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濟寧晚報
年關之際,「一次辦好」改革的進展如何?聚焦作風改革的同時,是否讓百姓獲得實惠?不妨看一組微觀數據。「截至目前,全市各部門提供免費複印紙1097.7409萬張,涉及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建局等傳統用紙『大戶』。市民辦理相關業務時可免費複印材料,減輕了辦事負擔,取得了辦事人的信任。」市審改辦相關負責人說。
為減少浪費,我市在「複印紙」上下的功夫不僅限於免費這一條。「反正面列印、紙質材料轉換成PDF版用於存檔、非證明類採用每頁2版列印、廢紙再利用……在簡化流程的基礎上,各部門都有獨到的節紙小竅門,節省成本更讓百姓看到我市『一次辦好』的決心。」市審改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為減少市民輾轉之路,我市還通過免費郵寄的方式,讓辦事之路更加順暢。截至目前,全市免費郵寄57759件,開支近337.7萬元。在推行政務服務免費複印、免費郵寄、全程幫辦服務模式的同時,我市還完善窗口人員管理、首問負責、熱情服務、延時預約等工作制度,水電氣暖、刻章等關鍵服務全部進駐政務大廳,配備了自動化、智能化、便民化服務設施,為民為企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突出重點瞄準問題,行政審批全面放權、提速、增效。我市在全省創新開展了「市縣同權」改革,將市級保留的236項行政許可事項中的227項下放至各縣(市、區)同權辦理,市縣同權比例達到96%,規劃、質監等部門已在縣市區層面辦理審批數十件。同時,在全省首創「審批時限提速75%」,市、縣行政審批事項承諾辦理時限比法定時限壓縮至少75%,市級平均辦理時限由9.3天縮短至4.6天,位全省前列。梳理公布市直64個部門「一次辦好」事項1499項、縣(市、區)12463項,實現依申請政務服務全覆蓋。
梳理公布兩批「全市通辦」事項清單,全市228項事項實現「全市通辦」,位居全省第2名。在全省第二家獲批市級行政審批服務局,任城區開展全省第一家市轄區行政審批服務局試點,各縣(市、區)也在2018年底前全面組建行政審批服務局,開啟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工作的新局面。
這一年,「3330」成為不少窗口人員的口頭禪,我市在全省「3545」改革基礎上,進一步自我加壓提出的改革目標:3個工作日完成企業開辦、3個工作日完成不動產交易登記、30個工作日完成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在內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2019年,我市將力爭將企業開辦壓縮至2個工作日內,不動產登記則全面完成權籍調查,推動電子證照數據共享,整合「水電氣暖網視貸」同廳辦理、同步過戶。
有了具體的時限要求,軟服務也要跟得上。去年以來,我市為破解「經商難」,推進企業開辦等商事制度改革。分批將45項涉企證照事項整合到營業執照上,實現了「四十五證合一」。整合企業開辦全流程業務,市縣所有政務服務大廳全部實現了刻章設備進駐、印章刻制立等可取,10個縣市區實現了商業銀行進駐大廳,實現新開辦企業營業執照辦理(10小時)、公章刻制(3小時)、銀行開戶(8小時)、涉稅辦理(即時)、社保登記(即時)等事項3個工作日內完成。
為破解「登記難」,不動產交易登記全面提速。市政府出臺了《濟寧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房屋交易、稅款徵收、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一次辦好」實施方案》,按照市委「藍紅黃牌」制度,將第一張「黃牌」亮給了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通過倒逼部門改革,整合交易、登記、稅務等部門業務流程。改革後,市區6處不動產登記大廳全部實現交易、登記、繳稅「一窗受理」、「全城通辦」和「一次辦好」,辦理時間已經從原來的平均30天壓縮到3個工作日以內,徹底結束了市區不動產登記「多處跑腿、多次排隊、重複報件」等痛點堵點問題。
為破解「建設難」,實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再造。成立了基本建設項目聯合辦理推進辦公室,出臺了「政府投資項目、企業投資項目」兩個審批流程再造工作實施方案,梳理了用地審批階段、核准(備案)階段、工程規劃階段、施工許可階段、竣工驗收階段分別涉及的牽頭部門、審批部門,逐個工作日明確了審批任務,努力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審批用時不超過30個工作日、全流程用時不超過100天。
為破解「推進難」,加快推進優化營商環境10個專項行動。簡化水氣暖報裝行動,供水、供氣、供熱企業從受理申請至驗收接通等環節的時間,總計分別不超過12個、18個、30個工作日,單位(集體)的申請材料由8個減少到5個,散戶的申請材料由3個減少到2個。簡化獲得電力行動、便捷獲得信貸行動、優化政務服務、相對集中行政審批、推進信息共享、營商環境評價等行動也紮實推進。
為創新「一次辦好」服務模式,我市還全面推行「五個一」集成服務。市縣政務服務大廳全部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全面推行「一窗受理」服務模式,將市級896項權力服務事項分別納入基本建設項目、商事登記等7大綜合受理窗口,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辦理、統一窗口出件、免費郵寄到家」的政務服務模式。推行民生領域「一鏈辦理」。形成「我要開幼兒園」、「我要辦培訓學校」、「我要建碼頭」等43個項目「一鏈辦理」流程圖和辦事指南,覆蓋餐飲經營、戶籍辦理、出入境審批、車輛和駕駛人證照辦理、事務公證、社保繳納、勞動就業、民政救助、殘疾人證辦理、藥品零售企業設立等13個領域。
優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目前已實現全部行政許可事項和114項依申請公共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加快政務熱線「一線連通」。共完成54條政務服務熱線的整合工作,市直熱線整合早、力度大,市縣兩級熱線整合按要求提前完成,市直熱線42條,縣(市、區)級熱線12條,整合規模和力度走在全省前列。建立貼心幫辦「一次辦結」機制。市縣政務服務中心通過聘用專職幫辦(代辦)員等方式,建立了445人的幫辦代辦隊伍,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保姆式」貼心幫辦代辦服務。
加快推進信息共享。華為在山東首個雲計算數據中心落戶濟寧,市級主要行政許可、公共服務和其他權力事項均可在政務雲平臺上網運行。建立6大重點基礎信息資源庫。人口、法人單位信息庫接口已經開發完畢,根據各單位業務需求可以通過調用接口實現信息共享;公共信用庫已建設完畢並上線運行;空間地理、基礎庫待省政府統一標準發布後,開展我市本級相關業務信息資源庫建設工作。
本報記者 萬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