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應該作為選修選考科目,不該與語文數學一樣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這是近幾日看到的一種觀點,支持的網友還不在少數。概括一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對普通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英語的機會極少,但學習英語卻要花很多時間;二是把英語作為選修選考,讓感興趣有需要的人去學,並不妨礙今後在科研工作方面的使用;三是部分同學其他方面都很好,但是可能因為英語不好,失去上更好大學的機會;四是現在人工智慧逐漸普及,普通的翻譯軟體就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英語使用的問題。看上去確實很有道理,但靜下來想想,又還有很多值得思考之處。
在國際化背景下,作為一門國際化語言,英語也是一個重要的工具
前段時間參加了一個拔尖人才選拔和培養的會議,會上包括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大學等多所國內頂尖大學有提到,培養學生的全球化,國際化視野,而要實現這個目標,語言和表達是首要任務。不得不承認,現在世界範圍通用的語言是英語,很多高端技術,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英語作為一門通用的需要和工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我們國家在科技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國家綜合實力和影響力也在提高,漢語在世界範圍內推廣,但還沒有達到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的地步。要跟上世界科技發展的步伐,熟練地掌握和使用英語是基本的要求。
目前來說,高校與國外的交流合作越來越頻繁,短期交流,合作辦校等方式,已經不僅僅局限於一流高校,很多普通本科院校都與國外高校有了深入合作這也是未來的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需要用到英語的地方會越來越多。再則,現在出國留學的學生也不在少數,不學英語如何能適應。試想在高校的學生無法用英語交流,無法讀英語文獻,將來必然會離國際社會越來越遠,這是與高等教育和社會發展趨勢是相反的。
英語不僅僅是一門學科,目前來說更是一個工具,在國際化越來越明顯的背景下,放棄英語某種程度上便失去了與國際接軌的工具,更失去了國際化的機會。把自己圈在小圈子裡,不看外面的世界,又談何交流學習,何來進步呢?畢竟在很多方面我們還達不到唯我獨尊的地步,即便是那樣,也沒辦法完全拒絕與外界交流。
日常工作中,英語的運用越來越廣
前幾年不少高校取消了對四六級的要求,但是在社會招聘的時候,很多企業對英語的要求並沒有放鬆,甚至有所加強。相信經歷過應聘的人都有體會,企業的應聘表中,一般會有英語水平和計算機水平兩欄,一些企業甚至會有英語面試。如果缺少了英語教育,大家對它的重視程度降低甚至不學,但是在社會中用到的時候卻非常多,到時候又該如何來適應,從頭來補恐怕也不現實。即便將來對英語不做硬性要求,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也是一種工具,也是不能輕易放棄的。
作為選考科目,人們的重視程度必然降低
目前中小學基本到小學三年級才開始設置英語課,一直到高中階段,大學雖然也有英語課,但已不是最主要的課程。看上去花的時間確實不少,但對於掌握一門需要來說也不算過分。即便如此,很多人也只會做題,不會運用,說明在學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不小的難度。
正因為有難度,所以有人倡議把英語作為選修選考科目。其實這可以參考部分省份高考改革中物理選考的例子,據報導,在今年的高考中,上海浙江等地選考物理的考生也就10%左右。作為一門基礎學科,物理是科技發展進步的基礎,考生大面積棄考,又引起了不少人的擔憂。同樣道理,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放鬆要求必然就會引起重視程度的降低。重視程度降低,必然就有很多人乾脆直接放棄。但在中小學階段,絕大部分人並不能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到大學階段,英語用到的地方卻很多,如果沒有良好的基礎,到大學才來補,是否有些為時過晚。
只本著是否用到的出發點來看,很多課程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是否都不會特別多,但是我們能說把所有科目都選考或者選學嗎?顯然是不現實的。現在要求學習,正是因為目前來說,它的作用非常明顯,在今後的科研科、學習、工作甚至生活中用到的地方越來越多,所以現在降低英語的學習地位,並不算一種理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