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
每個人都有五臟六腑,而子宮向來被成為女性的「第六臟器」,因為它承擔了獨有的孕育生命作用,是無可替代的。經歷了一次分娩的子宮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因此需要孕媽自己能有一些判斷。
自查子宮恢復情況「三步走」
一摸:
正常情況下,女性子宮只有一個拳頭大小,重約50g,體積約7cmx4.5cmx3.5cm,位置在肚臍下面4指左右。隨著孕期推移胎兒發育,子宮會適應胎兒成長的需求慢慢增大,因此宮底位置會慢慢發生變化。
到孕晚期,子宮已經長約35cm,寬約25cm,厚約22cm,重1000g左右,比懷孕之前增大了將近20倍,可容納胎兒、羊水等5000毫升內容物。此時子宮宮高約33cm左右,在劍突與肚臍連線的中點。
當分娩結束後,胎兒離開母體,子宮大小會慢慢恢復成孕前的狀態,宮底高度也會每天下降一點點,完全恢復大概需要42天左右。
因此孕媽在產後可以隔段時間摸一摸自己的腹部,看看肚子有沒有稍稍變小,感受子宮位置的變化。子宮沒有恢復的特徵是肚子看起來依舊很大,就像還有一個寶寶一樣。
二看:
子宮的狀態也體現在子宮內膜的變化上,子宮的恢復期包含子宮內膜的恢復期。
孕期胎盤發育,附著在子宮內膜上,分娩結束後,胎盤被一同娩出,胎盤剝離後的殘留物就是惡露,因此產後女性身體通過宮縮排惡露的階段就是子宮內膜恢復的表現。
通常排惡露有三個階段:
階段一(產後1~3天),大量排出顏色鮮紅的惡露,類似於月經來潮的表現。階段二(產後3~7天),惡露顏色為淡紅色,顏色變淺,量也變少。階段三(產後7~30天),惡露顏色為淡黃色或者白色,幾乎看不見。惡露完全排盡的過程在3-4周左右,若產婦本身體質較好,且產後坐月子注重休息,營養均衡,子宮內膜恢復快,惡露期也會較早結束。
所以產後觀察惡露顏色和量的變化,女性自己也可以對子宮和身體恢復情況有個了解。
三感受:
身體的恢復情況其實產婦自身是有直觀感覺的,因為在恢復期分娩帶來的疼痛會一直存在,同時也會慢慢變輕直至消失。
因此產後子宮恢復情況,產婦可以通過兩個角度感受:
首先是小腹是否還存在異常情況。異常情況包括腹痛、腹脹、小腹下墜等,如果沒有,則代表子宮已經恢復正常。
其次是產後是否迎來第一次月經。正常情況下,月經來臨前子宮內膜會增厚,達到10mm左右,缺血老化的子宮內膜排出的過程就是來經期過程。因此產婦正常來月經,則代表子宮內膜已經基本恢復正常,子宮也就恢復良好。
通常產婦會在惡露結束後來月經,而來得越早證明子宮恢復得越好,但一般哺乳期的產婦都會推遲,有的甚至會推遲幾個月,這是因為體內泌乳素的升高抑制了雌激素的分泌,同時卵巢對垂體促行線激素的刺激不敏感所致。
子宮3個「求救信號」,你收到過嗎?
1、惡露持續不斷且顏色深
要注意的是,如果產後超過兩周,惡露顏色還較深,且整個惡露期持續期較長,就要及時去醫院進行彩超檢查。
正常情況下惡露排出血紅色,顏色變淺的時間應該在3~5天左右,超過這個時間,就可能是胎盤或胎膜殘留導致出血量較多,或子宮收縮乏力,以及產婦本身存在婦科疾病,需及時治療,否則容易導致宮腔感染。
2、小腹存在異常感覺
產後由於需要排惡露,子宮會自發性出現宮縮,帶來輕微疼痛,如果產婦有明顯的刺痛、下墜感或脹痛感,則意味著子宮恢復的不好,有可能出現子宮下垂,多半是因為分娩時用力不對引起的,需要儘早就醫檢查治療。
3、產後同房後出血
一般人們常說的「坐月子」和「產褥期」,都是給產後女性身心恢復的時間,理論上42天左右子宮也就基本恢復成孕前狀態,但是具體情況更因人而異,且無論是剖腹產還是順產,對於女性來說氣血虧空,元氣大傷,可能無法在42天內完全恢復。
然後有的夫妻孕期憋的太久,在產後就急急忙忙「親熱」,若是女性出現出血現象,則意味著子宮尚未恢復完全或子宮內部出現炎症,同房帶來了傷害,需及時到醫院檢查。
子宮與女性生理健康息息相關,因此從平時就應該注意對於子宮的呵護,產後的恢復期更是不能大意,希望每一個女性都能擁有健康的身體。(z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