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楊德林本報通訊員王新勇高智新
7月1日,記者在陵城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合作區看到,由德建集團投資3.4億元的鋼結構裝配式建築產業園已經全部建成,在巨大的生產車間內,立柱、橫梁等鋼構件正在進行精準加工。同時,德建集團還在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啟動了總投資9.2億元的PC混凝土裝配式建築產業園。「自去年以來,德建集團積極搶抓省市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戰略機遇,立足創新求變,積極打造『一業為主、多業態運行』新模式,全力加快企業轉型,成功培育了以開放帶動發展的『藍色新動能』,以裝配式建築產業為引領的『綠色新動能』,以資本運作、投資貿易為主的『銀色新動能』和以人才引進、科技研發為主的『金色新動能』。」德建集團董事長靳海洋說。
新動能支撐新發展。去年,德建集團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3.5%,高於行業平均增速33.8個百分點,特別是德建國際利潤總額首次突破億元大關;新籤合同額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德建集團三獲魯班獎,連續兩年入選中國建築業競爭力200強企業,2017年入選ENR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榜單,位列177位。
貫徹新發展理念,從「單核驅動」到「五核發力」,駛入發展快車道
鮮為人知的是,德建集團已成功進軍生物醫藥領域。吉林特研生物公司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下屬的國有企業,是一家專門從事動物疫苗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前景廣闊,但因體制機制不暢等原因經營困難。2017年1月,經積極洽談並通過資本市場競標,德建集團向特研生物公司注資1.7億元,佔其股份的49%,並引進專業管理進行提升、盤活。經過一年多的運營,該企業生產經營走向正規,在全國建立了銷售網絡,利潤比上年增長近20%。「今年我們計劃繼續增加投資,爭取3年內在主板或創業板上市,並在德州建立研發生產基地。 」靳海洋說。
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培育新動能,德建集團大刀闊斧地調整運營結構,註冊資金5億元,成立德建控股有限公司,形成了國內建築施工、國際工程和貿易、資本運營、建築科技、民間資本管理五大發展板塊,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這五大板塊,既獨立經營又相互支持,德建集團作為母體,一開始承擔為新動能『輸血』功能,隨著新動能加快培育,具備了『造血』功能,就開始反哺德建發展,形成了主業與多業態相輔相成的格局。 」靳海洋說。
以國際工程和貿易板塊為例,德建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盈利能力越來越強,去年實現利潤總額1.25億元,有效助推了集團快速健康發展。資本運營漸入佳境,2017年,德建集團新增授信額度15.7億元;發行德建基金,募集資金超過1.5億元,開闢了直接融資新路徑;辦理保函2.6億元,有效緩解了資金佔用壓力。德建建科經過兩年的規範運營、艱苦攻關,2017年11月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今年5月以突出的業績進入新三板創新層。
到德建集團各個科室和分公司採訪,有一個突出現象:桌上沒有紙質文件,辦公不需要層層匯報,內部管理簡單高效。「新舊動能轉換是全面創新,尤其是要大力推進生產組織方式創新,我們先後投入1000多萬元建設標準化和信息化系統,形成22本業務管理手冊和10本崗位操作手冊,上線5個信息化管理模塊,通過『標準化+信息化』,實行企業集約化管理,使各項工作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大大提高了企業凝聚力、執行力。 」靳海洋說。
靳海洋認為,德建集團發展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創造的良好營商環境,結合「進解促」活動、「三航」計劃、人才新政「黃金30條」實施,許多部門給予德建集團務實的幫助指導。同樣,企業家應該飲水思源,把履行社會責任當作一項義不容辭的任務。近年來,德建集團優質高效地建設了全市多個重點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工程,主動參與抗震援川工作,已連續10年向德州慈善總會捐獻慈善基金。
堅定不移實施「走出去」戰略,以國際化視野抓機遇尋商機,培育新動能
由德建集團實施的總投資2億美元的尚比亞2000套太陽能磨坊項目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已投產項目節能環保,受到當地政府和百姓「點讚」。該項目由尚比亞政府用主權擔保從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德建負責項目的規劃設計、施工建設和後期調試運營、人員培訓等,並參與協調落實項目資金,是典型的EPC工程總承包項目。該項目的順利推進受到周邊國家的歡迎,目前已經有馬拉威、烏幹達、辛巴威、獅子山等非洲國家與德建集團籤署了太陽能磨坊項目諒解備忘錄。
目前,德建集團已打開16個國家市場大門,籤訂施工工程承包等各類合同額10多億美元,實施各類項目50多個。2016年以來,德建集團在繼續鞏固非洲市場的同時,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重點開發中東歐市場,羅馬尼亞首個項目康斯坦察酒店公寓項目進入銷售階段,2017年啟動的兩個項目已落實土地或開工建設。同時,西班牙市場經過精心運作,土地收購項目已達成意向。
在國外投資環境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德建集團何以在國際化道路上披荊斬棘?「認識早、行動快、決心大。」靳海洋簡單概括說。德建集團開拓國際市場要追溯到10多年前,發現非洲廣闊的市場機遇後,靳海洋不畏艱險,不怕失敗,一個人冒著40多攝氏度的高溫在蘇丹考察40多天,摸透了市場行情,成功打開了蘇丹、尚比亞、阿爾及利亞、剛果(布)等十多個非洲國家市場的大門。
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隨著全球化的快速推進,我們面臨的市場競爭,已經從國內和局部的競爭轉變為國際化、全方位的競爭。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更是加速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針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們必須進一步強化國際化站位和視野,用好10年海外拓展經驗優勢,主動在全球重點區域配置資源、參與國際高端競爭,打造國際化一流企業。 」靳海洋表示,今後德建集團要做到鞏固非洲市場、開拓東歐市場、深耕成熟市場,大力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國際業務新突破。
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持續營造引才尊才用才的良好環境
裝配式建築產業與傳統的建築施工相比有著天壤之別,一個是傳統的勞動密集、高耗能產業,一個是節能環保、國家大力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德建集團鋼結構、PC混凝土兩大裝配式建築產業園區全部建成後,年可生產鋼結構建築構件8萬噸以上、混凝土建築構件12萬立方米,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提供近500個就業崗位,真正實現向綠色發展轉變。
德建集團之所以能夠在裝配式建築產業先行一步,就在於其雄厚的人才技術儲備。集團成立了省內第一家建築企業工程技術研究院,專門從事裝配式建築設計與體系研發、模具設計、施工工藝研究等,已成功研發出獨有的裝配式建築結構體系。為此,德建集團招聘和培養了20多名研究生,充實了一線科研力量,並同天津大學、山東建築大學、青島理工大學、中冶技術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了技術合作,打造出多個協同創新平臺。同時,集團承擔的德州裝配式建築集成應用研究中心今年被認定為德州市工程研究中心,並籌劃申報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為壯大裝配式建築產業提供了更好的科技條件。「德建集團堅持『人才興企』,高度重視儲備人才、培養人才,持續進行人力資源改革創新,使『人員能進能出,幹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在公司成為常態,形成了老中青結合的合理人才結構,人才紅利、創新活力充分釋放。 」靳海洋說,重視人才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還要大膽改革用人機制,充分營造引才尊才用才的良好環境。比如,德建集團為加大開拓國際市場力度,建立了適應國外特點的薪酬制度,工資是國內的3倍多,完善人性化的後勤保障機制,從而使國際業務團隊一直保持穩定,越來越具有戰鬥力。
靳海洋表示,新時代要有新擔當、新作為,德建集團將以德建控股為戰略引領平臺,以五大板塊為業務運營平臺,為實現百億企業百年德建美好願景、為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