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高考時的第一個考試科目,作為主科科目,語文的總分分值跟數學、英語一樣都是最高的150分。但對於大部分高中生來說,語文卻是大家花費時間最少的科目。在這滿分150分的考卷中,有一道題目的分值高達60分,這也是所有高考題中分值最高的題目。但就是這麼一道高分考題,卻很少有學生願意真正去鑽研,說性價比太低,可是分數明明擺在那裡,說難度太大,主要想做好這道題目涉及到的要素內容太多,一時不知道從何入手。這道尷尬的考題,就是作文。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幾個高三的小朋友給我發來了問候,祝我節日快樂。既然收了小朋友的祝福,怎麼也得關心一下他們的學習,說幾句鼓勵的話顯然太過敷衍,還是整一點實用乾貨送給大家。
高考作文寫作技巧
突然想到2019年全國Ⅰ卷高考作文的命題叫做「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既然今天正好是五一勞動節,我們不妨就把這道高考作文題作為案例簡單拆解一下。在分析的過程中,我會推薦幾個專門針對高分作文的應試寫作技巧,供同學們參考和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了解高考作文的得分要點
2、了解高考作文的評分等級
高考作文評分時一般會根據「基礎項(基礎等級)」和「加分項(發展等級)」劃分為四個檔次,基礎項考察的主要是文章內容和行文筆法,加分項考察的是寫作特色。在內容上達到符合題意、中心突出、感情真摯等標準,在行文上滿足結構嚴謹、字跡工整等特徵,在特色上立意十分深刻、文採出眾的就是好作文,會被劃分歸到最高的第一檔;最高檔的作文基本在55分以上,最好的自然能給到60分的滿分。相對來說,內容較為充實、結構較為完整的劃歸到第二檔,第二檔的作文可以得到45~55分;中心基本明確、結構基本完整的劃歸到第三檔;而偏離題意、思想不當、文體結構混亂的劃歸到第四檔。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關於發展等級的評分,雖然原則上規定只需要有一點突出的,即可按照相應的評分標準予以加分,直至加到滿分。但實際操作上,在基礎階段就被閱卷老師主觀上劃歸到三四檔的文章,就算段落中有不少零星亮點,除非是個別文筆極佳或者觀點鮮明的作品,否則閱卷老師不會去細看或者考慮加分項的內容。因此,把握好基礎項的得分非常重要。大多數學生的語文基礎和文學素養並不高,如果基礎項得分就不高的話,就極少會在加分項上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優異表現。
高考作文評分等級和評價細則
最後,說一下幾個典型的扣分點。比如作文沒有題目的扣2分;錯別字的話,1~2個是不扣分的,3個扣1分,4個扣2分,5個扣3分,6個以上的扣4分,如果錯別字多了老師一般不會認真去數,直接4分就沒了;而文章字數不夠的,少50字扣1分,如果文章不到400字,基本所有項目都會給最低分。此外,還有一種學生因為寫不出東西,索性會直接抄襲閱讀理解的內容,這種一旦被發現,會按照偏題來對待,加分項是肯定沒有了,基礎項所有內容都會按照最低的第四檔給分。這幾點錯誤,一定不能犯。
先說一個前提,由於行文邏輯、筆法、修辭等,是與一個人的文學功底和文字素養有關的,需要依靠平時的大量積累和長期訓練,短期內很難有效提升。因此,這邊主要推薦的三個技巧,主要是針對讀題能力、思考能力和內容組織能力的提高,這三個技巧分別是審題、立意和架構文本。
2019年高考全國卷Ⅰ作文題
1、技巧一:審題視角要準確,才能確保不偏題
800字的文章,想湊字數很容易,但想寫好首先就要認真審題。寫作時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認真審題,保證「不會偏題」。審題視角要準確到位,決不能只憑藉第一感覺就動筆,多讀幾遍題目,可以用筆把題幹中的關鍵詞和重點劃出來。
我們一定要清楚:高考作文不是「我要寫什麼」,而是「要我寫什麼」,題目要求我們要在劃定的範圍內,按照給予的材料和條件進行創作。如果超出題目所規定的範圍和限制,就會被閱卷老師視為偏題。
客觀來說,2019年的這道作文題不難解讀,屬於典型的「任務驅動型」作文。所謂任務驅動型作文,通俗來說就是比新材料作文寫作多了具體的任務,這是對原有新材料作文題型的一種拓展和延伸考察。這點先明確了,寫作時就不會隨意發揮了。正如題目中提到的,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勞動和工作相關,因此我們可以聯想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敬業」二字,方向就明確了。
這是我對出題者「考察目的」的判斷,是從認真研讀材料來的。審題時,如果不能從整體上把握寫作方向,只讀了幾句話就匆忙下筆,是很容易跑題的。認真審題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藉此想一個好題目。
①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邢顒傳》,「採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
②北宋·歐陽修《豐樂亭記》,「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這個題目,夠不夠大氣?借用文言文和成語是一個重要的選題方式。
為了保證不偏題,我們想好了題目,但是題目本身還不能保證我們就一定不會偏題。如果說題目是文章的門面,那麼立意即是文章的靈魂。因為這是一篇演講稿,在寫作形式上,我們就要注意突出演講稿的文本特徵:演講有特定的聽眾對象,所以要有針對性;演講要能夠通達人性,自然少不了鼓動;演講內容要讓人聽得明白,所以要思考如何從書面的可讀性轉向演講的可講性。做到這些,都需要好的立意。
2、技巧二:立意要深刻高遠,要直達靈魂深處
考場作文,臨場發揮很重要,臨場發揮的關鍵就在於寫作意境的把握。試著把自己當做一個已經在臺上的演講者,你要跟大家說什麼。此「意」,即是文章的靈魂,所謂意猶帥也,這個「意」立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文章的質量和檔次。意在筆先,意在言前,意由心生。
我們不難發現:題幹中,出題者要我們突出的就是「勞動」這個主題。勞動最重要的即是為了豐收,這個在思考作文題目時已經明確了;而收穫什麼東西才足夠高遠深刻,這個就是立意所要思考的關鍵點。寫他人之未能寫,言他人之所想聽,能使閱卷老師耳目一新。
勞動是為了收穫,從為什麼勞動的角度來闡釋勞動的意義,可以選擇素材還是非常多的。但對於還在「復興中學」上學的學生來說,都還沒有參加工作,所能理解的勞動僅限於一些家務和學校衛生。大部分考生在寫作的時候,也有可能被這種經歷所局限。因此,跳出認知,把自己想像成已經在參加工作的勞動者,「擼起袖子加油幹」,這樣你在看問題時候,視野才會更加宏觀,立意自然高遠。
高考作文,思想的正確性很重要,所以立意上要跟國家和社會發展的主題緊扣。「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幸福都是奮頭出來的」,這些耳熟能詳的話,你都記得吧?非常好的參考,可作立意主旨。
當然,18歲的你一定會關注未來,對科技事物發展的反思,也是非常不錯的切入點。我們在歌頌勤勞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同時,也要思考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的發展,警惕那些如「電子奴隸」、「機器身體」等異化性的事物,會對我們產生怎樣的影響,為後面強調勞動的必要性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做鋪墊。
通常我們在立意的時候,經常還會出現幾個「盲點」,需要十分注意。
正是勞動本身構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獲得的享受,很快就會變得枯燥無聊,索然無味。——休謨
3、技巧三:文本骨架脈弱清晰,選材精心獨到
題目和立意(中心思想)確定好了,剩下我們就要開始進行文本內容的構思,即整理出文章的骨架。總分總、總分、分總都是常見的套路,但我個人還是比較推薦總分總,先確立一個中心論點,然後選擇兩到三個輔助觀點和事例,或印證、或反駁、或批判,最後再梳理比第一段更多一點的文字來收尾。簡單說,就是先小總、兩三分和再大總的模式,相對會比較好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