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發育遲緩,尤其腦發育,父母該做哪些?

2020-12-19 騰訊網

其實幼兒發育遲緩的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隨處可見,比如

寶寶到2歲了還不會說話

走路總是磕磕絆絆

3歲了說話口吃結巴等等

如何判斷兒童發育遲緩?造成兒童發育遲緩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自然過程,有的因遺傳因素,還有的則屬疾病。所以,媽媽在發現寶寶在體格、運動、語言或智力某一方面出現異常時,一定要及時了解原因。

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一切不利於兒童生長發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其發育,從而造成兒童的生長發育遲緩。

生長發育遲緩的三個主要表現:體格發育、運動發育及智力發育遲緩

1、語言發育遲緩:語言掌握緩慢。開始說話後,比其他正常兒童發展慢或出現停滯。語言技能較低。伴有經常張口、伸舌、流涎、磨牙,雙眼無神,經常出現無意識的表情或動作。

2、體格發育遲緩:與同齡兒童相比,身高、體重、頭圍都偏低,不符合正常寶寶的發育指標。

3、智力發育遲緩:入學以後,出現學習困難,領悟力低,分析綜合能力欠缺,思維較簡單,有社交障礙,常表現為溫馴,缺乏主見,對環境變化缺乏應付能力。

都說大腦是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動,包括語言、運動、聽覺、視覺、情感等。一旦大腦發育出現問題極大可能會出現各種不良反應。

其實從平常的生活中家長們都可以了解到小兒的腦部發育是否正常,患有腦部發育遲緩的小兒一般都比同年的小兒發育得比較慢,說話、平常的動作都會有所體現出來。腦發育遲緩有哪些可見的症狀?

1、牙齒發育障礙:腦發育遲緩兒童牙齒多數發育不良,牙齒質地疏鬆、易折、易蛀,各種牙病的發生率高於正常寶寶。

2、癲癇:約有39%—50%的腦發育遲緩兒童由於大腦內的固定病灶而誘發癲癇,智力重度低下的寶寶癲癇的發生率尤其突出。

3、口面功能障礙:一部分腦發育遲緩兒童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現明顯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從而導致寶寶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

4、生長發育障礙:一部分輕型腦發育遲緩兒童生長發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數的腦發育遲緩兒童都比同年齡的正常寶寶個子長得矮小,生長發育顯得落後。

5、姿勢障礙:腦發育遲緩兒童身體的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在運動時或靜止時姿勢彆扭,左右兩側不對稱等。

早產兒大腦發育不良嚴重阻礙著患兒的健康成長,家長們要注意做好腦發育不良患兒的護理,幫助患兒更好的恢復身體健康。有哪些早產兒護理是媽媽必須掌握的?

1、注意保暖:

室內溫度在20~25℃,被窩的溫度在30~32℃,房間要經常開窗通空氣。換尿布時動作要快,不要涼著寶寶。體重低於2.5千克時,不要洗澡,可用核桃油每2~3天擦擦嬰兒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皺褶處。

2、精心餵養:

早產兒體重增長快,營養供給要及時,最好是母乳餵養。吃奶量可根據寶寶的體重來確定,一般說來,每千克體重每天需要150~180毫升,2.5千克重的嬰兒每天餵350~450毫升就可以了

3、防止感染:

儘量不要讓其他人走進早產兒的房間,也不要把寶寶抱給外來的親戚鄰居看。給寶寶餵奶或做其他事情時,要換上乾淨清潔的衣服,洗淨雙手。

4、保持安靜:

早產兒的居室要保持安靜、清潔,進入早產兒的房間動作要輕柔,換尿布、餵奶也要非常輕柔、敏捷地進行,不能大聲喧譁,或弄出其他刺耳的響聲,以免驚嚇嬰兒。

智力發育遲緩就是寶寶的智力發育明顯低下於正常寶寶,出現智力發育遲緩的寶寶的學習能力和反應能力都要低於尋常的寶寶,給他們將來的正常生活和學習造成了困擾。

寶寶智力發育是需要充足的營養。研究證明:人腦細胞分裂高峰之一即是出生後的一個短時期。

我國神經生理學專家指出:人腦神經細胞的數目在出生後6個月內還在繼續增加。人腦細胞增加必需有蛋白質、核酸以及一些輔助營養素的充分供應。嬰幼兒時期是關鍵時期,嬰兒在產前或產後7 個月內的營養十分重要。在這個時期,如果缺少營養,腦細胞的數目就會減少,智力的發育就要受到限制,甚至低能。

新生寶寶成長過程中需要長期吸收的營養成分

1、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是大腦的唯一能量來源,是維持腦細胞正常功能的基礎,而碳水化合物則是葡萄糖的最主要供應者。

2、蛋白質:

佔腦重的30%左右,是人類智力活動的物質基礎。

3、脂肪:

可促進機體對有益於大腦發育的維生素A、維生素E等脂溶*維生素的吸收。尤其是其中的卵磷脂可促進神經系統發育,並可增強寶寶記憶力。

4、DHA:

對大腦和視網膜發育都非常重要。

5、鐵、

膽鹼:有助於提升寶寶記憶力。

6、鋅:

大腦中含量最高的金屬離子,對提升寶寶記憶力和促進語言發育有一定幫助。

7、維生素E:

保護大腦細胞膜的完整,還能防止不飽和脂肪酸的過氧化。

相關焦點

  • 詳細嬰幼兒發育遲緩的表現症狀?發育遲緩和自閉症的區別有哪些?
    「孩子不說話、不對視、不回應……」很多家長想弄明白,這些情況是普通的發育遲緩還是自閉症?以及二者之間有哪些區別。發育遲緩是一個大名詞,它包含自閉症、運動障礙、智力障礙、社交障礙以及其他發育落後。我們先來看看發育遲緩有哪些表現嬰幼兒發育遲緩有多種不同的類型,可能發生在以下方面:語言或言語、口語;
  • 寶寶發育遲緩怎麼辦 發育遲緩的症狀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做一些抬頭的訓練,如果沒有效果,要立即帶去醫院檢查,詢問醫生原因,儘早發現問題,及時治療。不正常的哭聲對於還不能用語言和肢體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的嬰幼兒來說,哭聲是他們唯一向外界尋求幫助的途徑。因此發現孩子哭聲異常時,多半有發育問題。
  • 千算萬算,語言發育遲緩還是發生了,沒主動出擊的父母該怎麼辦?
    觀察有方向 判斷有依據作為父母,尤其是新手父母,有必要在孩子進入語言發育期前便掌握足夠的語言知識,做到有備無患。個體之間的差異雖然存在,但「主線任務」幾乎是相同的,大多數嬰幼兒的語言發育特點也都很相似,並不會出現太大的異常。
  • 兒童發育遲緩 需要做哪些專項檢查?
    5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現患率約為1%-3%,美國兒科學會(AAP)近些年調查顯示發生率為12%-16%,其發生除與遺傳、圍產期等生物因素有關外,與兒童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也密切相關。因此家長在兒童發育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兒童的生長發育情況,如智力﹑身高﹑體重﹑第二性徵等,並定期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做健康檢查。
  • 兒童發育遲緩要做哪些檢查?
    核心提示: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主要包括體格發育落後、運動發育落後、語言發育落後、 智力發育落後;、心理發展落後等,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身材矮小、智力障礙、第二性徵不發育等。因此家長在兒童發育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兒童的生長發育情況,如智力﹑身高﹑體重﹑第二性徵等,並定期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做健康檢查。
  • 寶寶語言發育遲緩可能是大腦發育不足,父母重點補充五類營養
    和語言發育遲緩幼兒時期是人體生長發育最快時期,體重、身高都在迅速增加,寶寶出生5個月時,體重會迅速增加到剛出生時的2倍,身高平均每個月要增長2.5釐米,12個月的時候,體重會增加到出生時的3倍,身高為出生時的1.5倍。
  • 嬰幼兒生長發育系列:嬰幼兒運動發展遲緩的早期訓練
    大家好,歡迎收看第四十五期心智播報 本期的內容是: 嬰幼兒生長發育系列:嬰幼兒運動發展遲緩的早期訓練 運動發展遲緩指運動發展明顯滯後於裡程碑,是嬰幼兒發育障礙性疾病最常見的表現。
  • 研究表明嬰幼兒玩手機或致語言發育遲緩
    不少父母發現手機、iPad、電子遊戲機是哄娃利器,但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六個月至兩歲大的嬰幼兒接觸這類帶屏幕的電子設備越多,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風險越高。多倫多兒童醫院研究人員徵募了近900名父母和嬰幼兒,讓父母報告自家寶寶18個月大時使用手機等帶屏幕電子設備的時間,以分鐘計,之後又評估嬰幼兒18個月大時的語言發育水平,比如是否會發出聲音或單詞吸引他人注意或尋求幫助,是否會說短語,知道多少詞彙等。結果顯示,20%的寶寶平均一天接觸手機等設備28分鐘。研究人員發現,每日接觸手機時間每增加30分鐘,寶寶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風險增加49%。
  • 發育遲緩是什麼 發育遲緩的原因有哪些
    但是等到孩子過了幾歲之後,卻會發現有些寶寶智力發育比其他小朋友晚很多,甚至有些小兒智力低下。那麼導致精神發育遲緩的原因有哪些呢?發育遲緩是什麼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太差過程中出現速度預約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好轉現象,發病率在6~8%之間。通稱為「生長發育」,或把「發育」一詞代替「生長發育」,有時也代替「生長」,但在心理學上發育常稱為「發展」。
  • 哪些情況需警惕兒童神經心理髮育遲緩?
    對於寶寶的生長發育,粑粑麻麻們往往更關注身高、體重是不是正常,做兒童保健體檢時經常會問醫生:「我家寶寶是不是偏瘦啊?是不是矮了點?」
  • 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有哪些表現,值得父母警惕?
    事實上,老人口中所說的 「貴人語遲」≠語言發育遲緩,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正常發育水平的一種語言問題,主要出現於兒童語言發育的早期。很顯然,貴人語遲並不具有這樣的表現。
  • 什麼是發育遲緩和全面性發育遲緩?
    下面就來講一下:什麼是發育遲緩和全面性發育遲緩!發育遲緩是指嬰幼兒運動、語言或認知中有1項標誌性的發育指標落後於相應年齡段應有的水平。全面性發育遲緩是指嬰幼兒運動、語言或認知中有2項或2項以上標誌性的發育指標、裡程碑(如坐、站、走和語言等)沒有達到相應年齡段應有的水平。
  • 孩子是發育遲緩的表現有什麼?
    許多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因為缺乏各類維生素和礦物質而對身體造成影響,最擔心的就是發育遲緩。其實大部分的擔心都是多慮,孩子只要餵養充足,通常是不會發育遲緩的,那麼身體發育遲緩的寶寶跡象又有哪些呢?
  • 孩子發育遲緩父母該怎麼辦?
    兒童發育遲緩是不少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也是很多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問題,今天這篇文章太原天使兒童醫院就為家長朋友們介紹下。如果孩子遇上發育遲緩的問題該怎麼辦? 首先通過病史、體格和化驗檢查,根據詳細的資料和化驗結果,綜合分析,判斷造成孩子發育遲緩的原因,在確定治療原則。
  • 小兒推拿李波:哪些會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語遲可以推拿嗎?
    小兒推拿李波:哪些會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語遲可以推拿嗎? 小兒推拿李波:哪些會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語遲可以推拿嗎?2-3歲是語言發展關鍵期如果這個階段,父母過於溺愛,忽視對孩子語言方面的引導,則會「完美避開」這個時期,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
  • 什麼是發育遲緩? 揭秘發育遲緩是什麼病
    重慶北大陽光兒童醫院發育遲緩專家盧以紅主任介紹,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發病率在6%~8%之間。在正常的內外環境下兒童能夠正常發育,一切不利於兒童生長發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其發育,從而造成兒童的生長發育遲緩。
  • 寶寶體格發育的標準,哪些現象提示體格發育遲緩?
    出去逛公園總能聽見有些家長念叨:「誰誰家的寶寶,個子高身體壯實,自己家的寶寶卻比較瘦小;誰誰家的寶寶,一歲就學會走路,自己家的還不會......」言辭裡面飽含了擔憂,總感覺自己家的寶寶是不是發育有點遲緩?
  • 語言發育遲緩:父母疑惑於孩子越來越差的語言能力
    但成長又不該如此,我們想像中的成長應該是各方面都有著很大的進步,比如站在舞臺上暢所欲言,在網絡上揮斥方遒。可是時代的變化的確讓很多人越發覺得自己與這個時代越來越無法適應,他們茫然地看著這個急劇變化的社會,不知道該用什麼語言去表達。各種新興名詞和網絡熱詞的層出不窮讓很多人開始懷疑自己還會不會說話,其實說話還是會說,但不清楚網絡熱詞也是真不清楚。
  • 研究證明:嬰幼兒玩手機或致語言功能發育遲緩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媒援引美國CNN電視臺5月13日報導,加拿大研究人員4日發表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嬰幼兒玩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時間越長,越可能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根據公布調查結果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稱,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掌上遊戲機等的時間越長,語言發育遲緩的可能性越大。
  • 所以語言發育遲緩會消失的對不對?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各位家長回憶一下自己有沒有在某時某刻懷疑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我想這個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俗話說關心則亂,在把所有愛都給了孩子的父母心中,寶貝的健康與否是他們最關注的問題。孩子晚翻幾天身、少吃幾口奶、睡覺時間太長、晚說幾天話……但凡孩子有一點貌似不正常的地方,父母就成天提心弔膽的,生怕一個幹預不到位導致孩子以後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