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禁閉島》可能很多人都看過,本人愚鈍,看到最後似懂非懂,電影主角到底是精神病人,還是一名法官,總體來說我偏向於主角是一名精神病患者,但我對主角是否是真的精神患者並不在意。在那種壓抑的錯亂的環境裡,又怎麼能分得清正常與不正常呢?整部電影的迷惑性就在於它在一個特定的特殊的環境裡。
我很好奇的是,如果把一個人心理健康的人弄到精神病院去,然後認定這個人是精神病患者,身邊所有的人都認為其是精神病患者,那樣的結果會怎樣?這是我的想像,現實中找不到這樣的事情,有可能有,只是我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事情而已。我也想像不到那樣的結果是怎樣的。
想想還真是有趣,我時常在夢中以為自己在現實裡,而有時,夢中以為的現實又在另一層夢境中,也許禁閉島的情節有點像這夢境,夢中夢的夢,一層一層的夢境疊加,最後都不知道到底是在夢裡的夢中,還是在現實裡,如果夢是我們的潛意識,那麼夢就是現實的,為什麼潛意識要隱藏自己,甚至就像包裝盒,一層一層的把真相包裹起來。是我們自己不想去面對真相嗎?還是潛意識由自己主導,並不受我們控制。
由此我想到,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都是由我們的觀念組成,我們的觀念從哪裡來,大部分都是外部環境而來,除非自己是一個由內而外的思想者,但這樣的思想者現實中又能有幾個呢?估計少之又少吧。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來講的話,大部分人的大部分的觀念都不是自己的,而是外部強加給自己的。那可不可以這樣認為,如果外部所有的人,包括動物,如果動物也有思維能力的話,都認為你是精神病患者的時候,那麼你是不是就會自然而然的自我承認是精神病患者呢?這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情。
我們是否都活在了別人給我們構建的世界裡,身在其中而不自知,我們了解的自己是別人認為的那個自己。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甚至是世界觀都來自他人的影響和環境的薰陶。人云亦云,是我們的思維習慣。我們走的是別人的老路,雖然看來不一樣,到但本質還是一樣。
說到這裡,我又想到了木心老先生的觀點,人應該先有宇宙觀,然後有世界觀,最後才有人生觀。我想這樣一個三觀邏輯才是由內而外的。先有一個宏觀的宇宙觀念,萬事萬物盡在其中,想有偏見都不能,然後落到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裡,落到每個人的現實裡,有那麼大的格局在,世界之事,世間之事,盡收眼底,還會去計較那些瑣碎之事嗎?還能有看不清楚的嗎?還能活在別人所描述的世界裡嗎?還能人云亦云、不知道自己是誰嗎?
說的起點有點高了,現在想下來,還真有點恐高,內心惶恐不安。想脫離神經病患者的怪圈,還需從內心反省,我有沒有被自己的潛意識控制,有沒有足夠豐富的內心世界,有沒有宏大的宇宙觀作為指引,有沒有對自我、對生命足夠清晰的認知。
尼採說,「上帝死了。」我說,「人心死了。」死在麻木裡,死在欲望裡,死在精神病院裡。我活在一個別人都認為正常的世界裡,而我是一個不正常的人。
暖風吹得遊人醉,
獨我在旁流眼淚。
怪哉怪哉。
作者:遲道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