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大師莫奈筆下的威尼斯風採

2020-12-11 收藏天下

威尼斯,一座臨海並因商業繁榮而特別富庶的城市。自文藝復興以來不少藝術大師在這裡留下了許多經典畫作。及至19世紀,在印象派大師莫奈最初來到這裡時,卻感嘆這座城市「太為美麗,因此無法被繪製出來」。他甚至一度出現自我懷疑,無法拿起自己的畫筆。儘管如此,從莫奈對大運河(The Grand Canal)、帕拉左-杜卡爾(The Palazzo Ducale)、聖喬治亞·瑪吉奧教堂(The Church of San Giorgio Maggiore)等威尼斯城市的取景和描繪,可以見出在威尼斯逗留的這段時間對於這位藝術家而言還是頗具成果的。

克勞德·莫奈 《威尼斯,帕拉左-達裡奧》

這幅《威尼斯,帕拉左-達裡奧》(Venice, Palazzo Dario)是克勞德·莫奈唯一一次去威尼斯旅行時的產物,那時是1908年10月初到12月初。莫奈並不大願意訪問這座城市,原因是它在藝術史有著太過重要的地位,且被他的諸多導師、同僚和朋友們造訪過,比如透納(Turner)、惠斯勒(Whistler)、雷諾瓦(Renoir)和薩金特(Sargent)等。當時莫奈已68歲,他覺得也許以後沒有太多的機會再去這座城市了,索性答應了他的第二任妻子愛麗絲,接受了英國社會名媛、藝術贊助人瑪麗·亨特(Mary Hunter)和舊交薩金特的邀請,前往威尼斯。

薩金特 《克勞德·莫奈在樹林邊作畫》

莫奈的威尼斯之旅

亨特居住在帕拉左巴布羅(Palazzo Barbaro),一個位於大運河旁邊的15世紀宮殿。自從富裕的美國夫婦阿瑞娜和丹尼爾·柯蒂斯在1885年把它買了下來之後,它成為了一個作家、音樂家和包括薩金特等在內藝術家聚集的聖地。薩金特在1899年繪製了柯蒂斯一家在帕拉左沙龍的畫像。這個建築也為伊莎貝爾·斯圖加特·加德納1903年在波士頓建造博物館提供了靈感。在1908年九月中旬,柯蒂斯夫人幫丈夫管理這個地產,亨特就住在這裡。在搬去精美的布列塔尼亞酒店(當時威尼斯市區最貴的酒店之一)兩周前,莫奈就一直住在這裡。

兩個月的旅行改變了莫奈對於威尼斯的看法,他愈發想要給這個城市畫些什麼。他畫了37幅作品,包括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威尼斯,帕拉左-達裡奧》,甚至想要在接下去的旅程中繼續這些作品的創作。在待在威尼斯的最後一天,他在給自己的朋友、藝術評論家古斯塔夫·吉弗洛,信中寫道:

啊!(我對威尼斯的熱情)未減反增,而現在終於到了要離別的特殊時刻。我感到很難過。它是多麼的美麗,但我得保持理性:有許多原因讓我不得不回家。唯一的慰藉是我可以考慮明年再回來,我能做的就是畫畫草圖了。想想真是羞愧啊,年輕的時候我如此心高氣傲,但卻居然沒能來這裡!但無論如何,我在這兒度過了美妙的時光,使我幾乎忘記了我已是如此的一個老人了!

威尼斯的掙扎

莫奈對於威尼斯態度的轉變可以在愛麗絲寫給她女兒傑曼·薩勒柔的信件中看出。她向女兒敘述了每日的行程和活動。在他們到來時,莫奈稱這座城市「太為美麗,因此無法被繪製出來」。他甚至無法拿起自己的畫筆,因為這個環境「無法被筆觸所簡單渲染」。到了10月19日,愛麗絲轉達了莫奈想要繪畫之意;不久後,莫奈寫信給了他的經銷商保羅·杜蘭·魯埃爾,表示他將會在次年回到威尼斯,繼續為他所定的主旨進行嚴肅的創作。

在信件中,愛麗絲還說到了困擾著莫奈整個威尼斯之行的原因,包括陰晴不定的天氣狀況以及他時常出現的自我懷疑。儘管如此,在威尼斯的這段逗留對於這位藝術家而言還是頗具成果的。他設計了一個嚴格的工作時間表,從早晨7:45一直到晚上8:00這段時間都要持續作畫。莫奈最後畫的作品比他預計的多的多,在將一部分畫運送回國的同時,他也在創作新的作品。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帕拉左-達裡奧》創作於莫奈從威尼斯一位藝術供應商埃米利奧·阿克林手裡買下的帆布上。莫奈同時還在他那裡購買速寫本,畫了一些關於威尼斯的素描。

克勞德·莫奈的素描本

相比創作於十五年前的稻草堆系列,威尼斯系列並不是莫奈用於探索近似物體季節性光線不同的一個主題。莫奈發覺自己的作品「並不是一個系列不斷的重複,而是將不同的主旨重複一遍、兩遍或三遍。他這次旅行的作品可以被分為十組主題,包括大運河(The Grand Canal)、帕拉左-杜卡爾(The Palazzo Ducale)、聖喬治亞·瑪吉奧教堂(The Church of San Giorgio Maggiore)及拉普拉塔河(The Rio de la Salute),並從不同的角度對它們進行描繪。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所收藏的這幅《威尼斯,帕拉左-達裡奧》,是從運河的一側正面面對著宮殿;除了這幅作品,同類型的還有《帕拉左-達姆拉》(Palazzo da Mula)及《帕拉左-康塔裡尼》(The Palazzo Contarini)。莫奈所選的地址都距離他的住所不遠,而且每一幅作品中都有水這個元素。這絲毫不令人意外,因為這是威尼斯的一個傳統元素,也是莫奈作品中反覆出現的一個興趣點。

克勞德·莫奈 《威尼斯公爵宮》

克勞德·莫奈 《聖喬治亞·瑪吉奧教堂》

克勞德·莫奈 《拉普拉塔河》

克勞德·莫奈 《帕拉左-康塔裡尼》

製造張力

莫奈將威尼斯以其水上城市這種身份展現給觀眾,其中在一些描繪宮殿的諸如《威尼斯,帕拉左-達裡奧》的作品中尤為明顯。莫奈決定將這幅畫下面大部分的內容都用來畫運河,因此建築物上面的樓層和天空只能被切掉,也許只在樓房和水道中間狹長的空隙稍稍能看到一絲倒影。1912年,在這些作品的第一次展覽中,屋大維·米爾波稱讚了畫面中樓房和運河水面上光線的互相作用:

「這種作用疊加在一起,人們可以認為水和光在正面互相得到了依託,從中產生一種張力。在稠密的水中宮殿的倒影顯得很溫暖。當太陽高升時,環境將自身融入進畫面中,向豎直和水平的平面賦予了華麗的剪影;顏色混合得如此巧妙,就像是穿過了一朵彩色玻璃窗前的玫瑰。」

克勞德·莫奈 《威尼斯,帕拉左-達裡奧》

雖然米爾波這種充滿詩意的評論說明了宮殿和運河水面的並置是一種互補關係,在這些達裡奧系列的作品中,這種張力無可非議地廣泛存在著:水和建築競爭著畫布上的空間。通過莫奈這種對於作品形式的實驗,這種張力感被放大了:「帕拉左-達裡奧」和「帕拉左-康塔裡尼」是唯一兩同時採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畫布的主題。1912年,在巴黎伯恩海姆-熱恩(Bernheim-Jeune)畫廊的第一次展出中,水平擺放的《威尼斯,帕拉左-達裡奧》旁邊放著兩幅豎直的同一主題的作品。

藝術史學家保羅·特克曾說,莫奈精心的設計和華麗的裝飾使得畫面中的結構顯得如此神秘,結實的大理石外表看起來像是浮動在運河的水面上。特克還提出,在莫奈的威尼斯系列畫作中,他在不斷地向現代主義靠攏。特克反對業餘藝術家將威尼斯畫得毫無特色而陳詞濫調,認為那些僅僅是旅遊宣傳畫。他認為莫奈在努力將一種藝術的歷史重量重新加入到他的主旨之中。通過把陳腐的主體轉化為對於抽象幾何和普通平面的研究,莫奈嘗試重新去對待一座在藝術歷史上具有極重要地位的城市。

莫奈之所以有如此獨特的視角,是因為他精心挑選了作畫的角度地點。威爾頓斯坦曾說,莫奈將自己的畫架支在大運河對岸,稍稍靠近帕拉左角的東側。莫奈在一個貢多拉船內進行創作,所以角度看起來非常不尋常,顯得非常低。值得一提的是,在1908年11月9日給女兒的信中,他曾這樣記錄下那一天:「霧大而潮溼,且寒冷。」在帶蓬的貢多拉的保護下,莫奈才能夠完成這幅宮殿的繪製。

貢多拉的回憶

船,在與愛麗絲的書信往來中是一個頻率極高的字眼。正如藝術史學家史蒂芬·艾森曼曾說的,「愛麗絲總喜歡在這對夫妻的威尼斯之行中增加一些黑色的回憶。她將它們帶蓬的黑色貢多拉,也就是莫奈的浮動工作室,比作為她早已死去的女兒蘇珊的靈柩車。」然而更多的時候,愛麗絲會寫她多麼喜歡他倆迷人的貢多拉旅程,休閒又適合工作。她對他們遊船時日落時分的美妙天空景象讚不絕口。

一張印有威尼斯裡亞爾託橋的明信片

莫奈告訴伯恩海姆-熱恩兄弟,他想要留下一幅「帕拉左-達裡奧」作品作為個人收藏,因為那見證了「與愛麗絲的美妙生活」。人們對於莫奈為何著迷於貢多拉感到有些疑慮,因為它們真的在莫奈的畫面中佔據著很重要的部分,特別是在「帕拉左-達裡奧」主題中。所有的畫面都是由一個大的貢多拉佔據著中心,而樓房的角度總是稍稍偏離中心。

大部分在威尼斯完成的作品在他回到吉維尼的工作室後還需要重新返工一遍。這樣的修復需要好好回憶當時的場景,加上一些想像力,所以直到幾年後才真正完成。就在1912年展覽的前一年,愛麗絲病情加重過世了,以至於這些修補工作中斷。因此《威尼斯,帕拉左-達裡奧》展示了莫奈幾次不同的修補時期:在最終的籤名下面的早期籤名落款痕跡顯示了一開始他覺得自己的作品已經完成,但是後來又重新進行了修補並重新籤名。

莫奈威尼斯畫作的局部細節

莫奈沒有如願回到威尼斯,威尼斯作品的展出也延期至了1912年。但它們最終還是呈現在了大眾面前,展出過後的作品,包括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如今收藏的這幅,都迅速被售出了。

愛德華·維亞爾 《喬塞和加斯頓·伯恩海姆-瓊的肖像》

《帕拉左-達裡奧》的一個版本於1912年出現在愛德華·維亞爾(Edouard Vuillard)的作品《喬塞和加斯頓·伯恩海姆-瓊的肖像》(Portrait de Messieurs Josse et Gaston Bernheim-Jeune)中,這反映了莫奈的達裡奧系列畫作對交易商的重要性,以及這些作品在更廣範圍內受到的尊重。

相關焦點

  • 鑑賞|波士頓美術館展出館藏莫奈作品,感受光影世界
    莫奈的影響非常深遠,如今他的作品受到全球歡迎。自十九世紀以來,波士頓一直是收藏和欣賞莫奈繪畫的中心。此次為紀念建館150周年,MFA呈現展覽「莫奈與波士頓」其中不少畫作是在莫奈生前就來到波士頓的,雖然2016年MFA有了一個展廳專門用來輪流展示莫奈的作品,但距離上一次莫奈藏品的全部展出——已是隔了25年。
  • 他崇拜莫奈,喜蓮、愛蓮、畫蓮,將莫奈的蓮花作品奉為「神話」!
    他筆下的睡蓮和人物表達均以豔麗的色彩表現著豐富的畫面。Donna Young豐富的筆觸捕捉了池塘周圍的風景,畫面中的水色睡蓮、荷葉的表達,在光與影的完美搭配下形成非凡的藝術畫面。畫面的色彩水乳交融,蓮花的美麗景色帶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藝術美感,這種融洽的豔麗色彩,又帶給人充滿活力的藝術享受空間。
  • 威尼斯的迷霧 Claude Monet/克勞德·莫奈
    威尼斯的迷霧 Claude Monet/克勞德·莫奈68歲,1908年,第一次踏上威尼斯的莫奈就深深地感嘆道,」威尼斯的美,無法描繪、無法言喻。」早在16世紀,威尼斯的那一個個迷人的瞬間就已被藝術家們用畫框定格,成為一種商品。
  • 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莫奈,筆下日出朝陽蓬勃,栩栩如生
    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莫奈,筆下日出朝陽蓬勃,栩栩如生法國有一位著名的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莫奈是一個偉大的繪畫藝術大師,也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他的作品有著高質量的藝術價值,值得欣賞和品鑑。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這也是其繪畫的最大特色。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賞析莫奈的油畫日出作品。莫奈大師曾經於1872年在勒阿弗爾港口創作了一幅油畫《日出·印象》。這幅油畫生動地描繪了晨霧籠罩中的日出港口景象,用美妙的光的變幻與運動展現了迷人的景色,以及莫奈用輕快跳躍的筆觸刻畫了光在寬闊的海面上反射與顫動的生動景象。
  • 「印象派大師莫奈」展覽亮相太原 暨見境美術館開幕
    2020年5月23日,為期一個月的「莫奈·花園光影藝術展」正式在北美新天地購物中心拉開帷幕。本次展覽由見境美術館引入,響應建設全國文明城市的政策號召,推動太原精神文明發展,同時也是山西省首個 「印象大師莫奈主題特展」。日前,展覽已全面開放售票,吸引不少人前來觀展。
  • 莫奈《日出·印象》真跡首次亮相中國 就在上海外灘!
    克勞德·莫奈《特魯維爾海濱》克勞德·莫奈《沃勒贊港風光》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是全世界收藏莫奈作品最多的博物館,其莫奈藏品絕大部分來自於莫奈兒子米歇爾的捐贈,他向該博物館捐贈了超過100幅作品以及莫奈的故居和吉維尼花園。
  • 帶上vivo S7莫奈漫彩,一起去上海看《日出·印象》作品吧!
    由於這是印象派大師莫奈《日出·印象》真跡首次亮相中國,因此大家也紛紛在微博底下留言,難抑激動之情。當然,提到莫奈大師的《日出·印象》,也許有人會聯想到vivo前些陣子推出的vivo S7莫奈漫彩版本。雖然誕生時間不長,但是vivo S系列的設計美學進化速度卻非常之快。一直以來,vivo S系列的產品均能夠以獨特的美學理念,成為引領年輕群體的審美潮流。
  • 片子的光影
    甚至西方繪畫的一些著名時期像洛可可、巴洛克、古典、印象這些影樓也在用,城市也有很多影樓在用像羅馬、巴黎、愛琴海、威尼斯等等。 西方繪畫裡的光影,攝影也一直在模仿,像什麼蝴蝶光、倫布朗光、鱷魚光等等,其實這些光只是西方繪畫發展中的過程,藝術家在尋找在合理真實、邏輯的基礎上具有美感的光影處理。
  • 莫奈真跡來上海了,人山人海,擠破頭也要去看
    這真的可能是你離印象派大師莫奈距離「最近」的一次了!大家都是為了一睹莫奈的真跡,擠破頭一個個都來打卡啦!這次的《日出·印象》展覽,一共展出47件作品,其中有9幅來自於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而這9幅,就是印象派大師莫奈的真跡啊!!
  • 桃園觀音鄉「莫奈的花園」(圖)
    莫奈花園美景之二   中新網7月29日電 據臺灣媒體介紹,桃園觀音鄉有個「莫奈的花園」,整個庭園景致依著印象派大師莫奈的名畫人們坐在裡頭喝著花茶,看著光影在蓮花池上不斷變化,是桃園蓮花季最具代表性的浪漫感受。  莫奈印象畫裡的光影、色彩與水波粼粼,是一種宛如夢境般的飄邈不實,卻又那麼具體的刻印在心底,在不同的情境與心情下,就會呈現不同的面貌。這種如幻似真的印象景色,居然有桃園農場主人將其化為真實場景。走進桃園觀音鄉莫奈的花園,在這個桃園蓮花季的蓮花盛開季節,所有的印象美麗,就這樣出現在眼前。
  • 莫奈:我曾以為,留住光就可以留住你
    ——克勞德·莫奈 在莫奈的筆下,永恆,是一種傷感。 作為一個一生追光的藝術家,莫奈筆下曾描繪過無數動人的景色。
  • 莫奈只用5種顏料畫畫,但其中紅色卻有兩種,需要知道的調色秘密
    莫奈只用5種顏料畫畫,但其中紅色卻有兩種,必知的調色的秘密。印象派畫家莫奈以色彩聞名於世,他的油畫風景,用色彩表現光影,五彩斑斕,變化豐富,顏色極多。但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他畫畫只用5種顏料,按照常人的想像,畫面中色彩多,那麼所用顏料的種類就應該很多才對,這樣才能方便調色。
  • 愛爾蘭國家美術館-3:畢沙羅、雷諾瓦、莫奈,看幾位印象派大咖
    其實雷諾瓦更擅長的是人物畫,他筆下的人物甜美迷人,常給人帶來溫暖之感。他自己曾說畫花卉實際上是他畫人物間歇時的消遣,卻為他畫好人物帶來不少幫助。這幅《白衣女子讀書》繪於1873年,輕鬆即興的筆法完全打破了當時的學院派傳統。那一年雷諾瓦曾到阿讓特伊拜訪莫奈一家,此畫中的女子很可能就是莫奈的妻子。
  • 莫奈對秋天光與影完美、細膩的描述讓人嘆為觀止
    秋季池塘裡的鴨子在表現手法上,莫奈有意識地保留了寫生過程中的一筆一畫,短筆觸運用生動,賦予了表情姿態,保留畫面筆觸和動態的感覺,注意並強調筆觸的組織所呈現出來外光上的美和感受。秋天的塞納河畔為了研究瞬間光線下的色彩變化,他對同一主題在不同時間上的光影氛圍中的變化不斷探索著。莫奈為了追趕光影和時間所產生的瞬間,有了一套完美的創作系列畫的方法:先畫第一幅畫,然後很快就去畫第二幅畫,再接著畫第三幅畫,每一幅畫上所花的時間都不長,以此來對付光線和氣氛的微妙變化。
  • 盤點西方藝術大師筆下的「春日風光」個個都是美圖
    春天到了,萬物復甦,今天吸管就來帶大家欣賞西方藝術大師畫筆下的春天。馬奈早年受過學院派的六年教育,後又研究許多歷代大師的作品,他的畫既有傳統繪畫堅實的造型,又有印象主義畫派明亮、鮮豔、充滿光感的色彩,可以說他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畫家。他的肖像畫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而在這幅《春天》裡,人物呈現一個正側的造型,馬奈用印花裙、女式洋傘、鮮花點綴的軟帽以及其身後翠綠的杜鵑花葉,表現了春天的來臨。
  • 莫奈名畫日出印象首次在中國展出 在穿越世紀的色彩中尋找光明
    ,這一幅用光影與色彩交織描繪的傑作打破了傳統學   原標題:莫奈名畫日出印象首次在中國展出 在穿越世紀的色彩中尋找光明     印象派在西方美術發展史中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而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更是承載了人們對繪畫世界的嚮往與追求,這一幅用光影與色彩交織描繪的傑作打破了傳統學院派
  • 倫勃朗、莫奈、提香、魯本斯……成都聚集四大特展
    有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的代表提香;有巴洛克大師魯本斯;有荷蘭國寶級畫家倫勃朗;有英國最傑出的風景畫大師透納;有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大師戈雅;有印象派領軍人莫奈、雷諾瓦;有後印象派三傑之一高更……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這60件作品,來自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 著名策展人陳默教授解碼莫奈 揭秘「印象派」誕生之謎
    《印象莫奈:時光映跡藝術展》4月9日在成都IFS開展,兩個月以來吸引了上萬名藝術迷前往觀展。6月25日,該展覽又迎來了本土著名藝術批評家、策展人陳默教授,他在現場舉辦講座為100多位正在學習繪畫的小朋友們解讀印象派大師莫奈的藝術之路,帶大家一起深度解碼莫奈,刷新大家對印象派的固有印象。
  • 莫奈《日出·印象》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光明乳業詮釋藝術與品牌...
    印象派在西方美術發展史中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而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更是承載了人們對繪畫世界的嚮往與追求,這一幅用光影與色彩交織描繪的傑作打破了傳統學院派,推動了美術觀念和繪畫技法的革新,顛覆了寫實語言的藝術變革。
  • 大師調色板上的秘密,揭露莫奈作畫習慣,對色彩至關重要
    大師調色板上的秘密,揭露莫奈作畫習慣,對色彩至關重要,值得學。莫奈色彩豐富是什麼原因,跟你想的不一樣。一個人畫得怎麼樣,從他的調色板上就可以看出來,這是老師常說的一句話 。這些不起眼的細節習慣看似無關緊要,但是加在一起,作用就非常明顯了,以至於,莫奈是大師,我們只是我們。習慣2,調色板的秘密,驗證了莫奈用冷暖來表現明暗關係的說法莫奈的印象派油畫精髓就是畫景物的冷暖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