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名片|聊個「重口味」話題!養娃不易屎尿屁……

2020-12-16 閃電新聞

話說養娃不易……

所謂「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

孩子成長中的「重口味」話題,

爹媽說起來都是淚,

專家說起來都是乾貨……

家有「小屁孩」,每天都難免跟孩子的屎尿打交道。百毒不侵的寶媽寶爸們總是很想知道:通過「察顏觀色」,是否能夠捕捉到屎尿中潛藏著的健康信息呢?

當然可以!下面這些知識點,雖說帶著些「味兒」,但家長們掌握好了,就如同有了一支顯示孩子健康狀況的晴雨表,真能幫你做到有備無患。

糟糕!寶寶拉白色便便了

第一個知識點:什麼顏色的便便才是正常的?

黃色

無論是「小屁孩」還是大人,黃色大便才是正常的。

綠色

綠色大便不一定提示消化不良。食物由黃綠色膽汁消化後,經腸道吸收再變成黃色排出。如果大便排出太快,還沒來得及被腸道吸收,帶著膽汁的顏色出來,大便就會是綠色的。新生兒胎便因為含有膽汁,就是綠色的。母乳餵養的寶寶或者食用水解奶粉的寶寶,大便有時也是綠色的。當寶寶攝入過多的綠色食物時,大便也會是綠色的。另外,如果寶寶正在服用鐵劑,大便也可能是綠色的。

黑色

黑色大便一定有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因貧血服用鐵劑,或者吃了比較多的動物血,如豬血、鴨血等,大便也可能是黑色的。如果沒有上述情況,黑色大便就要考慮上消化道出血了。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重視,及時帶孩子就醫。

大便帶血

首先要確定看到的是血,寶寶飲食中如果含有紅色物質,如紅辣椒、紅心火龍果等,可能看起來像血,但其實不是血,就不用太擔心。如果排除了食物的影響,大便裡面混著血液,就要考慮下消化道出血。大便表面附著血液,可能提示肛裂。大便常常帶血絲,可能跟過敏有關。大便暗紅色,呈果醬樣,提示可能是腸套疊。這些情況都需要及時就醫。

白色

看到寶寶拉出白色大便,那一定要重視了。白色大便一般提示膽道梗阻,要及時就醫,耽誤不得。

哇塞!「吃胡蘿蔔拉胡蘿蔔」

第二個知識點:下面教大家根據寶寶大便的性狀,來判斷寶寶的健康狀況。

糊狀樣便、香蕉樣便

嬰兒的大便性狀一般是糊狀、不成形的。添加輔食後,大便中的水分減少,會慢慢成形,大便成腸道樣性狀,即香蕉樣便,就是正常性狀的大便了。

大便含「奶瓣」

大便中白色的顆粒狀物質俗稱「奶瓣」。「奶瓣」是指酪蛋白凝結物。當腸道不能完全吸收蛋白質時,「奶瓣」即排出。3個月前的寶寶,腸道功能還沒有那麼完善,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都可能因為不能完全吸收蛋白質而出現「奶瓣」,這是正常的。待寶寶腸道功能逐步完善,「奶瓣」情況就會減少。如果寶寶的大便中一直有「奶瓣」,同時寶寶的體重、身高增長緩慢,那就要接受進一步檢查了。

泡泡便

大便中如含有氣體,就會出現泡泡。寶寶喝奶的時候吸入大量空氣,出現泡泡大便就不奇怪了。如果是乳糖酶缺乏或乳糖不耐受的寶寶,也會出現泡泡大便。這是因為乳糖不能消化,在大腸內被發酵,容易產生氣體。如果寶寶生長發育正常,只是偶爾出現泡泡便,觀察就好。如果寶寶體重增長不良,大便泡泡多,請及時就醫。

大便含食物原型

就是大家通常說的「吃什麼拉什麼」。正常情況下見於輔食添加初期。添加塊狀食物時,寶寶沒有充分咀嚼,直接將食物吞咽下去,此時寶寶的胃腸消化功能還不完善,食物沒有被消化,就會出現「吃胡蘿蔔拉胡蘿蔔」情況。另外,寶寶的胃腸蠕動不同於成人,只要一吃東西就會蠕動,所以寶寶有時吃完就拉,甚至在吃東西的中途就拉,食物沒有足夠的時間消化,就會以食物原來的樣子排出。這個時候,需要注意少量逐步添加輔食,不能因大便含有食物原型,就不給寶寶吃了,還是要繼續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和胃腸消化功能。

兔子屎樣便

如果寶寶的大便呈兔子屎樣,一粒一粒的,那就代表大便幹硬了,同時伴有排便困難,提示便秘。便秘也要及時就醫。

水樣便

如果大便呈水樣,蛋黃湯樣,伴有次數增多,提示腹瀉,也需要就醫。

咋辦!五六天只進不出

第三個知識點:一天拉幾次算正常?

一般情況下,正常寶寶的大便多時一天2次~3次,少時2天~3天一次大便。但有的「小屁孩」,5天~6天才拉一次,更有的一天拉上個4次~5次。家長們心裡沒譜兒,但其實這些現象都可能是正常的。這與每個孩子的胃腸道功能不完善和吸收能力情況不同有關。

如果便便的顏色、性狀都沒有什麼問題,同時寶寶生長發育正常,一天幾次大便或者幾天一次大便都無需過分焦慮。

這裡要提示的是新生兒的胎便。一般胎便在孩子出生後24小時內就會排出。如果48小時還沒排出,請接受進一步的檢查,排除先天性巨結腸、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疾病。

新生兒一天拉幾次,還跟吃什麼關係重大。

①母乳餵養的寶寶:每日4次~5次,甚至7次~8次。添加輔食後,大便次數就會減少。

②吃奶粉的寶寶:排便次數較少,每天約1次~3次。

③混合餵養的寶寶:奶粉餵養的寶寶相差無幾,每天要排1次~3次。

揪心!尿布帶粉色是啥套路

了解了孩子便便的情況,下面再來看看「小屁孩」的尿又在提示什麼信息呢?

1.淡黃色:正常人的尿液呈淡黃色。

2.深黃色:當水攝入少時,尿會變成深黃色。當服用某些食物如胡蘿蔔,某些藥物如維生素B時,尿液也可能是深黃色。如果患有肝臟疾病,如肝炎、黃疸等,尿液也是深黃色。

3.尿布帶粉色:寶寶的尿布上有粉色,往往是尿中的尿酸結晶形成的,這時一般無需擔心。

4.尿布上帶血:新生女寶寶尿布上可能有血跡,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這主要是孕期母體雌激素進入胎兒體內,出生後突然中斷引起的「假月經」。另外,如果孩子有尿布疹,也會使尿布上帶血。

5.紅色尿:首先要確認紅色是血。當攝入藥物如鐵劑或者吃了紅心火龍果時,尿液也可能是紅色的。如果排除了食物或藥物影響,那就要考慮血尿,一定要及時就醫。

6.白色尿:尿液中磷酸鈣、草酸鈣、碳酸鈣等含鈣物形成沉澱物,就會出現白色尿。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多見於寒冷季節,多喝溫水可消除。如果尿呈明顯乳白色,伴有泡泡,同時孩子出現發熱,要考慮泌尿系疾病。

正常尿液的氣味大家都了解,如果寶寶的尿液有老鼠尿臭的味道,可能是苯丙酮尿症,請及時就醫。

作者:健康中國醫者名片項目入駐醫師、江西省兒童醫院兒保科 洪燕

審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安徽省兒童醫院主任醫師 陳雨青

策劃:譚嘉

編輯:餘運西

相關焦點

  • 英語中的屎尿屁(下)
    上次我們聽Ismo聊了shit,還有印象嗎?複習戳:英語中的屎尿屁(上)今天我們來看看他另一個脫口秀,了解一下英語中最複雜、最難學的一個單詞——ass。有點像中文裡說的"快個屁"。 kiss one's ass= flatter sb 拍馬屁除了屁股,屎尿屁中的"屁"更多指放屁,可以用下面這些表達方式:fartbreak windblow off
  • 不要再嫌棄孩子出口就是「屎尿屁」,正確引導很重要
    3-5歲的孩子,基本上每個孩子都有那麼一段時間,出口就是「屎尿屁」,「屎尿屁」在大人看來像髒話,也有點沒禮貌。可是孩子總有這麼一段時間,沉迷於「屎尿屁」,樂此不疲。 不管唱的什麼歌,娃都能跟屎尿屁聯繫在一起。
  • 屁股》用「屎尿屁」的形式,讓孩子感受「重口味」的樂趣
    除此外,他還特別喜歡放一連串的響屁,感覺是憋了很久似的,一放就是一連串,他自己聽到還特別開心,對著身邊的人笑得咯咯響的即使是這樣,很多媽媽還是覺得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特別是關於「屎屁尿」等問題,那麼想要讓孩子正確認識這個時期,客觀看待這個敏感期,家長可以選擇合適的繪本教育,通過繪本教育讓孩子認識到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不用自此為恥。
  • 全世界孩子都愛屎尿屁,你家娃要的屎尿屁繪本清單來了
    他們的共同話題只有一個——屎尿屁。沒錯,即便孩子上了小學,即使都讀到三四年級了,依然對屎尿屁那麼沉迷。我親眼看到8歲的嘟嘟,連續一個多小時講各種自編的放屁故事不帶重複,而旁邊的小弟小妹負責大笑和崇拜。全世界孩子都愛屎尿屁,這沒什麼丟臉的。我們小時候可能比我們的孩子說得更多。孩子們正是在不斷認識、探索自己的身體的過程中,學會了掌控自己的身體,並獲得了更多的心理能量。
  • 孩子滿嘴「屎尿屁」,竟然傳遞出這麼重要的信號
    孩子在3歲左右,開始對「屎尿屁」非常感興趣,「屎尿屁」的話每天都掛在嘴邊,很多家長為此而苦惱,認為孩子不文明。甚至對孩子採取暴力,以達到讓孩子改正的目的。其實,孩子對「屎尿屁」的熱衷,那是全世界孩子都會經歷過的,父母們大可不必為此焦慮,這是他們「汙言穢語」敏感期,因為這些能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力量。
  • 寶寶屎尿屁那些奇葩事!
    作者:寶寶知道萱萱麻麻據說文藝女青年是種病,生個娃就好了生完娃後,婚前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公舉天天跟寶寶的屎尿屁打交道,立馬清新脫俗不起來,掉到凡間變成已婚孩兒媽。已婚孩兒媽歡樂很多,小孩兒之所以叫小屁孩兒肯定跟他們屎尿屁特多有關係!關於娃的屎尿屁,你是否遇到以下事件?
  • 推開「屎尿屁」的神奇大門
    今年剛四歲的寶寶,突然對「屎尿屁」超乎尋常的熱愛,經常說出帶著味道的「屎尿屁」童言:「媽媽,這巧克力冰淇淋好像一坨屎。」除了經常滿嘴「屎尿屁」外,他還喜歡蹲在馬桶旁邊觀察自己便便,甚至假裝用手接住剛放的一坨屁。對於兒子興趣盎然提及「屎尿屁」的行為,作為媽媽的我一度感到尷尬,也在想是否需要去改變這種不雅的言行?
  • 讓孩子覺得好玩又好笑的屎尿屁繪本
    都說孩子喜歡屎尿屁,唉,大人何嘗不是呢?只不過更隱蔽和更重口味了,不信?要是把周星馳和金凱瑞的早期的喜酒影片中的屎尿屁給去了,看看還好笑不?對於孩童來說,屎尿屁是源自隱私處,又被成人世界遮掩的物質,是自己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的特殊物質,一旦發現,就愛不釋手。像我們70後、80後的爸爸們誰小時候沒有玩過尿尿huo爛泥呢?德國繪本大師埃布魯赫估計也玩過,否則怎麼能創作出把屎粑粑拉到了腦袋上的故事呢偏偏孩子們讀這書愛不釋手!
  • 如廁訓練繪本推薦——寶寶最愛看的「屎尿屁」系列
    那今天呢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有關如廁訓練的繪本推薦——「屎尿屁」。為什麼說這是孩子這個時期最愛看的繪本呢?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給了我們答案:弗洛伊德在研究人的性心理發展中,將個體的生長發展分為五個時期,分別是口唇期、肛門期、生殖器期、潛伏期和生殖期,其中1-3歲的寶寶處於肛門期,3-5歲處於生殖器期,所以處於這個時期的寶寶會對屎尿屁產生濃烈的興趣。因為孩子會通過肛門控制排洩產生成就感,同時在排洩過程中也會得到快樂和滿足,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喜歡憋大小便的原因。
  • 尿屎屁是什麼味道?
    尿屎屁是什麼味道?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博士 好奇博士 來自專輯好奇博士の人體奧秘附錄1:告訴你個悲慘的消息
  • 夫妻之間想要跨越屎尿屁的坎,做到三個點,就不會覺得難為情
    但是新婚夫婦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關於屎尿屁的問題,難以和對方啟齒,有時候會覺得不好意思所以很容易憋得內傷。一、人有三急不必難為情首先說一下屎尿屁難為情的就是憋,害怕給對面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會憋著,其實憋著會給身體帶來不小的危害。
  • 當媽的修行 從「屎屁尿」的那些事兒開始
    有句流傳最廣用來形容養孩子辛苦的話叫「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我很早就知道照顧嬰兒的麻煩,但真的自己面對這些事的時候,還是震驚了一把。嬰兒不是自理能力差,是完全沒有自理能力。軟踏踏的一團小肉球,不能說話不能動彈,屎屁尿隨時隨地想來就來,而且頻率很高。我記得彩虹醬剛出生的第一個月,一天能用掉五六個尿不溼,每隔2個小時要餵一次奶。
  • 試試這些「屎尿屁」繪本吧
    試試這些「屎尿屁」繪本吧 尹琳 2018-09-30 09:44 來源:澎湃新聞
  • 書單|為什麼孩子都喜歡「屎尿屁」?哈哈哈哈哈
    布穀老師:「屎尿屁」三句話不離口的孩子,通常是進入了汙言穢語敏感期。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對性心理個體發展劃分成了5個階段,其中3-6歲便是第三階段的生殖器期。這個階段孩子的興趣在於生殖器,喜歡撫摸或顯露生殖器並有性慾幻想,不過表現形式與成人有所不同,這個時期的孩子「所有的排洩都是快感」,非常鍾愛「屎尿屁」。所以,出口就能成髒的3-6歲,也被稱為汙言穢語敏感期(詛咒敏感期)了!
  • 屎尿屁故事深藏著身體認知和自我保護知識,你可以這樣講給孩子聽
    「媽媽連著放了個連環屁」……這樣的狀況在家還好,畢竟都是家人,可是晨晨出門散步的時候也會對別人的放屁同樣感興趣,時常「童言無忌」的讓別人紅著臉下不來臺。小美找我求助:「晨晨這樣的狀況家長應該怎麼引導?」美國心理學家艾裡克森將人的心理發展劃分為了八個階段,這些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
  • 人前小仙女,人後聞娃屁,寶寶屁裡藏著健康小秘密
    自從有了娃,日常生活中必然離不開屎尿屁。臭歸臭,噁心歸噁心,酸爽歸酸爽,屎尿屁都是娃健康的晴雨表,都是我們必須了解的必修課啊。 歪個樓,小南有幾個朋友,人前西裝革履的金融精英男,一說起娃的屎尿屁,頭頭是道,一看就沒少帶娃,表揚表揚。 屎和尿已經說過太多次了,這次就讓屁多刷刷存在感。 相比看得見摸得著的屎和尿,屁看不見摸不著的,確實只能靠聞。
  • 屁股》用繪本幫孩子了解「屎尿屁」的秘密所在
    全世界的繪本大師都在為「屎尿屁」敏感期的寶寶提供認知和解決方案,今天我們就為大家精選了兩本關於「屎尿屁」主題的繪本,但願它能幫孩子揭開「屎尿屁」的神秘面紗。一、《呀!每個屁股上都有個洞,它的作用是排出動物吃下的食物所形成的便便和屁。屁股有不同的大小和顏色。小寶寶的屁股軟軟的、小小的,非常可愛,即使是新生嬰兒,他們的屁股也可以放屁和拉便便。
  • 和樂課程 | 幼兒園裡的「屎尿屁」
    屎尿屁,不登大雅之堂,它是成人眼裡的禁忌,可是,孩子們對「屎尿屁」的話題卻樂此不疲,它是小班孩子入園適應期內心的小秘密,它是家長對孩子入園一千個不放心的理由之一,它是孩子們身體裡透露出來的「語言」,更是小事背後隱藏的大問題。開學前,小班年級組發放了幼兒基本信息調查表。
  • 憋回去的屎屁尿,去哪了?經常憋尿、憋屁、憋屎,有什麼危害?
    放屁、排尿、排便都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憋過其中一個,比如說在電梯裡突然想放屁了,可能很多人都會憋屁;坐長途大巴車時,突然尿意便意襲來,也只好忍著,到目的地再解決,但真正等到沒人時或到目的地之後,就不想放屁了,便意也被憋了回去。
  • 老人喜歡給娃「把屎把尿」,年輕父母要及時阻止,不然孩子很受傷
    文|秘籍君許多新手爸媽,因為初為人父人母,帶孩子沒經驗,都會請家裡老人幫忙帶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寶爸寶媽看見老人給孩子把屎把尿,可能就自然而然地默認這種傳統的育兒方式,但是你知道這樣做的危害嗎?前不久,我在網上看到一個案例,說的是一個月齡3個月的寶寶哭鬧得厲害,下身活動不自然,家裡人怎麼哄都沒有用,最後送醫院檢查,醫生說孩子的髖關節出現問題,初步推斷就是把屎把尿引起的。可見,其實傳承了多年的育兒方式,不一定靠譜。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中國式「把屎把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