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幼兒發育遲緩的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隨處可見,比如
寶寶到2歲了還不會說話
走路總是磕磕絆絆
3歲了說話口吃結巴等等
如何判斷兒童發育遲緩?造成兒童發育遲緩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自然過程,有的因遺傳因素,還有的則屬疾病。所以,媽媽在發現寶寶在體格、運動、語言或智力某一方面出現異常時,一定要及時了解原因。
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一切不利於兒童生長發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其發育,從而造成兒童的生長發育遲緩。
生長發育遲緩的三個主要表現:體格發育、運動發育及智力發育遲緩
1、語言發育遲緩:語言掌握緩慢。開始說話後,比其他正常兒童發展慢或出現停滯。語言技能較低。伴有經常張口、伸舌、流涎、磨牙,雙眼無神,經常出現無意識的表情或動作。
2、體格發育遲緩:與同齡兒童相比,身高、體重、頭圍都偏低,不符合正常寶寶的發育指標。
3、智力發育遲緩:入學以後,出現學習困難,領悟力低,分析綜合能力欠缺,思維較簡單,有社交障礙,常表現為溫馴,缺乏主見,對環境變化缺乏應付能力。
都說大腦是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動,包括語言、運動、聽覺、視覺、情感等。一旦大腦發育出現問題極大可能會出現各種不良反應。
其實從平常的生活中家長們都可以了解到小兒的腦部發育是否正常,患有腦部發育遲緩的小兒一般都比同年的小兒發育得比較慢,說話、平常的動作都會有所體現出來。腦發育遲緩有哪些可見的症狀?
1、牙齒發育障礙:腦發育遲緩兒童牙齒多數發育不良,牙齒質地疏鬆、易折、易蛀,各種牙病的發生率高於正常寶寶。
2、癲癇:約有39%—50%的腦發育遲緩兒童由於大腦內的固定病灶而誘發癲癇,智力重度低下的寶寶癲癇的發生率尤其突出。
3、口面功能障礙:一部分腦發育遲緩兒童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現明顯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從而導致寶寶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
4、生長發育障礙:一部分輕型腦發育遲緩兒童生長發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數的腦發育遲緩兒童都比同年齡的正常寶寶個子長得矮小,生長發育顯得落後。
5、姿勢障礙:腦發育遲緩兒童身體的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在運動時或靜止時姿勢彆扭,左右兩側不對稱等。
早產兒大腦發育不良嚴重阻礙著患兒的健康成長,家長們要注意做好腦發育不良患兒的護理,幫助患兒更好的恢復身體健康。有哪些早產兒護理是媽媽必須掌握的?
1、注意保暖:
室內溫度在20~25℃,被窩的溫度在30~32℃,房間要經常開窗通空氣。換尿布時動作要快,不要涼著寶寶。體重低於2.5千克時,不要洗澡,可用核桃油每2~3天擦擦嬰兒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皺褶處。
2、精心餵養:
早產兒體重增長快,營養供給要及時,最好是母乳餵養。吃奶量可根據寶寶的體重來確定,一般說來,每千克體重每天需要150~180毫升,2.5千克重的嬰兒每天餵350~450毫升就可以了
3、防止感染:
儘量不要讓其他人走進早產兒的房間,也不要把寶寶抱給外來的親戚鄰居看。給寶寶餵奶或做其他事情時,要換上乾淨清潔的衣服,洗淨雙手。
4、保持安靜:
早產兒的居室要保持安靜、清潔,進入早產兒的房間動作要輕柔,換尿布、餵奶也要非常輕柔、敏捷地進行,不能大聲喧譁,或弄出其他刺耳的響聲,以免驚嚇嬰兒。
智力發育遲緩就是寶寶的智力發育明顯低下於正常寶寶,出現智力發育遲緩的寶寶的學習能力和反應能力都要低於尋常的寶寶,給他們將來的正常生活和學習造成了困擾。
寶寶智力發育是需要充足的營養。研究證明:人腦細胞分裂高峰之一即是出生後的一個短時期。
我國神經生理學專家指出:人腦神經細胞的數目在出生後6個月內還在繼續增加。人腦細胞增加必需有蛋白質、核酸以及一些輔助營養素的充分供應。嬰幼兒時期是關鍵時期,嬰兒在產前或產後7 個月內的營養十分重要。在這個時期,如果缺少營養,腦細胞的數目就會減少,智力的發育就要受到限制,甚至低能。
新生寶寶成長過程中需要長期吸收的營養成分
1、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是大腦的唯一能量來源,是維持腦細胞正常功能的基礎,而碳水化合物則是葡萄糖的最主要供應者。
2、蛋白質:
佔腦重的30%左右,是人類智力活動的物質基礎。
3、脂肪:
可促進機體對有益於大腦發育的維生素A、維生素E等脂溶*維生素的吸收。尤其是其中的卵磷脂可促進神經系統發育,並可增強寶寶記憶力。
4、DHA:
對大腦和視網膜發育都非常重要。
5、鐵、
膽鹼:有助於提升寶寶記憶力。
6、鋅:
大腦中含量最高的金屬離子,對提升寶寶記憶力和促進語言發育有一定幫助。
7、維生素E:
保護大腦細胞膜的完整,還能防止不飽和脂肪酸的過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