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權縣,原為考城縣,取孫中山三民主義中民權立縣

2020-12-16 時空大觀

民權縣隸屬於河南省商丘市,總面積 1221平方千米,總人86萬。 2016年,民權縣被授予「中國長壽之鄉」和「中國健康小城」稱號。 [3] 榮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一、歷史沿革

1、夏商時期,已有城邑,名戴邑。春秋戰國時代,為戴國和宋國的屬地。

2、自秦以後,縣境內先後設有外黃、成安縣、考城等縣,1783年以前一直為舊考城縣縣城所在地。清朝末年,地域分屬考城、睢州、杞縣。

3、1928年,河南省政府主席馮玉祥取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之「民權」之意,劃睢縣北三區、杞縣北五區,設「民權縣」治,是為民權縣之始。

4、1948年移治隴海鐵路田莊車站,即今民權縣城。1949年屬商丘專區,1958年屬開封專區,1969年屬商丘地區,1997年屬商丘市。

二、風景名勝

1、莊子故裡。莊子故裡位於民權縣城東北莊子鎮青蓮寺村,村頭有莊子井,莊子巷等遺存,村中有東西、南北兩條主街,北街原為古巷,有宅一座,系莊子所居,呼為莊子胡同。胡同北頭東側為莊子故居處,故居南端為莊子講學堂。莊子故居、莊子講學堂後毀於兵火水患,現不復存在。在莊子胡同的東南隅有一古亭,亭內有一口老井,深數丈,井壁堅若如文石,光澤似黑玉,泉清而味甘,為莊子生活、煉丹汲水處,後來幾遭黃河水患,歷經數次整修,保存至今,稱為「莊子井」。經國務院批准,河南省人民政府於2000年9月25日正式公布民權縣莊周故裡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終於使莊子故裡之爭有了權威定論。

2、白雲寺。位於商丘市民權縣城西南20公裡處的白雲寺鎮,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白雲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原名白衣庵。相傳每逢夏秋季節便白雲繚繞籠罩寺院,景色奇異,故名為白雲寺。整體建築古樸典雅,雄偉壯觀多次毀於兵火戰亂,又多次重修、擴建。

3、葵丘會盟臺。位於民權縣城東17.5公裡的黃河故道北岸,面積300平方米,高2米。這裡三面環水,林木蔥鬱,景色十分秀麗。「盟臺夕照」曾為古代著名景點,歷代文人大官吏多到此憑弔。 如今,這裡新建了葵丘會盟臺旅遊區。

4、秋水湖。位於民權縣城東北15公裡處,原名林七水庫,南岸屬孫六鎮,城關鎮,北岸屬林七鎮、王橋鎮,西起任莊公路橋,東到林七大壩,呈東西向帶狀。

5、畫虎第一村。2007年以來,中國畫虎第一村的王公莊在各級領導和有關人士的真情扶持和關愛下,虎文化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民權虎」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歷經了搏擊、發展、壯大的過程。虎村農民畫家由2002年的不足40人,發展到700多人,擁有國家美術家協會會員2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12人,市、縣書畫家協會會員200多人。擁有「中國畫虎第一村」的美譽。

相關焦點

  • 該縣是馮玉祥命名,取義於孫中山三民主義,和莊子有什麼關係?
    說起這個縣呢,大家不一定清楚,但是說起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估計大家沒有不清楚的,而這個縣呢就取義於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中的「民權」,沒錯就是河南省的民權縣,該縣是馮玉祥將軍根據三民主義命名。民權縣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戴國和宋國屬地,清末,分屬於考城、睢州、杞縣。在1928年的時候馮玉祥根據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設立民權縣。這座縣城約有人口86萬,有「中國長壽之鄉」之稱。和莊子又有什麼關係?
  • 民權縣歷史、地名、文化
    民權縣歷史悠久,早在商周時期民權就已經建有城邑,公元77年,漢章帝東巡,將這裡改名為考城縣,此後宋、金、元、明、清一直沿用考城之名。位於民權縣胡集鄉金樓村的石碑上,依舊能看到考城縣的字樣。這是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會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標誌著齊桓公的霸業達到頂峰,史稱「葵丘會盟」。也正是這次會盟讓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考城縣誌》記載:「考城實古葵丘地」。屹立在民權縣黃河故道北岸的葵丘寺,正是為了紀念彪炳史冊的和平盛會「葵丘會盟」而建立的。
  • 第三章 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核心價值思想
    二、民權主義 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的又一個主要矛盾,即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臨時約法》對民權的規定,既充分體現了現代民主精神的核心理念,又把民權主義的思想具體化和實踐化了,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為了防止「君主專制政體」的重演和個人專政,確保「主權在民」的實現,《臨時約法》規定五權憲法為國家的指導法則。
  • 高二歷史教案:《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教案》教學設計
    從與本冊教材的關係來看,《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作為必修3「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的第一課,上承「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這一單元,為我們介紹了民族危機中中國人不斷求變,不斷創新的思想;下啟無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形成發展。從歷史教材的整體脈絡來看,本科的學習上承必修1辛亥革命的學習和必修2民族資產階級的興起,從思想的角度為我們進一步介紹了20世紀初的中國革命。
  • 民權縣:花開春意濃 牡丹苑遊玩
    4月1日,遊客在民權縣綠洲街道一處油菜花田中遊玩。春日裡,當地油菜花盛放,景色迷人,吸引眾多遊人前來拍照遊玩。 連結: 民權縣河南省商丘市下轄縣,位於河南省東部,華北平原南部、豫東平原西部,東接梁園區、寧陵縣,南連睢縣,西南連開封市蘭考縣、杞縣,東北臨山東省菏澤市曹縣,黃河故道穿越縣境,並形成秋水湖等大型水庫。2010年被確定為商丘「一核兩翼」發展戰略的西翼。
  • 馮玉祥曾在河南設立自由、平等、博愛、民權4個縣,現名字還用嗎
    現在河南省有兩個極具特色的縣名,分別是「民權縣」和「博愛縣」。這是一個特殊的縣名,與近代歷史上兩個重要人物有關:孫中山和馮玉祥。史學家和後代人對馮玉祥將軍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有一點是一致的,馮玉祥將軍是一位愛國將領。
  • 2018 中國•民權 歡迎你!
    ▼    民權縣位於河南省東部,商丘、開封和山東菏澤兩省三市結合部,1928年經時任河南省國民政府主席馮玉祥批准,取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之「民權」而置縣。民權交通區位優越。310國道、隴海鐵路、連霍高速、鄭徐高鐵及直通鄭州航空港區的鄭民高速橫穿全境。每天在民權停靠的普通客運列…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旅遊縣林帶
  • 根據網友舉報 河南省民權縣查出無照加油站
    藍灣國際小區建設完成後,由於該小區高層建築的遮擋,導致原縣土產公司周邊移動信號覆蓋面減小。縣移動公司為解決該處手機信號覆蓋問題,設計在藍灣國際樓頂建設基站,由於該小區部分居民多次阻撓,致使該基站無法開工建設。現縣移動公司已將基站重新選址,改建在縣中興路藍灣國際北側五層門面樓頂,待基站配套工程建設完成後,將有效解決原縣土產公司周邊居民接打移動手機信號差問題。
  • 河南省一個縣,人口超80萬,由兩個縣合併而來!
    蘭考,河南省開封市下轄縣,省直管縣。在地理位置上,蘭考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大體位於黃河南岸,西鄰開封市祥符區,東連商丘市民權縣,北鄰菏澤市東明縣、曹縣,南接開封市杞縣,總面積1116平方公裡。蘭考縣總人口超80萬,為河南省人口較多的縣。
  • 河南曾有5個縣是馮玉祥設立的,猜猜名字合在一起是什麼?
    翻來河南省的地圖,我們會發現有兩個縣的名稱很獨特——「博愛縣」和「民權縣」,如果合在一起就是「博愛民權」,聽上去好像和革命口號有關。那麼這兩個縣究竟有什麼關係呢?它們的縣名是怎麼來的?馮玉祥早在1911年就開始投身革命,後來追隨孫中山先生,受他的「三民主義」思想影響很深。馮玉祥和河南的淵源頗深,早在1922年直奉戰爭時期,馮玉祥率領西北軍支援直系,在河南打敗奉系趙倜,隨後被任命為河南督軍,此為第一次主政河南。1926年,馮玉祥從蘇聯回陝,召集舊部響應北伐。
  • 馮玉祥曾在河南設了四個縣,分別叫自由、平等、博愛、民權
    在河南省,有兩個縣的名字很有特點,一個叫「民權縣」,一個叫「博愛縣」。這兩個名字的由來,都跟孫中山和馮玉祥有關。馮玉祥將軍在近代史上是一位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雖然歷史上對馮玉祥的評價褒貶不一,但說他是一位愛國將領,是沒有異議的。
  • 考研政治複習:關於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在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個問題的原則和綱領。
  • 天下為公 孫中山講的「天下為公」是什麼意思
    孫中山平生最喜歡題寫的內容,可能莫過於「天下為公」。據統計,在孫中山的題詞中,「僅目前所輯得的有受主姓氏的」「天下為公」,就達32件,其中有贈馮玉祥的,有贈張學良的。孫中山為何對「天下為公」情有獨鍾?我認為,這是他提倡和實行三民主義所企望達到的境界,或許可以這樣說,他的理想,他的目標,他的思想體系的基本精神,都濃縮在「天下為公」這四字之中。 「天下為公」的出典1924年,孫中山在《三民主義》中提出:「真正的三民主義,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孔子嚮往的「大同」世界,即指《禮記·禮運》中所描敘的理想社會:「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 民權縣的老照片,看一看,有沒有勾起你的回憶
    圖文:邵家大院子作為豫東的民權縣,民國17年(公園1928年),河南省政府主席馮玉祥將軍承孫中山先生「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學說,便是民權縣名稱由來。民權縣為富庶之域,文明之邦,名人輩出。民權縣作為製冷基地。有製冷工業園,生產冷藏車,冰櫃,冰箱,空調等。生產冷櫃歷史悠久,這是曾經的冷櫃廠照片。縣直幼兒園裡照片中的小朋友,如今可能都為人父母了吧。十二年前我來民權時,在火車站對面的電影院還在。現在電影院遷至東區。
  • 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創立的政治思想,並成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政治綱。但是,自孫中山逝世以後,國民黨領導階層表面上繼承、實踐和發展了三民主義,實則在保持其基本形式及構架的幌子下,改變了它的基本精神和本質內容,尤其在1949年逃臺後更甚。
  • 全國卷備考系列(五)準確把握歷史概念——以三民主義為例
    2.1905年11月,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綱領解釋為「三大主義」。3.1911年,辛亥革命。   4.1924年重新解釋三民主義,形成新三民主義。   當然,在相關的史實梳理中,我們可以用長時段的眼光看待三民主義的產生,三民主義是自1840年以來西學東漸的產物。
  • 河南有個87萬人口的直管大縣,GDP389.87 億,離撤縣立市還遠嗎?
    蘭考,河南省開封市下轄縣,河南省直管縣,位於九曲黃河最後一道彎,總面積1116平方公裡。蘭考縣在春秋時為戶牖邑,秦朝於縣北置濟陽縣是蘭考建縣之始。公元前5年,漢光武帝劉秀生於縣北濟陽宮。9年,改東昏縣為東明縣。
  • 新三民主義的提出
    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流亡日本,於1914年在東京組織中華革命黨,號召革命黨人「協力同心,共圖三次革命」,並先後發表《討袁檄文》和《討袁宣言》,不斷揭露袁世凱破壞共和、復闢帝制的罪行。會議審議並通過《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對三民主義做出適應時代潮流的新解釋。在新三民主義中,民族主義有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突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提出爭取中華民族真正的自由和獨立;二是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對民族壓迫。在民權主義中,主張普遍平等的民權,明確指出其含義:一是給反帝國主義的個人及團體以自由權利;二是剝奪效忠於帝國主義和軍閥的團體或個人的自由權利。
  • 教師招聘考試常見知識點「新、舊三民主義」練習題
    這些革命成果均離不開孫中山所倡導的「三民主義」的引導。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三民主義」也與時俱進,歷經了由舊到新的轉變,更加貼近中國實際,更加豐富和完善。「新、舊三民主義」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見知識點,著重考查民族、民權、民生在不同時期的含義以及作為革命指導思想的意義等內容。題型多以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出現,故精選幾道習題,以供大家備考。
  • 【精品原創】2015考研政治各種「主義」系列之二:三民主義
    1905年11月,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這個報紙也是與改良派的《新民叢報》對峙的輿論陣地,劉天問注)發刊詞中,孫中山將同盟會的綱領概括為三大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後被稱為三民主義。(請注意,其中沒有"民主主義"這個詞--劉天問老師特別強調)   民族主義包括"驅除勒虜,恢復中華"兩項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