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2月21日訊 日前,記者從即墨古城項目建設指揮部獲悉,經過一年的建設,有著千年文化歷史的即墨古城區改造初見成效。主體已經完工的東城牆和部分古建築等景區將在今年5月率先對外開放。
即墨老縣衙也位於即墨古城項目中,在此次古城建設中,省級保護文物老縣衙也將得到修繕。
老縣衙正堂老照片
老縣衙正堂現狀
即墨老縣衙是在即墨博物館舊址的後面,是即墨古建築的代表之一。
據了解,即墨老衙是山東省內僅存的一座三堂老衙。一堂,即正堂,或稱「大堂」和「公堂」,是訴訟、審訊的場所。大堂上懸「即墨縣正堂」匾,門口立柱上鐫刻著楹聯:「堂外四時春和風甘雨,案頭三尺法烈日嚴霜」。西耳房內有一「地庫」,為老縣衙所僅見。
老縣衙二堂老照片
老縣衙二堂
正堂後面為二堂,曾名「印堂」、「鳴琴」和「致遠」,是議事辦公和會客的地方。相比大堂的嚴肅氣氛,二堂有了些親和力,比如院內種植了樹木,已經有幾百年歷史的古樹木陪伴了數百位即墨縣令,如今它們仍然在縣衙內堅韌不拔地生長著,它們是縣衙的見證者,也是經歷者。
在二堂前左右兩側各有一棟配房,當然也是五間房,東側的叫會文館,也叫東華廳,西側的叫會武館。顧名思義,東側的是接待外來文職官員的地方,西側的則是接待外來武職人員的地方。
三堂新舊對比
再後為三堂,二堂大殿有個後門,此門只有縣令才能通過,是縣令與眷屬的內宅寢室。相比較大堂和二堂,三堂倒是簡單得多,就是一排沒有什麼特色的房間。其中東側的臥室是縣令住的,西側是家人住的,中間的便是客廳或是喝茶休息的場所。三堂的建築面積為149.41平方米。
老縣衙發掘的文物
老縣衙的修繕規劃圖
提示:支持← →箭頭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