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二則》精選練習
基礎篇
一、積累與運用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陳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
B.柳絮(xù) 無奕(yì) 謝道韞(yùn)
C.雪驟(zhòu) 俄而(é) 差可擬(nǐ)
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
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與兒女講論文義(兒子和女兒)
B.撒鹽空中差可擬(相比)
C.太丘捨去,去後乃至(才)
D.與人期行,相委而去(丟下,丟棄)
3.下列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
A.俄而雪驟 暴風驟雨
B.太丘捨去 捨生取義
C.下車引之 拋磚引玉
D.陳太丘與友期行 與兒女講論文義
4.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A.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B. 君與家君/期日中
C. 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D. 陳太丘/與友/期行
5.當你遇到下列情況時,你認為說法得體的一項是( )
A.小芳過生日,小燕送給了她一個布娃娃,說:「這是我惠贈給你的,願它天天伴著你,讓你開心快樂!」
B.李華將寫好的作品送給出版社的季老師審查,並附上了一句話:「尊敬的季老師,這是我的拙作,請您斧正。」
C.小紅到同學家做客,離開時說:「今日光臨寒舍,我很開心,感謝你的盛情款待!」
D.小王在談到大李的父親時,問大李:「請問家父高壽啊?」
6.填空。
(1)《世說新語》是由____________(朝代)臨川王________(人名)組織編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
(2)《詠雪》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來比喻白雪紛紛的情景。
(3)《陳太丘與友期行》中陳元方用來反駁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下列各項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B.「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當於「您」,表示有禮貌地稱呼對方。
C.「君與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
D.「小弟」是稱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兒」是稱呼自己的兒子。
二、課內閱讀
(一)
詠 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8.解釋加點的詞語。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
(2)俄而雪驟( )
(3)撒鹽空中差可擬( )
9.翻譯下面的句子。
(1)白雪紛紛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風起。
10.兄妹兩人的「解」哪一個更好呢?請亮出你的觀點,並說說你的理由。
(二)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1.請按要求寫出這則故事中的相應內容。
起因:_______________;發展: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結局:_______________。
12.寫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內容。
( )過中不至,( )去後( )乃至。
13.對於元方來說,友人缺乏哪兩種品格?缺乏的品格具體表現在哪?
14.陳元方的言行有對有錯,請分別指出。
15.故事中友人聽了陳元方的話後感到非常慚愧,可是陳元方仍然「入門不顧」,假如是你,你會怎麼做?
提高篇
三、課外閱讀
(一)
陳元方候袁公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①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③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裡如一。周公不師⑤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選自《世說新語·政事第三》)
【注】①候:拜訪,問候。②履行:實踐,做。③綏:安,安撫。④孤:封建時代王侯的自稱。⑤師:學習。
1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 )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
17.袁公兩次問陳元方,請你用自己的話把袁公兩次問話的主要意思說出來。
18.指出陳元方第二次答語的巧妙之處。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
孔文舉年十歲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①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②為通好也。」元禮與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躇③。
【注】①中表親戚:有堂表關係的親戚。②奕世:幾代。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樣子。
19.下面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隨父到洛(洛陽)
B.為司隸校尉(擔任)
C.既通,前坐(……以後)
D.君與僕有何親(僕人)
20.對下面加點的名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孔文舉年十歲(孔融,孔子二十世孫)
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陽(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
D.太中大夫陳韙(是皇宮裡的御用醫生)
2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②人以其語語之。
③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22.孔文舉說:「想君小時,必當了了。」讓陳韙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麼?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立即下載答案解析
以及電子版原卷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