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保標準從7月1日起從420元提到480元;建13000多套保障房,給公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生按學位數撥款;對婦女住院分娩實施補助500元,免除居民基本殯葬費;新建9處敬老院,開工建設市盲校新校和市中心聾校綜合樓;對8.82萬名青島籍應屆大中專畢業生發放一次性求職就業補貼每人500元……2月8日上午,市政府辦公廳召開新聞發布會,10件市辦實事公布,總投資約61億元,有不少實事都直接給咱發錢。
衣 日用品直接送到家
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420元提高到48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年2604元提高到3000元,自2012年7月1日起實施。年內為全市城鄉低保家庭每戶發放價值800元包括被褥在內的基本生活日用品。該項目的實施有助於提高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標準,改善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條件。
市民政局救災救濟處處長張福光:
上半年完成政府採購,要給每個低保家庭一套夏天被褥,一套冬天被褥,再加一個節能省電的電飯鍋,確保第三季度末全部發放到低保家庭手中。預計到時的低保戶數將突破八萬戶,會通過各區市、鄉鎮、街道政府部門層層發放。
食 改建15處農貿市場
支持市區新建改造農貿市場15處,其中新建6處、升級改造9處。在市級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和350家單位建成運行肉菜流通追溯管理系統,年內全市(含區市)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檢測達到60000批次。
市商務局市場網點處處長劉大川:
目前這15處新改建的農貿市場位置已經確定,分別是:市南區的生活家農貿市場、新貴都集貿市場、嘉祥路農貿市場;市北區的福嶺農貿市場(規劃新建)、營口路農貿市場;四方區的清江路農貿市場(規劃新建)、福潤萬家農貿市場;李滄區的滄臺路農貿市場(規劃新建)、青渝鑫農貿市場;嶗山區的麥島片區農貿市場(規劃新建)、麥香園農貿市場;城陽區的北嶺農貿市場(規劃新建)、新宜家農貿市場;黃島區的丁家莊社區農貿市場、澤潤愛家農貿市場(規劃新建)。
住 新市民也能申公租房
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開工建設公共租賃住房(含廉租住房)8000套、經濟適用住房5000套。項目的實施有助於改善市區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條件。
市住房保障中心主任王育生:
今年市辦實事裡邊涉及到的保障住房一共是13000套,公共租賃住房8000套,經適房5000套,今年保障住房政策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公共租賃住房比去年增加了3000套,再一個是今年的公共租賃住房,除了重點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之外,又將新就業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保障範圍,是第一次將新就業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納入進來。
行 更新800輛環保公交車
改善居民出行條件,新增更新800輛節能環保型公交車,對600輛農村專用校車實施政府補貼。新增節能環保型公交車662輛;按照強制報廢更新標準,更新天然氣公交車138輛,該項目的實施有助於擴大市區公交覆蓋面,改善居民乘車環境。
對全市特別是農村幼兒園、小學和初中配置600輛專用校車實施政府補貼。
教育 民辦幼兒園享撥款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力度,建立公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生均財政撥款制度,對五市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予以補助。
建立公辦幼兒園 、鎮(街道)中心幼兒園、村(社區)集體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制度,按照每人每年65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建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補助制度,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按照每人每年10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對五市新建、改擴建(或回購)並達到省定辦園條件標準的鎮(街道)中心和村(社區)幼兒園 ,通過以獎代補形式給予補助,補助標準平度市、萊西市每班8萬元,即墨市、膠州市、膠南市每班3萬元。
就業 青島籍大學生有補助
積極促進城鄉就業,新增城鄉就業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對應屆大中專畢業生發放一次性求職就業補貼。
落實就業政策,擴大就業渠道,年內新增城鄉就業25萬人,其中新增城鎮就業15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1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通過舉辦各類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信息40萬個(次)。全市政策扶持創業1萬人,帶動就業5萬人。對8.82萬名青島籍應屆大中專畢業生發放一次性求職就業補貼每人500元。
健康 新建健身園100處
改善市區體育健身條件,新建健身園和健身路徑700處。其中,新建健身園100處(含示範健身園7處),新建健身路徑600處,對1290處健身路徑進行維護維修,實現城市8分鐘健身圈。
生育 婦女住院分娩補500
提升人文關懷水平,對婦女住院分娩實施補助500元,免除居民基本殯葬費。
對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生育的,具有本市戶籍的育齡婦女及在本市連續居住並接受居住地計生服務管理1年以上、具有合法穩定的職業和住所(含租賃)的流入育齡婦女,在定點助產機構分娩,給予500元住院分娩補助。
本市行政轄區內居民去世後,免除其家屬(機構)在殯儀館的基本殯葬費(遺體接運、冷藏存放1天、火化和骨灰寄存1年)。
養老 新建9處敬老院
強化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全市新建9處敬老院,開工建設市盲校新校和市中心聾校綜合樓。
全市新建9處敬老院(社會福利院),每處一般不低於800張床位。規劃建設市盲校新校,項目建築面積約2.28萬平方米。開工建設市中心聾校綜合樓,項目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
醫療 新農合最低標準300元
增強農村居民醫療保障能力,新農合籌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於300元,其中各級財政補助標準不低於每人每年240元。
政策範圍內住院補償比達到75% 以上,門診補償比達到35%以上。全面提高農村重大疾病保障水平,保障病種擴大到9種,重大疾病新農合住院報銷比例提高到75%。記者 郝春梅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郭新舉]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