:【學齡前兒童】學齡前兒童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學齡前兒童一般是指6周歲之前的孩子,在這個時期,又分為乳兒期(0~1歲);嬰兒期(2~3歲);幼兒期(4~6歲)。
  • 陝西擬禁止對學齡前兒童教漢語拼音數字運算等,現徵求意見,你怎麼看?
    (網絡圖)《條例》規定,年滿3周歲的學齡前兒童應按照方便就近的原則申請入學。學前教育機構嚴禁組織任何形式的入學考試或測查,應按照有利於學齡前兒童身心健康、便於管理的原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編班。可以實行全日制、半日制、定時制、季節制和寄宿制等辦學形式,上述形式可分別設置,也可混合設置。學前教育機構收費和經費使用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實行收費公示,收費項目和標準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縣級以上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應對學前教育機構的收費實施監管。
  • 學齡前兒童每天活動應達3小時
    上周六,國內首部《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專家共識版)》正式發布,其中首次提出學齡前兒童每天活動應達3小時以上。 學齡前兒童身體活動形式主要包括日常活動、遊戲玩耍以及體育運動等。
  • 如何教育學齡前兒童
    根據我多年的教育教學經歷,結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我認為教育學齡前兒童應該重點關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關於兒童教育問題。家長都很重視,千方百計地要給孩子最好的啟蒙。另一方面是關於學齡前兒童怎麼學問題。建議家長要鼓勵孩子學會玩,玩也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讓孩子主動去探索。父母要引導孩子玩,也要與孩子互動和玩耍,多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環境和不同的刺激,這樣孩子雖然每天在玩,但是孩子的各項能力也會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