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縣是馮玉祥命名,取義於孫中山三民主義,和莊子有什麼關係?

2020-12-16 曉楓說歷史

說起這個縣呢,大家不一定清楚,但是說起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估計大家沒有不清楚的,而這個縣呢就取義於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中的「民權」,沒錯就是河南省的民權縣,該縣是馮玉祥將軍根據三民主義命名。

民權縣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戴國和宋國屬地,清末,分屬於考城、睢州、杞縣。在1928年的時候馮玉祥根據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設立民權縣。這座縣城約有人口86萬,有「中國長壽之鄉」之稱。

和莊子又有什麼關係?

很多人提到民權縣介紹的時候都會提到一個人莊子,那麼這和老莊又有什麼關係呢,原來這裡是莊子故裡,莊子故裡位於縣城東北莊子鎮青蓮寺村。莊子故裡有莊子胡同、莊子井及莊子講學堂等景點,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縣城東17.5公裡的黃河故道北岸是葵丘會盟臺旅遊區,「盟臺夕照」為著名古代景點。此外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的白雲寺坐落於縣城西南的白雲寺鎮。曾有多位歷史文人來此觀光留下足跡。每年的節假日,尤其是春節期間來這裡觀光遊覽的人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一點兒都不誇張,因此不建議大家春節期間過去。可以選擇其他時間錯開高峰期。

關於民權大家還知道些什麼呢,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河南省民權縣,原為考城縣,取孫中山三民主義中民權立縣
    2016年,民權縣被授予「中國長壽之鄉」和「中國健康小城」稱號。 [3] 榮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一、歷史沿革1、夏商時期,已有城邑,名戴邑。春秋戰國時代,為戴國和宋國的屬地。2、自秦以後,縣境內先後設有外黃、成安縣、考城等縣,1783年以前一直為舊考城縣縣城所在地。
  • 高二歷史教案:《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教案》教學設計
    從與本冊教材的關係來看,《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作為必修3「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的第一課,上承「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這一單元,為我們介紹了民族危機中中國人不斷求變,不斷創新的思想;下啟無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形成發展。從歷史教材的整體脈絡來看,本科的學習上承必修1辛亥革命的學習和必修2民族資產階級的興起,從思想的角度為我們進一步介紹了20世紀初的中國革命。
  • 第三章 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核心價值思想
    民權主義的基本內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專制主義,指出封建的社會政治制度剝奪了人權,因而,決非「平等的國民所堪受」;必須經由「國民革命」的途徑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憲」的共和制度,結束「以千年專制之毒而不解」的嚴重狀態。與這種「國體」的變革相適應,關於政體的擘劃也構成民權主義的重要內容。為了體現「主權在民」的精神,孫中山還將民權主義的內容條理化、法典化,用法律的形式規定下來。
  • 中山市和孫中山有什麼關係?孫中山這個地方都做過什麼?
    民國政府為紀念孫中山,將香山縣改名中山縣。珠海市香洲區隸屬中山縣,八十年代初,中山縣升為地級市,珠海市成立,香洲唐家淇澳萬山群島等地屬珠海。孫中山是中山市翠享村人,人到中山市都可見「偉人故裡,名城中山」。市區內有孫文公園,屹立著孫中山銅像。市內有紀念中學,有孫中山紀念堂。
  • 2017西泠春拍 | 風雨如磐 · 孫中山、焦易堂與北伐前的民國
    吳景濂奉天寧遠人,早年留學日本,曾加入國民黨,與孫中山共同參與革命,擔任廣州非常國會議長。護法運動中,吳景濂與孫中山發生嚴重政見分歧,合作關係破裂,逐漸成為以曹錕為首的直系津保派的中堅力量。是時,吳景濂擔任眾議院院長,毆打議員,摧殘國會;後又導演幫助曹錕賄選總統,是為革命公敵。
  • 孫中山與辛亥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也不是同盟會直接領導的,而是湖北的兩個革命團體文學社和共進會發動的。這場震撼世界的革命的爆發似乎出於孫中山和同盟會領導層的意料之外,孫中山後來甚至說過「武昌之成功,乃成於意外」,有的人據此認為武昌首義與孫中山沒有什麼關係。  其實,孫中山說「意外」,是有下文的。
  • 天下為公 孫中山講的「天下為公」是什麼意思
    據統計,在孫中山的題詞中,「僅目前所輯得的有受主姓氏的」「天下為公」,就達32件,其中有贈馮玉祥的,有贈張學良的。孫中山為何對「天下為公」情有獨鍾?我認為,這是他提倡和實行三民主義所企望達到的境界,或許可以這樣說,他的理想,他的目標,他的思想體系的基本精神,都濃縮在「天下為公」這四字之中。
  • 中山路、中山公園…這些上海地標與孫中山究竟有何關係
    上海是孫中山生命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名副其實的第二故鄉。  用「孫中山」命名的近代上海城市建設  僅在一個月後,1927年4月12日,自上海發家的蔣介石對共產黨人發動了「四一二」血腥鎮壓,隨後東北易幟、西南歸順,在南京建立了以他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實現了名義上的國家統一。但此時蔣介石的統治並不穩固,其政權合法性也不斷遭遇各方質疑。
  • 孫中山與臺灣
    他自革命之日始就將恢復臺灣作為革命的目標之一,臨終時仍念念不忘廢除與日本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和臺灣的回歸。他將革命的組織根植於臺灣,將三民主義播撒於臺灣。他的革命生涯與臺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此值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之際,探討孫中山的臺灣情、孫中山在臺灣的革命活動,及孫中山對臺灣的影響作用,不僅是對辛亥革命研究的拓展與深化,而且對當今海峽兩岸的統一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世紀偉人孫中山與中山大學
    南方網訊 中山大學是唯一一所由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創辦並以其英名命名的高等學府。為培養革命和科學文化建設人才,孫中山於1924年親手創辦了中山大學(原名國立廣東大學)。是年2月4日,孫先生下了兩道大元帥令。其一:「著將國立高等師範、廣東法科大學、廣東農業專門學校合併改為國立廣東大學」。其二:「派鄒魯為國立廣東大學籌備主任」。
  • 孫中山得了慢性病,有大把時間交代後世,為啥沒有指定接班人?
    那麼,孫中山得的是慢性病,有大把的時間交代後世,為啥沒有指定接班人呢?孫中山的革命據點一直在南方城市,為啥會死在北京呢?其實,這是受到張作霖邀請,前往北京商談國事。1924年(民國十三年)10月,奉系軍閥的張作霖和直系將領馮玉祥聯合推翻曹錕為總統的直系軍閥政權 ,馮玉祥、段祺瑞、張作霖先後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事。孫中山接受邀請,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召開國民會議作為解決時局的辦法。當年11月,孫中山離開廣州北上,先抵上海,再繞道日本赴天津。在天津的時候,孫中山開始病重。但是,孫中山硬挺著,12月底,扶病到達北京。
  • 考研政治複習:關於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
    隨著時代的不同,三民主義的內容有新舊的區別。一般來講,我們把孫中山1924年重新解釋前的三民主義稱為舊三民主義。在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反清鬥爭過程中,1905年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中國同盟會的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闡發為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三民主義反映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社會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觀歷史進程提出的三大鬥爭任務。
  • 河南曾有5個縣是馮玉祥設立的,猜猜名字合在一起是什麼?
    翻來河南省的地圖,我們會發現有兩個縣的名稱很獨特——「博愛縣」和「民權縣」,如果合在一起就是「博愛民權」,聽上去好像和革命口號有關。那麼這兩個縣究竟有什麼關係呢?它們的縣名是怎麼來的?馮玉祥早在1911年就開始投身革命,後來追隨孫中山先生,受他的「三民主義」思想影響很深。馮玉祥和河南的淵源頗深,早在1922年直奉戰爭時期,馮玉祥率領西北軍支援直系,在河南打敗奉系趙倜,隨後被任命為河南督軍,此為第一次主政河南。1926年,馮玉祥從蘇聯回陝,召集舊部響應北伐。
  • 孫中山三民主義在抗戰時期的迴響
    將來我們的力量越大,我們就越要孫中山,就越有好處,沒有壞處。我們應該有清醒的頭腦來舉起孫中山這面旗幟。」[2]中共雖然看到孫中山思想的內在缺陷,但依然願意高舉這面旗幟,完成民主革命。按照中共的解釋,他們從來不反對三民主義,但他們所要的三民主義並不包括孫中山思想中的「糟粕」,即唯心和消極的因素,而是革命的三民主義。他們說:「因為三民主義雖是孫中山先生創造出來的,但是中山先生的著作關於三民主義的部分卻有許多矛盾的地方,有些論點是保守的,是武斷的。
  • 馮玉祥曾在河南設立自由、平等、博愛、民權4個縣,現名字還用嗎
    現在河南省有兩個極具特色的縣名,分別是「民權縣」和「博愛縣」。這是一個特殊的縣名,與近代歷史上兩個重要人物有關:孫中山和馮玉祥。史學家和後代人對馮玉祥將軍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有一點是一致的,馮玉祥將軍是一位愛國將領。
  • 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創立的政治思想,並成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政治綱。但是,自孫中山逝世以後,國民黨領導階層表面上繼承、實踐和發展了三民主義,實則在保持其基本形式及構架的幌子下,改變了它的基本精神和本質內容,尤其在1949年逃臺後更甚。
  • 孫中山:和平、奮鬥、救中國!
  • 馮玉祥曾在河南設了四個縣,分別叫自由、平等、博愛、民權
    在河南省,有兩個縣的名字很有特點,一個叫「民權縣」,一個叫「博愛縣」。這兩個名字的由來,都跟孫中山和馮玉祥有關。馮玉祥將軍在近代史上是一位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雖然歷史上對馮玉祥的評價褒貶不一,但說他是一位愛國將領,是沒有異議的。
  • 「三民主義」新思考
    記者:在三民主義中與「共和制」關係最密切的是民權主義。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國,但先後遭遇帝制復闢和軍閥霸權,為什麼民權主義不能實現?   章開沅:辛亥革命使共和國從此深入人心,此話不錯亦非虛,但這次革命也僅僅是開啟了共和之門,邁出了走向共和的第一步。
  • 俄羅斯檔案解密:列寧為何猛批孫中山?
    值得關注的是,列寧在此文中對孫中山「民粹主義」的評價深刻影響了1919-1927 年間國民黨與共產國際關係,並成為兩者摩擦不斷的思想動因所在。 那麼,孫中山言行有什麼閃光點,他做了什麼竟然能夠引起列寧的關注,乃至在辛亥革命後幾個月內便由列寧「陪伴」亮相於1912年的俄國布爾什維克的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