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這裡是「方志江蘇」❤
江蘇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如何讓更多人熟知它,熱愛它,是我們方志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精準的定位,契合的時機是微信推文成功的關鍵。2020年,「方志江蘇」微信公眾號在大家的關心下茁壯成長。感謝所有關注、留言、轉發和幫助過我們的朋友,也要感謝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和江蘇這片偉大的土地,更要感謝全省數以萬計,默默奉獻的方志工作者,這些都是「方志江蘇」創作的無盡源泉和不懈動力。
❖ 1、打造方志文化高地
2020年共推送信息789條(原創文章564篇,方志文化類原創文章355篇)。
❖ 2、轉發引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50餘篇文章被新華社、新華日報、揚子晚報、北京西路瞭望、學習強國平臺、「紫牛」新聞等媒體轉載,被其他公眾號轉載314次,「方志江蘇」逐漸成為江蘇重要的省情文化宣傳推廣平臺。
❖ 3、在全國地方志系統地位
2019年6月份,清博指數,躍居全國地方志系統公眾號省級第一名,之後每月均保持省級第一名。
❖ 4、省政府辦公廳通報表揚
2019年12月31日,2020年4月1日,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連續兩次印發通報對「方志江蘇」微信公眾號進行了表揚。
❖ 5、策劃多個專題系列
連續5天推出「跟著總書記看江蘇」系列原創文章,整理挖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的南通五山地區濱江片區、南通博物苑、揚州運河三灣、揚州江都水利樞紐等歷史文化,跟隨總書記的腳步,深入探索江蘇的發展風貌。
「跟著總書記看江蘇」系列
↑ 點擊此處看話題文章 ↑
為紀念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講話,聯合揚州大學、長江江蘇段沿線城市地方志工作機構,推出「一城一詩長江行」系列專題文章;
「一城一詩長江行」系列
↑ 點擊此處看話題文章 ↑
與江蘇海洋大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了「海上絲綢之路江蘇尋跡」等欄目系列,方志文化作為學校通識教育內容,在校內得到大力推廣。
「海上絲綢之路江蘇尋跡」系列
↑ 點擊此處看話題文章 ↑
「方志江蘇」以做實做好內容為突破口,借力主流媒體,走出一條宣傳推廣的新路。聯合江蘇新聞廣播推出「我為家鄉代言」系列節目,並通過金陵之聲的海外合作平臺,向當地華人推送,撫慰疫情期間海外華人思鄉之情,最高一期佔有率達63.7%。
「我為家鄉代言」系列
↑ 點擊此處看話題文章 ↑
挖掘江蘇省情、地情,打造系列精品:
「江蘇小康故事」系列
↑ 點擊此處看話題文章 ↑
「江蘇名鎮名村」系列
↑ 點擊此處看話題文章 ↑
「風物江蘇」系列
↑ 點擊此處看話題文章 ↑
「文史賞聽」系列
↑ 點擊此處看話題文章 ↑
「地名溯源」系列
↑ 點擊此處看話題文章 ↑
「蘇商傳奇」系列
↑ 點擊此處看話題文章 ↑
「名人掌故」系列
↑ 點擊此處看話題文章 ↑
「運河文化」系列
↑ 點擊此處看話題文章 ↑
❖ 6、省市縣三級聯動,打造方志文化傳播矩陣
2020年,共收到63家市縣地方志工作機構投稿427篇,採用172篇。
❖ 7、「方志江蘇」不僅是文化推廣平臺,也是造「星」平臺
在主打原創精品的基礎上,公眾號吸引了一大批文史專家、作協會員成為穩定作者群。
2020年,有因在「方志江蘇」發表文章,獲得鹽城市申遺先進個人的;有深圳衛視邀請「方志江蘇」的作者參加電視節目的。南通80後作者黃浪,也因為在「方志江蘇」連續發表文章,新華社點名要專訪。
擬稿:朱振鑫 審稿:紀莉莉
發布:紀莉莉 美編:沈潔
徵稿文章以弘揚傳統文化、宣傳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風貌、講述江蘇故事為主。來稿一經採用,即根據相關規定支付稿酬。
文章字數在1500~3500字,配相關圖片。優先使用配音頻、視頻的稿件。文章註明作者姓名、單位、聯繫電話、通訊地址等以便聯繫。
投稿郵箱:jssdfzwxxz@163.com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部分圖片視頻來自網際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如需轉載、煩請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