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金碗永不愁,背靠大樹好乘涼」我們總是能看到類似言論觀點,不少人把此奉為金科玉律,還沒有畢業就鐵定了心進入體制。個人選擇當然沒有正確與否之分,但是在如今的時代,我們一回頭就會猛然發現「鐵飯碗也會碎,而所謂『大樹』,也並非『大而不倒』」,這對體制內外的人都是一致的!
今後公務員有望不再單以招考為主
這幾類人可直接進入!
前段時間,國家公務員局官網「政策法規」欄公布了三個規定、一個辦法:《公務員錄用規定》《公務員調任規定》《公務員培訓規定》以及《公務員平時考核辦法(試行)》。
新修訂的《公務員調任規定》其中提到多項人才流動意見。小編為大家總結了幾個要點:
調任對象:為拓寬選人視野和渠道,優化公務員隊伍結構,規範公務員調任工作,引進國有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調入機關擔任領導職務或者四級調研員以上及其他相當層次的職級,以補充機關緊缺的優秀專業人才。
調任資格條件:調任人選除應當具備公務員法第十三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具備一定資格條件:政治立場堅定;具有勝任工作的能力素質;具有相應工作經歷和任職資歷;具備所需的最低工作年限;具備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符合年齡標準;符合法律、法規、章程規定的其他條件。
調任程序:確定調任職位及調任條件-提出調任人選-徵求調出單位意見-組織考察-集體討論決定-調任公示-報批或者備案-辦理調動、任職和公務員登記手續。
正式動手!多地單位開始動手
2020年起,鐵飯碗逐漸被打碎
早在2011年4月初,就由中央統一部署確定了一張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時間表,共涉及到超過126萬個機構,4000餘萬人。
其中提出,到2015年,我國將在清理規範基礎上完成事業單位分類;到2020年,我國將形成新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轉眼之間,現在就已經到了2020年,那麼實際的「鐵飯碗」撤銷的如何了呢?
近期,就有不少地區的單位真的開始動手了!
7月3日,山東淄博市政府官網發布消息:淄博市水利勘測設計院、淄博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淄博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淄博市工程諮詢院4家事業單位轉為企業。
2020年4月30日,浙江麗水市蓮都區完成全部22家局級事業單位「三定」規定,142家股級事業單位機構編制規定印發,提前一個月完成省委部署的改革任務。
在2019年7月底,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審議相關工作報告也提到,該省省直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撤銷59家事業單位,收回人員編制1345名。
而在此前,遼寧已經撤銷事業人員編制1.6萬個。
其實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事業單位改革成企業是一直都有在推進的,而根據財政部最新的指導文件意思,從2020年起,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將在年底前全部實現。
也就是說,取消事業編制,編制工變合同工已成定局。「鐵飯碗」宣告打破。
編制工變合同工,32種事業打破鐵飯碗;
對於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2020年前將全部轉企改制;
轉制單位註銷事業單位法人,核銷事業編制;
在職職工也會轉為籤訂勞動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業單位聘用合同!
到目前為止,進度快的如遼寧等省市,已經完成改革,撤銷事業人員編制1.6萬個。部分省市在2019年底前完成,其餘的將在2020年底前兌現。
所謂「大樹」,並非「大而不倒」
前面我們都在說公務員、事業單位等體制內的「鐵飯碗」,你以為這只是體制內的事情嗎?當然不是,時代的洪流之下,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置身事外。
不僅體制內的大樹靠不住,社會上的大樹也不再是「大而不倒」。
曾經多少人以為,只要進到大企業工作,就能享受穩定福利,不用像小型企業那樣風雨飄搖。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去年8月,泉州中院一份公告宣布:「富貴鳥有限公司正式破產。」
這個曾經無比輝煌的百億級休閒服飾品牌,竟到了這種地步。
甚至連創始人的子女都不願接受遺產,因為遺產裡除了42億的負債,什麼都沒有。
這家成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老牌企業,就在幾年前,還是能和李寧並列的,響噹噹的國產服飾代表。2013年,富貴鳥更是在香港成功上市,市值接近百億港元,一時風光無限。可誰也想不到,這次輝煌竟然是富貴鳥的絕唱。
從那以後,富貴鳥發展每況愈下。是錯過電商風口,失去了和時代共同發展的機會,實體經營模式的富貴鳥接連遭受猛烈的衝擊。
僅僅過了3年,富貴鳥就被迫停牌,徹底跌落神壇。
現實永遠比小說荒誕,一個百億級企業的傾覆也不過是在時代洪流面前,再耀眼的成績也可能轉瞬即逝,成為過眼雲煙。
同樣沒能躲過失敗命運的,還有大潤發和家樂福。這兩家零售行業的傳奇商場,也終究沒敵過時代的碾壓。
大潤發創始人離職時說:「我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含辛茹苦數十年,一眼望去換青天。無論再大的企業,如果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都將被無情拋棄。作為個人,更加不能倖免。
在現代社會,你呆在原地,或是成長緩慢,都是一種退步。
持續學習,讓自己改變
才能無懼變化
向前要與人工智慧AI機器搏鬥競爭,向後會被時代洪流趕盡推行,這卻是是一個容易讓人焦慮的時代。那麼,應該如何應對這一系列的變化?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人工智慧替代了多少工作崗位,優秀的人才始終是稀缺品。」
去年7月,華為以電郵方式發布了8名新員工的年薪方案。
他們全部是2019年應屆博士生,待遇最高的兩個人,年薪分別為182萬和201萬元。
郵件表示,「華為要用頂級的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今年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今後逐漸增加,不斷提升隊伍的作戰能力」。
剛畢業就年薪過百萬,這樣的牛人一出道,就達到了普通人一輩子都觸碰不到的天花板。
但在羨慕別人年薪過百萬的同時,我們更要看下背後的實力。
我們來看看拿到華為頂薪的博士生秦通的簡歷:
學生時代,就在IEEE TRO、ICRA、IROS、ECCV等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發表多篇論文,獲得IEEE IROS 2018最佳學生論文獎。
研究興趣主要包括機器視覺SLAM,視覺慣導融合,多傳感器定位。
其中視覺慣導裡程計被大量應用於機器人領域,通過融合視覺觀測值與慣性測量值,能夠準確估計物體的位置和姿態。
去年10月,秦通還在網上開了公開課,主題是「視覺慣導裡程計時差的在線標定」。
年紀輕輕,已然成為了業界名人。
像秦通這樣的人才,都是憑藉出色的學習能力,走在了時代前沿。
我們也許無法像他一樣拔尖,但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永遠保持學習、不斷進步。
而這,才是我們真正賴以生存的「鐵飯碗」。
本文轉載自一起學CPA,編輯Tony、注會菌。部分素材來源:讀者、央企招聘信息網,HR人力資源俱樂部、財政部、極物、每日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