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2020-12-16 騰訊網

Claude Monet

French painter

1840–1926

"My garden is my most beautiful work of art" – Claude Monet.

· A visit to Claude Monet's garden at Giverny

《參觀克勞德·莫奈在吉維尼的花園》(生肉版)

via:YouTube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是印象派運動的關鍵人物,該運動在19世紀下半葉改變了法國繪畫。在整個漫長的職業生涯中,莫奈始終如一地描繪巴黎及其周邊地區以及諾曼第海岸的景觀 和休閒活動。通過發展獨特的風格引領著20世紀的現代主義,力圖在畫布上捕捉到感知自然的行為。

他追求更準確地捕捉自然的追求也促使他拒絕了有關成分,顏色和視角的歐洲公約。影響通過日本版畫 ,莫奈的形式不對稱排列通過消除線性透視圖並放棄了三維建模來強調其二維表面。他通過使用無中介的色彩,在陰影中添加各種色調,使用淺色底漆代替傳統山水畫中的深色底布來準備畫布,從而為作品帶來了生機勃勃的亮度。

草地,乾草堆在吉維尼附近,1985年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Sunset, 1903

莫奈(Monet)在1880年代末和1890年代末獲得了財務和重要的成功,並開始創作連環畫因此而聞名。在吉韋爾尼(Giverny),他喜歡在自己創建的花園裡在戶外繪畫。池塘裡發現的睡蓮對他特別有吸引力,他一生都畫了幾幅。池塘上的日式橋也成為了許多作品的主題。(1918年,莫奈將他的睡蓮畫作中的12幅捐贈給了法國,以慶祝停戰協定。)

有時,莫奈(Monet)出差尋找其他靈感來源。在1890年代初期,他在法國西北部的魯昂大教堂對面租了一個房間,並畫了一系列針對該結構的作品。不同的繪畫在早晨的光線,正午,灰色的天氣等條件下展示了建築物。這種重複是莫奈對光的影響深深著迷的結果。

除了大教堂外,莫奈還反覆畫了幾幅作品,試圖傳達一天中某個時間在風景或某個地方上的感覺。他還把光的變化集中在此時左右兩個不同系列的乾草堆和楊樹的形狀上。1900年,莫奈(Monet)前往倫敦,泰晤士河在此引起了他的藝術關注。

1911年,莫奈在心愛的愛麗絲(Alice)死後變得沮喪。1912年,他的右眼出現白內障。在藝術界,莫奈與先鋒派格格不入。在某些方面,印象派被帕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和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領導的立體主義運動所取代。

Impression Sunrise,1872

Water Lilies, 1906

他希望這些作品能夠起到「和平冥想的作用」,並認為這些圖像可以緩解遊客的「勞累神經」。

莫奈有時對他的工作感到沮喪。根據一些報導,他銷毀了許多畫作,估計範圍高達500幅作品。莫奈會簡單地燒毀,割傷或踢出冒犯者。除了這些爆發外,他還患有抑鬱症和自我懷疑。

正如他在人生中其他方面的經歷一樣,莫奈在後來的日子裡一直在與抑鬱症作鬥爭。他給一位朋友說:「年齡和煩惱使我筋疲力盡。我的生活只不過是一種失敗,而我要做的就是在消失之前銷毀我的畫。」 儘管他感到絕望,但他繼續創作自己的畫作直到他的最後一天。

威斯敏斯特下面的泰晤士河,約1871年

塞納河畔拉瓦庫爾(Bord de la SeineàLavacourt),1878年

「勒阿弗爾港口,夜景」,1873年

翁弗勒爾的安寧療養院,1865年

1989年勒阿弗爾港口的船隻駛離港口

勒·德埃納(1987)

花園裡的女人,1994

埃特爾塔的日落,1883年

博爾迪蓋拉(1988)

倫敦滑鐵盧橋,黃昏,1904年

日出(海洋),1873

睡蓮:綠色思考III,1998年

阿根廷大橋,1874年

睡蓮池上的橋,1987年

吉維尼附近塞納河上的早晨,1987年

塞納河上的早晨,好天氣,1897年

Sainte-Adresse的海灘,1867年

乾草堆,中午,1890年

波爾德·梅爾(海邊). 1865年

加萊特,1882年

1987年,埃普特河沿岸的楊樹

La Pointe de laHève,聖阿德雷,1864年

埃特爾塔的懸崖,1885年

巴黎人享受蒙梭公園,1987年

1874年在Argenteuil盆地

◆ 文學回憶錄 / 先秦諸子:老子

我愛老子,但我不悲傷、不絕望、不唱反調、不罵、不出鬼主意——我自得惡果,所以不必悲傷;我不抱希望,所以不絕望;我自尋路,一個人走,所以不反激。我也有脾氣要發,但說說俏皮話。

*綜合網絡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威尼斯的迷霧 Claude Monet/克勞德·莫奈
    威尼斯的迷霧 Claude Monet/克勞德·莫奈68歲,1908年,第一次踏上威尼斯的莫奈就深深地感嘆道,」威尼斯的美,無法描繪、無法言喻。」早在16世紀,威尼斯的那一個個迷人的瞬間就已被藝術家們用畫框定格,成為一種商品。
  • 克勞德·莫奈 場景人物油畫:妻子卡米爾·莫奈
    美術作品:正在做刺繡的卡米爾(也被稱為莫奈夫人刺繡)_Camille Embroidering(also known as Madame Monet Embroidering)-克勞德·莫奈美術作品作者: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美術作品名稱:正在做刺繡的卡米爾(也被稱為莫奈夫人刺繡
  • Claude Monet莫奈·TASCHEN畫集上線
    Claude Monet / 克勞德·莫奈(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在繪畫史中,在印象派的畫家中,他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與作用。他處在歷史的轉折點上。
  • 克勞德·莫奈 場景油畫:蒙索公園、睡蓮盛開的池塘
    美術作品:蒙索公園_The Parc Monceau-克勞德·莫奈美術作品作者: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美術作品名稱:蒙索公園(The Parc Monceau)美術作品作者: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 克勞德·莫奈 場景人物油畫:草地上的午餐、雨棚下的午餐
    美術作品:草地上的午餐_Le déjeuner sur l』herbe(also known as Luncheon on the grass)-克勞德·莫奈美術作品作者: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美術作品名稱:草地上的午餐(Le
  • 歷經萬般磨難,從一無所有邁向人生巔峰—克勞德·莫奈的傳奇一生
    克勞德·莫奈克勞德·莫奈,約1864這張照片裡的奧斯卡-克勞德·莫奈(Oscar-Claude Monet)年僅 22 歲。他看起來信心滿滿,儘管身材矮小,這位自信的年輕人神態中卻透著一絲威嚴。他把領巾特意打成一個不羈又神氣的結。可以看到,他的目光炯炯有神又不失友好。
  • 天蠍座的法國印象派創始人莫奈Claude Monet簡歷以及作品賞析
    霧莫奈代表作品人物肖像:草地上的午餐、撐傘的女人-莫奈夫人和她的女兒、穿日本和服的女子·卡美伊、穿綠衣的女子·卡美伊、春天、巴齊耶和卡米爾、騎在木馬上的吉恩·莫奈 搖籃-卡米爾與莫奈的兒子吉恩 風景油畫:日出印象、日落、傍晚時的魯昂大教堂·棕色的和諧
  • 日本橋(1918-1924)-克勞德·莫奈
    01日本橋-莫奈最後一系列油畫之一>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出生於法國,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非常擅長在畫作中表現光與影的交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他的畫作中看基本只能看見模糊不清的輪廓線。莫奈喜歡畫系列畫。在1918年至1924年期間,他創作了自己的最後一個系列:24幅油畫,展示了他位于吉維尼住處的日本人行橋。那時的莫奈接近80歲了,快要失明。
  • 克勞德·香農訪談梗概:天才如何思考、工作和生活——12條教訓​(3k字)
    科學Sciences導讀:本文介紹《克勞德·香農10000小時訪談:天才如何思考、工作和生活——五年寫書學到12條教訓》一文的背景和梗概,約三千字;文末附
  • 如何畫莫奈的睡蓮 中國數字油畫網解密
    中國數字油畫網 譚明剛 數字油畫軟體 蚊香畫軟體 釘子繞線畫定製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介紹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一生中創作的一些睡蓮畫。全部,我找到了驚人的250多幅睡蓮畫。
  • 點評克勞德·莫奈的印象派作品《睡蓮:雲》
    「光與水的畫家」——克勞德·莫奈在捕捉風景瞬間方面,今後應該也無人能超越他。莫奈認為自然不是固定不變的對象,而是隨光線與時間不斷變化的生命體。他認為僅憑一幅畫作並不能完全描繪出自己的所觀所感,這種理念在《聖拉扎爾火車站》系列作品和《魯昂大教堂》系列作品中皆有體現。而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他在生命的最後30年裡,留下了250幅有關睡蓮的系列作品,由此可見他對睡蓮情有獨鍾。他為何要創作如此多的睡蓮作品呢?
  • 清央名畫在線—莫奈在吉維尼的家
    布蘭奇·霍斯切德·莫奈是法國畫家,同時也是克勞德·莫奈的繼女和兒媳。莫奈在吉維尼的家作者:布蘭奇·霍斯切德·莫奈 作品名稱:莫奈在吉維尼的家 作品材質:油畫 尺寸:59.4*72.8cm卡米爾於1879年9月5日在弗特伊去世後,愛麗絲和她的孩子們繼續與莫奈生活在一起。1881年,他們搬到普瓦西,並於1883年在吉維尼定居。雖然歐內斯特和愛麗絲·霍斯切德從未離婚,但克勞德·莫奈和愛麗絲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1891年歐內斯特去世。克勞德·莫奈和愛麗絲·霍斯切德於1892年7月16日結婚。
  • 光影大師莫奈筆下的威尼斯風採
    克勞德·莫奈 《威尼斯,帕拉左-達裡奧》這幅《威尼斯,帕拉左-達裡奧》(Venice, Palazzo Dario)是克勞德·莫奈唯一一次去威尼斯旅行時的產物,那時是1908年10月初到12月初。薩金特 《克勞德·莫奈在樹林邊作畫》莫奈的威尼斯之旅亨特居住在帕拉左巴布羅(Palazzo Barbaro),一個位於大運河旁邊的15世紀宮殿。自從富裕的美國夫婦阿瑞娜和丹尼爾·柯蒂斯在1885年把它買了下來之後,它成為了一個作家、音樂家和包括薩金特等在內藝術家聚集的聖地。
  • 換個角度解讀印象主義畫家克勞德·莫奈的《日出·印象》
    莫奈(Claude Mone)的《日出·印象》是印象主義的開山之作,它的出現離不開具體的社會性因素對它的影響。而解讀這幅作品,也要站在19世紀以印象主義為首的「先鋒派」向傳統藝術全面宣戰的角度來觀看。不願被束縛的莫奈開始了大膽的創新,在追尋光與色的理想上,《日出·印象》的出現讓以克勞德·莫奈為首的印象主義畫家們名聲大噪。不可否認,這幅作品在藝術史的長河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在追尋光與色的理想上,《日出·印象》的出現讓以莫奈為首的印象主義畫家們名聲大噪。不可否認,這幅作品在藝術史的長河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 莫奈《日出·印象》真跡首次亮相中國 就在上海外灘!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9月16日報導:法國藝術家克勞德·莫奈的《日出·印象》是印象主義的開山之作,也是最著名的繪畫作品之一。如今,這件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來到中國。今天下午,「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在上海市中山東一路1號Bund One Art Museum三樓開幕。展覽共展出47件作品,包括《日出·印象》等9幅借展於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館藏的莫奈油畫作品。這也是《日出·印象》史無前例的中國首展。
  • 「印象派之父」,淺聊莫奈及其代表作《印象日出》
    莫奈 自畫像1840年11月14日,奧斯卡·克勞德·莫奈出生在法國巴黎。都說藝術家生性沉默寡言,樂於思索,當然莫奈也不例外,因為他是印象派的先行者,將其86年的漫長人生,傾注在「印象」之中,從巴黎到地中海岸、倫敦、威尼斯、挪威等,無論哪一次旅程,哪一次停留,都留下了令人叫絕的作品。他擅於觀察,富於創造,用筆靈活,色彩細膩,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其畫作中最閃亮的焦點,看不到明確的陰影,看不到突顯的輪廓線,柔美有力,這超出了對象本有的魅力,讓世人重新體悟到光與自然的結構。
  • 莫奈《日出·印象》原作上海展出,150年來首次登陸中國
    撰文 | 肖舒妍9月17日,上海莫奈《日出·印象》展於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正式開幕。這是印象派畫家莫奈的代表作《日出·印象》油畫原作150年來首次登陸中國。克勞德·莫奈,《翁費勒爾港的船隻》,1917年,50×61cm,布面油畫,Marmottan Monet Museum, Paris。這些展出作品來自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的收藏。馬摩丹莫奈博物館是全世界收藏莫奈作品最多的博物館,其莫奈藏品絕大部分來自於莫奈兒子米歇爾的捐贈,他向該博物館捐贈了超過100幅作品。
  • 世界上最貴的草堆——莫奈《乾草堆》7.6億
    克勞德·莫奈《乾草堆》   成交價:1.1億美元(約7.6億元人民幣)   Claude Monet - Nymphe as (W1672), 1905
  • 印象派之父莫奈的「渣男」人生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是被藝術界稱為印象派之父,法國印象派畫家,他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他的畫風迷幻而又浪漫。
  • 莫奈:我曾以為,留住光就可以留住你
    ——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 Self-Portrait (1917) 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