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學專家趙秉志:

2020-12-16 中國青年報

  本報北京3月11日電

  「死刑核准權是最高法院的一項重要權力,將它收回並依法慎用實在很有必要。」今天,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趙秉志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3月9日,在全國人大山西代表團的小組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回答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玉臻的提問時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考慮收回死刑核准權,但具體時間尚未確定。

  死刑核准是保障立法規定適用和司法程序正當的重要程序。我國1979年通過的《刑法》、《刑事訴訟法》規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法院核准。但後來在1983年的「嚴打」中,為從重從快打擊犯罪分子,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改《人民法院組織法》,對死刑覆核權作了重要修改,即「殺人、強姦、搶劫、爆炸以及其他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判處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權,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得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行使。」此後,最高人民法院又先後授權雲南、廣東等省高級人民法院核准部分毒品犯罪死刑案件,只有危及國家安全、部分經濟犯罪、職務犯罪等死刑案件要交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世紀90年代修訂的《刑法》、《刑事訴訟法》則明確規定死刑核准權應由最高人民法院來行使,但是在實際中仍以舊法為依據。

  「這是刑事法制領域內的一項重要權力,最高人民法院作為最高司法機關,這項權力是不能放棄的。俗話說『人命關天』,不能有半點馬虎。」趙教授說,將部分死刑案件核准權授予地方高級法院,導致這些案件的二審程序與覆核程序合二為一,死刑覆核程序難以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據介紹,最高人民法院以往核准的死刑案件中,糾錯、改判的比率相當高,這說明,死刑核准權的下放,不利於從嚴控制死刑的適用面。趙秉志認為,收回死刑核准權有利於保證和提高死刑案件的辦案質量,也是嚴格執行新《刑法》、《刑事訴訟法》的要求。

  趙秉志說,我國目前死刑的數量相對較多,將死刑核准權收回是嚴格執行法律精神、保障辦案質量、保障人權的一項重要措施。這有利於我國積累死刑案件的辦案經驗和司法減少死刑案件的適用。而減少死刑的適用,是當今保留死刑的國家普遍遵循的方針,是時代的潮流和趨勢。

  趙教授同時表示,收回核准權後,最高法院還需採取一系列的措施來解決覆核案件數量增多的問題,如可考慮在全國幾個大區範圍內設立分院,或根據需要增加最高法院核准死刑的法官數量等。但就現在而言,「及時果斷地將死刑核准權收回最高法院是最重要的」。

 

 

相關焦點

  • 趙秉志 一位法律學人的雄關漫道
    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的趙秉志是新中國成立將近40年才出現的首位刑法學博士,首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1年開始擔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前不久更作為專家學者應邀多次參與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立法研擬工作。
  • 刑法學泰鬥趙秉志被處分是個好事!
    7月24日以來,多個網絡媒體援引經濟觀察報一篇《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因生活作風問題被處分》報導,稱「知名法學家、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百度百科「趙秉志」詞條隨即進行了修改。
  • 第七屆兩岸刑事法制學術研討會在高雄召開——高銘暄、趙秉志教授等參會
    來自海峽兩岸刑法學界的近60專家學者、特邀的2位德國學者、正在臺灣高校訪問研究的幾位大陸學者、以及高雄大學法學院的師生等共計80餘人參加會議。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派出以名譽會長高銘暄教授(北師大)為顧問、以會長趙秉志教授(北師大)為團長、以副會長莫洪憲教授(武大)和副會長黃京平教授(人大)為副團長的12位學者組成的代表團,代表團其他成員為:4位理事曾粵興教授(昆明理工大學)、於改之教授(華政)、張心向教授(南開大學)、彭鳳蓮教授(安微師大),4位中青年學者成員王充教授(吉大)、何榮功教授(武大)、江溯副教授(北大)、許光副教授(福州大學)。
  • 因生活作風問題 知名法學家、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被免職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首席記者 李微敖 知名法學家、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教授,因生活作風等問題,近日被北師大黨委予以留黨察看、免去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停止招收研究生等處分。
  • 著名刑法學專家趙秉志點評2009年十大刑事案件
    作為我國在刑事司法領域著作等身的著名教授,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有著怎樣的看法呢?4日,趙秉志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逐一點評了其中10個具有代表性的刑事案件。趙秉志說,梳理這一年的典型刑事案件,在與普通公眾共同感受法治跳動脈搏的同時,更為日後法律職業者如何運用剛性的法律應對紛繁複雜的案情提供了絕佳的借鑑。
  • 刑法學專業譯著引進情況整理(3.0版)
    [德]米夏埃爾.帕夫利克:《目的與體系:古典哲學基礎上的德國刑法學新思考》,趙書鴻等譯,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12.[德]埃裡克.希爾根多夫:《德國刑法學:從傳統到現代》,江溯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13.
  • 高考故事|刑法專家趙秉志憶高考:機會只給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鄭州大學法律系成立後,由於當時還沒有法學教師,趙秉志和另外一個同學就被學校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法學本科代培學習,「當時鄭大法律系是要把我們倆作為未來師資培養的。我的這次選擇如願以償,使我得以從此走上了法學的道路。」趙秉志說。
  • 刑法學專業譯著引進情況整理(4.0版)
    [德]克勞斯.羅克辛:《德國刑法學總論(第1卷):犯罪原理的基礎構建》,王世洲譯,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7.[德]克勞斯.羅克辛:《德國刑法學總論(第2卷):犯罪行為的特別表現形式》,王世洲主譯與校訂,王鍇,勞東燕,王瑩,李婧,徐曉輝譯,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8.
  • 面向歷史與未來的刑法學研究
    2018年也是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與法治的發展,結合我國當前的犯罪形勢及社會狀況,關於新型網絡犯罪的司法認定、人工智慧時代的刑法應對等專題研究登上舞臺,佔據了刑法學研究的主要場域。兼具延續性和開創性的刑法學研究,促進了理論與實務的積極進展。
  • 江蘇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鎮江召開
    金山網訊 為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探討實務難題,12月5日至6日,江蘇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鎮江召開,此次年會由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主辦,江蘇省檢察院承辦,鎮江市檢察院協辦。記者了解到,此次學術年會是加強理論學習,拓寬理論視野,強化檢學交流的積極嘗試,專家學者將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共同破解實務難題,合力推進法治進步。在主題報告環節,三名刑法學專家分別從不同角度作學術交流。
  • 刑法專家於志剛被調查,法律人並不天然具有免疫力
    2001年他進入中國政法大學任教,次年破格晉升副教授,2005年破格晉升教授,2006年,年僅33歲的於志剛就被遴選為刑法學博士生導師。2012年5月他出任中國政法大學教務處處長。2015年5月,時年42歲的於志剛被任命為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儘管中央紀委通報中用的是中國政法大學原副校長,但事實上自2018年3月起,他任十三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
  • 山東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召開2020年學術年會
    2020年10月23日,由山東省法學會和山東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主辦,臨沂市人民檢察院、臨沂市法學會承辦的山東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臨沂召開。山東省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山東政法學院原副院長亓宗寶在開幕式上致辭。
  • 2019考研專業:刑法學專業
    本文為大家介紹刑法學專業。刑法學學科主要以社會中存在的犯罪現象為基礎,研究犯罪產生的原因,探討治理犯罪的對策,尋找減少犯罪的方法、措施,為國家治理犯罪問題獻計獻策。該學科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中、外刑法學、犯罪學、刑事政策學等。
  • 重磅|張明楷刑法學100講
    雖然人人都能講刑法學,但不是人人都能講得好,不是人人都能講得深,不是人人都能講得透的。自己該怎樣做,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好刑法學呢?中國刑法學教授上千,很多人講課都比本人精彩。其中,雖然不敢說張明楷教授講得是最好的,但是,在中國,恐怕沒有幾個刑法學教授敢說自己講得比張明楷教授還好。
  • 中國再減9死刑罪名 專家:非暴力犯罪死刑應廢除
    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院長趙秉志對刑法修正案(九)減少死刑罪名非常認同。  應進一步取消非暴力犯罪死刑  刑法修正案(九)取消了走私武器、彈藥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幣罪,偽造貨幣罪,集資詐騙罪,組織賣淫罪,強迫賣淫罪,阻礙執行軍事職務罪,戰時造謠惑眾罪等9個死刑罪名。
  • 馬克昌:新中國刑法學的奠基人
    每年清明的時候,馬重慧總會領著家人前往武漢大學法學院紀念父親,馬重慧的父親馬克昌是我國刑法學的泰鬥,一生致力於為刑法學拓荒,於2011年去世。1950年,馬克昌畢業後留校任教,隨後被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師從前蘇聯刑法學家貝斯特洛娃教授,成為新中國刑法學的第一屆研究生。勤奮好學的馬克昌在而立之年便開始在法學界嶄露頭角,1956年6月,他發表了《如何解決刑法學科中的因果關係》一文,引起了法學界的關注。
  • 中國刑法學「被變性」引爭議 司法部展開調查
    湖南省法學會刑法學專業委員會會長、湖南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馬長生向早報記者表示,作為司法考試的輔導教材採用新的理論,影響會很大。「司法部應該慎重些,召開一些研討會論證一下,要讓實踐先去檢驗,應把認識的不統一停留在學術爭論上,而不能直接應用到國家的考試中」。
  • 刑法學講義
    作者簡介   羅翔   湖南耒陽人,北京大學法學博士   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刑法學研究所所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刑法學、刑法哲學、經濟刑法、性犯罪,著有法律普及讀物《刑法學講義》,隨筆集《圓圈正義》等。   除學術研究與授課外,羅翔教授長期專注於法律普及與法考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