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單車 一路風景(說臺灣)

2020-12-19 人民網

圖為臺北市民周末騎自行車出遊。

臺北公共租用的自行車是用來出行的,也是用來曬圖的。如果搜索其名Ubike,跳出來的往往是美食美景,當然還有喜歡曬照的美女。因為臺北的自行車道分兩大類,一類是市區方便出行的,一類是沿河岸供休閒運動的,「去騎車吧」成為大家假日相約的重要選項。

臺北的公租自行車Ubike,U在圖標上被設計成一個嘴角上揚的笑臉,但如果你習慣了隨騎隨停,還真笑不起來。一位北京的同行怕採訪堵車,看見黃色的Ubike就刷開了騎到目的地,可是他半天找不到地方還車,只好推著車轉來轉去,結果成為遲到最久的人。Ubike定點租還,自行車與車樁綁定,要刷卡才能從車樁上拉出,也要找到車樁才能推入結算。只有捷運(地鐵)站、某些公園、知名地標才有站點。

凡事都有兩面,定點租還讓使用者不能隨心所欲,但不會因亂停亂放妨礙交通,也能讓維修工人及時檢修,降低壞車率。從這個角度來說,使用者享受了用車便利。記者在疫情期間儘量使用Ubike出行,在臺北哪怕是很偏僻的租車點都沒遇到過壞車,還可以下載個APP查詢最近的站點,免除不能隨停的麻煩。

Ubike的支付方式是公交卡,也就是捷運悠悠卡,先把悠悠卡和手機綁定,就可以刷卡取車、還車、付費了。計費方式是4小時內每半小時10元(新臺幣,下同),4—8小時每半小時20元,超過8小時每半小時為40元。還有就是界線問題,臺北、新北(原臺北縣)交錯相連,所以租還車不限制,但如果您騎出了雙北還車,那就要額外加一筆數百元的調度費。不過,那也不是一般人的體力所能到的啊!

臺北多水景,歌曲就有《流浪到淡水》、「一樣的月光,一樣地照著新店溪」等等。除了最大的河流淡水河之外,匯入淡水的基隆河、大漢溪、新店溪、景美溪都在臺北蜿蜒出靈動的曲線,臺北市沿這些水岸建設了自行車專用道,並結合岸邊原生林地和人文資源建設公園、休息站。這些專用道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河濱,不同的前綴代表不同的路線,至少有10條河濱騎行道。

既然是專用道,機動車禁止入內,有的美景地段還另闢窄窄一條「行人道」,以樹木和草地相隔,人車分離,騎行者充分體驗一路暢通。令記者印象最深的是,河濱專用道供騎行者使用的流動廁所、休息座椅設置充分,但不設餐飲店、商店,偶見食品自動販賣機,假日時有的公園有臨時小吃攤位。這樣既保障了河岸的清潔寧靜,又令騎行者完全置身於山水田園之中。

沿河岸騎行,葦叢芒花、水鳥榕蔭,時時入畫。騎行者也可停在河濱公園溜娃、野餐,可根據路邊的指示牌辨識鳥類植物,還可按路標暫時駛離去看市區的景點。

臺北Ubike公辦民營,2009年試運營,前三年慘賠,以至引起臺北是否適合發展公租自行車的討論。反對方認為,臺北高溫多雨,全年一半的時間有雨,不宜自行車出行,沒有買方市場。但臺北市評估後認為臺北人口密集,寸土寸金,停車位一位難求,也再難拓展。綠色出行既是發展方向,對出行難也不無小補。在企業猶豫是否續約經營時,臺北市放出優惠大招,增加租用點、首騎前30分鐘免費、打造市內三橫三縱自行車專用道,並投放大量廣告。第四年,Ubike開始贏利。

今年,根據合約,臺北市政府按年收入15%分成就能進帳3億元,臺北每輛Ubike每天平均周轉15次。Ubike的逆轉勝原因是多方面的,記者從使用者角度觀察,一是運營有序,每天每個站點都有穿制服背心的工作人員在檢查車輛,有一天下雨,記者在中山捷運站附近的停車點看到工作人員將故障車輛取出放在一邊。記者詢問他能否雨停再工作,他回答說,必須定時定點完成工作,與接故障車和送新車的同事銜接上;二是付費方便,用交通卡租車付費,不用依賴網絡,不會使用APP的人也能操作;三是提升服務,Ubike車上設有臨停的鑰匙,如果你停車買東西、上廁所、或在河濱公園休息拍照,可臨時鎖車。此外,Ubike的車筐、車燈、三檔變速也令騎行體驗更愉快。

在臺北騎自行車,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城市,也可以思考一下共享經濟的取勝之道。

(本報臺北4月24日電)

相關焦點

  • 臺灣最美的騎行路線,一路風景美到爆!
    如果你打算去臺灣,一定不能錯過騎行體驗!這裡蜿蜒的海岸線,噴薄的海浪,如翠的青山,流動的浮雲,起伏的麥田,高大的風車,沒有盡頭的公路……一路騎行,才能體驗的到臺灣的清新和自由沁人心脾。當地的單車文化非常發達,全島遍布專門的自行車道,路況佳、景色好,還有很多騎行服務站。當地很多私人單車店不僅提供租車服務,還有淋浴、上網等休憩服務。可以說,來臺灣不體驗騎行,等於白來一趟!今天沸騰君為你們推薦臺灣最美的騎行路線,有計劃去的別忘了收藏!
  • 臺灣孤兒院 「單車天使」昨抵達泉州
    >)-泉州晚報訊(記者王金植 陳小陽 文/圖)23名來自臺灣孤兒院的「單車天使」,7月17日從北京鳥巢出發,展開長達3200公裡的兩岸和諧之旅。泉州的生活習慣和語言等與臺灣相通,這讓孩子們感受到家一般的溫馨。踏入泉州 仿佛到家了昨日上午9時,一路風塵僕僕的臺灣「單車天使」進入泉港界山。孩子們身著藍色服裝,戴著色彩繽紛的自行車帽,隊伍綿延約一公裡長。隨後,隊伍沿國道324線一直行進至泉州市區。「聽到閩南語,我感到很親切,感覺到家了。」
  • 臺北:微笑單車 一路風景
    既然是專用道,機動車禁止入內,有的美景地段還另闢窄窄一條「行人道」,以樹木和草地相隔,人車分離,騎行者充分體驗一路暢通。令記者印象最深的是,河濱專用道供騎行者使用的流動廁所、休息座椅設置充分,但不設餐飲店、商店,偶見食品自動販賣機,假日時有的公園有臨時小吃攤位。這樣既保障了河岸的清潔寧靜,又令騎行者完全置身於山水田園之中。
  • 打卡YouBike微笑單車 與維樂坐墊一起遊臺北
    前衛臺北城,每天這裡都上演著新的事物,帶給你新的驚喜;文藝臺北城,誠品書店、松山文創園等都是文藝小清新的聚集地;古典臺北城,老樹搖曳的枝丫、布滿陽光的都舊街道充滿了民國時期的風情… 臺北,作為臺灣最大的城市,每天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遊玩觀賞,今天就跟隨維樂的腳步,一起細細品味這座美麗大方優雅的臺北城。
  • 單車環島 臺灣最美的自行車道Top10 4+2路線推薦
    」是歷來臺灣人心目中的三大壯舉。途中設置有觀海亭,在此觀看夕陽西下,落日餘暉染紅海平面與天際,可說是單車行的最佳去處。這是北臺灣第一條以鐵路隧道改建而成的鐵馬隧道,全長2167米。在此騎乘單車,偶爾還能聽到火車經過時傳來的隆隆聲,感覺既復古又有趣。「舊草嶺隧道自行車道」是以「鐵道博物館」的概念設計,隧道內車道是仿軌形狀的,並用廢棄鐵道文物為裝飾,照明也以獨具濃厚復古味的油燈,令人有種時光錯置的感覺。整條隧道騎乘單車需花費15至20分鐘,步行則需花費30分鐘以上的時間。
  • 單車環島,臺灣新風尚(行走臺灣)
    10年前,臺灣電影《單車環島日誌》掀起了單車環島風潮。如今作為一種生活風尚,在臺灣隨時隨處都能看到騎行者身影,這些來自寶島內外的騎行者們不斷挑戰自我,用心感受著路上的風景與濃厚人情。   單車騎行在臺灣到底有多火爆?臺灣中華單車文化理事長陳守忠告訴記者,大多數臺灣年輕人把騎單車環島當作是非常寶貴的人生歷練,在畢業旅行或者成人典禮時,常會選擇環島騎行。
  • 臺灣單車環島10日行程
    臺灣單車環島10日行程
  • 臺灣23名孤兒院單車天使今天進入福建
    臺海網8月12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連金)23名來自臺灣孤兒院的單車天使,7月17日從北京鳥巢出發,展開長達3200公裡的兩岸和平之旅,一路走來,有過風,有過雨,經過近一個月的長途跋涉,今天起,他們將進入距離臺灣最近的省份
  • 在臺大陸媒體人騎單車看臺灣(圖)
    福建日報   開欄的話 如古,一位供職於臺灣媒體的福建人。2009年定居臺灣,現為臺灣《旺報》主筆。她酷愛單車運動,經常騎行在臺灣的青山綠水間和大街小巷裡。今天我們邀請她推出《騎單車看臺灣》專欄,看她如何用車輪丈量寶島、丈量夢想,並且以媒體人的獨特視角,講述臺灣的百姓故事、風土人情,感悟人生的點點滴滴。
  • 年輕人當成人禮 單車環島成臺灣新風尚
    10年前,臺灣電影《單車環島日誌》掀起了單車環島風潮。如今作為一種生活風尚,在臺灣隨時隨處都能看到騎行者身影,這些來自寶島內外的騎行者們不斷挑戰自我,用心感受著路上的風景與濃厚人情。  單車騎行在臺灣到底有多火爆?臺灣中華單車文化理事長陳守忠告訴記者,大多數臺灣年輕人把騎單車環島當作是非常寶貴的人生歷練,在畢業旅行或者成人典禮時,常會選擇環島騎行。
  • 《單車遇見臺灣:環島騎行筆記》
    基本資料:  書名:《單車遇見臺灣:環島騎行筆記》  作者:天天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兩條經典線路詳解+最可行的租車環島計劃;帶上最簡單的行囊,遇見臺灣最美的風景;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推薦閱讀,攜程旅行網、天涯社區、中國臺灣網聯袂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記錄了作者天天兩次環臺灣島騎行的經歷。
  • 來臺中慢慢騎著單車欣賞風景,感受臺灣這片土地帶來的美好景色
    來到臺灣臺中可以慢慢騎著單車欣賞風景,感受臺灣這片土地帶來的美好景色,而且iBike很好騎,所以更能輕鬆的隨處欣賞風景,整體來說騎iBike玩臺中真的是超好玩的!藉由這些景點的串聯、美食的輔佐!強烈推薦給妳們這條文青路線!
  • 慢悠悠的騎著單車,暢遊在臺灣的街道
    「 我想帶你騎單車,我想和你看棒球,想這樣沒擔憂,唱著歌,一直走」,傍晚騎著單車,塞上耳機仿佛整個世界都是我的,白天那些瑣碎繁雜的事情通通忘掉,就這樣在臺灣的街道,慢悠悠的騎著單車。臺灣騎行環島路線總長約在1000公裡至1200公裡之間,一般選擇以臺北作為起點和終點。根據上文所述不同的騎行方式,路線有不同變化和搭配,花費時間各異,對體力也有不同的要求。我們以自臺北始的順時針騎行為例,先經過風景優美但較為艱苦的東北海岸、東海岸,再繞行南部屏東半島,最後經過人口稠密的西部平原、丘陵返回臺北。
  • 臺北打造「自行車城市」(說臺灣)
    規劃10年路網臺灣素以優質自行車設計製造聞名,擁有像捷安特、美利達等幾大自行車品牌。自行車騎行,是臺北市最熱門的運動之一,但隨著自行車數量不斷增加,舊有的資源已逐漸無法支撐眾多愛好者日常活動。臺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宣布,臺北市將出臺政策,規劃10年自行車路網,只要道路寬度達到30米以上,就配備自行車專用道。
  • 臺灣孤兒院「單車天使」抵達泉州[1]- 中國在線
    ,是23名臺灣「單車天使」中,年紀最小的。30多天來,他們從北京一路南下,每天騎行至少100公裡,經停28個大小城市,昨日抵達泉州。泉州也是本次「臺灣青少年海峽兩岸和諧之旅」的倒數第二站,今天,「單車天使」們將抵達終點廈門,結束3200公裡的單車之旅。騎行愛好者跟不上小朋友「徹底被擊垮,不得不佩服這些小朋友!」
  • 踏著輕便單車,放緩腳步深刻體驗臺灣
    單車環島是目前臺灣最熱門和深度的玩法。臺灣的海岸線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沿途風景優美,不長不短,各國慕名而來的騎士不計其數。
  • 微笑單車Ubike正式登陸泉州校區,安哥邀你一「騎」來!
    4月15日,我校泉州校區正式投放Ubike共享單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泉州校區周末多了不少橙色自行車的身影。是的,這就是昨日剛剛投入我校使用的泉州中心城區公共自行車系統Ubike微笑自行車▼泉州市區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公司是來自寶島臺灣地區的微笑單車(You bike)。
  • 無樁共享單車進軍臺灣,為何遭遇尷尬?
    oBike進駐臺灣花蓮市區。(許家寧 攝)  今年4月,新加坡最大的共享單車公司oBike開始進軍臺灣。騎到哪、停到哪,oBike主打「無樁共享模式」,號稱要「打造臺灣人的環保新生活」。截止目前,oBike已經在基隆市、新北市、臺北市、新竹市、南投縣、臺南市、高雄市、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等臺灣縣市提供租車服務。  綜合臺媒報導,目前oBike是在臺灣的唯一一家無樁共享單車公司。有人會認為,一家獨大,繼而形成壟斷,瘋狂吸金,豈不是要賺翻!
  • 浮遊臺灣 「單車騎士」的環島日誌
    13天,1060公裡,臺灣環島一圈。08年開始的念想,終於在30歲前的2013年實現了。電影《練習曲》裡的這句話,是一直支撐我騎行環島的座右銘,如今終於有底氣對自己說了。此前有非常多的朋友以各種方式環島遊臺灣,我偏偏選擇騎自行車這一方式,是為了苦行,鍛鍊身體意志,也是為了能更貼近臺灣,親歷絕美風光。
  • 連勝文盼借「微笑單車」改善交通 自行車道擬倍增
    連勝文盼借「微笑單車」改善交通,自行車道擬倍增。(臺媒圖)  中國臺灣網9月1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臺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日前才提出YouBike政策,但「車不讓人」的投訴卻越來越多,今年至今已超過700件。昨(31)日被問到相關情形該如何因應時表示,計劃將臺北市的自行車道長度增加至70公裡,希望解決潛在的交通事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