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經常聽到的三句話,根本不是愛孩子,反而害了孩子一生

2020-12-22 木蓮媽媽

老人帶娃的現象在現今的社會中已經很普遍了,即使老人不帶孩子但是在隔代親的教育上,往往有些話都會傷害到孩子,而老人們卻不自知。一起看看隔代親經常對孩子們說的三句話吧~

隔代教育經常聽到的三句話,你家有說嗎

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

這句話經常被老人們用來逗孩子,比如臨時把孩子放在爺爺奶奶家或是姥姥姥爺家一陣,當孩子問爸爸媽媽去哪了的時候,老一輩的就常常調侃,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給你扔這了

很多長輩也是經常用這句話來嚇唬孩子,當孩子大哭大鬧老一輩的勸不動時,就會拿這句話說,你再哭就不讓你爸媽接你了,很多孩子都會被嚇到。

老人們不太清楚這句話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孩子會真的認為自己被遺棄了,同時也給孩子增添了壓力,慢慢的性格也會變得孤僻膽小。

老人們不要總是和孩子看留守兒的玩笑,這樣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老人們的一句「爸爸媽媽不要你了」對於孩子單純幼小的心靈,無疑是巨大的傷害。

②你爸還不如你呢/你媽就是不行

當老人們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都會拿孩子和父母去做對比,有的時候老人們為了鼓勵孩子經常會詆毀自己的兒女,總是給孩子造成一種我爸還不如我呢,我比我媽小時候強多了的觀念。

孩子對於父母往往都是崇拜和敬佩的,並且父母都是孩子的學習模仿對象,老人們對於父母的這種批判會讓家長失去權威性

爺爺奶奶對於孩子的教育存在這種誤區,雖然目的是讓孩子有自信心,但是不要拿孩子的父母去做對比,在對孩子的教育讚揚上也要注意火候,不要誇大其詞。

而還有一些長輩們常常會把家庭裡的一些內部矛盾帶給孩子,說一些很有情緒的話,把自己對女婿或是兒媳婦的看法轉成壞話說給孩子

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都是最優秀的,而老人們對任意一方的詆毀都會造成孩子心理健康成長

老人們常常把自己的是非觀強加給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聽到父母的不斷「謠言」也會信以為真。

很多時候老人們不經意的一句牢騷話,在孩子耳中卻很刺耳,長期以往孩子對於自己的父母也會出現有色眼鏡,不利於親子關係的發展。

③沒事,有爺爺呢,我和你爸說

這句話在現今的家庭中,也是常常能聽見,老人們對於孫輩都是非常庇護,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們就會突然跳出來給孩子當擋箭牌

要不就是告訴孩子沒關係,你爸絕對不會說你,有我在誰也不能說你,這種溺愛式的保護會讓孩子難以成長。

長時間下來,孩子不但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反倒會養成有什麼事就讓老人們來背鍋保護,也讓孩子的父母沒有威嚴性

孩子對於父母的話也不會聽進去。這樣也容易養出專橫跋扈的孩子,家人無原則的包容只會教出一個無理取鬧的小霸王。

【木蓮媽媽寄語】

這三句話往往在現今的隔代親家庭中頻頻出現,老人們疼愛孩子完全沒有錯,但是孩子的教育還是應該和孩子的父母站在一起。

家庭教育不要出現矛盾,共同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老人們也應該學會放手,不要對孩子說這些不利於孩子發展的話。千萬不要好心辦了壞事,明明是愛孩子最後卻害了孩子。

【今日話題】

你認為上面三句話哪種最常聽到?

相關焦點

  • 隔代親經常對娃說的三句話,根本不是愛孩子,反而害了孩子一生
    老人帶娃的現象在現今的社會中已經很普遍了,即使老人不帶孩子但是在隔代親的教育上,往往有些話都會傷害到孩子,而老人們卻不自知。一起看看隔代親經常對孩子們說的三句話吧~隔代親經常對娃說的三句話,根本不是愛孩子,反而害了孩子一生
  • "孩子給我媽帶"的隔代教育,到底是解放了父母還是害了孩子?
    有的人認為隔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大大的緩解父母的工作壓力,閒暇時候也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和耐心來陪伴孩子;有的人隔代教育會讓孩子接受一些舊觀念以及學習不好的行為。&34;眾說紛紜,那麼這種現象到底好不好呢?
  • 隔輩愛,是孩子的福氣,別讓隔代育兒矛盾,破壞了祖孫情
    隔輩愛,是孩子成長的福氣。祖輩對孩子的寵愛,不僅會滋潤著孩子的成長,還會溫暖孩子的整個人生。很多由祖輩參與帶大的孩子,到成年後依然時常憶起童年,祖輩陪伴成長的那段愉快經歷,那是讓孩子一生都倍感幸福的愉快記憶。 祖輩的寬容與沉穩,正好彌補了年輕父母的急進與功利,讓家庭教育得到平衡,孩子的個性也得到更自由的發展。
  • 姥姥給孩子奶瓶偷裝可樂,中國式隔代溺愛害了多少孩子?
    那為什麼中國式的隔代溺愛會有這麼多的衝突呢?一種情況:祖輩強勢,依據經驗照顧孩子而不是科學育兒。這就是中國式隔代溺愛最突出的情況!以過來人的經驗教訓子女怎麼撫養孩子,比如優米姥姥,不聽取子女的意見,過分沉溺在自我的認知裡面。與其說是愛孩子,更深層次的其實是滿足自己情感表達的需求,沒有真正去理解什麼是對孩子更科學地給予。另有一種更糟糕的情況:完全的隔代撫養也就是說父母退場,把孩子完全寄養在祖輩家。包括父母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探望一次孩子的情況,這也是完全的隔代撫養。」
  • 隔代育兒矛盾多,三個有效解決辦法,教你和長輩共同教育好孩子
    爺爺奶奶就不一樣,他們比較愛熱鬧,交際能力也好。他們來小區後,很快就與鄰居們熟悉了,在小區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在爺爺奶奶的影響下,孩子也是很喜歡交朋友,新到陌生環境,他也能很快地交到朋友,融入到新環境中,這一點讓我很欣慰。 隔代育兒矛盾的化解在於發現,發現老人帶娃的優點,肯定老人的付出。老人得到認同,反而會更樂於溝通了,矛盾就是這樣不知不覺化解了。
  • 家庭教育丨農民三句話培養好孩子 城裡人三句話害了孩子
    思維導圖ID: dt7954666 (←長按複製搜索)✎_ 思維導圖【世界上最強大的記憶和思考工具】農民三句話培養好孩子:   1、孩子,爸媽沒本事,   城裡人說「你好好學習就行,其他事爸媽來辦」,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一切都由父母包辦代替,孩子不用自己洗衣服、不用自己做飯,甚至連早晨刷牙的牙膏都是媽媽擠好的。毫無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離開父母的羽翼保護,根本無法立足。孩子沒有自己獨立面對問題和解決困難的機會,於是日後經不起任何挫折,因為以前都是父母把難題解決掉的。
  • 隔代養出的孩子更自私自利?和老人的教育分歧,該如何解決?
    隔代撫養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孩子犯錯了,年輕父母會嚴厲批評教導,要孩子樹立正誤觀念,而這時,老人就會出言維護,「他還是個孩子,他能懂什麼」,把孩子護在懷裡,哄著說「奶奶給你做好吃的」「姥爺帶你去玩」等等。然而,隔代親並沒有讓孩子親近老人,反而會讓孩子很容易對老人發脾氣,動不動就指揮老人幹這幹那的。
  • 隔代教育不是孩子問題的背鍋俠,只需這4步,隔代教育也很「香」
    「隔代教育」屬於家庭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指將本應屬於父輩教養的責任暫時性地移交給祖輩來承擔。但問題在於,隔代教育看起來幫孩子父母解決了無暇照顧孩子的問題,但也冒出了很多讓人煩心的養育問題,而這些問題又使得子女對隔代教育產生了抱怨和指責。
  • 隔代教育不是孩子問題的背鍋俠,只需這4步,隔代教育也很「香」
    客觀地說,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因此,隔代教育不應成為孩子問題的「背鍋俠」。第二,有的祖輩對孩子過分的保護和包辦,制約了孩子自信心的發展,使得孩子更加嬌氣,不敢面對陌生環境。在小學階段,孩子如果不能建立自信感,會嚴重影響孩子後續的發展。第三,當孩子經常接觸的是祖輩,很有可能導致父母和孩子親子關係的疏遠,形成不良的依戀關係。而這種不良的依戀關係很可能會導致後續許多行為問題的出現。這也是很多父母最為擔憂的一個焦點問題。
  • 老人帶娃最愛說的3句話,這不是愛孩子而是傷害孩子
    老話說的好:祖孫三代隔輩親,有些父母跟自己的孩子不親近,反而跟孫子特別親,很多家庭,爸媽都去上班,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加上老人本來就對孫子親近,讓孩子形成了驕縱跋扈的性格,經常闖禍等等,這種過分的寵愛,反而讓孩子成為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專家表示:家長最好自己帶孩子,別把孩子丟給老人,自己卻什麼都不知道,這是不可取的。
  • 來自「隔代」長輩們的愛與「害」,生活中該如何趨利避「害」
    「隔代」長輩中不乏優秀者,有的「隔代」長輩,有知識、有文化、有見識、有謀略,會給予孩子很好的規劃和教育,也能對孩子給出很好的人生規劃,甚至可以成為孩子的人生導師,更有甚者是孩子一生學習的榜樣。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隔代」長輩,沒有足夠的知識見地,卻成為了孩子偷懶耍滑的有效「避風港灣」和藉口。
  • 隔代教育的利與弊,需要父母耐心衡量謹慎決定,影響孩子一生!
    隔代教育,是指一些年輕家長或者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為離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交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祖父母們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現代父母"。在離異家庭中,孩子往往缺少來自母親或者是父親方面的愛,這時候隔代教育的爺爺奶奶可以彌補其中的不足,擔任起其中的角色,雖然說父愛母愛是無法替代的,但是能夠在無形中給寶寶建立完整的性別教育,對寶寶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 把孩子交給老人管,看似輕鬆,麻煩在以後,當心隔代教育後遺症
    但是當孩子小一點時,家長可能感覺麻煩還不多,但漸漸地你就會發現問題接踵而來,我不妨列舉幾個問題讓大家看看。1、孩子上課坐不住,愛說話,注意不集中,老師經常向家長反映。今天我就從隔代教育角度入題,給年輕父母談談隔代教育後遺症,希望能引起家長的思考。
  • 南懷瑾先生:教育孩子和種花一樣,肥料太多反而害了好苗
    我經常告訴朋友們,你的孩子太聰明了,教育上要小心。現在許多家庭的父母,看見自己的孩子聰明,便高興得很,拼命去培養。實際上,教育孩子和種一棵好花一樣,一棵好的花苗,如果肥料用得太多,澆水過勤,反而害了這個好花苗。教育的道理,也和用兵一樣,「置之死地而後生」,要經過艱難困苦,他才能站得起來;好的環境長大,成績單上的分數非常好看,但這在將來的事業上等於零。幼年的聰明和成績單,並不等於能做事,能創業。
  • 有多少不稱職的寶爸寶媽奉行放養,卻害苦了孩子
    養育孩子本身就是爸爸媽媽的責任,即使再累,也要做個稱職的家長。如果我們在這三件事上偷懶,自己輕鬆了,反而害苦了孩子。隔代教育的偏頗,老人的寵溺,孩子的沉默……在中國,絕大多數的家庭都是這樣的照養模式。好一點兒的早晚時刻孩子還能看到爸爸媽媽,有多少留守兒童可能一年都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次。
  • 為什麼要避免「隔代教育」?老人的舊教育,會影響孩子的言行舉止
    最近,我帶著孩子在遊樂園玩耍的時候,看到有的小朋友和父母關係並不是很親密,反而和自己的奶奶關係親密。孩子餓了,先去找的是奶奶,而不是媽媽。這個時候孩子的媽媽拿出了食品和飲料,準備餵孩子,這個時候孩子反而跑到奶奶那裡,希望和奶奶一起吃,而不是和媽媽一起吃。
  • 學會這種溝通方式,隔代教育再也不是難題
    學會這種溝通方式,隔代教育再也不是難題引言90後也開始當媽了,時間真的過的很快吧,現在國家也允許生二胎了,如此怎麼和孩子和諧相處變成了大問題,有時間的自己帶孩子,沒時間直接給父母帶,現在的孩子衣食住行都要用好的,幾乎所有大人都圍著孩子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育兒想法,不免發生衝突。
  • 父母咆哮隔代教育!隔代撫養究竟是阻力還是助力?又該如何雙贏?
    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很大,老人溺愛孩子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現狀,這也是令很多父母咆哮隔代教育的原因。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父母要忙於工作,不能很好的照顧孩子,對於孩子的日常生活爺爺奶奶無疑是給了年輕父母很大的助力。但是在育兒觀念上,隔代撫養卻有很大的弊端,對於孩子的成長又成了一種阻力。
  • 隔代育兒——誰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不知道為什麼,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手頭上都有些錢了,但隔代育兒反而變得更加的普遍了,我記得小時候大家雖然都比較貧困,但大部分孩子都是在自己父母身邊長大的,那時候其實跟現在不都一樣嗎?父母都要上班(幹農活),中午回家做飯,下班後才有時間陪陪孩子,問問一天的情況,如果孩子太小,賺錢就基本是男人的事了,母親就在家帶孩子,但我覺得現在還是一樣的條件啊,婦女不是有產假嗎?
  • 隔代教育也能出優秀的孩子
    雖然「隔代教育」常常被詬病,但其實還是有它的優勢之處的。下面我們就先來說說它的優勢有哪些:◆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與孩子有血緣關係,他們對孩子的愛毋庸置疑,他們對孩子的責任心是其他人代替不了的。◆ 老人因為不會受工作和太多社交的影響,情緒比較穩定,相比年輕人因工作壓力和社交帶來的情緒起伏,孩子的心理受到老人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