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會把慢阻肺和支氣管哮喘(以下簡稱哮喘)混為一談,誤以為只要是有氣喘的症狀就是支氣管哮喘。兩者雖然都屬於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均可表現為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等,但那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各方面都存在明顯的不同。
近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OLD)官網發布了2020版GOLD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報告,正式指出哮喘和慢阻肺是兩個不同的疾病。
我們今天來看看它們之間的區別:
發病因素不同
哮喘病人則通常伴過敏體質、過敏性鼻炎和(或)溼疹等病史,部分患者有哮喘家族史;常因某些刺激(如食物、花粉和寵物等)導致異常強烈的免疫反應,而發生陣發性的哮喘發作或加重,又可經治療或不用治療而自然緩解,這些特點在慢阻肺一般是不具備的,是內源性的疾病。
慢阻肺患者多有長期吸菸史和(或)有害氣體、顆粒接觸史,這些有毒顆粒或氣體產生了炎症反應導致的各級氣道黏膜、氣道壁、肺泡、肺血管都受累。但重點部位在周圍小氣道和肺泡。導致小氣道與肺泡結構的不可逆破壞,是外源性的。
發病年齡不同
哮喘患者一般起始於青少年容易發病;
慢阻肺往往都是中老年人才發病。當然了,現在老年性哮喘也得到了重視,而哮喘時間久後有的可合併有慢阻肺。這兩者是可以重疊的。
#百裡挑一#
炎症細胞與介質不同
哮喘會有明顯的氣道炎症,主要特徵是嗜酸性粒細胞的增多,刺激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就表現為喘息,患者的氣道炎症比較輕的時候,可能不會引起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或輕微支氣管痙攣,此時如果以支氣管黏膜腫脹為主,臨床上會表現出胸悶的症狀,但如果僅僅只刺激了氣道黏膜表面,就可能只會出現刺激性乾咳,也就是常見的咳嗽變異性哮喘了。
慢阻肺氣道炎症的主要特徵是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增多,慢阻肺的肺臟炎症幾乎涉及到肺臟的所有結構:中央氣道、外周氣道、肺實質和肺血管。
氣道可逆性不同
哮喘則多為可逆性,就是說哮喘發作時,出現了氣流受限,病人表現為氣喘,但經過治療以後,氣流受限可以完全可逆到正常,這時候病人就沒有氣喘了。
慢阻肺氣流受限基本為不可逆性(不完全可逆),所以慢阻肺的氣喘會一直存在,只能部分改善。
也有部分病程較長的哮喘病人,由於哮喘反覆發作,最後發生了氣道重塑,出現氣流受限不能完全逆轉,這時候就是慢阻肺了。
治療上也有一定的不同
哮喘強調環境因素和過敏原的問題,用激素的基礎上用支氣管舒張劑,非急性發作期不需要家庭氧療,
慢阻肺強調戒菸,避免有害氣體的吸入。是用支氣管舒張劑的基礎上用激素,如果慢阻肺伴有慢性呼吸衰竭者建議家庭氧療。
哮喘和慢阻肺是兩個不同的疾病。
具體的病情和治療用藥要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來決定。
參考文獻: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內科學(第9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9-27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2020 Report).
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中華全科醫師雜誌, 2018,17(11) : 8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