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竟偽造「離職申請」想少賠違約金,法院開出20萬元罰單

2020-12-23 法制現場

公司竟偽造「離職申請」想少賠違約金,法院開出20萬元罰單 本站發表時間:[2020-12-18]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

一起勞動爭議案件中,公司為了省下2.4萬元的違法解除勞動關係賠償金,竟然偽造了一份員工《離職申請》作為證據提交法庭,被法官當庭識破。記者今日獲悉,北京朝陽法院依法對該公司偽造證據、妨礙法院審理的行為作出罰款20萬元的處罰決定。

在這起勞動爭議案件的庭審期間,某商貿公司代理人向法庭提交了一份《離職申請》原件以及複印件,主張《離職申請》已經載明員工白某系因個人原因離職,基於此份證據,公司無需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係賠償金。

案件承辦法官姚嵐查閱該項證據時發現,這份證據所載白某的離職時間與商貿公司起訴狀主張的勞動關係解除時間明顯不符。經與白某核實,白某稱該離職申請上的籤字不是其本人籤署。

經法官釋明偽造證據的法律後果,商貿公司代理人當庭承認上述《離職申請》系公司偽造,上面的籤字並非白某本人所籤。

因該證據涉及案件關鍵事實——勞動關係解除原因的查明,屬於重要證據,法院當庭對某商貿公司偽造證據、妨礙法院審理案件的行為作出罰款20萬元的處罰決定。

朝陽法院提醒:誠實信用原則是民事訴訟法確定的基本原則,要求訴訟參與人必須如實陳述客觀事實,提供真實的訴訟證據材料。偽造證據是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典型現象之一,是嚴重擾亂正常訴訟秩序、損害司法公信的行為,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責任編輯:丁彧姝]

| 籤了買房合同又不想要了,法院判違約金30萬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公司偽造「離職申請」想少賠違約金 北京朝陽法院開出20萬元罰單
    來源:央視原標題:公司偽造「離職申請」想少賠違約金 北京朝陽法院開出20萬元罰單 一起勞動爭議案件中,公司為了不支付2萬餘元的違法解除勞動關係賠償金,偽造了一份《離職申請》並作為證據提交給法官,法官當庭識破後對該公司代理人進行訓誡
  • 北京某單位偽造員工「離職申請」 法院開出20萬元罰單
    記者18日獲悉,北京朝陽法院依法對該公司偽造證據、妨礙法院審理的行為作出罰款20萬元的處罰決定。在這起勞動爭議案件的庭審期間,某商貿公司代理人向法庭提交了一份《離職申請》原件以及複印件,主張《離職申請》已經載明員工白某系因個人原因離職,基於此份證據,公司無需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係賠償金。
  • 北京一公司為逃避賠償金 偽造員工《離職申請》被罰20萬
    北京一公司為逃避賠償金 偽造員工《離職申請》被罰20萬 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12-23 20:25    央視新聞訊 誠實信用原則是民事訴訟法確定的基本原則,可是一些人總抱著僥倖心理,採用一些不誠信的手段參加訴訟。
  • 小學老師辭職學校要求賠100萬元違約金,冤嗎?
    原來,提出離職申請時,王靜被單位告知,按照當初籤訂的勞動合同,她離職將賠付單位超過100萬元的違約金。「我工作10年也掙不到100萬元,學校也沒有為我負擔過相應的培訓費,所以學校給出的違約金高得離譜。」9月19日,王靜對《工人日報》記者說。
  • 北京一公司為逃避2萬賠償金偽造《離職申請》,被罰20萬
    前不久,北京市朝陽區一家公司為了不支付2萬餘元的違法解除勞動關係賠償金,竟偽造了一份《離職申請》並作為證據提交給法庭,被法官當庭識破,北京朝陽法院依法對這家公司偽造證據、妨礙法院審理的行為作出罰款20萬元的處罰決定。
  • 江西南昌某學院一教授5年服務期未滿離職,被索賠近44萬元違約金
    ,在合同上就是違約,這40多萬元就是違約金。」這位老師在提出離職申請的時候,被要求在調動報告上寫下這句話「本人承諾按照服務期協議和學校相關政策履行服務期責任」並籤上自己本人的名字,否則離職手續無法順利進行下去。在該教師繳納了違約金43.8946萬元人民幣之後,學校才正式給這位教師辦理了離職手續。
  • 10萬元奔馳車事故定損竟超11萬? 車主偽造維修發票「吃罰單」
    被告某保險公司不服,向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提出重新評估申請,定損結果卻不到3萬元。經查,奚某提供的車輛維修發票系偽造,該車被其轉賣僅得10萬元。據此,相比奚某提出的近22萬元維修費和租車費的訴請,法院僅判賠其3萬餘元,並作出罰款6萬元的決定。  事故後兩次車損評估緣何相差8萬餘元?
  • 8起商標行政訴訟第三人提供虛假證據 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開出「罰單」
    原標題:8起商標行政訴訟第三人提供虛假證據 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開出「罰單」   記者20日從北京
  • 全市首例,一女子法庭上「撒謊」 法院開出一萬元「罰單」
    吉安法院網訊 當事人來法院訴訟,應如實供述,維護自身權益,若在法庭上耍「小聰明」作虛假陳述,試圖「碰瓷」法律,鑽「法律空子」,將會受到來自法院的「罰單」。9月22日,江西省安福縣一名當事人就在一起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中,對關鍵的還款事實作虛假陳述,違反誠信信用原則,安福縣人民法院依法對他作出了罰款一萬元的處罰決定。這是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施行後,吉安全市法院首例適用該規定對虛假陳述當事人作出處罰的案件。據原告賀某訴稱,他將自身名下婚前房產以32萬元的價格賣給劉某。
  • 老父親身亡兒子索賠,保險公司:只能賠1萬,法院:再賠10萬元
    再有就是保險公司有時候真的是蠻橫無理,想怎麼賠就怎麼賠,明明雙方在投保的時候約定的很好,可是在消費者發生保險事故的時候,保險公司卻搬出另一套理論,拒絕賠付消費者保險金或者是只賠付很少的一部分,致使消費者走上漫長的訴訟理賠之路。
  • 勞動者為解決北京戶口,籤訂協議:離職賠償20萬元,法院不予支持
    事業單位員工離職支付20萬元違約金被認定合法這年頭怪事常常有,而且特別多,都說不想工作了,隨便辭職或者不去上班就行了,沒想到還遇到一個,辭職了不成,還要給用人單位賠償20萬元的事情,這都是因為勞動者在入職前籤了一份協議,可以說是「自願」,所以後面後悔了,去法院告,法院也沒法幫你了。
  • 《二十不惑》梁爽和公司籤合同,離職賠10萬真的發生在現實社會了
    近日,他們兩人在網絡平臺上發現了這家公司招聘主播,就過來應聘,還和該公司籤訂了合同。後來上班3天了都是在外面拍短視頻,根本不是做主播,和他們當時預想的不一樣,就提出了離職。這時,公司拿出他們兩人當時入職籤的合同,要求他們支付違約金10萬元至100萬元不等。
  • 原告虛假陳述,天津自貿區法院開出10萬元「罰單」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為進一步促進網絡版權產業健康發展,推動攝影作品廣泛有序傳播,同時規範民事訴訟活動秩序,引導當事人誠信訴訟,近日,天津自貿區法院在審理一起侵害攝影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案件中,對原告虛構作品版權進行訴訟的行為開出10萬元「罰單」。
  • 男子電梯井墜亡後,100萬保險,保險公司竟偷偷少賠99萬元!
    河北的李家人在理賠時,就因為少看一則條款,沒有發現保險公司少賠了99萬!一、投保&理賠2018年11月,李某給自己買了一份兩全保險,受益人為法定繼承人。事後,李某家屬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理賠申請書》中「事故原因和經過/診療過程」一欄填寫的是「因意外墜入電梯井內身故」。半個月後,保險公司按照意外全殘或身故保險金理賠標準向李某家屬賠付保險金3124.8元。
  • 4年開出13張罰單,持牌消金公司的監管紅線有哪些?
    投訴者反映,在不知情或被騙情況下,被中介公司在北銀消費金融申請消費貸款,繼而被北銀消費金融追債,甚至影響到央行徵信。 2015年11月,北銀消費金融收到北京銀監局的罰單。被罰案由為:變相突破監管規定發放貸款;貸款管理存在嚴重問題,造成個人消費貸款用途不真實,部分資金被挪用;無合理理由和充分證據的情況下上調貸款風險分類,資產質量嚴重不實。最終罰款150萬元。
  • 員工離職遭公司索賠 60 萬,法院:不用賠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遊進國 艾家靜 見習記者 柴軍虎)王某是一家公司的技術總工程師,在他離職後,公司以帶走商業秘密、為其他公司提供服務為由將王某起訴,並要求王某賠償 60 萬。&34; 該公司代理人認為,王某將公司產品的設計等技術信息對外公開兜售,並利用相關技術為其他公司提供服務,存在違約行為,給公司帶來了損失,於是訴至法院,&34;此外,公司代理人還要求王某歸還所有涉及到的項目相關資料,包括方案圖、效果圖、工作日誌、與客戶聯繫資料、報銷單據等
  • 因不開離職證明,法院判公司賠員工64萬!
    2017年2月15日,婷婷向大連銀行成都分行提交《離職申請審批表》,因個人原因申請離職。大連銀行成都分行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於2017年2月17日在離職申請審批表上簽字。2017年2月27日,大連銀行成都分行免去婷婷高新支行行長職務。
  • 女子患重病理賠被拒,保險公司:一分也不會賠,法院:賠30萬元
    女子患重病理賠被拒,保險公司:一分也不會賠,法院:賠30萬元陳某出院之後,便整理資料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最終被保險公司拒賠,保險公司表示陳某是自己公司的員工,保單的銷售人員就是陳某,陳某自己給自己辦理保險存在未如實告知,有騙保嫌疑,因此拒賠。陳某表示雖然是自己給自己辦理的保險業務,但是自己是按照流程來操作的,雙方經過多次協商無果,陳某將保險公司告到法院,請求法院裁決。
  • 原告與被告共同偽造證據 法院開出百萬「誠信罰單」
    海口海事法院 供圖中新網海口7月12日電 (劉琳)海口海事法院近日在審理一宗海洋開發利用糾紛案件中,依法對偽造證據妨害司法的兩方當事人共處以人民幣100萬元罰款,同時將審理中發現的涉嫌偽造公司印章等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 一張「調查令」引得山東招遠法院給榮成公安局開10萬罰單
    事件回顧:律師攜調查令調查受阻 法院一紙判決賠10萬12月4日,山東煙臺招遠市人民法院對山東威海榮成市公安局開出10萬元罰單,原因是法院出具調查令,授權孫巖律師持調查令去山東威海榮成市公安局複印報警記錄和詢問筆錄,榮成市公安局拒不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