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 · 為政篇 | 第十八節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2021-02-07 每天讀詩詞

《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內容涉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悌等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述。 

2.18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譯文】

子張要學謀取官職的辦法。孔子說:「要多聽,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說,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要多看,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去做,就能減少後悔。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就在這裡了。」 


【注釋】

(1)子張:姓顓孫名師,字子張,生於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歲,孔子的學生。 

(2)幹祿:幹,求的意思。祿,即古代官吏的俸祿。幹祿就是求取官職。 

(3)闕:缺。此處意為放置在一旁。 

(4)疑:懷疑。 

(5)寡尤:寡,少的意思。尤,過錯。 

【評析】


孔子並不反對他的學生謀求官職,在《論語》中還有「學而優則仕」的觀念。他認為,身居官位者,應當謹言慎行,說有把握的話,做有把握的事,這樣可以減少失誤,減少後悔,這是對國家對個人負責任的態度。當然這裡所說的,並不僅僅是一個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與行二者關係問題上的觀念,是對上一章「知之為知之」的進一步解說。



往期課程:

  親子國學課 | 讀論語為政篇 · 第一節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親子國學課 | 讀論語為政篇 · 第二節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親子國學課 | 讀論語為政篇 · 第三節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親子國學課 | 讀論語為政篇 · 第四節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親子國學課 | 讀論語為政篇 · 第五節 問孝

  親子國學課 | 讀論語為政篇 · 第十二節 君子不器

家長欲加群學習,請加微信:ouyangxiumtdsc

投稿郵箱:1552802132@qq.com

相關焦點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子張學幹祿章」
    【原文】2.18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翻譯】【注釋】子張:複姓顓孫,名師,孔子弟子。所以,《論語·微子》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一起閱讀‖《論語》:子張學幹祿
    三山和你一起讀《論語》《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
  • 《論語 為政》篇,孝道當先,為政以德,慎言謹行
    《論語》為政篇,是《學而》篇的一個延伸,本文看似講為政,其實還在說學習,同時強調孝和德在學習中的運用。文章開篇第一句「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用道德來治理國家才會使自己像北極星一樣,別的星辰都圍繞它。這就說明德的重要性和非凡地位,為政之人同樣也需要有諸多的美德。
  • 【論語】-《為政第二》
    【論語】-《為政第二》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子曰: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論語正本2.18:子張學幹祿,行政者之金科玉律也
    #孔子#2.18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本章如上一章一樣也是講言行的。講言行可以從多個角度,角度越多,越能體現儒學義理的潔淨精微。
  • 親子國學課 | 讀論語 · 為政篇 第十節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為政》篇包括24章。
  • 論語丨為政篇(原文譯文匯總)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為政篇【原文】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譯文】孔子說:「(周君)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
  • 百日晨讀 |《論語·為政第二》
    論語·為政第二誦讀:黑過夜色·周達    校對:於天琳2.1
  • 《論語》中這4句話,讓你識善惡,知美醜!
    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譯文】孔子說:「仁難道離我們很遠嗎?只要我想達到仁,仁就來了。」【評析與感悟】這段話極為重要。《論語為政》【譯文】孔子說:「要了解一個人應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要幹什麼,這樣,這個人怎麼能隱藏得了呢?這個人怎麼能隱藏得了呢?」【評析與感悟】了解他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 感悟《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篇第二》「學」,有人翻譯為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被欺騙。論語開端即講「學」,這個學不僅是讀書的意思,因為現代人讀的書太雜,很多隻算是一種娛樂行為,談不上是學,《論語》中早就為「學」下過了定義,是一種人性境界的不斷提高,如果達不到這一點,也談不上學!學了,在心中有個問號,為什麼要這樣?
  • 《論語》02 為政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 盤點出自《論語》中的成語一
    盤點出自《論語》中的成語古語有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大家多多少少都讀過一部分《論語》,對於其中奧妙又領會了多少呢?相對於晦澀的文言文字來說,理解成語倒更容易一些。為此,小編整理了一些出自《論語》中的成語,方便同學們理解和記憶,記得轉發給身邊的小夥伴哦!
  • 有名之堂論語解讀 為政篇第二
    為政篇第二 【原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原文】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譯文】 子張要學怎麼做官。
  • 「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是在說什麼
    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錢穆譯】先生說:「君子只計謀於道,不計謀於食。耕田也有飢餓時,學道也可得祿食。所以君子只憂道之不明不行,不憂貧不得食。」【楊伯峻譯】孔子說:「君子用心力於學術,不用心力於衣食。耕田,也常常餓著肚皮;學習,常常得到俸祿。
  • 《論語》子路篇第13—9/10
    現存《論語》一共有20篇,共492章。每篇都有十幾、二十幾段話。每段話的字數長短不一, 內容涉及面也非常之廣泛。這二十篇內容分別是:學而篇(一) 為政篇(二)八佾篇(三)裡仁篇 (四)公冶長篇(五)雍也篇(六)述而篇(七)泰伯篇(八) 子罕篇(九)鄉黨篇(十)先進篇(十一 )顏淵篇(十二)子路篇(十三)
  • 《論語》為政第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君子不器。」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子張學幹祿。
  • 《論語》中的子張
    《論語》涉及子張言行的記載有20章,大多記子張向孔子求教,個別篇章涉及別人對他的評價和他自己的主張。子張有志於仕進,一心嚮往尊貴,揚名立萬。大概他沉穩不足而激進有餘,言行有時不免草率,常常失言悔行,所以孔子誡其謹言慎行。子張學幹祿。
  • 《論語為政篇》論語講師群(第17課 2.1)
    人以有群而相生相養相安,故論語編者為政次學而篇。孔門論政主德化,因政治亦人事之一端,人事一本於人心。德者,心之最真實,最可憑,而又不可掩。故雖蘊於一心,而實為一切人事之樞機。為政亦非例外。此亦孔門論學通義,迄今當猶然。本章舊注,多以「無為」釋「德」字。其實德者德性,即其人之品德。孔子謂作政治領袖,主要在其德性,在其一己之品德,為一切領導之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