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材加工第一村:形成品牌優勢,全力促進鄉村振興

2020-12-18 濟寧廣播電視臺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王身松 通訊員 龐國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而鄉村振興的重點在產業,基礎也在產業。12月14日,記者走進被譽為「中國藥材加工第一村」的小秦村。

小秦村位於汶上縣城東鄰,西接105國道,北鄰333省道。全村共483戶,人口1930人,耕地1784畝。小秦村的中藥材加工及中藥材種植遠近聞名,小秦村柏子仁加工是全國唯一的加工基地。柏子仁加工工藝是我國極為稀缺的一項傳統的手工技藝,它起源於明朝永樂二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據《汶上縣誌》記載,小秦村中藥材加工於明朝永樂年間起步,是從山西洪桐縣傳入的。據《中醫藥志》介紹:「小秦村柏子加工為國內首創,以潔淨度高、破碎率低而著稱,已成為中藥材行業的上等精品。」小秦村由此被稱之為「中國藥材加工第一村」,該項加工工藝也被譽為「中華一絕」。

隨著中藥市場的逐步擴大,小秦村的藥材加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加工中藥材種類以柏子仁為主,同時兼顧酸棗仁、芡實、山桃仁、杏仁、薏米仁,全村還種植生產中藥材丹參、黃芪、黃芩。特別是2006年,籽實類中藥材加工工藝被濟寧市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998年小秦村建立了「中藥材加工協會」後,至今又發展了60餘家中藥材種植加工合作社,逐步由分散經營整合到集團化經營的運作模式。同時安排從業人員達到1000餘人,每年籽實類中藥材加工量達5萬多噸,其中柏子仁在國內市場佔有份額達95%以上,產品已佔領安徽毫州、河北安國等中藥材市場,並且遠銷到東南亞及歐洲地區,如今培育出150餘戶上規模的農戶、年收入達到3000萬元。

中都街道小秦村黨支部書記梁全告訴記者,柏子仁加工工藝在小秦村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全村過半數村民都在從事柏子仁加工,而且經過600多年的代代相傳,工藝不斷提高,其加工水平位居全國之首。目前全村每年籽實類中藥材銷售能夠達到5萬多噸,銷售額達到2個億,淨利潤3000多萬。其中,僅僅柏子仁生產便能夠達到3-4萬噸,銷售額在1.5億元左右。目前全村具有合作社、公司60餘家。小秦村柏子仁加工技術質量高、破碎率小,深受全國各地歡迎。

每年8月份收來鮮貨後,柏子仁就進入加工流程:晾曬-去雜質-分類-脫殼-去皮-色選-包裝-銷售。在這諸多環節中,小秦村的核心技術在於「脫殼」這一環節。因為柏子仁較小,脫殼過程中易碎,目前全國只有少數中藥材從業者能夠掌握完整技術,而且破碎率相對較高,其優秀者也只能將其破殼後的完整率保持在80%左右。但是,小秦村柏子仁加工工藝的完整率卻能夠保持在90%以上,故而廣受市場歡迎。

在採訪中遇到了柏子仁加工從業者韋婷婷李寧夫婦,他們告訴記者,起初是父輩從事柏子仁加工工藝,後來小兩口也跟隨父輩學習技術,加入到了柏子仁加工的隊伍中。隨著生意越來越紅火,小兩口除了加工柏子仁以外,同時還加工酸棗仁。2015年,小兩口又花了30餘萬元購置了一臺色選機,這樣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2016年,幹勁十足的夫妻倆乾脆又購置了一臺專門對酸棗仁進行色選的大型設備。妻子專門負責柏子仁加工,丈夫負責酸棗仁加工,每人一條流水線,小日子越來越紅火。

村裡74歲的劉景順老人也向記者談起多年來的經歷.他20多歲起,便從父親那裡學會了柏子仁加工工藝。跟著生產隊裡幹過柏子仁加工,加工一斤也就能得個1分錢。後來,改革開放之後便到外地大型中藥材長打工。四十多年的從業生涯裡,老人除了去咱們山東的棗莊、濟南等地,還到了江蘇、安徽等地的大型製藥廠從事柏子仁加工。那個時候,咱們小秦村的人最受歡迎,因為除了小秦村,外地很少有會這個技術的。所以,憑藉著這個手藝,幾乎走到哪裡都能輕鬆找到一份工作。而且,幾乎在外地的製藥廠遇到能夠從事柏子仁加工工藝的師傅,也幾乎都是小秦村的老鄉。

目前,按照中都街道統一部署,小秦村裡已經成立了中藥材加工協會,為村民提供技術培訓、政策指導等多種服務。下一步,村裡還將準備成立中藥材加工商會,專業開展經濟服務,集中村裡的經營戶抱團取暖,在不斷開拓新訂單的同時,力爭為村民爭取更大的價格回饋,進而提高村民收益。

2018年汶上縣中都街道緊緊圍繞組織振興基層班子建設為依託,大力發展產業振興。2017年汶上縣秦藝種植加工合作社投資80餘萬元,種植中藥材260多畝。2018年小秦村依託自身優勢,圍繞產業振興這一主題制定三年規劃。2019年預計投資200餘萬元,通過土地流轉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600餘畝,帶動百餘名勞動力就業。2020年小秦村中藥材種植面積要達到1000畝,相繼種植面積逐步擴大,種植品種逐年增多,充分發揮了種植加工合作社能動性,帶動小秦村及周邊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汶上縣中都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勇表示,當前中都街道正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街道將在發展富民興村產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塑造鄉風文明新風貌等方面下功夫,依託小秦村中藥加工及種植等產業優勢,精心打造一批宜居宜業宜遊的特色村居,積極推進規劃發展小秦村中草藥加工產業園,進一步提升從業者發展規模、技術水平,同時形成品牌優勢,全力促進鄉村振興,全面提高農村整體效益。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焦點

  • 綦江: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實施意見
    〔2019〕38號)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現就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提出如下實施意見。把現代產業園建設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平臺,持續推進全市首批重點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努力實現「122111」發展目標,即培育西部第一蘿蔔產業園區,形成10萬畝蘿蔔、10萬畝辣椒共20萬畝基地規模,實現20億年產值,打造1個大品牌,培育1個產業集群,農戶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爭創國家級農業現代產業園,使其率先建設成為優勢特色產業引領區、現代技術與裝備集成區、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展示區、新型經營主體創業創新孵化區
  • 堅持綠色發展 促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作為全國首批生態建設與保護示範區和全市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範區,重慶市南川區將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鮮明綠色導向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以田園美鑄就生活美。千百年來,鄉村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基和社會文明進步的本源。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題中之義。
  • 重慶開州區中藥材產業揚優成勢 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高度重視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秉承歷史傳統,發揮比較優勢,把中藥材產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利用獨特的自然資源,發揮生態環境優良、氣候條件適宜等優勢,規模化種植中藥材達180餘種,加強優勢資源向優勢產業轉化,著力培育三峽中藥材區域公共品牌,促進GAP標準化生產基地不斷擴大,原產地初加工水平有了不斷提高,擴大了中藥材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 連平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2018-2022年)(節選)
    ,全力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構建連平「兩城一帶」發展格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打造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三生三美」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連平樣板。
  • 德化縣赤水鎮西洋村: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之路
    泉州網4月13日訊 近日,在德化縣赤水鎮西洋村植樹現場,鎮、村黨員挽起袖子、熱情高漲,三人一組、分工協作,挖坑、扶苗、培土、澆水……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雖然天空下起濛濛細雨,但擋不住大家的植樹熱情。  「以黨建為引領,增強支部黨員責任感與使命感,激發群眾參與鄉村建設積極性,是鄉村振興的基本保證。而發展鄉村旅遊,提升人居環境是關鍵。」
  • 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下好鄉村振興全盤棋
    由省發改委牽頭,省委農辦、省農牧廳等24個部門配合開展了《青海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編制工作。全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初稿已經形成,各市州《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也在抓緊制定中,擬在9月底完成市州層面《規劃》制定工作;縣、鄉、村《規劃》編制工作也在同步推進中。
  • 承德市聚焦「五大目標」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承德市聚焦「五大目標」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想都不敢想,自己生活了半輩子的窮山溝,變成了現在這麼漂亮的地方,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建起來了,我們村也建設成了美麗鄉村,還吃上了『旅遊飯』,都是黨的好政策,讓我們農民過上了好日子。」
  • 振興的廣西鄉村「長」什麼樣?
    累計創建13個國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共認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園、點)13851個,其中自治區級核心示範區339個。三是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加快推進。初步形成了蔗糖、糧油、果蔬、現代中藥、畜禽產品、水產品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帶。
  • 湖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站在農業農村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我省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順應發展態勢,搶抓發展機遇,充分發揮農業大省優勢,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湖南篇章。
  • 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2018年8月,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共同籤署了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合作協議,浙江省成為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為了當好「示範生」,浙江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鄉村振興工作體系、推進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創新實踐,各地湧現一批有思路、有打法、帶動效應強的浙江經驗,形成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 讓鄉村美起來 讓農民富起來 推進鄉村振興黑龍江今年這樣幹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求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站在開啟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哈市各縣(市)把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擺在突出位置,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力量,推進鄉村振興,讓鄉村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
  • 青陽新河鎮:鄉村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十裡崗村深入挖掘傳承傳統優秀地域文化,結合自身特色優勢,探索出一條符合本地情況、富有當地特色的鄉村文化建設工作路線,不斷滿足農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新期盼,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提質增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一、文化基礎平臺建設,集體文化活動積極開展十裡崗村建有農家書屋、村級農民文化廣場等。
  • 威遠新年「第一講」,鋪開鄉村振興大美畫卷
    2月20日,春節後上班的第三天,威遠縣舉辦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後半篇文章」暨鄉村振興大講堂,14個鎮黨委書記和9個縣級部門主要負責人輪流上臺,結合自身實際談發展、定目標、明舉措。▲分析前景▲建言獻策如何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持續用力夯實特色優勢產業支撐,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 吉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要注重打造農產品品牌,推動由大糧倉變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我省「三個五」發展戰略,對標率先目標,聚力全面振興,充分發揮吉林地沃、林密、草茂、物豐等資源環境優勢,「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和「長吉圖」經濟板塊沿邊近海的區位優勢,中東西「三大板塊」和「一主六雙」區域協調發展優勢,全面推進吉林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 一扇門鄉村振興學院考察美麗鄉村「餘村模式」
    為了深入貫徹學習「兩山理論」經驗,親身感受餘村鄉村振興建設的豐碩成果。12月2日,一扇門鄉村振興學院院長李源帶領團隊的核心成員到「兩山理論」發源地—餘村考察學習,餘村相關工作人員對考察團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考察團一行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先後參觀了餘村的新農村建設、餘村陳列館、文化禮堂等場所,考察學習餘村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
  • 湖南印發《湖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 要聞...
    站在農業農村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我省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順應發展態勢,搶抓發展機遇,充分發揮農業大省優勢,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湖南篇章。
  • 鄉村振興|「中國最美小鳥」棲息地——衡東新興壠村這樣規劃
    該村村域經濟發展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村內有23700畝的油茶基地,4700畝的特色魚類養殖基地。此外,村民還種植水稻、黃貢椒、柑橘、枇杷、豆角、茄子等農作物。村內沒有工業支撐,第二、三產業稍顯乏力。在編制規劃前,新興壠村村莊規劃項目組在村民的幫助下走遍了該村每一寸土地,通過資料收集、現場踏勘、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充分了解村民訴求和規劃意願。
  • 「示範生」的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為了當好「示範生」,浙江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鄉村振興工作體系、推進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創新實踐,各地湧現一批有思路、有打法、帶動效應強的浙江經驗,形成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十大模式」不僅涵蓋了平原、山區、海島等創建模式,還提煉了能人帶動、產村融合、鄉村治理、數字經濟等帶動模式。本報對「鄉村振興十大模式」中的部分案例予以節選刊登,以饗讀者。
  • 惠安縣崇武鎮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特色鎮
    崇武鎮先後被評為全國經濟實力千強鎮、福建省綜合實力百強鎮,榮獲中國石雕之鄉、中國魅力鄉土民風名鎮、全國文明村鎮、國家衛生鎮、全國十佳古鎮、中國綠色名鎮等稱號,鎮黨委連續12年6次被省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19年,崇武鎮被評為福建省鄉村振興特色鎮,潮樂村被評為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村,蓮西村、五峰村、前垵村、大岞村被定為重點扶持村。
  • 鄉村振興的丹稜樣本
    如今被評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中國美麗鄉村、國家級生態宜居村莊、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梅灣村村支書劉光武面對記者竹筒倒豆子般數起了「家珍」,臉上是掩蓋不住的自豪。青山綠水之間,散落著一棟棟漂亮的白色小洋樓。「那都是咱們老百姓的家,依託產業的發展,老百姓致富了,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劉光武臉上的快樂蕩漾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