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藥連鎖店利洋好潤幫成的亮點與痛點在哪裡?

2020-12-17 水產養殖網

漁藥連鎖店利洋好潤幫成的亮點與痛點在哪裡?

2015-10-29 18:3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前沿        瀏覽量: 10701 次 我要評論

連鎖藥店模式,為行業的產業鏈發展探索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未來可自成一派,由漁藥延伸到產業鏈經營,也可與需要技術服務的飼料企業聯合,在專業上形成互補。品牌加盟藥店模式(業內常稱為「連鎖藥店模式」,鑑於習慣,以下用此代稱)曾作為漁藥營銷中備受矚目的變革,在2010年前後出現了風潮,湧現出諸多連鎖藥店,「漁狀元」、「漁愉魚」、「泓寶」、「幫成」等品牌也多形成於這段時間,然而至今真正有一定規模的不過寥寥。

傳統漁藥銷售大多依賴經銷模式,主要受限於漁藥企業規模偏小,技術力量薄弱,企業的管理機制不完善,導致專業的技術人員匱乏,而經銷模式可以緩解漁藥企業人手不足的壓力。但當漁藥企業的銷售渠道高度重合之後,競爭帶來的生存壓力迫使企業有自建或聯合渠道的必要,也就是連鎖藥店(通常包含直營店或加盟店兩種形式)。


回過頭來看,前幾年沸沸揚揚的漁藥營銷模式變革漸趨平靜,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行業內缺乏過硬的技術服務人員,而企業多聚焦在標準的作業流程的快速複製上,忽視了只有服務才能體現漁藥產品的價值。經過幾年的沉澱之後,連鎖藥店模式又開始回歸業界視野。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飼料企業涉足動保行業,並依託原有的飼料銷售渠道以整套養殖方案的形式把產品推向養殖終端市場。彼時,一個現實的擔憂:當飼料企業不斷蠶食銷售渠道內的動保市場份額時,留給連鎖藥店的生存空間無疑會越來越少。養殖戶可能只會在當飼料企業給的方案無法解決面臨的養殖問題時,才會選擇去找漁藥店,漁藥店的生存風險無形中會加大。

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今年上半年海大集團動保產品結束了兩年的停滯徘徊狀態,銷售額首度突破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近45%。一葉知秋,連鎖藥店是否會面臨飼料企業的絞殺,衝突正在加劇?

利洋開啟加盟模式

廣州利洋水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利洋」,原名「廈門利洋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可能是漁藥行業最早開展加盟經營的企業,其發展過程基本上可以看成是觀察漁藥加盟模式的最佳樣板之一。

據了解,原在解放軍農牧大學(現歸入吉林大學)碩士畢業並留校任教水產專業的馬家好(利洋董事長及創始人,業內常稱「馬老師」),於1997年在福建詔安建了第一家藥店。直到2001年才利用4年間賺到的錢在漳州角美建了第二家店,隨後的2002年,利洋以店註冊公司開始企業化運作,並確定要主動建銷售渠道。儘管如此,2008年前利洋的銷售仍主要依靠傳統的經銷商渠道,而且由於自身產品結構不全,還需要找廠家供應產品。

2008年後,利洋水產藥店的建店速度加快,高峰期的2010年增加了30個店,可能得益於利洋「學校招人、藥店培養」的人才培養機制,能向藥店派駐足夠多的技術服務人員,為其提供銷售及技術自持。「2008年之前利洋沒賺多少錢,但儲備了一批人,所以後來建店速度明顯加快,銷量提升也很快。」知情人士李偉(化名)表示,以一年增加30個新店來算,就算老店不增長,新店只要銷量有30來萬,銷售額就有1000萬。而且,即使店短期不賺錢,對於公司來講也是賺錢的,因為公司是以出廠價把產品賣給了連鎖藥店。

據利洋水產官方微信公眾號於6月2日發布的市場分布圖顯示,截至2015年5月,利洋水產藥店達到228家(黑龍江1家、遼寧12家、河北6家、天津4家、山東19家、江蘇51家、安徽2家、湖北14家、湖南2家、四川2家、浙江6家、福建14家、廣東64家、廣西19家、海南12家),平均下來為15家/年。

利洋水產藥店的內部布局(利洋水產供圖)

連鎖藥店受限人才短缺

利洋在連鎖藥店模式上經營得風生水起,吸引了大批後來者,但不少漸漸歸於平靜。「2010年有企業說三年要建多少家店,我們心裡知道這不可能,因為我們有這段經歷。」李偉表示連鎖藥店要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點就是必須要能真正幫客戶解決問題,其中「人」非常關鍵,不同於連鎖商超通過搭建平臺,只要有充足的資金往外複製就可以。

江蘇(廈門)好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好潤」)從2012年開始做漁藥連鎖,至今加盟店加上直營店有接近130家,其中直營店有70-80家。好潤總經理劉愛民分析稱,一個店要想經營好,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店長。即使好潤已初具規模,劉愛民仍表示公司不缺產品、技術、品牌,唯獨缺能帶領團隊向前衝的店長。

「今年公司有3個新店第一年做到200萬,絕對跟店長能力有關係。比如說我們一個老店,如果店長換了,有些銷量能保持,有些可能就會下滑。所以人很重要。」劉愛民認為連鎖模式需要企業在人員培養上花費的成本非常高,是很多企業難以複製成功的原因。

據原湛江市幫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幫成」)總經理呂剛反饋,培養一個新人成長為店長至少需要兩年才能創造價值,期間公司的投入和產出往往不成正比。10年前,呂剛可以拿著600塊的基本工資去跑市場,如今幫成招入的新人基本工資得2000多,還需要培訓、年底保底獎金等。而且,整個行業的盈利水平、競爭態勢都已發生改變,建店的經營成本相比之下大幅增加,意味著連鎖經營發展一旦步伐過大,很難避免「燒錢」或「虧損」。

現在,比「一將難求」更為嚴峻的可能是企業開始面臨招人難的問題。幫成目前直營店加上加盟店有40多家,其中直營店有20多家,規模相對偏小。呂剛直言由於公司體系沒有飼料企業那麼完善,承擔招人的壓力很大。即便是利洋,據內部人士稱也面臨招人難題。

技術支撐體系是核心

連鎖藥店品牌能否在市場立足,歸根到底是能否為養殖戶帶來價值,因此品牌背後的技術支撐體系可說是成敗的核心。之中包括產品和技術服務,二者又建立在企業的專業化程度以及對行業的理解之上。馬家好認為,企業有多大能耐,拼的是一把手和團隊的專業化創新水平,能不能拿出新東西。

在多變的水產養殖過程中,技術或是產品等解決養殖問題的工具(手段)顯然不能一成不變。劉愛民也表示,連鎖模式最不好複製的就是對專業的理解。「每一年遇到的養殖問題都會有些變化,我們要根據市場情況的變化,給直營店和加盟店在技術上給予最新版本的支撐。這種版本的更新不是簡單的複製,更多依靠原創。」劉愛民2001年進入漁藥行業,一直在市場一線走動,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也是好潤內部技術培訓的主要講師。

好潤水產店根據養殖需求提供技術服務講座(好潤供圖)

而馬家好,自1987年起,一方面致力於水產專業的科研工作,另一方面致力於臨床水產動物疾病的診斷及防治工作,在鰻魚、&nbsp甲魚、對蝦、河蟹、海水魚及普通淡水魚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在公開資料中,截至2014年底利洋擁有各類技術人員95名,佔員工總人數的8.6%,而年初時為86名;2012年、2013年及2014年的研發費用投入分別為425.79萬元、821.46萬元及791.89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均約為6%左右。

同時,利洋從2008年起就利用自有機構及覆蓋的銷售渠道對水產動物病害進行專項跟蹤研究,至&nbsp2013&nbsp年末已達到年檢測&nbsp4500-5000例樣本的規模,累計檢測18319例,是目前行業內為數不多可以進行水產病害細菌、病毒、病理等全方位檢測的機構之一,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水產動物病例庫及病料庫。擁有較高的技術人員比例和研發費用投入,使利洋具備持續的自主創新能力,保持品牌競爭力。

管理機制需匹配

相比普通漁藥企業或經銷商的規模,連鎖藥店則相當於「巨無霸」,利洋目前有超過1000名員工,好潤也有500人左右。對於技術出身的管理層而言,管理是門高深的學問。利洋在2014年12月31日發布的《公開轉讓說明書》中,便將「管理人員經驗不足」列為公司劣勢之一,並稱管理層多數為技術專業出身,可能無法有效應對公司的快速擴張,並且由於公司人員構成較為複雜又分散到基層,導致公司管理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可見,匹配的管理機制也是連鎖藥店需要探尋解答的命題。「做連鎖加盟,主要是把人管理好了,不斷的給店裡配人、配產品,就這兩點。」劉愛民表示好潤區別於同行的核心在管理體系上,通過機制來保證跟隨好潤的員工能「賺到錢、得到成長、得到發展」。

以下簡單介紹某企業的管理機制,供參考,不具體說明公司,僅以A企業代替,其目前主要有直營店和加盟店兩個模式。以獎金分配機制為例,假設一個直營店的開店投入需要20萬元,A企業會提供兩種合作方式。一是公司投資,新店或老店的絕大部分利潤可以用於店內分配,公司僅抽成1%-2%,不同於行業中部分企業每年從直營店拿走30%的利潤,然後總店長再抽成10%的分配方式。二是個人出資,店面100%的利潤都可用於店內分配。當店長償還公司的開店投資後,店面也可自由分配全部利潤。

A企業則在藥品的出廠價上賺錢,直營店與加盟店統一出廠價。同時鼓勵店面現金進貨,如果能實現100%現金進貨,且回款率、庫存率、退貨率等等多個方面達到公司要求時,年底還有返利。

當店員成長起來後,由A企業在市場上開設分店(如上所說的由公司投資或個人出資),店員之前所在店的店長則上升為總店長。只要該店員一直在公司內工作,總店長可以永久性地從該店員新建的店面營業利潤中獲取分成,而這筆費用由A企業承擔支付。

如果員工不願意在公司直營體系下工作,可以轉為加盟店,但要求專賣公司產品,也可享受公司提供的技術培訓。

簡單來說,A企業在產品上掙錢,而非靠平臺獲利,平臺僅是作為相對穩定的銷售渠道,為產品銷售提供通路。

直營店或加盟店利弊

目前所說的連鎖模式,幾乎很少是純粹的直營店模式,多少會有加盟店或經銷模式(也稱業務模式)。從市場布局上,直營店和加盟店大多建在比較核心的區域,二者相輔相成,因為有的市場不一定能找到加盟商,如果找不到且公司不建直營店,意味著市場存在缺位和浪費,這種情況下企業多會建直營店。業務模式則比較分散,一般作為外圍市場的補充。

好潤在初創時,依靠原有的人脈資源迅速建了一批加盟店,先解決企業生存問題,一年後才開始建直營店。劉愛民認為建直營店能提升品牌形象,特別是當直營店利潤可觀時,會吸引更多的加盟商。「加盟店會讓公司迅速上量,又不需要公司投資。」相比直營店,輕資運作的加盟店性價比似乎更高,而直營店按4-5人的標配,年銷售額需要做到70萬左右才能有盈利(直營店算利潤是扣除店面所有費用,包括工資、保險等;加盟店算利潤則只是扣除房租、水電、交通等方面的開銷)。

有的公司則逐漸不開放加盟,把市場空出來建直營店,主要是考慮到直營店中的年輕人成長起來後,沒有市場去發展,而且也認為直營店更為可控、穩定。

在劉愛民看來,直營店還有一個好處是能讓企業中高層不與市場斷層。「直營店很多人剛從學校出來,什麼都不懂,同時養殖的情況每年會不一樣,中高層不得不需要帶著他們一起去打拼提升。」這樣企業與生產之間始終保持比較緊密的聯繫,公司推出的技術方案會更貼合市場需求,也更容易落地執行。

幫成水產技術服務中心的外觀(幫成供圖)

連鎖店的生存機會

10年前,飼料企業與漁藥企業還處於兩條平行線上,二者業務幾無衝突;10年後的2010年,呂剛創業時已深深感受到來自飼料企業的壓力。「飼料企業可以利用飼料經銷渠道來賣動保產品,渠道的投入成本很低,動保產品完全可以作為服務的手段,把價格定位為低利潤營銷。」呂剛表示飼料企業的動保產品賣得便宜,還能賒銷的原因便是如此。但這對於靠賣藥來生存、養人的連鎖店而言,則是不小的衝擊。

劉愛民也有這種感覺,他稱飼料企業越大,網絡渠道越完善,動保產品捎帶就賣了,包括部分育苗企業也對連鎖店形成衝擊。「總共就這麼一塊蛋糕,他們(飼料、育苗企業)多吃,我們就少吃。」不過,劉愛民認為儘管飼料企業佔據渠道、人員、資金等方面的優勢,但一線服務能力會弱於漁藥店培養出來的技術人員,這是漁藥企業得以在夾縫中生存的機會。

馬家好並不擔憂飼料企業對連鎖藥店的影響,因為本質上沒有多大區別,都需要藉助渠道銷售,反而網際網路這種破除渠道的模式更令馬家好關注。換個角度來說,漁藥企業本來就夠多了,還差多幾個飼料企業來賣藥?

馬家好認為,市場蛋糕中企業能搶多少,還是要看核心競爭力,看產品、服務能為養殖戶帶來多少價值。2015年上半年,利洋動保產品營業收入為6511萬元,較上年同期的4533.46萬元增長43.62%,增長主要來源於佔據營業收入半壁江山的水產養殖環境改良劑,同比增幅達75%。這一業績,佐證了馬家好的判斷。

期大資本介入

或許,連鎖模式面臨的衝擊還來自經營環境的改變,特別是經營成本的攀升。「以前建店就是掛個牌子,裡面跟經銷門店差不多,現在需要設備投入和門面裝修等;加上原料成本很低有暴利的空間,現在利潤則透明了不少。整體來講,創業成本高了很多。」呂剛認為連鎖模式最好是有大資本介入,單靠企業自身周轉發展會很慢。如利洋發展至今18年也不過200餘家直營店,而且還享受了頗長的一段「低成本、高毛利」的行業紅利。此外,利洋在新三板上市,無非也是解決所面臨的資金問題。

緩慢的發展過程中,呂剛擔心很多員工熬不住,不得不描繪企業的未來。「養殖環境越來越複雜,對技術的需求會越來越大,人才絕對是關鍵的要素,所以藥店的定位是培養人才,擺脫靠藥賺錢的模式,轉靠服務收費。」在呂剛的設想中,如果有大資本介入解決招人和生產問題,公司則承擔直營店的運作和管理培訓,按公司現有的人員儲備情況,未來3年內完全可以達到60家直營店的規模。直營店則可作為平臺提供各類養殖物資、技術服務甚至資金支持等服務,呂剛認為理想的直營店模式下,每個店的產值不會低於500萬。

但有人認為把資源投資在人才上並不可取,「人培養出來後不一定會為企業所用,反而產品才是核心,企業應該要靠產品賺錢」。

不管怎麼說,具有自主營銷渠道的連鎖模式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目前來看,固有渠道(個人)價值的放大是連鎖直營店發展的趨勢之一,即要麼通過整合行業資源為養殖市場提供整套服務方案,要麼由企業自身跨界經營提供多種產品或服務。如利洋在2012年進入蝦苗生產行業,又計劃推出「生態」料;好潤今年7月份與淮安市供銷社合作成立了江蘇大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經營水產飼料及添加劑,在比較有優勢的河蟹市場推出蟹料;幫成則與大連百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渠道內推嫁接了日本技術的產品。

連鎖藥店模式,為行業的產業鏈發展探索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未來可自成一派,由漁藥延伸到產業鏈經營,也可與需要技術服務的飼料企業聯合,在專業上形成互補。站在行業角度,後者更值得期待,劉愛民認為漁藥企業和飼料企業結合,行業將進入良性循環。






來源:水產前沿(微信號:fishfirst)
作者:唐東東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利洋水產新三板上市,股票代碼:831793
    意味著廣州利洋水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上市成功!標誌著利洋新時代的到來,公司發展進入新階段!公司現有動保產品生產基地3處,對蝦苗種生產基地4處,技術研發中心6個,特色經銷渠道--利洋水產藥店200餘家,公司產品80餘種,技術服務人員800多名,利洋品牌已成為業內一流品牌。
  • 漁藥企業於亂市尋方向:水質改良劑大多成忽悠
    漁藥企業於亂市尋方向:水質改良劑大多成忽悠2014-11-27 09:5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2004年新的《獸藥管理條例》開始實施,2005年地標升國標,明確了漁藥的定義,這也讓很多漁藥企業只能走水質改良劑一條路可走。水質改良劑大多成忽悠「水質改良劑這一塊,如果對市場上的產品抽檢的話,會發現70%都是騙人的。」
  • 激活-廈門利洋水產
    其前身是利洋水產藥店(醫院)&nbsp,始建於1997年6&nbsp月,2002&nbsp年5月成立公司。2007年2月總部從廈門搬至廣州,現有2處生產基地,建築面積&nbsp11770&nbsp平方米。
  • 廣州利洋公司新三板上市成功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2014年12月31日,經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批准並發出股轉系統函[2014]2695號文件--「關於同意廣州利洋水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函」,公司名稱:利洋水產,股票代碼:831793。意味著廣州利洋水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上市成功!標誌著利洋新時代的到來,公司發展進入新階段!
  • 優肽-廈門利洋水產
    其前身是利洋水產藥店(醫院)&nbsp,始建於1997年6&nbsp月,2002&nbsp年5月成立公司。2007年2月總部從廈門搬至廣州,現有2處生產基地,建築面積&nbsp11770&nbsp平方米。
  • 禁用漁藥屢禁不止,這鍋到底是誰的?
    水產養殖中,各類獸藥或稱漁藥的使用,遵循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頒布各類詳儘管理規定。各種漁藥大致可分為:禁用漁藥,停用漁藥和準用漁藥。禁用漁藥,是明令禁止在水產品的生產、運輸等過程中使用,許多種禁用漁藥明確要求是不得檢出。
  • 碧水安-廈門利洋水產
    其前身是利洋水產藥店(醫院)&nbsp,始建於1997年6&nbsp月,2002&nbsp年5月成立公司。2007年2月總部從廈門搬至廣州,現有2處生產基地,建築面積&nbsp11770&nbsp平方米。
  • 理性看,辯證用——亂象之中談漁藥(一)
    亂象之中,怎樣選好漁藥、用對漁藥,漁民真的要擦亮眼睛。  1、了解漁藥的國家標準和相關法律規定,規範用藥、依法用藥。  1.1&nbsp認準通用名或成分及規格。  同一種成分和規格的漁藥,不同的生產廠家叫著不同的商品名。
  • 藻安生-廈門利洋水產
    其前身是利洋水產藥店(醫院)&nbsp,始建於1997年6&nbsp月,2002&nbsp年5月成立公司。2007年2月總部從廈門搬至廣州,現有2處生產基地,建築面積&nbsp11770&nbsp平方米。
  • 水產漁藥及微生物企業需要戰略嗎?
    水產漁藥及微生物企業需要戰略嗎?做的好最終意味著,在這個環節上,成本會降低或得到有效控制。,芳草採購中草藥可能在我們這個行業中的公司中質量最高、效率最快,從而其成本最低、效果可能也是最好,那麼在中草藥採購這一項「運營活動」上,芳草相對於其他公司產生了「運營效益」,甚至芳草可能在中草藥萃取這個「運營活動」上也是取得「運營效益」的;而中順海得的技術服務可能是江蘇所有的水產同類公司中效率最高的,那麼在「技術人員配備」這一項運營活動上中順海得相對於所有的競爭對手取得了「運營效益」;再比如,廈門利洋在
  • 肥水肽-廈門利洋水產
    其前身是利洋水產藥店(醫院)&nbsp,始建於1997年6&nbsp月,2002&nbsp年5月成立公司。2007年2月總部從廈門搬至廣州,現有2處生產基地,建築面積&nbsp11770&nbsp平方米。
  • 新威滅-廈門利洋水產
    其前身是利洋水產藥店(醫院)&nbsp,始建於1997年6&nbsp月,2002&nbsp年5月成立公司。2007年2月總部從廈門搬至廣州,現有2處生產基地,建築面積&nbsp11770&nbsp平方米。
  • 漁藥使用中各種誤區,如果不注意,將事倍功半!
    筆者分析了近年來漁藥銷售模式的變化以及漁藥使用的誤區,以供參考一、漁藥銷售模式的變化漁藥作為必須的漁需物資是養殖戶必不可少的投入品,在養殖過程中起到防病治病的重要作用。經過多年的發展,漁藥已經由簡單的殺蟲、消毒衍生出了眾多功能的多個品種。近幾年,由於水產品價格的波動,病害頻發,養殖效益降低,傳統的漁藥銷售模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1、品類多元化。
  • 梅雨季節易發魚病的防治措施及漁藥的正確使用
    &nbsp控制密度,加強管理,防止凍傷&nbsp控制池塘成魚或魚苗密度,避免因密度過大引起缺氧;查看養殖魚類活動狀況、攝食情況、水質變化情況以及天氣變化情況,防止疫病的暴發與流行。3.&nbsp及時投喂,加強營養,恢復體質&nbsp水溫逐漸上升時,根據吃食魚的數量、魚體大小和攝食能力,逐步增加投餵量。
  • 利洋水產實際控制人增持10萬股
    來源:挖貝網6月29日消息,利洋水產(831793)實際控制人馬家好於2018年6月27日在股轉系統以做市轉讓方式增持10萬股,股份增加0.17%,權益變動後持股比例為60%。據挖貝網了解,2018年6月27日實際控制人馬家好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做市轉讓方式完成10萬股的增持,權益變動前馬家好持股59.83%,權益變動後持股比例為60%。
  • 利洋水產:關於預計公司2016年度日常性關聯交易的公告
    廣州利洋水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洋水產」或「公司」)根據生產經營需要,預計2016年度關聯交易情況如下:  一、日常性關聯交易概述  (一)預計2016年度日常性關聯交易基本情況  2016年預計  序號&nbsp關聯方&nbsp關聯交易類型&nbsp定價原則&nbsp(萬元
  • 總結要看亮點,更要找痛點
    有的單位部門,眼裡只有亮點而沒有痛點,甚至浮誇虛報,搞成庸俗的成就喜報。這樣的總結,言之無物,對工作沒有幫助,反而讓群眾反感。 總結一味評功擺好,或是個人有私心,生怕說點問題傷了面子、影響「帽子」;或是認識上有誤區,總覺得一說問題和不足,就會影響士氣、打擊信心;或是因為工作上熱衷冒虛火、做虛功,以為「工作是否出彩,關鍵就看總結」。
  • 利洋水產技術總監陶吉鴻辭職 持有公司0.37%股份
    挖貝網 6月11日消息,近日利洋水產(831793)發公告稱董事會於2019年6月6日收到技術總監陶吉鴻遞交的辭職報告,即日起辭職生效;當日,審議並通過任命王秀新為公司分管營銷的副總經理、譚澤加為公司市場總監,2人任職期限與第二屆董事會期限相同,自即日起生效
  • 水產品再曝安全問題 禁用漁藥怎麼還在用?
    資料圖「和畜牧動物不同,水產品交易的特殊性,催生了水產用獸藥,也就是漁藥在養殖、運輸、儲存環節的運用。」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教授胡鯤說。不可否認,獸藥的出現,對推動各類養殖家畜增收「功不可沒」。除了對抗動物出現的各類疾病外,獸藥也有促進生長、增強免疫力等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