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四月二十陰,麥子貴過金」,啥意思呢?答案來了

2020-12-13 棒奔霸

農村的很多俗語老話,關注天氣和農業生產的最多,這也很容易理解,民以食為天。只有一個好的年景好的天氣,農民才能夠獲得豐收,所以自然而然的關於這類的農諺就會比較的豐富,這些農諺也是過去多年的經驗積累,在沒有天氣預報的年代,科學相對不發達,很多時候村民都是依靠經驗來種地。節氣的更迭和時間的改變,出現什麼樣的天氣,都有很多的說法,其中就有一句老話叫做:四月二十陰,麥子貴過金,說的是啥意思呢?

今天是5月12號,農曆的四月二十,按照民間的農諺說法,如果在四月二十這一天的天氣是陰天,或者是下雨天,那麼今年的麥子收成就不會很好,會出現減產等情況出現,麥子產出少了,價格也自然就會提高,所以就有了麥子貴過金的說法,那麼問題來了,四月二十陰雨天氣,跟麥子產量還有價格有什麼聯繫呢?這裡面的關聯還真的不小,不止是四月二十,其實在四月十八的天氣,就已經開始影響著小麥的產量。

四月十八,大落大荒,小落小荒,不落不荒,這句農諺的寓意其實跟四月二十陰,麥子貴過金的意義一樣,雖然前後相差兩天,但影響到的結果幾乎是沒有差別的,四月中下旬期間,小麥主產區的麥子,正值生長旺盛的季節,開始灌漿即將成熟,這段時期最需要的是晴空萬裡,氣溫特別高的天氣,這樣才能加速讓小麥生長,也能夠讓籽粒飽滿,獲得豐收,如果在此期間出現了陰雨天氣,對於小麥的生長是極為不利的。

陰雨天氣會帶來空氣潮溼不堪,這樣的天氣小麥是很難正常生長,如果降雨幅度較大,由於雨水的浸泡,麥子頭重腳輕根系很容易承受不住出現倒伏,加上這段期間的降雨,往往還會伴隨著風力很大的風,這更容易讓小麥出現大面積的倒伏。俗話說麥倒一包糠,谷倒一包秧,尤其是在這段期間,麥子如果出現了倒伏,基本上是沒有補救措施的,無疑就會造成麥子的大幅減產,麥子豐收無望,出現了減產,自然就愈發的顯得金貴,價格也會出現上漲。

四月二十陰,其實也是指的小麥灌漿即將成熟階段,並非是單單指的某一天,在這段期間,是最怕大雨大風來襲,很容易給即將成熟的麥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對於這句老話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俗語:四月二十陰,麥子貴過金,這是什麼意思?你覺得有道理?
    想必大家都知道,大多數俗語是勞動人民的產物,是在勞動的過程中產生出來的,可以叫做經驗總結也是智慧結晶。言歸正傳,我們來看一下題目這句俗語「四月二十陰,麥子貴過金」是啥意思,這句俗語有道理嗎?在說這句俗語之前,我來說一句與之類似的俗語,這句俗語便是「清明難得晴」,講的是,勞動人民在清明節這一天希望天氣能放晴,因為放了晴就意味著好天氣,大家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忙春耕或者採茶。
  • 今天九月十三,「九月十三陰,柴草貴過金」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今天九月十三,「九月十三陰,柴草貴過金」啥意思?陰天對農業好嗎?今天是陽曆的10月29號,農曆的九月十三,普通的一天有兩種不同的計時方法,這也是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的。而俗語「九月十三陰,柴火貴過金」又是啥意思呢?九月十三陰:其實說的是在農曆九月十三這天既不是下雨天,也沒有太陽,而是陰天。不過,九月九之後,天氣就很冷了,天氣是陰天的話,冷風吹來,更是打寒顫了。
  • 農村俗語:「正月二十晴,樹上掛琉瓶」,說的是啥意思?你知道嗎
    對於這些農村老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根據家裡長輩們的經驗其準確性還是蠻高的,畢竟是流傳了數百上千年的「至理」 ,「存在即合理」嘛。今天是農曆正月,在過去,農曆日期常常會被不少當地人用來預測莊稼收成,一起來看看吧!
  • 俗語「小滿不滿,麥有一險」,啥意思?麥子到底有什麼「險」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是小滿節氣,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就是俗語「小滿不滿,麥有一險」,啥意思?
  • 農村俗語:「四月十六雲推磨,十個壩子九個破」,說的啥意思呢
    穀雨前後一場雨,好似秀才中了舉,等等諸多的農諺,都是對於之後的天氣走向有一定的預測作用,現在是農曆的四月,今年的四月跟以往有所不同,因為今年是閏四月,一年要在倆四月度過。四月十六雲推磨,是個壩子九個破,這句農諺值得是什麼呢?說的是在四月十六的這一天,如果是出現了陰雨天氣,陰雲密布天空烏雲就像在推磨一樣的翻滾。
  • 農村有句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有句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中的蒿,在我們這裡叫「白蒿」: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茵陳陸續破土而出,之後隨著生長成為白蒿,變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這句俗語的原意很好理解,但寓意較為深刻。
  • 農村俗語「閏四月是荒年,收成不好吃樹葉」這句話啥意思呢?
    今天是5月13日,農曆的四月二十一,再過幾天本應該到農曆的五月,可是今年是個閏月,下個月還是農曆的四月,對於說出現閏月的時候,很多的人也是開玩笑的說,要是四月出生的人就能過兩個生日,雖說是開玩笑,但是今年是個閏四月不假,可是有很多的老人說在閏四月的話就會有荒年的預兆,那麼在雙春年遇上閏四月的話,那麼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呢?
  • 芒種節氣快到了,農村俗語:「芒種芒種,忙收忙種」,啥意思呢
    今天是農曆四月初九,距離芒種越來越近了,在農曆的四月十四,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芒種節氣,芒種節氣的到來。也預示著忙碌的季節來到,夏糧開始進行收穫,秋糧要進行播種。這段時間是相當繁忙的,農村有句俗語叫做:芒種芒種,忙收忙種,就是很好的描述這段時間的農田景象。
  • 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啥意思?後一句十人九不知!
    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啥意思?後一句十人九不知!,諸如「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說的是農耕中最怕遇到的幾種特殊情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吧。再來看後一句「四月怕初一」,這裡的四月指的也是農曆,農曆四月份也有一個特殊的節氣叫做「立夏」,經歷過三月的雨水滋潤,各種農作物都在瘋狂的生長中,在這個臨近收穫的季節當中,更需要的是陽光的照射,而不是雨水的來臨,特別是對於種植的小麥而言,有些地區五月底六月中就會開始收割,如果在四月初一就有雨水的降臨,那麼也就預示著這個月雨水都會很充足,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少和天氣相關的農諺,而因為冬至臨近春節了,因此就有好多和春節期間天氣的俗語流傳下來,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很簡單,說的是在冬至節氣這天如果是陰雨天,那到了過年的時候就會是好天氣,將會迎來大晴天,這樣對於農民走親訪友確實非常的方便。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農村俗語:賣了麥子買蒸籠,不吃饅頭爭口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賣了麥子買蒸籠,不吃饅頭爭口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眾所周知,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在以前的時候對農民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為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變好了,所以大部分農民每天都忙著賺錢,希望可以讓自己的家人可以生活的更好,這就導致大部分農民根本就沒有時間想起農村的俗語,所以農民的俗語也開始漸漸消失在農民的生活中了。
  • 農村俗語:「百年難遇寡,鼠年逢雙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只不過社會不同了,有些俗語也只適用於以前,放到現在雖然過時了,但也能從中看出以前人的生活狀態。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百年難遇寡,鼠年逢雙春」,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莊稼佬最怕四七兩場雨」,啥意思?四月下雨不好嗎
    農村的俗語很多都是關於天氣的,這也很容易理解,民以食為天沒有什麼比一個好收成來的最為實際了。在過去的農耕時代,農業設施不齊備,很多情況下都是要依靠老天吃飯,所以一個好的年景,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份,才能獲得不錯的豐收。
  • 俗語「四月十六雲推磨,十個壩子九個破」啥意思?老話說的在理嗎
    但是村裡的莊稼人,仍然喜歡利用一些流傳下來的俗語農諺,來預測一下來年的收成。這些俗語看似荒誕無稽,但是細細品味下來,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存在。今天和大家要說的這個俗語「四月十六雲推磨,十個壩子九個破」,就是南方老農預測麥子收成的一句俗語。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老話說的在理嗎?想要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首先我們要從字面裡來拆解出它的真正含義。
  • 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怎麼來的?「一寸陰」代表多長時間?
    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怎麼來的?「一寸陰」代表多長時間?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農村老人喜歡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成通俗易懂的俗語來傳給後代,讓他們汲取經驗增長知識。其中,他們總結的經驗規律中,就包括時間的,比如「一寸光陰一寸金」,說的就是時間對人的重要性。那麼,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古人早就使用「寸陰」這個詞了。據歷史記載,在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金鼠年碰上閏四月,老農為啥害怕?
    閏月其實是一種農民自古以來所用的農曆的中的一種現象而已,閏四月有啥不一樣的呢?農村有句老話叫做「閏四月兆年荒,閏六月不宜婚,閏八月兆兵荒」,也有句俗語說「閏四月,吃樹葉」。意思是說遇到閏四月的年份,往往意味著一年的收成不好,要鬧饑荒;遇到閏六月的年份,那麼這一年不適合結婚;如果遇到閏八月的年份,那麼意味著這幾年可能會出現兵荒馬亂的情況。不管是哪句俗語,反正意思一致,就是說遇到閏四月的年份,可能預示著今年要餓肚子了,為啥這樣說,這樣說有道理嗎?
  • 明年是辛丑寡年,農村俗語「寡年去追牛,糧食不用愁」,啥意思?
    導讀:明年是辛丑寡年,農村俗語「寡年去追牛,糧食不用愁」,啥意思?隨著時間的推移,鼠年也即將過去。明年將會迎來大家所喜愛的牛年。明年是辛丑年,按照農村的說法,辛也就是金,所以明年將會是一個金牛年。由於今年出現了閏四月,明年則就成為了兩頭無春的寡年。其實寡年也是一個非常正常的年份,十九年之中就會出現七次寡年。明年是牛年,對於牛年在民間向來認為是一個很好的年份,熟知的俗語有:牛馬年,廣種田。這也是源於對於牛馬的喜愛,想一想做牛做馬為人類勞碌一生,而且無怨無悔,尤其是在農耕時代。牛馬更是農田之中的得力幫手,所以對於牛馬有什麼理由不喜愛呢?
  • 農村俗語:「走路怕暴雨,說話怕輸理 」說的是啥意思呢?
    俗語大部分都是農民創造出來的,因為話語雖然聽起來俗點,但是確實是有道理的,正是所謂的話糙理不糙,相對於俗語也是比較接地氣的。 農村的俗語比較有趣的,不同的地區說話和腔調都有自己的特點。讓人們交流起來不但方便,而且聽起來特別的有趣。那麼農村俗語:「走路怕暴雨,說話怕輸理。」說的是啥意思呢?你知道嗎?
  • 農村俗語「5月不建房,6月不搬家」啥意思?5月不建房是啥道理?
    農村俗語「5月不建房,6月不搬家」啥意思?5月不建房是啥道理?文/農夫也瘋狂現在農村很多的老人,依然習慣用農曆來記事。最為常見的就是過生日,或者是結婚、喬遷這樣的喜事選日子,其中就是依據農曆為主。而俗語俗語「5月不建房,6月不搬家」的意思是說,在農曆五月份的時候不適宜動工建房子,而到了農曆六月份的時候,就不適宜搬家了。這是為什麼呢?5月不建房是啥道理?五月不起房每年到了農曆五六月份的時候,農民都是比較忙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