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陳曉歡,來自韓山師範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是2014級的學生,俗稱「大四狗」;愛好廣泛,喜歡書法、打籃球、跳舞、遊泳等;是一個活潑開朗、積極樂觀、樂於助人、熱衷交往與活動的人,當過寒假書法班的助教,2015級新生的助班等。
現在的我開始回顧這幾年的收穫,覺得最有分量與價值的就是書法了。它不僅增加了我的技能,還修了我的心--每當沉浸在書法之中時,便把瑣事煩思都拋開了;它讓我感到充實而富足。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我認為--書者,更是祿在其中也!
一、初學書法——懵懵懂懂,不堪入目
老師當時的話還縈繞耳邊:這字的大小怎麼不一樣;你寫了這麼多遍,有什麼變化嗎?你為什麼不看字帖;你怎麼又寫得這麼細……現在,雖然有些毛病還是會犯,但是錯誤明顯少了很多,因為,老師的話語很深刻。
二、學書一年有餘時,遇瓶頸期—知道哪寫得不好,但就是改不過來
很多筆畫的變化體現少了或者多了,轉折、撇捺、臥鉤等老是寫不好,就這樣,帶著許多的疑惑和難過,我開始用宣紙寫作品了。
三、「白紙」上的初次嘗試,內心是「烏黑一片」的
寫了兩個小時的作品,當時的我覺得特別滿足,至少墨是不滲的。現在看來,不管是字的體現,落款,還是整副作品的結構等都是毛病多多。慶幸當時的自己堅持下來了:從丙申初冬至丁酉秋分,一邊成長,一邊改變。
四、「白紙」上的多多指教,書法上的不斷成長
一年不到,轉換至如下水平,雖然仍有許多不足,但是很為自己的進步開心。
從第一次寫作品至今,在這接近一年的時間裡,我有了自己的第一枚印章,也開始參加一些書法比賽,拿到了一些證書,還開始接觸到了書法在其他呈現方式上的美,如扇面:
還有其他的形式——扇子、團扇、對聯等。這些都讓我大開眼界,越來越喜歡書法了。
五、書法之路很長——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學書兩年時間不到,有這些成長,我很開心—一方面,要感謝學校老師們的專業和耐心指導;另一方面,要感激自己的不懈努力。有時,我也會想著偷懶。直到一次機會看到一位已經被認為非常好的名家,為了練一幅作品,寫了十幾次,還在不停修改時,我震撼了:這位先生的書法那麼厲害了,還這麼勤奮,我卻總是想著偷懶。漸漸地,我便不敢懈怠了。我能堅持努力學書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受到這些老師和名家、還有周圍努力學書法的同學的影響。
曾看過書法大家啟功先生的紀錄片,他的妻子替他存著的學書稿紙就有好幾個麻袋之多,相較之下,自己的這些真是「小巫見大巫」。同時,我也體悟到—學書有成之人,如啟功,如老師們等都是特別刻苦的。
初學書法是因為喜歡,希望自己能保持這份初心,「祿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