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面對一項自己感覺為難的工作任務,心裡想著5分鐘之後我再來幹這件事,結果50分鐘之後,這件事還沒有啟動起來。
拖延症已經成了一種流行病,為了打敗拖延症,市面上有不少的書籍,今天我們根據大腦科學的機理介紹其中一種方法。
這種方法叫做工作刺激,它實際上是一種心理學上的現象,是由德國精神病學家埃米爾 克雷佩林提出來的。他指出:為了能夠立刻行動,無論身體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之中,必須先動手做,通過工作活動身體,啟動大腦的幹勁開關,激發乾勁。一旦真正開始工作,就會漸漸投入其中,從而感到興奮並且激發乾勁,變得越來越快樂。
那為什麼投入工作就能產生幹勁呢?從腦科學的角度分析,通過動手,工作信號就傳遞到大腦的腹側蒼白球,然後進一步刺激伏隔核,而這個伏隔核就是大腦的幹勁開關。
舉個例子,當你要打電話給一個難纏的客戶的時候,不要想著,自己會受到刁難,想著那麼多的困難,想著要準備好了再打這個電話,要知道你永遠都不會準備好的,所以,要想克服拖延症,你要做的不是謀定而後動,而是應該立刻拿起電話撥通號碼。
當你必須完成一份試卷的時候,也不要把試卷放在那裡置之不理,總想著我先完成別的事情,然後再來寫,而是要把試卷攤開,立刻就寫。
有的人會認為,沒有熱身就直接行動,會不會對大腦不好,但是從腦科學的角度而言,這種火速行動或者冷不丁的行動正是開始工作的最佳方法。聽起來或許有些自相矛盾,但只有你的身體、你的行動才能成功啟動大腦的幹勁開關。
而你一旦開始行動,就很難停止下來,一直到把目標完成,這是另一個心理學效應,叫蔡戈尼效應。
所謂拖延症,很多時候就是想太多,要想克服拖延症,有時候就是要腦子一熱,不要瞻前顧後,冷不丁行動起來,讓大腦措手不及,我們不要做大腦的奴隸,而是讓大腦為我們所用。
喚醒大腦立刻行動的辦法,就是以行動喚醒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