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興趣變成工作,只是看上去很美!

2020-12-16 明哥聊求職

《笑林廣記》中,有個典故:

「初從文,三年不中;遂習武,校場發一矢,中鼓吏,逐之出;後學醫,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開始學文,搗鼓了三年沒考上功名;後改習武,校場射了一箭,結果射中擊鼓的人,被驅逐了;最後學醫,總算學成,給自己寫了個方子,吃完嘎嘣了……

職業選擇三大忌:

不敢選擇,一直選擇,不知道怎麼選擇。

這個典故,便是「一直選擇」。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繞著彎走必然事倍功半。剛出發時邁了兩下貓步,無傷大雅,最怕的是見異思遷有始無終。

「不知道怎麼選擇」,常見的兩種現象:

一,把專業當成職業;

二,把興趣變成工作。

你的專業是「人力資源管理」,這可以成為你的職業。但你的專業是「軟體工程」,就要確定具體的職業方向,未來是做Java程式設計師還是Python工程師,這才是職業。畢竟,在招聘網站上,你找不到任何一個職位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一個人最大的幸福,在於人生中兩件事情的成功選擇:一是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二是找對自己的另一半。當太陽升起時為事業拼搏,當太陽落下後與愛人相擁。

這碗雞湯怎麼樣?有沒有甜到齁嗓子?

把興趣變成工作,上班就是玩耍,這聽起來很美,但多少人把興趣真正變成工作後,就再也沒有了興趣……

偽興趣,其實是一種假象

如果你的簡歷興趣愛好是:「音樂」、「攝影」、「旅遊」,毫無意義,根據某平臺對用戶標籤的分析,這三樣90%的人都喜歡,屬於人類的共同愛好。

沒事愛吼兩嗓子,成天一副搖滾範,聽多了成名歌星的故事,又喝點了「做自己,不妥協」的雞湯,心潮澎湃了,熱血沸騰了,我要去當歌手!

住地下室,沒事。

啃方便麵,沒事。

歌廳賣唱,沒事。

相信自己總會一夜成名……

蔡康永曾說:

別隨性地想把興趣變成職業。只是興趣的時候,不需要任何人點頭,你愛怎麼唱歌、煮菜,愛怎麼設計你家或投資股票,都是你自己的事。一旦把興趣變成職業,就需要周遭的每個人點頭。興趣變成了任務,花園變成了戰場。與其做喜歡的事,不如做擅長的事,留著花園種花吧。

興趣之所以讓你愛不釋手,最重要的原因是,你對興趣的要求並沒有那麼多,就是簡單地給你精神的愉悅或心理的滿足。

你喜歡唱歌,難過的時候,哼一首「獨自去偷歡不用人監管」,緩解下鬱悶的心情;朋友聚會時,KTV一展歌喉來段貴妃醉酒,技驚四座表現下「突然間的自我」,作為興趣,這就夠了。一旦當作職業,這事兒可能就不可愛了……

你的興趣是唱歌,那麼——

你為此做過哪些瘋狂的事?你是否去學習或做過兼職?你的興趣獲得過什麼榮譽?如果作為職業,你願意給自己幾年的時間嘗試?你可以承受最壞的結果嗎?

偽興趣,說白了就是「喜歡不是愛」。

更重要的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事,若非出類拔萃天賦異稟,職業選擇最好奔著大數法則使勁。當歌星,顯然是小概率事件。

興趣,不是第一決定因素

千裡做工,只為求財。

工作,是為了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相比興趣,我們會有更多的要求。除了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高級一點,這份職業是否體面?再高級點,能不能帶給你成就感?

職業選擇的基本維度有三個:

前途和錢途、天賦和特長、興趣和喜好。

前途和錢途:

鍋裡有碗裡才能有,站在風口上豬才能飛起來。天賦和特長:

一條魚不應該去爬樹,要找屬於你的江河湖海。興趣和喜好:

愛崗敬業其實有個順序,先愛崗,才能後敬業。

三者需權衡考量。

不可偏激,只見其一不見其二其三;也不可求全,總想完美反而止步不前。

倘若排序,前途和錢途、天賦和特長,應該放在前面來考慮,先生存,後生活。做有前景的事,做自己擅長的事,如果碰巧也愛好,那是一種幸運。

成年人的世界裡,不能僅靠喜歡過日子,和興趣愛好一直死磕,撞了南牆都不回頭,這不是愛的深沉,這是自私到了一定地步,這也不是執著,這是不願面對現實的執念。

有時候,並不是我們喜歡一件事就可以把它做好,而是我們在做的時候,學會了喜歡它。

從職業的角度,與其發現你的興趣,不如挖掘你的優勢。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想一想,你從小到大,有沒有什麼事非常著迷,學得特別快,做得特別好,做的時候和做完以後感覺良好,別人也肯定和褒獎你?

這就是你的優勢。

能持續下去的興趣,最終的歸宿是優勢。

你要發現它,確認它,然後強化它!提升這方面的專業技能,完善系統的知識體系,最終形成固定的思維方式和能力表現,這就是你的職業選擇。

文末雞湯

古人用「奴、徒、工、匠、師、家、聖」,演繹職業境界:

奴:非自願,需靠監督工作徒:能力不足,肯自願學習工:老老實實,按規矩做事匠:精通一門技藝,是行業專家師:掌握規律,且能傳授給別人家:建立體系,可以影響更多人聖:通達萬物,大公無私,為民立命

願君擇一長喜之事,早日修成無量正果!

有了煩惱找明哥,找了明哥樂趣多,關註明哥聊求職,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相關焦點

  • 當興趣轉變成工作時,興趣也就變成無趣了
    閒聊時,有朋友對我說,如果把自己的興趣轉變成工作,那是多美妙的一件事啊,既可以工作掙錢,還可以滿足自己興趣的愛好。我聽後只是苦笑了下,為不使聊天的氣氛尷尬,沒有回應對方。但是我們不管入職於什麼性質的工作單位,從事什麼性質的工作內容,首先得服從工作的安排,通過你的工作去創造利益-為公司也為你自己,而這個工作過程不是你自己想怎麼來就怎麼來的,你只是公司或單位整個生產工作環節中的一個螺絲釘而已,在你日常的工作中可能要做的就是千篇一律重複昨天的工作內容,循環往復,枯燥吧、乏味吧,並且還得絲毫不差地去做好做對,還得跟上公司單位及用戶對工作內容及安排經常變化的節奏。
  • 「赴美產子」,只是看上去挺「美」
    「赴美產子」,只是看上去挺「美」   「赴美產子」,只是看上去挺「美」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國內最大的赴美生子服務商本月底就將進駐南京。
  • 不要把由興趣變成的工作當成興趣
    創作這件事情可能還是從興趣,變成了工作,對於工作總是有些天然的牴觸,哪怕因為現實需要不斷靠近。「不要把興趣變成工作,這樣雖然會讓你更好工作,但可能會毀掉你的興趣。」這話也不是沒有道理,就像是你的朋友一旦變成你的領導,無論原來多熟絡,都會有些距離感,哪怕在有些事情會得到便利,但這也可能會很尷尬。可興趣已經變成了工作,那要我怎麼辦呢?
  • 一部被禁的國產電影 | 有些幼兒園,只是看上去很美
    華影「代言人」:電影收割者華語電影第六十五趴:看上去很美(2006)華語百強電影:雖然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壇的位置並不如人所願,但在它漫長的一百多年歷史中,亦曾產生許多可以令我們國人自豪的電影。《看上去很美(2006)》這世界有高高在上的規矩,也有自由奔放的靈魂!最出格的反抗,也只能是一句艹你媽。本片講述:2006年喜劇劇情片,改編自王朔同名小說,本片講述了以方槍槍、陳南燕、陳北燕為主的一群小孩子,在幼兒園這個集體中成長的故事。
  • 讀中文系的人,只是看上去很美?
    又到了一年的畢業季,也又到了中文系專業的學生為工作頭疼的時候——無論是本科生、研究生還是博士生,即使在大學裡有豐富的思想收穫,但走出學校後,也無法直接把思想和內心展示在簡歷上。與其他專業相比,似乎也沒有能在工作中直接派上用場的專業技能。
  • 「網拍兼職」,也許只是看上去很美
    不要求學歷,不要求工作經驗,只有年齡和身高等寬泛的形體條件要求,這樣的「工作」頗受很多年輕人青睞,仿佛找到了一夜暴富的捷徑。  網絡上有不少關於問網拍是否可靠的帖子,但評論基本上都被網拍的業務人員覆蓋,變相的為網拍「打廣告」,如:「靠譜,只需入會費198,輕鬆回本,躺著就能月入過萬。」這麼誘人的廣告詞,若是真的話,誰不心動呢?
  • 應不應該把自己的興趣變成工作?
    興趣變成工作無形中讓你的興趣變成了負擔,在這種情況下它有一天就成了你的累贅而不是你的興趣了!為什麼我們對於自己的興趣可以一直保持熱情滿滿。因為她不是我們的責任 ,我們可以時常去接觸她,但是如果她變成一種責任,久而久之會讓我們覺得增加了一種負擔,所以在它變成責任之後,時間長了,可能它就不再是我們的興趣了,這是非常不好的!
  • 教育時評:「孩子的興趣」何以變成了「家長的興趣」
    教育時評:「孩子的興趣」何以變成了「家長的興趣」教育時評:「孩子的興趣」何以變成了媒體調查發現,現如今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的意願優先,而是專挑冷門、昂貴的課程。「孩子的興趣」已然變成了「家長的興趣」,何以會出現這種興趣倒掛現象?筆者認為,主要是家長的功利思想以及攀比、虛榮、焦慮等心態驅動的結果。筆者並非反對孩子學習特長,但不贊成家長無視孩子的興趣愛好,隨意給孩子指定特長,尤其反對從功利目的出發,為孩子挑選「高大上」的興趣班。
  • 小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看上去很美
    老胡看教育 小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看上去很美 胡建波     有關人士倡導從小學開始就做職業規劃,並且這個呼聲從未間斷。小學生做職業生涯規劃,看上去也許很美,但做起來卻未必甜蜜。西方自6歲開始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雖然體面而時尚,卻未必就能完全適用於我國的教育體系,適合於我國的小學生。    我國的小學生處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學校制度和教育環境中。
  • 「我拿著高薪,環遊世界」:如何把興趣變成工作?
    有一種人把興趣變成了工作,活得特別爽。 這是很多人的理想工作。 同樣是愛旅行,她靠旅行賺錢,而我們在花錢。 怎樣才能像她一樣,把興趣變成工作呢? 01 我們常掛在嘴邊的「興趣」,是什麼?
  • 別輕易把興趣變成職業
    有人說:「當你找到了有興趣的工作,你的工作就會更加出彩。」 讀書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如果可以把自己的興趣變成工作,那麼工作就會很快樂,也會賺到更多的錢。冥冥之中,這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事情。
  • 把興趣當工作可以嗎?
    琛醬作為一個程序媛,高考後填報志願時,也只是稀裡糊塗、聽父母的話,報了一個他們認可的專業,然後進了計算機學院;大學畢業後,很多的因素,讓我最後成為了一個專業敲代碼的菇涼。回想起來,我大學時,可能最想做的工作是行政類的,也就是普通的工作文員,雖然就是一個很小的心願。
  • 汽車網際網路化 只是看上去很美
    而據奔馳展臺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奔馳在國內已於百度搜索、新浪微博等建立了合作。  對此,奔馳展臺工作人員解釋稱,類似上述車載應用如果交給原開發商適配,奔馳無法控制應用的質量。  不僅是奔馳,我在奧迪、寶馬、雪佛蘭、起亞等汽車廠商的展區詢問相關工作人員時,後者也給出了類似的答覆。  汽車廠商擁抱網際網路?
  • 雷射電視,只是看上去很美
    如果想保持家居環境的美觀,最好要在裝修前就提前介入埋線等工作。  第二,投影機對環境的亮度有較高要求。如果想要看到最佳的畫質,屋子最好要做全面的遮光處理。而在白天明亮的客廳裡,投影投出來的畫面幾乎沒法觀看。  第三,投影機的後期維護成本比較高。
  • 怎樣才能將興趣變成職業?就看這四點
    小野二郎曾說,"你必須要愛你的工作,你必須要和你的工作墜入愛河……即使到了我這個年紀,工作也還沒有達到完美的程度……我會繼續攀爬,試圖爬到頂峰,但沒人知道頂峰在哪裡",這樣的敬業、嚴格、追求卓越的精神,成就了一代大師。可見,帶上你的熱情和專業的匠人精神,興趣愛好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二】為什麼一旦把興趣變成職業,就沒了興趣?
  • 為什麼一旦把興趣變成職業,就沒了興趣?
    還有人說:「我對很多東西都感興趣,除了我的工作。」……如果有人從事了自己興趣愛好的行業還能有成就的,那簡直太幸運了!為什麼一旦把興趣變成職業,就沒了興趣呢?因為大多數人,並不會對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多麼大的要求。一旦興趣成為職業,人們對於這件事的要求也隨之提高。
  • 把興趣變成職業 是幸福的選擇
    確實,我們學習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上個「好」大學,更是為了今後能有一個自己喜歡並願意為之付出的工作。倘若只是將名校當作鍍金之地,只能讀不了解甚至不喜歡的專業,走上社會後被迫只能「學非所用、用非所學」,這難道不同樣也是對高等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嗎?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 【女神節特寫】女性主題商場只是看上去很美?
    一女性主題商場只是看上去很美?除卻表格中提到的,這些年來,廣州LILY』S女子百貨、成都華勵百貨,廈門臺灣美優美主題女性商場、廈門富山女人街、PARTYGIRL、潮巢、淘一淘等大批女性商場也都相繼關門,且經營時間大多不足2年。對此,有業界人士表示,各類消費者的追求截然不同,商場走性別定位路線本身比較冒險,女性主題商場還尷尬在對於男士的態度,男士要不要來呢?
  • 將興趣變成事業的人,就是最幸福的嗎?
    有的人覺得,如果能將自己的興趣變成事業,那每天工作都會開心得飛起吧。小樂是工科碩士,但是畢業後他沒有從事相關專業的工作,反而因為喜歡跑步而進了一家跑步創業公司。但是在老同學每天加班碼代碼,一天天掉頭髮的時候,他卻可以去跑步去嘗試不同的工作內容,這時候,有人就和他說:「真羨慕你,選擇了自己的興趣做自己的職業,每天都很幸福吧。「小樂只是笑笑。
  • 不要只憑喜歡和興趣去找工作
    二、花錢的喜歡不是真喜歡,賺錢的喜歡才是真喜歡許多人的喜歡和興趣是通過金錢獲得,比如很多人喜歡旅遊、喜歡攝影、喜歡玩音樂、喜歡古董等。這種花錢帶來的喜歡只是一種生活的享受,並不是發自內心的熱愛。而把這些愛好變成職業,喜歡就會變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