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市灣沚區推進綠色發展

2020-12-11 中國經濟時報

  蕪湖市灣沚區推進綠色發展——水清景美產業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廢棄地膜和塑料垃圾,也能成為環保託盤?在安徽蕪湖市灣沚區,這已形成一項規模產業。「我們生產的新型環保託盤,年銷售額1000多萬元。」蕪湖亞太通用託盤包裝有限公司負責人夏則榮說。

  託盤產業的轉型是灣沚區綠色發展的縮影。近年來,灣沚區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結合當地實際,走出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互促互贏的發展新路。

  一個村莊的蛻變

 

  寬闊的柏油路,水中歡快遊動的魚兒,走進灣沚區上水村,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展現眼前。但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深受環境問題困擾。

  「村裡有一條夾河,小時候我們常在河裡遊泳,後來河道堵塞,水質也變差了,氣味難聞。」上水村所屬的沙墩村黨支部書記陶文俊回憶,「以前每家門口都有垃圾坑,一到下雨天,垃圾就隨著雨水流入河中。」

  2015年,灣沚區開展河湖管理體制機制創新試點,建立起覆蓋區鎮村三級的河湖長管理體制,健全河湖管護長效體制機制。「河長每天在村裡各水域巡查,及時制止村民亂扔亂倒、破壞環境的行為。」沙墩村第一書記董躍進介紹。

  目前上水村水質常年達到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是蕪湖市農村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先進典型。

  一項產業的發展

  灣沚區陶辛鎮水網密布,擁有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陶辛水韻。「景區每年吸引大批遊客,但過去當地群眾參與度不高。」陶辛鎮荷花協會會長董宏明說,「而且種植的荷花以花蓮為主,花落後難以產生經濟效益。」

  灣沚區以發展全域旅遊為突破口,推動旅遊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7年,陶辛鎮大力推廣荷花種植,形成荷花景觀旅遊走廊。「在科研人員指導下,我們推廣種植既有觀賞價值又能產優質蓮子的子蓮。」董宏明說,「遊客在賞景的同時,還可以購買新鮮蓮蓬,既帶動旅遊發展,也讓種植農戶有了額外收入。」

  隨著旅遊人數的增多和子蓮種植規模的擴大,陶辛鎮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打造蓮子加工基地,對蓮子、荷葉等荷產品深度加工。陶辛水韻景區超市內,一包包由本地企業加工生產的幹蓮子、蓮芯供遊客挑選。據介紹,陶辛蓮子已進入合肥、南京等地超市,還與國內知名廠商達成了供貨協議。

  如今,陶辛鎮荷花種植面積已發展到近2萬畝,參與蓮子種植的規模種植戶近200戶,農業龍頭企業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家,家庭農場32家。每年到景區來賞荷的遊客達50餘萬人次,年旅遊銷售收入近8000萬元。

  一座小鎮的誕生

  走進灣沚區六郎鎮的殷港藝創小鎮,從人物雕塑到塗鴉繪畫,充滿現代氣息的元素,將這裡裝扮成一座藝術之城。

  「這兒原來是鄉鎮工業園區,廢水、廢氣、噪音汙染較重。」胡榮原本在園區內一家企業工作,藝創小鎮成立後,成了這裡的一名會計,「近幾年,園區環境變美了,成為新景點。」

  近年來,灣沚區推動發展以先進位造為主的高新產業、低碳循環為主的綠色產業、創意經濟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2015年,殷港工業園決心改造。在政府支持下,安徽頂峰教育集團創始人夏雲興通過收購、入股等方式,利用舊工業園區,打造了以藝術教育為基礎、文化創意為發展方向的藝創小鎮。

  藝創小鎮孵化的企業蕪湖六好兒郎文化旅遊產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汪斌介紹:「我們業務範圍包括鄉村環境景觀設計等。」目前,小鎮已引進孵化鄉村文創企業100餘家,匯集返鄉入鄉就業創業青年2000餘人,帶動周邊就業5000餘人。

  (記者 田先進)

相關焦點

  • 蕪湖市灣沚區2021年基準地價和標定地價制定項目
    蕪湖市灣沚區2021年基準地價和標定地價制定項目公開招標公告項目概況 蕪湖市灣沚區2021年基準地價和標定地價制定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蕪湖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獲取招標文件
  • 2020年蕪湖市灣沚區食品監督抽檢結果公示(第十四期)_蕪湖市政務...
    為切實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落實「四有兩責」,蕪湖市灣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委託安徽拓維檢測服務有限公司開展食品監督抽檢工作,目前第十四期監督抽檢工作已完成。附件1:監督抽檢產品合格信息(第十四期)                                                     蕪湖市灣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 蕪湖市灣沚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醫療設備採購項目(三包)(二...
    蕪湖市灣沚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醫療設備採購項目(三包)(二次招標)公開招標公告>項目概況蕪湖市灣沚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醫療設備採購項目(三包)(二次招標)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蕪湖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獲取招標文件
  • 灣沚區又現魚躍鳥翔
    今年7月,經國務院批覆同意,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撤銷,灣沚區取而代之。「新城」倒也不新,灣沚區古稱「鳩茲」,意為鳩鳥翔集、草木豐美之所。「『鳩茲』又回來了。」初冬午後,清風吹起菖蒲,夾河閃著波光,謝華林「披」了一身暖陽,不住地感慨。夾河,穿過灣沚區陶辛鎮上水村,入青弋江、匯長江。在這裡生活了一輩子,謝華林關於夾河的記憶,也是一部「夾河變遷史」。
  • 蕪湖市灣沚區總醫院中藥免煎配方顆粒劑採購項目(二次招標)
    蕪湖市灣沚區總醫院中藥免煎配方顆粒劑採購項目(二次招標)公開招標公告  項目編號:WH12CG2020HW9316 項目概況蕪湖市灣沚區總醫院中藥免煎配方顆粒劑採購項目(二次招標)的潛在投標人應在蕪湖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獲取招標文件,並於2021年02月05日09:30分(北京時間)前遞交投標文件。
  • 灣沚區:打造670平方公裡的「大景區」
    僅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就有30餘萬遊客來灣沚區旅遊觀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灣沚區先行先試,探索出一條綠色、協調、可持續的全域旅遊發展新路。
  • 《灣沚區花橋鎮十四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初期調研工作順利完成
    2020年12月8日-11日,中農富通長三角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受花橋鎮政府委託,開展《灣沚區花橋鎮十四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項目初期調研工作。12月8日上午,項目組抵達蕪湖市灣沚區花橋鎮,分別與朱橋社區、東門村、紅光村相關負責人進行座談,並對沃田果蔬農業有限公司、精誠米業、健康水產養殖示範區等節點進行了實地調研。
  • 綠水青山賦能 生態產業互贏——安徽蕪湖灣沚區的「兩山」理念路徑...
    新華社合肥12月17日電 題:綠水青山賦能 生態產業互贏——安徽蕪湖灣沚區的「兩山」理念路徑實踐新華社記者姜剛、吳慧珺、王菲藝術工坊、咖啡吧、步履匆匆的年輕創客……記者在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殷港藝創小鎮看到,昔日的鄉村舊廠房,搖身一變成了文化創意產業園,吸引了大批青年人才入駐小鎮。
  • 深化應用 融合創新 | 蕪湖市灣沚區智慧課堂「樹標課」活動順利開展
    在蕪湖市灣沚區,隨著基於大數據的個性化教學與智慧學校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智慧學校的生態體系正逐步形成。
  • 蕪湖市推進長江岸線環境高質量綠色發展
    蕪湖市境內共有長江幹流岸線194公裡,自2017年5月,該市啟動長江幹線岸線集中專項整治,紮實推進汙水整治、復綠補綠、禁漁禁捕等工作。強化汙水整治能力。開展「散亂汙」企業清理整治,全市長江岸線一公裡範圍內列入「散亂汙」整治的78家企業已全部整改。
  • 蕪湖市控制和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專項規劃
    (二)基本原則——堅持優先發展。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加快普通高中教育現代化步伐。——堅持問題導向。立足蕪湖實際,大力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突出解決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選課走班需求的重點、聚焦城鎮優質學校擠的熱點、補齊農村薄弱學校弱的短板,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堅持統籌推進。
  • 共建生態文明 共促綠色發展 | 蕪湖市舉辦「小手拉大手、共建生態...
    共建生態文明 共促綠色發展 | 蕪湖市舉辦「小手拉大手、共建生態城 爭做新時代好少年」少兒演講大賽 2020-12-21 2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蕪湖市文化和旅遊局2020年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計劃_蕪湖市政務...
    制定了《蕪湖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長三角文旅新熱點的意見》、《關於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蕪湖市關於促進鄉村旅遊集聚發展的實施方案》、《蕪湖市扶持產業發展「1+5+6」政策》等一系列政策,進一步完善了促進文化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積極開展「四送一服」,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對文旅企業幫扶力度,全年共撥付各類獎補扶持資金1500餘萬元。
  • 城鄉公交一體化 市民綠色出行更便捷
    水運工程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5900萬元,同比增長8.5%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蕪湖城市轉型發展十分重要的一年。
  • 蕪湖市職業教育發展規劃_蕪湖市政務公開網
    〕19號)以及全國、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結合蕪湖市職業教育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先後制定了《關於全面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扶持民辦學校發展的若干政策》、《蕪湖市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學校創建規劃》、《蕪湖職業教育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文件,將職業教育納入蕪湖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工業強市」規劃、納入「三產興市」規劃,把職業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
  • 蕪湖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蕪湖市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_蕪湖市政務...
    蕪湖具有較好的生態發展基礎,但粗放式的國土開發模式和資源利用方式依然存在,局部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壓力較大,綠色發展任務艱巨。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導向,圍繞推進高質量發展,通過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含綠量來增加含金量,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    ——國土空間優化需求更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