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古代祭祀禮儀的名稱,你會念幾個?

2020-12-22 中華神秘文化

祭祀,是華夏典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起源很早,遠至上古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就已進行祭祀活動,留下了不少這方面的遺蹟;甲骨文卜辭和大量先秦史料則保存了有關古代祭祀活動的文字;《詩經》中《大雅》一部分和《頌》,幾乎都是表現各種祭祀的詩篇。

從天神、地祇、人神到祖先,古人祭祀的對象很多,禮儀繁複,種類多樣。中國作為「禮儀之邦」,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傳統基礎的。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了解一下這些祭祀禮儀——作為華夏子孫,對這些祭祀禮儀的名稱,你能念得出幾個?能念對五個以上的請留言,神秘君給你點個讚,全部都能念對的,那絕對絕對不是一般人!

封禪

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禮。在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稱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闢場以祭地,報地之功稱禪。[fēng shàn]

礿

春祭名,古代宗廟四時祭之首。古人認為,四季調順,五穀豐登要靠祖神的庇佑,故四時祭均在各季度的頭月進行,把最時新的農產品拿出來薦獻祖神。周朝以後春祭不再叫礿,而改稱祠。[yuè]

夏祭名,古代宗廟四時祭之一。[dì]

秋祭名,古代宗廟四時祭之一。[cháng]

冬祭名,古代宗廟四時祭之一。[zhēng]

祭祀名。旅祭通過向神靈陳述祭祀的情由或目的,以求神靈滿足祭者的心願。[lǚ]

野祭名。古人認為天神難以直接接納祭祀物品,於是在野外架樹枝幹柴,置各種祭品於其上,然後點火焚燒,使煙氣上達於天,供天神享用。這樣的祭祀方法叫禋。[yīn]

向鬼神供獻祭品的祭祀。據《禮記·王制》記載,士大夫的宗廟祭祀,有田獵之物則進獻獵獲物,沒有的話,獻當時新產的農作物,叫做薦。[jiàn]

遠古帝王以酒祭奠神主的祭禮。商周時君主行祼祭,要在神主——屍的面前鋪上白茅,用圭瓚斟酒獻給屍,然後由屍將酒灑瀝在茅上,以象徵神飲酒。[guàn]

向鬼神進獻食物的祭祀。[xiǎng]

又叫瘞薶,埋祭品以祭土地。瘞祭在商周時是天子諸侯的重要祭祀禮儀。它反映了古人對土地的崇拜,企望用祭品來博取地神的歡心和庇佑。[yì]

宮室器物新成時,用牲血塗抹建造物以祭祀神靈。[xìn]

古代田獵或戰爭結束時將士們將獵獲物獻給公家的獻神儀式,也叫「獻禽」、「獻獲」。[mà]

祭祀日月星辰山川諸神的儀式,屬弭災類祭祀,意在祈求神明保佑,攘除各種自然災害。[yíng]

又稱大蜡,漢以後稱臘。古人認為一年的收成得益於各種神靈的助佑,故每年十二月為報饗神明,舉行一次盛大的合祭萬物之神的活動,該活動便稱為蠟。[zhà]

古代天旱求雨的祭祀,雩祭的對象主要為山川百源。每年孟夏天旱時便舉行雩禮,以感動天地山川之神,普降甘霖,弭災佑民。[yú]

用於驅趕鬼魅,消弭瘟疫的祭祀活動。古時儺祭分為三種:一為有所疫則有所儺,一為驅趕基地陰府之野鬼舉行的專門儺祭,一為最常見的季節性「時儺」。[nuó]

祓禊

男女青年暮春三月到河中洗浴(或在家用香草煮湯沐浴),以除去不祥的祭祀古俗。[fú][xì]

相關焦點

  • 中學生該知道的中國古代禮儀:祭祀祖先,十二生肖,兄弟排行等
    祭祀祖先,十二生肖,兄弟排行,進退揖讓……這些都可能成為考試內容。這些最基本傳統的古代禮儀,是我們每個人應當知道的,當然也是初高中備考中要注意的。古代貴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後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構成男子字的全稱,如伯禽父、仲尼父、叔興父等。生辰八字: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各有天幹、地支相配,每項兩個字,四項共八個字。根據這八個字,可推算出一個人的命運。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
  • 古代通神媒介:祭祀的禮儀符號——祭品(下)
    讓我們接上之前的文章,繼續來了解一下古代通神媒介:祭祀的禮儀符號——祭品,在選擇祭牲的價值標準中,與祭牲毛色同等重要的是祭牲的體質。這些都是表示對「天」以下的各種神抵較下一等的敬意,同時也因祭品犧牲的稍加烹煮而表示其關係的較為密切,與不問世俗事的天帝有所差別。而供祖宗的祭品。則不但要煮熟,有時還加以調味,這都明白表示祖宗與其他神靈有異,屬於「自家人」的範疇,所以完全以家常之禮待之,敬意中帶有親暱之情。
  • 中華古代民俗:古代政治禮儀-宗廟祭祀
    在古代,最宏大、最重要的典禮及其建築,都與祭祀有著密切的聯繫。按《周禮》記載,祭祀的對象天神曰祀,地祇曰祭,宗廟曰享。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物。人們在陽間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它是供奉歷朝歷代帝王牌位、舉行祭祀的地方。
  •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你知道古代有哪些禮儀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範,中國向來被稱為「禮儀之邦」。那在古代都有哪些禮儀嗎?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 2019山東事業單位備考:古代禮儀二三事
    下面為大家分享2019山東事業單位備考:古代禮儀二三事。我們都知在當時西周有著名的禮樂制、宗法制,孔子也曾經提倡復興周禮,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而每一種禮儀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古人是很看重禮儀的,不管是男子還是女子,如若不遵循禮儀,在古代可是一件人人都會唾棄的事,所以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古代的一些重要禮儀。
  • 中國古代禮儀制度歷史之:吉禮
    這些祠堂不具有宗廟的性質,而是為了紀念歷史上的某位傑出人物,以使後人永遠緬懷他的業績,激勵後人繼承和發揚他的道德風尚。這些祠堂雖然在名稱上與宗廟性質的祠堂相同,但它多由非家族成員,甚至是官府出資修建的,位於今天北京東城區府學胡同內的文天祥祠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 關鍵詞:祭祀、家禮、宴席,中國飲食禮儀是如何發展完善的
    一、飲食禮儀萌芽於「祭祀」首先需要表明的是,飲食禮儀是一種「禮」,或者說是「禮」的一種。由於女子在古代的特殊身份,其與男子的早期教育不盡相同,「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觀於祭祀,納酒漿、籩豆、菹醢,禮相助奠。」女子未嫁之前,同樣需要接受嚴格的家庭教育,其中最主要的一項是觀看祭祀過程,熟悉祭品的擺放過程和方法,幫助他人完成祭奠儀式。
  • 黎族的民族禮儀都有哪些?看黎族人如何祭祀祖先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這種禮儀是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的,所以作為五十六個民族之一的黎族也不例外,黎族對於禮儀也是非常的重視,他們有自己的民族的禮儀,在一些事情上,是大家都墨守成規的一些禮儀,而且禮儀也是在黎族民族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一個地位,那麼關於黎族的民族禮儀你都了解多少呢?
  • 清朝祭祀禮儀規定嚴格,對祭品要求甚高,犧牲從小養大得皇帝親選
    在古代,祭祀禮儀被視為「五禮」之首,是國家禮儀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價值;清朝時期,禮儀規定達到最嚴苛的程度;其祭祀禮儀的具體儀式程序,都有十分嚴格規定,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對祭品的要求尤其之高,除了有規定數量的蔬菜水果,以及絲綢等等,最重要的就是豬、牛、羊等各種犧牲
  • 古代喪葬禮儀都有哪些步驟?18個步驟體現傳統文化,與迷信無關
    清明時節祭祀祖先,那我國古代喪葬禮儀有什麼過程?三分鐘了解又到清明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是掃墓祭祖的肅穆之節。當我們祭祀祖先時,我們是否想到祖先仙逝時是按照什麼禮儀呢?這就是我國喪葬禮儀。從遠古時代到現在,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喪葬禮儀,地域民族不同,喪葬禮儀也不同。在古代王朝中,喪葬禮儀更多體現是一種孝道的禮儀,是生者對逝者禮節,於是形成一種禮節制度及道德上的規範。我們從歷代王朝古墓中,就能看到古代先人在喪葬禮儀上的重視程度,這既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生命的禮儀,也是人們對生命的尊重。
  • 令人毛骨悚然的古代祭祀
    又快要過年了,估計有很多家庭會祭祖吧,在十字路口燒燒紙,或者家業比較大的,能在自家祠堂擺上貢品祭拜一下,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流傳了上千年的習俗,不過現在祭祀比較文明了,燒燒紙,擺點瓜果點心,燒幾根香跪下磕三個頭,跟逝去的先人叨咕叨咕就算完事了,那放古代祭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講世界恐怖習俗之一的活人祭祀
  • 中國古代學校名稱
    隨著歷年考試難度的增加,會出現一些偏題。因此,對第一章中中國古代出現的學校名稱做出整理和補充。(一)夏1.「庠」——舜禹時期延續下來的,供養老人的地方,這裡的老人是有知識有身份的人,由他們對貴族子弟進行文化教學,禮儀教授,養老的目的是對年輕人進行教學。2.
  • 為何說以「五禮」為核心的古代禮儀習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積澱?
    從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禮儀」對古代中國發展的重要性,只有「禮儀」出現之後華夏文明才逐漸走向巔峰。「五禮」是古代漢民族所有禮儀的集合,「以祭祀之事為吉禮,喪葬之事為兇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冠婚之事為嘉禮,合稱五禮」。從這段記載中不難發現「五禮」其實就是祭祀、軍禮、喪葬、賓禮、嘉禮。
  • 國學知識:古代的禮儀文化
    何謂古代婚姻的"六禮"  六禮,是古代的婚姻禮儀。以六禮為代表的婚姻禮儀,是古代婚姻禮制的主幹,在我國延續了2000多年。  "六禮",早在周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六禮的名稱分別是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 中國古代禮儀宗法之小結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和完整的禮儀規範,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而在我們的事業單位考試中,文史類題目也時常「光顧」這一部分內容,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梳理一下中國古代的禮儀宗法。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
  • 中國古代禮儀制度歷史之:嘉禮
    古代也稱冠為「元服」,進元服也就是行冠禮。  婚禮,即男女結合為夫妻時的禮儀。《禮記·士昏禮》記載,古時的婚儀又分為六種儀式,也就是六個階段:一為議婚,商議婚配,稱為「納採」。一般是由男家請媒人到女家提親,媒人實際成為納採的主角,也是婚禮中的重要角色。遠古時期的婚配是沒有媒人的,「男女雜遊,不媒不娉(聘)」。
  • 礿、褅、烝,這些字你知道怎麼讀嗎?它代表的是古代的某種儀式!
    礿、褅、烝……這些字平時見都沒見過!它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實際上,古代的祭祀都有專門的名字,而礿(yuè),褅(tì),烝(zhèng)正是這些祭祀的名字。但關於四時祭的名稱,古人說法各異。《禮記·王制》說:「春曰礿,夏曰褅,秋曰嘗,冬曰烝。」,而到周王朝以後,則改為春曰祠,夏曰礿,秋冬不變。四時祭的目的是向祖宗神靈報謝恩典。古人認為,四季調順,五穀豐登要靠祖宗神明暗中庇護。能得到他們的庇護,應該感謝他們。
  • 古代的跪拜禮有哪些講究?稽首、頓首、空首等禮儀有何不同?
    但跪拜禮仍然在古代的社交場合中被保留下來,到底什麼叫做跪拜禮呢?其實跪拜禮就是人們屈膝跪下,然後雙手壓在一起叩首到地,不過這種禮儀也有著一些別的講究,它主要分為稽首、頓首、空首。但周禮最大的特點就是複雜繁瑣,行禮的過程中確實是非常麻煩,後來秦漢的禮儀也大多是從周禮拓展出來的,歷代的王朝又將這種禮儀延續了下去。但在宋明清時期,跪拜禮就漸漸變得繁瑣,原本周禮雖然有著這麼多的規定,不過已經沒有什麼人會真正嚴格執行這種禮儀,在北周時期,武帝宇文邕將三拜改為了常用禮儀,人們在行跪拜禮的時候,常常會用頭三叩地面,因此就有了三拜九叩這種說法。
  • 中華民俗:古代的政治禮儀之祭天、祭地
    最後,祭把者還要分享祭祀所用的酒由屍賜福於天子等,稱為「嘏」,後世也叫「飲福」。天子把祭祀用的牲肉贈給宗室臣下,稱「賜昨」,後代的祭天禮多依周禮,但以神主或神位牌代替了屍。198年,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築群之一,北京天壇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祭地古代祭地與祭天一樣也是一件國家大事。祭天是對天地崇拜:祭地也稱社祭」,是對地的崇拜。大地生長五穀,養育萬物,猶如慈愛的母親。
  • 孔子儒家評說:古代的「禮」是什麼?是指禮儀嗎?
    翻開中國古代歷史書籍,滿篇皆是「禮」字,「禮」到底是指什麼?現代的人們特別是年輕人,想當然地把「禮」理解為禮儀、禮節、禮貌,以至於見到「禮」字就渾身不自在,有一種被繁文縟節、傳統禮儀所約束、所管制、所鉗制的恐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