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開發區教育局(社會事業局、教育文體局),各直屬高中學校,安師大附中: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29號),加快推動我市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儘快適應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選課走班教學需求,有效控制和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問題,結合我市實際,特制訂本規劃。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工作部署,堅持以黨的教育方針為引領,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統籌城鄉高中教育資源配置,合理規劃城鄉高中布局,增加城鎮普通高中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促進普通高中班額達標、質量提升,加快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優先發展。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加快普通高中教育現代化步伐。
——堅持問題導向。立足蕪湖實際,大力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突出解決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選課走班需求的重點、聚焦城鎮優質學校擠的熱點、補齊農村薄弱學校弱的短板,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堅持統籌推進。建立以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落實主體責任,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科學規劃,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務求實效。
(三)目標任務
總體目標:力爭到2021年全部消除66人及以上超大班額,到2023年基本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額。
細化目標:2020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市各普通高中起始年級基本達到標準班額要求,並逐年予以鞏固保持。到2021年年底前,力爭全市各普通高中全部消除66人及以上超大班額,之後不得再存在超大班額;現有大班額比例超過20%的市、縣(市、區)要將大班額比例控制在10%以內;現有大班額比例在10%——20%的市、縣(市、區)要將大班額比例控制在5%以內。到2022年底,各市、縣(市、區)56人及以上大班額比例控制在5%以內。2023年基本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額,並逐年降低,直至全部消除。
二、全市大班額現狀
(一)普通高中學校現狀
截至2020年6月底,我市共有普通高中43所,其中市區23所、無為市10所、南陵縣4所、灣沚區2所、繁昌區4所。我市超過4000人的學校有4所,分別為蕪湖市第一中學、蕪湖縣一中、南陵中學、南陵萃英園中學。
2018年無為縣牛埠中學停止招生,到2020年無為市(原無為縣)將減少1所普高高中;
到2023年,我市普通高中將減少1所,為42所。
(二)大班額現狀
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普通高中共有班級數1267個,其中56人及以上大班額154個,佔比12.2%,無66人及以上超大班額。其中無為市班級數366個,大班額4個,佔比1.1%;南陵縣班級數180個,大班額50個,佔比27.8%;灣沚區班級數113個,大班額1個,佔比0.9%;繁昌區班級數133個,無大班額;市區班級數475個,大班額99個,佔比20.8%。
(三)大班額產生原因分析
我市大班額最嚴重的三所學校分別為蕪湖市一中、蕪湖市十二中、南陵中學,蕪湖市一中共72個班級,有71個大班額,蕪湖市十二中共39個班級,有25個大班額,南陵中學共72個班級,有41個大班額。三所學校專任教師數量不足無法擴班,致使大班額現象嚴重。
三、主要任務
(一)科學規劃城鄉學校布局。根據新型城鎮化發展、戶籍制度改革、計劃生育政策調整、人口及學生流動等情況,統籌考慮現有教育資源狀況、招生範圍、建設標準和教學保障能力、地理環境、交通條件等因素,按照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要求,科學編制本地區普通高中布局規劃。辦好必要的鄉鎮高中。
市、各縣(市、區)在全面排查高中大班額數量與分布情況的基礎上,結合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高考綜合改革和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的要求,科學編制解決大班額專項規劃及實施方案,確定2020—2023年城鎮普通高中新建和改擴建學校清單,明確學校建成時間表和路線圖,確保到2023年基本消除大班額。各(市、區)專項規劃請於2020年12月30日前報市教育局備案。
(二)建立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各縣(市、區)要切實履行辦學主體責任,健全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各地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應於2020年達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個別卻有困難的地區可延至2022年前;加大普通高中投入力度,多渠道籌措普通高中建設經費,合理安排普通高中新建和改擴建資金,擴大普通高中優質教育資源;確保公辦普通高中適應高考綜合改革和新課程實施的需求。民辦學校舉辦者應依法落實舉辦者責任,可以參照學校所在地公辦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要科學制定並落實普通高中學費標準和動態調整機制。
繼續實施國家普通高中改造計劃和國家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項目。
(三)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各地要認真落實省委編辦、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建立編制周轉池制度實施方案》,確保2020年底前完成普通高中教職工編制核定工作,配齊配足教職工,適應選課走班教學需要。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擴大「三權統一」改革試點。根據生源變化情況,在縣域範圍內建立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年度動態調整機制,整合和盤活區域內、校際間教師資源。
通過校長教師交流和「走教」方式,切實解決普通高中教師學科結構性失衡問題,確保滿足實施高考綜合改革和普通高中新課程對教師配備的實際需要。改進教師培訓工作,整體提升教師的育人能力。
(四)規範普通高中辦學行為。進一步規範普通高中招生行為。嚴格按照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批准的招生計劃、範圍、標準和方式同步招生,嚴禁違規爭搶生源、「掐尖」招生、超範圍招生、超計劃招生和提前招生等。對存在超大班額的學校應減少招生計劃,保障起始年級班額不超過55人。
完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規範,按照國家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課程,開足課時。落實市、縣(市、區)監管責任,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強化教學常規管理。規範課後服務管理,嚴禁組織有償補課。
(五)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適應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深入推進適應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教育教學改革,完善選課走班教學管理機制,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改變單純以升學率評價教育質量的傾向,加快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
尊重學校主體地位,激發學校首創精神,科學定位發展方向,以創新培養模式為重點,以課程建設為核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求。堅持普職並重,鼓勵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促進普職融通。建立區域內優質學校對口幫扶貧困地區薄弱學校機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逐步縮小學校之間的辦學差距。支持規範民辦普通高中發展,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
四、組織保障
(一)切實加強領導。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強部門協調,把解決普通高中大班額作為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建立完善控制和消除大班額工作機制,科學制訂專項規劃年度實施計劃,明確目標任務、時間表和路線圖,強化各項措施落實落地。要採取「一校一策」的辦法,建立解決大班額工作檯帳,對大班額學校實行銷號管理,確保工作目標如期實現。
(二)加強宣傳引導。要通過多種方式,持續加大對控制和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工作的宣傳力度,通過多種途徑廣泛宣傳,適時向社會公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凝聚社會共識,營造良好氛圍。
(三)強化督導問責。把控制和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工作列入年度教育督導內容,作為對市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和縣(市、區)黨政領導幹部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考核的重要內容。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加強過程性督導,建立完善定期通報制度,對發現的問題要限期整改、強化問責。
附件:
1.分縣(市)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專項規劃年度實施計劃統計表
2.市級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專項規劃年度實施計劃匯總表
3.分縣(市)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規划進度表
2020年11月30日
(此件主動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