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unity解讀!黏膜相關恆定T細胞的發育和功能,及其與微生物的關聯!

2021-01-12 生物谷

2020年11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黏膜相關恆定T細胞(mucosal-associated invariant T cell, MAIT細胞)是一組在進化上保守的T細胞亞群,其能通過T細胞受體(TCR)介導的對維生素B2生物合成途徑衍生的代謝產物的識別來對大多數細菌產生反應;微生物群落衍生的信號會影響MAIT細胞生物學的所有階段,包括特定器官的胸膜內發育、外周擴張和功能發揮等,在組織中,MAIT細胞能夠整合多種信號並展示出多種效應功能來參與抵禦感染性病原體的防禦過程中去;除了擁有抗菌活性外,MAIT細胞還能夠改善皮膚組織的癒合,這或許就揭示了其會通過與局部微生物群落的雙向相互作用在上皮細胞的穩態中發揮著關鍵角色;在人類機體中,血液中MAIT細胞的頻率會在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與微生物群落的穩態有關)中被修飾,這就進一步強調了MAIT細胞與微生物群落之間的相互作用。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Immunity上題為「MAIT Cell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s: the Microbial Connection」的綜述文章中,來自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論述了從胸膜內發育到組織定植及功能發揮等諸多過程中MAIT細胞與微生物群落之間發生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MAIT細胞在人類的血液(佔T細胞的1%-10%)、肺臟(20%-40%)和腸道固有層中的頻率較高,而在小鼠機體中其含量要少得多。30年前研究人員在人類血液中的CD4-CD8-T細胞中識別出了不變的細胞受體α(TCR-α)鏈(Vα7.2-Jα33),自那時以後科學家們就發現了MAIT細胞,隨後研究人員在小鼠和牛身上發現了表達同源性TCR-α鏈的T細胞亞群,並揭示了其在進化上的保護特性。同時研究者還在早期證實了一種非多態性的MHC群1b分子選擇性的存在,該分子如今已經被確定為在進化上保守的MHC 1類相關分子(MR1分子),其能在造血細胞上進行表達,而這也是MAIT細胞發育所需要的。

圖片來源:François Legoux,et al. Immunity (2020) doi:10.1016/j.immuni.2020.09.009

MAIT細胞會被描述為能展示與主要轉錄因子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鋅指蛋白(PLZF)表達相關的直接效應器活性的T細胞,同時其還由不變的自然殺傷性T細胞(iNKT)所表達。MAIT研究人員對無菌小鼠外周MAIT細胞的缺失進行研究揭示了MAIT細胞對共生微生物的依賴性,這就提示了MAIT細胞與細菌之間的親密關聯;早在2010年初,研究者就識別出了能激活MAIT細胞的配體,首先其是一種可溶性的微生物化合物,其次是不穩定維生素B2(核黃素)的前體衍生物。這些分子僅在合成核黃素的細菌和酵母中存在,其能夠賦予MAIT細胞廣泛的抗微生物反應性,這種精確的微生物特性與人類感染時MAIT細胞血液的數量減少有關,MAIT細胞在多種微生物感染實驗模型中的保護性效應支持了MAIT細胞的抗微生物功能。

微生物群所產生的維生素B2代謝產物能在體內循環並控制MAIT細胞在胸腺中的發育,微生物配體或許還參與到了上皮內穩態過程中,MAIT細胞或能促進組織修復應對TCR的誘發反應,因此,MAIT細胞或許就能為哺乳動物機體的免疫系統提供一種直接的方法來感知微生物並提供黏膜屏障保護效應;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回顧了MR1和MR1配體的獨特功能,隨後他們概述了細菌代謝產物在MAIT細胞個體發生和抗微生物功能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最後研究人員討論了組織損傷後MAIT細胞對組織重塑的貢獻,並闡明了MAIT細胞配體與其它微生物信號是如何參與其中的。

除了感染性疾病外,在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期間,血液中的MAIT細胞的頻率就會發生變化,比如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炎性腸病和肥胖等;所有這些疾病都與機體生態失調有關,有趣的是,減肥手術還會導致MAIT細胞血液數量的快速恢復(3個月),減肥手術後研究者所觀察到的第一個變化就是患者機體微生物群的改變,儘管這一觀點目前在科學界還存在一定的爭議,因此,MAIT細胞就能夠感知微生物生態的變化以及反映機體失調的血液頻率的修飾(在上述疾病中最為常見)。

MAIT細胞在組織中的未知、抗原特異性和相關的效應功能或能幫助解釋其在多種條件下的特性以及參與機會中,比如在抗菌防禦過程中、組織修復過程以及上皮細胞穩態維持過程中等;細菌感染會對宿主機體產生相當大的損傷,因為免疫細胞清除病原體時會釋放介質,其與細胞死亡和組織完整性的喪失有關,當病原體被清除後,組織修復過程就會使得血管、胞外基質、上皮和基質細胞網絡得到重建,通過表達抗菌和傷口癒合效應分子,MAIT細胞就能夠根據淋巴因子的環境和配體的可用性,來促進應對機體感染的免疫反應發生重疊。未來研究中,研究人員還將繼續深入研究在體內、穩定狀態下以及在感染和傷口癒合過程中闡明維生素B2衍生的代謝產物的動態變化,深入理解MAIT細胞誘發的因素以及穩定激動劑的開發過程或許也能幫助科學家們在臨床中更好利用MAIT細胞的潛力。(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François Legoux,Marion Salou,Olivier Lantz. MAIT Cell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s: the Microbial Connection, Immunity (2020) doi:10.1016/j.immuni.2020.09.009

相關焦點

  •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微生物基因組學和功能基因組學相關軟體和資料庫的研究進展
    in microbial genomics and functional genomicshttps://doi.org/10.1093/bib/bby013作者:Feng Gao作者簡介:https://scholar.google.co.jp/citations?
  • 微生物裡有大文章!細菌孤獨麼?
    然而,大部分微生物無法被培養,極大程度降低了人類相關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Carl Woese、Norman Pace和他們的團隊開發了基於核糖體小亞基RNA(16S rRNA)測序方法來評估環境微生物的多樣性, 解決了無法純化培養的大難題。二代測序的加入有效地控制了測序成本,成為微生物組多樣性評估的通用辦法。為了更好地捕獲完整信息,宏基因組、宏轉錄組的發展也具有深遠意義。
  • 論文解讀——兩個不同紅樹林生態系統的微生物分類、功能及其產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潛力
    但是,對於紅樹林生態系統,特別是原始和受人為影響的紅樹林的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學影響卻知之甚少。為了闡明這一點,該研究探索了中國南部兩個不同的沿海紅樹林生態系統中的微生物分類、功能轉變及其產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潛力。基於深度宏基因組測序,構建了包括8700萬個獨特基因的基因目錄。細菌和古菌類群在原始紅樹林(廣西)和人為紅樹林(深圳)中差異富集。
  • 抖音推出「相關閱讀」功能,關聯今日頭條文章增強內容豐富度_新華...
    但這半年,不少用戶發現,抖音已推出「相關閱讀」功能。比如在一條關於「火摺子」視頻下方的關聯文章,就詳細講解了火摺子的起源、成分、對生產生活的作用,以及古人對火種的使用歷程。  用戶觀看已經添加「相關閱讀」的視頻時,可以通過頁面底部入口,直接跳轉到視頻關聯的文章頁面。通過了解短視頻所描述事件的相關信息、最新進展、權威解讀等延展內容,獲取更豐富的信息。
  • 如何讓微生物衝擊圖動起來呢?
    桑基圖 (Sankey diagram)是一種展現數據之間流動和相互關係的圖像,類似於一種網絡圖,通過不同層級節點之間的連接以及連接邊的寬度,展示數據之間的流動關係。在微生物群落分析中,桑基圖可以用來展示不同分類學水平微生物的豐度及其從屬關係,可以簡單的說是一種包含物種豐度信息的系統發育樹。
  • 周報 | 最新微生物研究進展(20210222)
    在健康個體的獨立隊列中,我們發現了將機器學習應用於外周基因表達和微生物群分析的類似關聯。我們的發現表明抗誘導相關的病原體負擔減少和微生物組的變化是獨立於治療誘導活動性肺結核的炎症反應的改變。此外,本研究推測人類對抗生素治療的反應可能是殺滅病原體和微生物群驅動的免疫調節的聯合作用。
  • 科學網—共生病毒可維持腸道黏膜免疫功能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基礎醫學院、中科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周榮斌、江維、朱書課題組率先發現腸道內的共生病毒對維持腸道免疫穩態發揮重要作用,並揭示了其發揮作用的細胞和分子機制。10月21日,該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免疫學》。 人體腸道、肺部、皮膚等組織存在大量的共生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等。
  • 相關分析在微生物生態學中的應用與誤用
    許多研究者直接或間接地使用微生物群落數據的相關結構來推斷潛在的相互作用,這些推論充滿了挑戰,雖然有用,但是受到很多限制。複雜的非線性動力學、測序數據的組成、環境異質性、潛在混雜因素、間接關聯和批次效應都會影響物種間直接關聯推斷的有效性。將分析方法應用於數據時,需要仔細考慮這些方法所需的基本假設。有些方法雖然準確,但操作困難,費時費力;且實驗室無法還原自然條件下相互作用發生的環境。
  • 抖音推出「相關閱讀」功能,視頻可關聯今日頭條文章
    近日,抖音官方表示已推出「相關閱讀」功能。據了解,用戶觀看已經添加「相關閱讀」的視頻時,可以通過頁面底部入口,直接跳轉到視頻關聯的文章頁面。通過了解短視頻所描述事件的相關信息、最新進展、權威解讀等延展內容,獲取更豐富的信息。
  • 解讀免疫系統三大功能:(一)免疫監視
    免疫學發展至今,「免疫」(immunity)有了更科學廣泛的含義,免疫系統擁有可以識別、區分「自己」和「異己」的能力,「免疫」最終排除異己,保護自己維持生理健康的穩定。 細菌或者病毒通過製造特殊結構的蛋白質,比如病原體相關模式分子(PAMP,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來打扮自己的外觀。
  • 接地氣:把森林微生物引入託兒所,或促進兒童健康
    Science Advances最新發表了一項來自芬蘭的幹預性研究,表明旨在增加託兒所環境中的自然微生物多樣性的幹預措施,能改變兒童的皮膚和腸道菌群,並增強免疫調節功能,或許有助於降低城市兒童未來發生免疫相關疾病的風險。
  • 抖音推出「相關閱讀」功能,關聯今日頭條文章詳解短視頻內容
    新浪科技訊 12月11日下午消息,近日,抖音推出「相關閱讀」功能。比如在一條關於「火摺子」視頻下方的關聯文章,就詳細講解了火摺子的起源、成分、對生產生活的作用,以及古人對火種的使用歷程。用戶觀看已經添加「相關閱讀」的視頻時,可以通過頁面底部入口,直接跳轉到視頻關聯的文章頁面。
  • Nature|膽汁酸次級代謝產物促進結腸組織T細胞產生
    包括丁酸鹽在內的微生物發酵產物可促進外周誘導的Treg(pTreg)細胞的生成,這些研究也表明代謝產物可塑造結腸免疫細胞群的構成【1】。除了飲食成分外,細菌還修飾宿主來源的多種分子【2】。膽汁酸的細菌轉化體現了這一點,膽汁酸細菌轉化產生了一系列具有多種生理功能的類固醇。
  • 微生物群體可調控神經元功能
    微生物群體可調控神經元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4 15:36:30 美國康奈爾大學David Artis和Conor Liston等研究人員發現,微生物群體調節神經元功能和恐懼消退學習。
  • 【綜述】土壤微生物群落對極端氣候的響應:抵抗力,恢復力和向替代狀態的過渡(中)
    原文連接:https://doi.org/10.1098/rstb.2019.0112 與微生物抵抗力和恢復力有關的內在屬性(a)概述決定抵抗力和恢復力的內在屬性    物種豐富度經常被認為是與生態系統功能(例如初級生產)對脈衝擾動的抵抗力和恢復力增強相關的關鍵內在屬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保險假設
  • 生命早期微生物接觸和過敏風險:如何預防
    新生兒微生物群發育的後續分析表明,腸道,口腔和皮膚表面富含陰道細菌,而剖宮產分娩的嬰兒中陰道細菌的代表性不足(例如放線菌,擬桿菌和雙歧桿菌)。 儘管仍然需要研究對新生兒免疫代謝功能和對生命後期健康狀況的長期影響,但這些數據表明,早期定植模式易於操作。
  • 口腔微生物與疾病密切相關?來聽院士講述如何「病從口看」
    口腔微生物與身體疾病有什麼關係?12月12日,由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的「安安有約—藥品科普大講堂」第37期在廣東科學中心舉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虛帶現場觀眾認識基於口腔檢查的智能健康護航系統。杜如虛講道,在舌象分析方面,中醫認為舌象與五臟六腑密切相關,如從舌神、舌色、舌形、舌態等方面可反映出舌象特徵,病情進退、外感熱病等則可在舌象上有所體現。  在唾液分析中,杜如虛介紹道,唾液中95%是水分,而剩下的5%則有脫落的口腔上皮細胞、游離形式的微生物與細菌物等,以及牙斑等或黏膜表面的微生物。儘管人的肉眼無法看到,但唾液中的微生物可達700多種,如唾液鏈球菌和緩症鏈球菌等。
  • 南京鼓樓醫院IBD中心的深度解讀
    而整合組學中包含了基因組學、微生物學、蛋白質組學、轉錄組學和脂質代謝組學。這幾個組學中都發現了與IBD發病機制相關的影響因素[1]。 基因組學: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已鑑定出300多種影響宿主功能的遺傳基因;腸黏膜蓄積CD86/CD16的巨噬細胞表型可以作為穿透型(B3)CD患者腸道組織中上皮介質轉化(EMT)的來源;IFNy可能介導了穿透型疾病行為中CD86/CD16巨噬細胞的增殖。
  • NC推薦|柑橘根際微生物群落結構與功能分析
    該研究運用擴增子和宏基因組技術,對柑橘根際微生物組的結構和功能組成進行了全面綜合的分析,為指導微生物分離和培養,利用微生物組的能力來改善植物生產和健康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時間:2018.11IF:12.35DOI: 10.1038/s41467-018-07343-2一、研究背景柑橘是一種重要的多年生水果作物,根際微生物對柑橘的健康生長和發育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對柑橘根際微生物的結構特徵和功能組成進行了細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