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降風》是近年來難得的臺灣青春片,不但是導演想對觀眾說一個好故事的真誠,更是電影所重現的集體記憶的感動,以及隱喻所帶來的療愈力量。
「九降風,是新竹特有的風,也是我故鄉的風。」
在電影開始前,青年導演林書宇特別說了那麼一句充滿情感的話。
一首首輕快的搖滾,一張張漂亮的臉孔,清新的天空,熱力的校園。在這嗅起來有那麼點唯美偶像劇的影像風格之下,說的卻是一個個寫實不已的青澀故事。
其實對我而言,《九降風》的本質其實並不如同電影中時常出現的髒話般這樣張狂,更深層次的是悵然與哀傷的感受。
阿彥、小湯、小芸、阿行、博助、超人、阿升、培馨和阿翰,九個恣意揮霍的青春,棒球是他們的唯一信仰,而友誼則建立起他們的世界。
朋友胡鬧你跟著起鬨、朋友花心你幫著掩護、朋友偷竊你義氣頂罪,好車分享著騎、啤酒分享著喝、好康不忘互相報馬,連觸犯校規也一起有份。
乍看之下,這是緬懷青春的電影,在喃喃說著自己的輕狂年代。
但,這部電影又是對同性的黏膩和對愛情的躊躇,這樣會心的一笑、這樣熟悉的觸感,又何嘗不正是在上演著你我的歲月?晴朗的天空在故事說了一半時,開始悄悄變天,當職棒籤賭風波發生之後,他們才知道,原來,唯一相信的真理都是謊言,在內野區的加油聲不再熱情,連手中原本價值連城的球員卡都顯得有點諷刺。
信仰在瞬間崩解,該相信什麼?又該何去何從?什麼都沒了的九人,連友誼世界都出現了裂痕。這一場風,吹得好猛烈。
「這是一部屬於每個人的電影。因為在這部電影中,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過去式的或是現在進行...」《九降風》的監製曾志偉這樣說。
曾志偉是個好演員,他選擇投資拍攝這樣的青春懷舊電影看來也是眼光長遠。
基於這點,我想,《九降風》是成功的。
什麼是九降風?正如英文片名「Winds of September」所點出的,九降風是發生在九月的風,而「降」則指的是霜降。由於臺灣的特殊地形關係,使得臺灣西北部在霜降這個節氣之後,蒙古一帶的大陸冷氣團南下,隨著海峽地形的灌入,在臺灣西北部帶來強勁的東北季風。
但這就是新竹特產的風。
九降風雖然造成新竹居民生活上的極大不便,但卻用力吹出了幹Q的米粉、香甜的柿餅、美味的烏魚子。就像電影中原本看似堅固凝結的友誼,卻只消用一個小小的鎖頭,就足以將大家心中的小小猜疑一片片吹起,吹到最後大夥幾近東倒西歪,煙消雲散。
但,也正是這樣的風,逼著一個大男孩成長,使他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能看透人生中就算是猜忌蠢蠢、謊言漫漫,但其實真正的友情,終究能永遠不滅。若不是這陣強風,小男孩不可能成長為大男孩。
《九降風》其實是部很偏男性色彩的電影,但因為林書宇請來女攝影師餘靜萍掌鏡,替電影設計出素雅陰柔的攝影風格,使得影片帶有柔情主義,衝淡過度陽剛的電影情節:晴空高照的新竹球場、樸質安靜的竹東高中,在後制的三色調光後呈現一股慘綠少年的青春憂鬱感,畫出一幅美麗的新竹浮世繪。猶如楊德昌用對比強烈的都市原色,把臺北盆地的潮溼黏膩拍的那般寫實魔幻一樣瑰麗屏息。
片尾的畢業典禮,隨著竹東高中畢業歌曲《藍色蝴蝶》的輕聲吟唱,小湯帶著阿彥的遺物:一箱假的籤名球,只身前往屏東球場,並在球場遇見當時最火的球星廖敏雄。
廖敏雄:「你會不會投球?」
小湯:「會一點。」
廖敏雄:「那你投給我打!」
其實電影裡最令我驚奇的,就是這一幕棒球運動員廖敏雄的客串演出。這讓我想起2007年他重回中華職棒時報鷹隊,擔任統一獅的法治教育講師的新聞。
其實當初他要接下這份工作時,他的太太是有些擔心的,怕事情好不容易經過10年的淡化,一家人能平靜過日子,一旦接下這份工作,往日不堪的傷疤又會被再度掀起,可是廖敏雄想都不想,馬上就答應了。
《九降風》有明確的時間點:1997 年,在臺灣那是一個腰際上掛著BB機 ,穿梭在遊戲廳,男女約會泡KTV ,耳邊聽著張惠妹《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的時代。
而那一年,成立七年的中華職棒,六隊率先帶動職棒票房現場觀賽人數突破千萬人次,卻也在同年爆發黑道涉入球員放水的職棒籤賭事件,讓正值風光的時報鷹球隊形象嚴重受挫,這件事也深深傷害了熱愛中華職棒的觀眾。
之所以特別指出這件事,因為在電影裡熱愛棒球這件事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七個男生,同樣因熱愛棒球、熱愛時報鷹隊而熟識,校內校外鬼混在一起。除了棒球,他們還有香菸、啤酒與機車,在那樣一個揮霍青春就像點菸一樣簡單的年紀,除了棒球,好像也沒什麼更重要的事。
然而,那樣的青春其實很脆弱,脆弱到一個玩笑就足以造成裂縫;而他們七人都沒意會到這只是一個開始,更脆弱的,其實是什麼都無法改變的真相,就如同職棒籤賭事件,一瞬間瓦解所有一般。
日正當中,當廖敏雄敲出籤有自己名字的假球,就好像敲掉之前打假球的風風雨雨,一切重新開始。
這幾位青春隨風揚起的少年少女,也隨著阿彥的過逝,正式宣告青春的死去。每個人收拾起18歲前的心情,重新面對自己不確定的未來。成年前的回憶或許苦澀不堪,但他們的新生活就像被廖敏雄重重敲出的那記高球,將在新的球場,新的天空,劃出新的一頁。
「已經10年了,也是到了應該出來講出經歷,讓現在的球員了解與借鑑的時候。」
當時看到說出這些話的他,而現在再看到在電影中現身的他,我覺得勇於面對自己錯誤的廖敏雄,真的很帥!風暴能讓人成長,從他身上,再次得到了印證。
或許就像《九降風》的裡面所言:那年,我們都曾在青春裡掙扎。
其實近十年臺灣電影發展真的很快,從鈕承澤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陳芯宜的《流浪神狗人》,以及接下來魏德聖的《海角七號》、程孝澤的《渺渺》與楊雅喆的《囧rz男孩》,臺灣導演似乎不再一昧拍攝曲高和寡的藝術電影,而是越來越有跟觀眾溝通的誠意。
而所謂的這種誠意,在《九降風》裡頭更是讓人深切感受到導演的用心。
《九降風》以倒敘的手法,藉由重現這些集體回憶,透過男主角小湯的視野,講述他高中生涯的最後一年中,與其他幾位年輕人共同經歷過的瘋狂歲月。
其實要一口氣處理九個角色,不論對編劇或是導演來說,都絕非易事,但林書宇卻將劇情與角色發展了最好的平衡。
林書宇之前的作品《海巡尖兵》,雖然只有短短不到30分鐘,卻精確批判軍中陋習,將不當管教的正負觀點做了最好的對話。而在《九降風》裡頭,在林書宇的指導之下,新人演員的演出自然不做作,讓人從樸實自然的演技中,去粹取出真實生活中那絲苦澀的況味。
其實《九降風》裡面的對白並不多,但是畫面與符號呈現出的情緒張力卻很大。
電影中,很多安靜的地方我都忍不住掉下淚來,因為那樣的安靜太美,也因為那樣的安靜太殘忍。電影裡有太多令人難忘的眼神,燃燒出最炙熱的瞬間。只是,我們老到都已經明白了,沒有什麼能夠永遠。我們會畢業,我們會長大,這是任誰也無法改變的一件事。
我極喜歡《九降風》裡的氛圍,就像曾志偉說的,每個人都可以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好似我們都經歷過那樣懵懂的歲月,對於未知與變故,我們總是措手不及。
而對於無力改變的,往往是憤怒又感傷。電影中七個如同手足般的夥伴,一起翹課、一起偷抽菸的日子,一場剛萌芽的青澀之愛,一位風靡無數少年少女的棒球王子,這些他們,也是我們都以為永遠不會改變的青春故事。無奈,青春是最慘酷的美麗,如同一陣風般吹動了些什麼,卻又不動聲色地默默消失。
青春的模樣,就像一場太多人期待的球賽,無法盡如人意。可惜,我們曾扯破喉嚨地聲嘶力竭。
當那首屬於竹東高中的畢業歌曲《藍色蝴蝶》,在大禮堂齊聲響起。
七個人各自告別了自己,向熟悉說再見,用自己的方式道別。一箱想喚回友誼的善意謊言,一個兄弟決定履行那最後一個諾言。而在時報鷹的主場屏東棒球場上,熟悉的偶像終於出現在他的身後。儘管彼此都失落了一些什麼,卻依然能各自依偎。
最後,在大太陽底下投出的一球,無論是好球還是壞球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我們都曾經擁有過。
其實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樣一部令人難忘的青春電影,除了電影本身好看以外,更高興能看到臺灣電影的新希望。希望多些這樣「厚積薄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