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彰顯魅力;「遊山西·讀歷史」品牌認知度與日俱增;康養與旅遊產業融合熱度逐步攀升……近年來,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旅遊業發展,為適應大眾旅遊時代新趨勢,圍繞建成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目標,「旅遊大省」山西正向「旅遊強省」邁出堅定的腳步。
如今,山西省文旅業在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實踐中,各地注重頂層設計,在業態創新、資源保護、文化闡釋、旅遊活化、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不斷創新與實踐,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可以說,山西文旅業正在為促進鄉村振興、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
「詩和遠方」交融,釋放城市發展新活力
近年來,平遙縣為了讓古城更加輕盈、更加靈動,改變遊客對古城傳統的印象,在文化基因的加持下,挖掘文化內涵,推進古城「青春修煉計劃」,在全國首家引進故宮文創研發交流中心,推出平遙3D燈光秀,製作平遙古城動畫片,定製平遙藝術博物館、科技秀等一批優質項目,受到了年輕消費群體的青睞。
為了讓平遙文物「活」起來,2020年,「平遙雲塗鴉——古城對你麼麼噠」系列創作讓古老文物變得「萌萌噠」。52集平遙主題原創動畫片《古城小鏢師》以各種妙趣橫生的小動物為故事主角,助力小朋友們深入了解平遙古城文化內涵。在平遙「供養人」雕塑漢服復原活動上,身著大明漢服的平遙「供養人」徜徉於古城之間,神態、服飾、髮型均復原雙林寺內的「供養人」雕塑,吸引了大批年輕人的關注,更符合現代人多重體驗的要求。
2020年「十一」黃金周,平遙古城再次迎來旅遊高峰,遊客湧進古城大街小巷、旅遊景點。未來,平遙古城將加大對線上平臺的投入力度,著力跟進5G技術潮流,積極擁抱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技術,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時,將更多活力注入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
同樣,武鄉縣近年來也緊緊圍繞紅色文化主題,深耕文化產業,通過紅色文化的旅遊活化,積極創新發展旅遊新業態。
在重點實施「紅色旅遊+研學實踐」模式方面,武鄉縣創新設置菜單式教學課程和體驗式教學內容,吸引全國各地青少年學生到武鄉開展紅色研學實踐活動。2018年以來,連續舉辦兩屆山西武鄉紅色研學旅行發展研討會、三屆全國國防教育競技大賽總決賽;在「紅色旅遊+演藝」模式方面,則重點打造了大型實景劇《再回太行》,情景劇《太行遊擊隊》《反掃蕩》《太行豐碑》,秧歌劇《太行母親》等紅色情景演藝,走出了一條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的旅遊活化」新路徑。
一邊承載著厚重歷史文化,一邊迸發著現代城市魅力。武鄉和平遙等縣、市、區,在促進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利用和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對旅遊業進行了諸多有益嘗試,與業界優勢資源廣泛接觸、積極合作,啟動運作了一批極具發展潛力的文旅項目,在釋放新生機和活力的同時,也不斷解鎖著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豐富可能。
「網際網路+」,提升智慧文旅新體驗
近年來,我省不斷創新宣傳形式,提升宣傳效果,積極探索創新營銷手段,尤其是藉助「網際網路+」,多元化推介文旅品牌形象,為遊客帶來了全新的智慧新體驗。
2020年,忻州古城與抖音平臺的深度合作,讓這座歷史古城成為網民嚮往的「網紅地」。古城樓下一出《貂蟬拜月》將遊客帶回三國群雄紛爭的歲月,喝一碗撓子粉、吃一碗蕎面河撈等,在增強遊客體驗感的同時,使城市形象也得到高效推廣。
2020年9月20日,由省文旅廳和省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的「遊山西·讀歷史」系列直播活動中,以「實景遊走+深度訪談」講述山西歷史、講活山西文化、講好山西故事,實現在旅遊的過程中浸潤中華文明、感悟中華文化。直播間內,觀眾不僅可以暢聊山西的山水人文歷史,還能向現場嘉賓提問,進行互動交流。
山西太平洋國旅副總經理劉鋒說:「旅行社接待的遊客中,有不少是通過微信、電視節目、微博等途徑慕名而來。」他相信,山西一定會成為各地遊客嚮往的旅遊目的地,一定會把好風光變成「金飯碗」。
大槐樹景區積極藉助智慧旅遊信息化平臺,做好營銷大文章。景區設置有掃碼聽講解、掃碼按摩椅、門票購買機等自助服務設備、觸控螢幕等,在景區解手場可以掃碼聽音樂;為開啟智慧景區新模式,去年12月,長治振興小鎮與中國移動公司合作,通過5G系統整合了綜合管控、票務系統、電子導覽等智慧系統,全面提升了振興小鎮的智慧化,既方便日常管理,又可以為遊客提供實時的便捷服務。
由山西文旅集團推出的「遊山西」APP平臺,涵蓋「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通過圖文內容、產品購買、旅遊線路推薦、場景化服務,為遊客提供「一站式」旅遊服務,讓遊客盡享「一機在手,暢遊山西」的全過程服務體驗的同時,也為山西文旅業帶來更多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平臺產品服務從大而全向小而精提煉,深入圍繞用戶出行大數據、產品服務、用戶體驗等進一步優化升級,提升山西智慧旅遊服務水平。」山西文旅集團負責人說,「通過不斷優化服務,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山西品味黃河、長城、太行的無限魅力。」
數據顯示,遊山西App自2020年4月30日上線運營至今,已開通預約景區140家,服務430萬名遊客。
鄉村旅遊,助力示範村全域蛻變
「昔日遠近聞名的落後村,如今景色這麼漂亮,還成為熱門旅遊景點,一到周末就很熱鬧,很多城裡人跑來觀賞、拍照。」 65歲的安澤縣飛嶺村村民張振艮老人拿著村委支付的房屋租賃款高興地說:「村裡搞旅遊,環境美了,我們的收入高了,日子也越過越紅火了!」
把房屋變民宿、村莊變景區,讓農民從「生態美」中感受實實在在的「收入好」。安澤縣飛嶺村區在建設美麗鄉村和發展新業態的路上,正探尋鄉村振興「良方」。
走進安澤縣飛嶺村,記者看到整個村莊既保持本土特色,又營造出別具風格的鄉土意境。籬笆院風情的民宿群落將農耕文化和鄉愁鄉情融入其中。行走其間,以荀子為創作原型,富有趣味和創意性的荀子IP隨處可見,鄉村旅遊的「飛嶺樣板田」躍然眼前。
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貫徹落實,飛嶺村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初步建成了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以及農業、文旅、鄉愁「三大板塊」的發展格局。該村集體年收入由2018年的10萬元增加到2019年的90餘萬元,村民的幸福指數逐步提升。
為了迎合市場需求,飛嶺村專門聘請知名建築師設計出8座高端精品民宿。目前,「蒹葭鄉居」民宿正式投入運營,民宿以「有機、自然、休閒」為經營理念,融合自然美食、鄉間客房、農耕漁獲、休閒度假,讓賓客體驗真實的樸實、純真的田園生活,滿足不同人群的鄉村體驗和康養旅遊的需求。
同樣,在被譽為「一座活著的太行古村落」的高平市良戶村,集山西小吃和非遺產品老作坊一條街、明清古院精品民宿、「非遺小院」等功能於一體的詩意棲居之地正在形成;建設「康養、禪養、慢養」勝地,讓「冬養海南 夏養陵川」成為一種時尚與潮流,正逐步成為陵川縣附城鎮丈河村發展鄉村旅遊的理念。
三晉大地,孕育燦爛文明。可以說,隨著我省全域旅遊的蓬勃發展,我省各地鄉村旅遊呈現出蓬勃發展勢頭,已成為推動農業和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
山西正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作為核心競爭力,通過文旅、科技、農業融合發展模式,探索打造全鏈條化文旅產業,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山西實際、富有山西特色的全域旅遊發展新路徑。
我們相信,山西在歷經改革、創新、發展之路後,定會成為更多人心中嚮往的旅遊目的地。(慄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