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沙化土地年均減1980平方公裡 提前實現全球退化土地零增長目標

2020-12-16 環球網

央視網消息:今天(6月17日)是第25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我國宣傳的主題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動綠色發展」。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受影響人口最多、風沙危害最重的國家。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舉措,成功遏制了荒漠化擴展的態勢。目前,全國沙化土地面積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裡,沙漠化治理實現逆轉。

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江家屯鄉的生態公園,記者看到,今年新移栽的一萬多畝樹木,鬱鬱蔥蔥,長勢良好。但是誰能想到,過去這裡曾經是內蒙古風沙南下北京的主要通道。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林業局楊紹飛說,過去我們這裡沙塵天氣一年有20多天,經過我們這些年不斷的造林、綠化治理,現在一年也就是不到5天,我們以前森林覆蓋率是不到百分之二十,現在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五十。

依靠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工程,沙漠化治理取得重大進展。在我國北方風沙線上,建設起一道喬灌草科學配置的綠色生態屏障。

央視記者施韶宇說,這裡是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毛烏素沙地的東北邊緣。過去這裡是一片沙漠,大家現在朝我指的那個方向看,那裡是一片沙丘,是當地專門留下來用來發展林沙產業的。那麼經過多年的治理,現在這裡已經被樹木所覆蓋,呈現一片綠色。

治理沙漠的過程,也是不斷摸索和試驗的過程。幾十年間,這裡先後種過沙柳、柳樹,楊樹。

內蒙古伊金霍洛旗林草局副局長趙海錄說,咱們這個柳樹和楊樹,就和當地老百姓說的一樣,就是一個抽水機,比較費水。後來改變以後呢,就種成樟子松,事實上樟子松它耐寒又耐旱,尤其是它省水耐旱。

科學而又因地制宜的植樹造林措施,推動防沙治沙穩步前行。最新統計顯示,我國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裡,轉變為目前的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裡,提前實現了聯合國提出的,到2030年實現全球退化土地零增長目標。

相關焦點

  • 中國實現荒漠化土地零增長(附中國荒漠化土地分布圖)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11日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多年來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已實現荒漠化土地零增長。作為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化擴展趨勢得到了有效控制劉東生說,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每年擴展1.04萬平方公裡,轉變為目前每年縮減2424平方公裡;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每年擴展3436平方公裡,轉變為每年縮減
  • 在乾旱的毛烏素沙地上,榆林市蹚出了一條現代沙化土地防治與利用之路
    >2 中國科學院區域可持續發展分析與模擬重點實驗室受沙化區域影響的脆弱區域是生態文明建設與區域減貧發展的難點與重點。土地沙化影響人類生存與可持續發展,是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障礙。我國土地沙化問題極其嚴峻,沙化土地面積為1.7212×106 km2,佔國土面積的17.93%,涉及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920個縣(旗、縣級市、區)。
  • 十省區成萬裡風沙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方案要求三年治理過半
    劉東生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我國沙化土地面積達172.12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17.93%,還有3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具有明顯沙化趨勢。我國北方10個重點省區沙化土地面積佔全國沙化土地總面積的95%以上,形成了一條西起塔裡木盆地、東至松嫩平原西部的萬裡風沙帶。
  • 遼寧省三年治理沙化土地20.62萬公頃
    從省林草局獲悉,2016年至2018年間,我省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20.62萬公頃,已完成國家下達我省「十三五」沙化土地治理任務的73.8%。據介紹,「十三五」以來,我省全面開展防沙治沙工作,沙區各級政府以生態建設工程為依託,以沙化土地治理為重點,積極開展植樹種草、封山(沙)育林和沙區植被保護等工作,土地沙化擴展趨勢得到遏制,沙化程度持續減輕,沙區生態狀況進一步改善。
  • 《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
    2005年與1996年相比,單位建設用地二、三產業產值從19.63萬元/公頃(1.31萬元/畝)增加到50萬元/公頃(3.33萬元/畝),增長了1.5倍。     ──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力度加大,總體上實現了建設佔用耕地的佔補平衡。
  • 報告說土地退化威脅著全球約五分之二人口的生計
    中國搜索訊聯合國框架下致力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機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26日發布報告說,人類活動導致的土地退化威脅著全球約五分之二人口的生計。報告說,土地退化的直接原因是農田和牧場等快速擴張和管理不可持續,深層原因則包括發達經濟體的高消費生活方式等。報告認為土地退化會導致生物多樣性嚴重退化,並給人類生存所需的食品、飲水和能源供給造成威脅。「土地退化至少給32億人的生活帶來負面影響,並且正在助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報告撰寫人之一、南非金山大學的羅伯特·斯科爾斯說。
  • 印度四分之一土地面臨沙化
    據路透社報導,雖然印度的土地面積佔全球總量的2%,但卻養育著全球17%的人口,同時印度土地過度使用和過度放牧現象嚴重。此外,該地區降雨模式也在發生變化,這些都加速了土地荒漠化。 印度環境、森林與氣候變化部長普拉卡什·雅瓦德卡爾(Prakash Javadekar)說:「土地正在變得貧瘠,功能也開始退化。
  • 中國十年淨增森林面積全球之最,為何「植樹造林」項目仍存爭議?
    中國年均淨增加最多聯合國糧農組織周二(7月21日)發布了202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的完整版本。報告顯示,過去十年,全球森林年均淨損失面積最大的十個國家為巴西、剛果民主共和國、印度尼西亞、安哥拉、坦尚尼亞、巴拉圭、緬甸、柬埔寨、玻利維亞和莫三比克。而同一時期森林面積年均淨增加最多的十個國家分別是中國、澳大利亞、印度、智利、越南、土耳其、美國、法國、義大利和羅馬尼亞。
  • 土地集約與騰籠換鳥——閔行開發區調研概況
    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全國所有工業開發區中,單位面積的企業利潤、上繳稅收和工業增加值均名列第一位。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下,今年1至6月,工業增加值和稅收仍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 中國北方四大沙地生態狀況改善 沙化土地持續減少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牧民超載養畜和自然氣候變化,渾善達克沙地面積一度擴張,薩如拉圖雅嘎查一帶草原逐漸沙化,風沙直逼北京。那時,廷·巴特爾在自家的5900多畝草場上養著200多隻羊。眼看草場一天天沙化,1998年他果斷把羊全部賣掉,換了40多頭牛來養,還將5900多畝草場劃分為9個區域,四季輪牧。
  • 土地資源遭受破壞,人類該如何去改善現狀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一、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受到人為或自然因素的幹擾,從而使土地改變了原有的內部結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土地退化的危害:土地退化的後果有糧食不安全、生產能力下降、人口大量的遷移等。
  • 退化、沙化、鹽漬化……固沙治鹼讓《狼圖騰》裡的草原「起死回生」
    他們發現烏拉蓋草原開展的退化草場改良、鹽漬化草地治理、沙化草地治理等多個生態治理項目,已經規模治理沙化草地近2萬畝。這一成果讓調研組眼前一亮。讓調研組眼前一亮的成果的背後是怎樣的治理模式?科技日報記者隨調研組進行了走訪。
  • 「十三五」助力中國「登頂」百年目標、實現千年...
    三是有助於實現主要指標相互平衡,更有利於實現節能減排等約束性指標。  四是有助於實現「兩個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前4年人均GDP年均增速為6.2%,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年均增速為6.5%c,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速為6.6%。
  • 中國荒漠化治理獲國際大獎 德媒:全球環境保護引領者
    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8月22日報導,根據世界未來委員會(WFC)網站消息,該機構頒發的「未來政策獎」主要旨在表彰世界上最佳的防治荒漠化與土地退化政策。2017年「未來政策獎」金獎得主是衣索比亞的提格雷州,原因是該地區倡導的資源節約型、以農業為主導的工業化政策,大規模群眾動員以及面向年輕人的土地政策。報導稱,2017年「未來政策獎」銀獎得主是兩個國家,分別是巴西和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