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一種拖延症患者類型呢?
為何今日畢的事情要拖延到明天才能完成?拖延症不一定就是意味著懶惰,它可能是由於焦慮、害怕失敗或完美主義傾向而拒絕做出行動,今天大頭用PPT形式幫大家進一步認識拖延症以及打敗boss技巧。
通過紙筆或者atimelogger2、番茄土豆等類似實時事件記錄軟體,活用番茄工作法。
想學會番茄工作法嗎?
公眾號發送「181」即可報名:
利用番茄工作法對抗拖延症,兩小時搞定一天的工作~
比如上午做某事A的時候發生拖延,可能是覺得難度太大,不知道如何下手做起,此時應該記錄時間段、所做事件、拖延發生原因:難度大;
下午做某事B時發生拖延,可能是未午休太困沒有精力做,那麼同樣應該記錄時間段、所做事件、拖延發生原因:無精力.
這樣記錄類似詳細信息,可以了解自身發生拖延症的原因,以及摸索出自己一天各個時間段的拖延症發生相同規律。
上述方法可以作為時間記錄法的進一步延用,做某事A前可以預估需要時間,完成A後用實際消耗時間和預估時間做對比,找到差額時間總量以及發生原因。
後續處理相似時間A時具備充足經驗,預測時間會越來越精準,計劃制定會更合理。
培養前面兩者時間記錄和預測時間習慣後,按照日計劃的青蛙工作法模式,每天所做的困難事宜安排在1-3件,避免任務過多完成不了所帶來的挫敗感。
每完成一件任務劃掉的感覺會覺得非常棒,積累信心和自我肯定。
工作學習良好的環境氛圍可以主動去創造,屏蔽諸如微信、QQ、簡訊等提示通知,將手機放置到視線外區域,頭戴耳機聽白噪聲,逐步培養習慣上升為儀式感、信仰層面。
用Smart原則搭建金字塔目標,從上往下依次設置為「終極目標——3年目標——年目標——季度目標——月目標——周目標——日目標」,通過思維導圖和目標可視化方法將目標建立關聯。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逐個擊破,勇往直前!
目標制定要合理最常見的就是不要把日程表安排太滿,整天處於東奔西跑的疲於應付狀態。可以嘗試每天留出一個小時,每周留出半天的留白時間,供自己思考。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將困難要事分解成下一步行動執行,零碎時間完成某個下一步行動。比如對於想培養寫作習慣的小夥伴,可以利用零碎時間完成。
平時看書、電影、聊天觀察積累寫作素材意識,等待地鐵3分鐘構思寫作大綱,上班路上1個小時完成上半部分文章,下班1個小時完成下半部分文章,睡覺前1個小時檢查發布。
現在公眾號接近發布300篇文章,應該有200篇文章就是這樣「拼湊」出一篇文章的!
行動科學管理術有「ABC模型」概念,解釋人的行動與結果之間的關係,A:Antecedent前提條件,B:Behavior行動,C:Consequence結果。
比如對於有菸癮的人,他們有飯後一隻煙的習慣,喜歡隨身帶著煙,這兩者是前提條件,經過吸菸這個動作後,帶來的結果是「吸菸後放鬆精神」。
同樣是ABC模型,以每天散步30分鐘,減肥20斤為例,當準備好舒服的跑鞋、漂亮運動服、計步手錶等「前提條件」後,開始每天散步,但是看到最終「結果」減肥20斤需要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
很多人堅持不下去就是因為覺得這個最終結果會遙遙不期導致放棄,可以用外界物質獎勵進行替代,產生「馬上有結果」的感覺。
比如散步21後,給自己獎勵做一次腳步按摩,散步2個月後獎勵自己買一款智能手錶。通過階段性結果獎勵,會逐步向最終結果靠近,堅持變得容易啦!
拖延症不僅僅是推遲完成任務那麼簡單,其實是一種恐懼,患了拖延症不要害怕不要過度否定自己,真實記錄發生拖延的原因,對自己有信心,活在當下,設置可以完成的可行性目標,讓我們一起打敗成長路上的一隻只攔路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