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老師,我們在平時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引導的時候,通過會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批評,另一種就是表揚。這兩種方式看似常見、普遍,但其實仍需要重點了解一下孩子們在對待老師的批評和表揚上存在什麼樣的心理差異?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可能就會更擅長採用不同的方式,給孩子們更好的個性化教育。
受年齡階段和所處成長環境的影響,孩子們對自己的認識特別容易受到外界的幹擾,尤其容易受到大人的影響。加上孩子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裡過的,跟老師相處的時間比較多,所以尤其會把老師的表揚和批評都看得意義重大,這種情況,我們就更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了。
對於孩子們來講,老師的表揚會讓其信心大增,而老師小小的批評就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備受打擊,但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我們需要告訴孩子的是,要正確認識和看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正確認識到這兩種看似不同的方式,實際上對我們的自信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那麼,為什麼很多孩子不能正確的看待批評和表揚?比如說,今天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我,我感覺自己都要上天了,感覺太美了;如果今天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了我,我覺得好丟人,以後都不知道要怎麼去面對大家了;被批評以後,我自己都會認為我就是個壞學生;老師表揚別人的時候,可能還會想,老師是不是不重視我?這些都是孩子們在面對批評和表揚時經常會有的一些心理狀態。
面對上述這些情況,老師們就需要給孩子們一些恰當的心理分析和暗示了。首先,我們要傳遞的是:得到老師的表揚確實是很值得開心的一件事情,那麼老師批評了我,也並不意味著對我的全盤否定,而是因為我確實有些事情做的不對,既然如此,我改正就好了,要把立足點放在改正上。此外,任何同學聽到老師的批評都會不開心,不開心是很正常的情緒反應,我們就將批評的聲音當做是老師的一個善意的提醒,不要把這種不開心的情緒刻意去放大,並且要爭取以後不要讓老師批評,然後再努力讓老師多表揚,給自己打氣加油。
接下來教給大家一些練習的小技巧:
第一,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可能被老師批評和表揚。可能會有孩子形成這樣的一種錯覺,認為老師總是表揚班級裡固定的幾個人,也總是批評那麼幾個人,覺得老師有些偏心,我們要引導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可能被老師批評和表揚,這樣的認識有助於學生在遇到批評和表揚的時候,不至於大喜或者大悲,自信心不會爆棚,也不會嚴重受損,但是孩子們的這種心理也給我們老師敲響了一個警鐘。 我們在表揚和批評學生的時候,去針對一件事,而不是針對某些具體的人,這樣就不會給孩子帶來老師很偏心的主觀感受。
第二點,我們要告訴孩子們,老師的批評和表揚其實都只是一種善意的呼籲和提醒。受成長環境影響,我們每個人從小都在「求表揚」中長大,被表揚時信心倍增,一遇到批評就感覺天都灰暗下來,長此以往,因為表揚和批評而導致情緒大起大落,甚至自信心受損。所以我們要享受被表揚時的開心,同時也要學會控制批評造成的情緒低落,把老師的表揚和批評只當做一種善意的而鼓舞和提醒,就能減少對自信心的打擊。
第二,被批評時,每個人都會感到很難受,想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一時間往往難以做到,那麼有什麼快速自我調整的辦法呢?想一想自己之前被表揚時候的感受,去抵消一下那部分的難受和失落。
所以,其實我們從心理形成的要素來看,受到表揚和批評的時候心情肯定會不一樣,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這種不同的表象來看待事物的實質。表揚是對我們正確思想和行為的一種肯定和讚美,讓我們沿著正確的方向堅持和努力;而批評則是指通過對有偏差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否定和糾正,為了促使錯誤的動機得到削弱或消退,所以我們從這兩者意義上的異同可以挖掘出,雖然兩者的外在表現形式不同,但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引導我們的思想和言行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也就是我們說的殊途同歸。
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同時存在著優點和缺點,前者是需要發揚的,後者則是需要抑制的,所以就產生了表揚和批評。這是兩種看似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但其實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都是為了幫助我們做得更好,把這個道理講給學生,那麼學生就能用比較平和的心態看待表揚和批評了。 而對於老師來講,我們也能用更平和的心態對學生的這種行為進行鼓勵肯定,或者是糾正引導,我們自身的情緒也就會很平和了。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整理自《用自信開啟充滿學習力的人生》微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