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散文寫作技法

2020-09-03 寒山居士

山水相見,魅力無邊

——寫景散文(記敘文)的寫作技法舉隅

親近自然,熱愛自然,敬畏自然應該成為人類最底色的本性。而描寫自然,描繪景物當成為我們寫作中最恆常的內容。

上節鍾我們學習了「親近自然,寫景要抓住事物特徵」。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吧。

抓住了特徵來描寫景物,我們還要處理好文章景物描寫與整篇文章之間的關係,讓景物描寫與全文融為一體,以提高全文的格調。

寫景散文中的景物描寫有兩重境界,第一重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我們第一節課主要解決第一重境界,怎麼寫好景的問題;今天第二節課我們主要解決在描寫好景物以後如何提升文章境界和格調的問題。如果我們寫文章只是做好了景物描寫,那我們的寫作水平僅僅停留在了小學生的水平。高中生的寫景散文在山水花草的描寫之外還要見到山水背後的內容,比如情感、志向、哲理、趣味等等。景物描寫只是文章的形之一種,而神才是文章的魂,丟了「神」這個魂,文章就成了一具缺少活力的殭屍。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如何將景物描寫與情感、志向、哲理相融合。

一、讀下面的文章,思考:賈平凹筆下的溪流有著怎樣的特徵,作者借抒發怎樣的感情?形與神是如何統一的?

溪 流

賈平凹

我愈來愈愛生我養我的土地了。

就像山裡縱橫的溝岔一樣,就像崇山峻岭地裡有著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樣,我一寫山,似乎思路就開了,文筆也活了。

甚至覺得,我的生命,我的筆命,就是那山溪哩。雖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裡,它只是那麼柔得可憐、細得傷感的一股兒水流。

我常常這麼想:天上的雨落在地上,或許會成為洪波,但它來自雲裡;溪是有根的,它涼涼的紮根在山峰之下。人都說山是莊嚴的,幾乎是死寂的,其實這是錯了。它最有著內涵,最有著活力。那山下一定是有著很大很大的海的,永遠在蘊涵感情,永遠是不安寧,表現著的,恐怕便是這小溪了。

或許,是從小草的根下一個泡兒一個泡兒冒出來的。但是,太陽曬不幹、黃風颳不跑的。天性是那麼晶瑩,氣息是那麼清新。它一出來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尋著自己的道路要流動了。

正因為尋著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艱辛的。然而,它從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銅的韻味的聲音;它從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練般的顏色;它迴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不可測的深沉。

它終於慢慢地大起來了,要走更遠的道兒。它流過了石川,流過了草地,流過了竹林,它要拜訪所有的山嶺,叩問每一塊石頭,有時會突然潛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於是,輕風給了它柔情,鮮花給了它芬芳,竹林給了它涼綠,那多情的遊魚,那斑斕的卵石,也給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它在流著,流著。它要流到哪裡去呢?我想,山既然給了它生命,它該是充實的,富有的。或許,它是做一顆露珠兒去滋潤花瓣,深入到枝葉裡了,使草木的綠素傳送;或許,它竟能欣翻一坨泥,拔脫一叢腐根呢。那麼,讓它流去吧,山地這麼大,這麼複雜,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我是這麼想的,我提醒著我,我鼓勵著我,我便將它寫成了淡淡的文字。

賞析:本文是一篇託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文章以抒情的筆調,描繪了山間溪流的形成,生長壯大,頑強的生命力;描繪了它在淌中大自然給它的關照,「輕風給了它柔情,鮮花給了它芬芳,竹林給了它涼綠」,遊魚、卵石給它增添了美的色彩,也寫它的「充實」「富有」「做一顆露珠兒去滋潤花瓣,深入到枝葉裡」,「使草木的綠素傳送」,……熱情歌頌了溪流旺盛的生命力,讚頌了它帶給周圍世界的美麗及無私奉獻精神。

文章通過對溪流的描繪與讚頌,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價值的無限追求、探索的可貴的精神。語言優美凝練,抒情性強,寓含深意,給人以藝術享受與思想啟迪。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理解這樣的寫景有什麼作用。

倚窗尋幽,讓心靈漫步

徐媛麗

印象中,從小到大這許多年來,我都是睡在臨窗的地方。上了高中也是一樣,選擇床鋪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選擇挨窗最近的那一張。放月假時,獨自睡在宿竊舍裡,看著面前只有一床、一桌、一椅,感覺自己頗似苦行僧人。記得在很多夜晚,我都要在檯燈下讀書到深夜,然後在極度的疲乏中上床睡去,一天的緊張與勞累似乎在頃刻間全醒,睜眼一看,床頭灑滿了青白的月光,裡面似乎還夾雜了些許樹影。那時正是窗外梧桐樹在微風中顫動,白色油桐風中紛飛,落葉似人有情。於是,我便望著月光發呆,當記憶的線纏繞過往時,無端撥弄我思索一些關於未來的事情。放假在家的時候,自己獨自睡在一個小平房裡。臨窗有幾棵竹子,夜裡,月光會把竹影印在窗上。只要冬天一過,我就會把窗戶敞開,夜裡也不關。外面清新風順暢地吹進來,可以讓人及時地嗅到季節變換的氣息。

在初春的夜裡,空氣開始變得溫柔潤溼。躺在臨窗的床上,可以體會到春風吹拂全身的美妙。凌晨乍醒時,可望見深不可測的天空中布滿無數閃亮的繁量,令我驟然感覺到自己離浩瀚的宇宙實在是近在咫尺,也許只要輕輕一躍,就可投入到天空的懷抱。

立秋後,睡在窗下的我最先感受到秋的涼意,到了後半夜,清涼的空氣會透窗而入,驅走了身體裡積存一夏的燠熱。有時,臉上突然濺落幾滴冰涼的水點,睜眼一看,外面下雨了。朦朧的細雨有朦朧有美,先是稀稀落落的幾聲,繼而就稠密起來,雨聲層層疊疊,連綿不斷,如泣如訴,如歌如吟,似乎要將人的心撕碎。於是,我再也無法入眠,或擰亮檯燈漫無目的地讀幾篇文章,或是在黑暗中傾聽雨聲,想一些可望而不可即的心事。

如今已搬入另一個寢室,但我仍是選擇了臨窗的位置。我想,窗口與人的關係,不僅是通風、透光,而且還是放飛心靈的一個通道。在夜間,連大自然都褪去了日光裡的浮華,露出她真實的容顏。而那些生活在鋼筋混泥土的盒子中的人們以及那些在厚重的窗簾下熟睡的人們真是錯過了――錯過了許多與自然交流的機會。

點評:從臨窗而重這一角度來描寫四季的變化,看月光樹影,嗅季節的氣息,有新意!把窗口看作是放飛心靈的通道,在觀察自然的同時體味自然,與自然親切交流,有深意!寫窗外自然的變化,也寫窗內人的心情,寫景與抒情相結,用語清新,節奏明快。

望綠一棵樹

窗外那棵懸鈴木樹是被我一點一點地望綠的。

春天剛來的時候,樹枝上只綻了米粒樣的芽苞,宛如一個個頓號;後來萌發些芽,就成了逗號;現在樹葉已有幼童的手掌大了,天氣也漸漸地暖和起來,寒冷終於被這棵懸鈴木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句號。

我越凝望那棵樹便越覺得它有些意思。冬天的時候,儘管光禿禿的沒有一片葉子,但常有麻雀在上面跳來跳去;即使沒有嬉鬧的麻雀,那棵懸鈴木也用樹枝作筆,在大地上一遍又一遍地臨摹太陽的影子。總之,它從來沒有虛度時光,既不在寒風中憂鬱,也不在春風裡陶醉,它只把自己的心事綻成一枝苞,一粒芽,一片葉,一團綠。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可以用寧靜而欣喜的目光,望青一可棵草,望碧一河水,望紅一朵花,望白一片雲......

馬斯洛曾說,如果你惟一的工具是錘子,你往往會把一切事物都看成釘子。若將這句話反其意而用之,我們就可以得到這樣一個道理:如果你能把一棵樹望綠,那麼,即使再平淡無奇的事物也會被你挖掘出新意。鑑於此,我們就可以重新審視自己,在寂寞的時候想到快樂,在消沉的時候想到崛起,在失意的時候想到勇氣......就像那株懸鈴木,在寒冷的冬季想到早春的翠綠。

點評:天天觀望窗外的樹,眼見樹一天天變綠,由此聯想到樹在春冬的日常姿態。作者對樹太過關照,以至認為樹是自己望綠的,樹生變化乃自己功勞。再由樹生發開去,想到了其它事物一樣可以由我們用「寧靜而欣喜的目光」去望出奇蹟。最後,以馬斯洛的觀點,賦予望綠一棵樹以普遍的人生哲理。由景到物到理的轉換很自然,很深刻。

三、讀下面文章,想想文章是如何從實向虛轉化的。

從清晨開始讀《詩經》

我對於《詩經》的悟想,源於對清晨的某些感觸。

無數次了,我從清晨的靜謐中醒來,大地還沒有全醒。窗外薄霧氤氳,幾隻早起的鳥兒在枝柯間淺唱,歌聲叫亮了朝陽,喚醒了大地。小區漸漸有了人聲,微寒的春意隨著春風襲來,走在人行道上,滿滿的是對於今朝的嚮往!在這樣的意境裡醒來,在鳥兒的呢喃裡走出家門,迎著晨光熹微的地方邁去,就像走在《詩經》的阡陌中,迷迷離離,如夢如幻。

晨者,日之始也!《詩》者,華夏之始也。《詩經》喚開了我們心智的大門!於中華而言,《詩經》何嘗不是夜晝之交的第一聲鳥鳴?那飛翔在《詩經》河邊關關的雎鳩,早已從淑女和君子的身旁飛近了尋常百姓家。那喈喈雞鳴,千百年來環繞在母親鄉下的庭院,雞犬之聲相聞的鄉野一直熱熱鬧鬧。那曾經裝備了「四牡翼翼,象弭魚服」的孔武甲士,傳遞給了後世軍人多少保家衛國的強大力量。在《詩經》那兒,華夏民族吸收到了多少營養,增長了多少力量,延續了多少情懷,反觀一下朝代更替,放眼一下現世雲煙我們就明白了。

一直想:一個民族能夠昂首屹立在人類文明之林,她的腳下必定有川流不息、萬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滋養。當我們掬起一捧文化之水,可曾想到過她的源頭?餘秋雨說,「藍墨水的上遊是汨羅江。」那濃墨汁的上遊必定《詩經》無疑了!《詩經》比《離騷》早了好幾百年,屈大夫一定從中吸取了太多的營養,《離騷》裡面的香草美人大略應該是從《詩經》裡面移栽存活下來的。在中華文化界,「風騷」一直就是孿生姐妹。當我們在文化長廊裡信步人生時,我們怎能忘記《詩經》這部聖典!

《詩經》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夢境,是幾千年來披在民族精神軀體上的一件素樸而絢麗的紗衣,是滋養我們民族靈魂的一碟佳餚,是我們這個民族精神家園的一株玉樹。在世界上其他很多民族還沒有學會說話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已經開始在神州大地寫詩、唱歌、抒情,愛恨情仇間開啟了從蠻昧走向文明的旅程。《詩經》給了我們太多的詩意,透過《詩經》的文字藤蔓,我們的腦海時時會浮現出一些遠古野樸、粗獷、豪放、柔軟、潔美、寧靜……的畫面,像藍天白雲那麼清晰,又像煙波水霧那樣渺茫,就像在夢中,夢中才會有我們咀嚼不盡的《詩經》。你總是覺得她很美,美得無以言說,美得那麼渺遠,走近她你會仙化成一團霧,與《詩經》一起飛颺,飛颺!

腹有《詩經》心自潔,吟詠再三氣更華!讀一讀《詩經》,心靈會靜水流深,她溫暖了一個民族幾千年的生命之旅,讓我們內心變得奢華!讀一讀《詩經》,把祖輩的歌謠唱成我們民族不朽的生命旋律,去激蕩起我們世世代代常唱常新的文化交響!

《詩經》就是華夏的一道晨光,一道民族勃發生長的春天裡的晨光!

點評:開門見山表明對《詩經》的解讀緣起;接著寫景,寫完早晨走在路上的清爽感覺,過渡到對《詩經》的悟想與評點。寫景是實,而評點《詩經》,聯繫到民族起步則是虛,二者的聯結點就在二者的相似性——個人光陰的一日之始與民族歷史的開啟之始。寫景、抒情與議理相結合,簡潔而毫不拖泥帶水。

四、閱讀下面文章,想想作者寫景與全文有啥特色。

春之懷古

張曉風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的一聲,將冷麵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渾沌無涯。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雲,一陣杜鵑啼,可以鬥急了一城杜鵑花,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會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株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的。

春天必然會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裡千宅萬戶的屋梁受盡風欺雪擾自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然後,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因為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於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隻小羊在齧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汁,一個孩子放風箏時猛然感覺到的飛騰,一雙患風痛的腿在猛然間感到舒適,千千萬萬雙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紗時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脈……當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候,他們決定將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音來為這季節命名——「春」。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學家,他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於還是不敢宣布統計數字。

至於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數。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風去縱寵。而風,交給簷前的老風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或者,在什麼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穿越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

點評:此文極具趣味,作者設想春天應該有的模樣,抓住春天前後的特殊意象,如雪、溪流、春雷、杜鵑、荷梗、燕巢、鳥、花……寫春天的聲音、春天的甦醒、春天的名字、春天的活力。運用擬人手法,親切可感而又妙趣橫生。從生活中的春天,聯想到文學中的春天,極富張力和想像力。


相關焦點

  • 一花一葉總關情——寫景抒情散文複習
    今天我們複習寫景抒情散文。「散文就像一座乾淨的村莊溫暖著焦灼的讀者,薰陶滋養著一個又一個心靈。」 寫景抒情散文指的是描繪景物、抒發作者情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願)的散文。七上第一單元為我們展現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色彩斑斕的四季美景。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劉湛秋的《雨的四季》,這三篇文章中,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是三篇經典的寫景抒情之作。
  • 寫景作文的六大寫作技巧
    筆者印象最深的一次寫作經歷,是在我的小學時代。那是一篇有關描寫秋天自然風光的作文。記得那天,我們班全體同學在班主任李老師的帶領下,走出校園,深入山間。李老師一邊引導同學們的寫作思路,一邊讓大家仔細觀察美麗的自然風光。
  • 寫景散文賞析
    寫景,也就是描繪景物,通過作者有條理地描寫,讓我們看到一幅優美的風景畫。如果我們了解了寫景文章的類別,閱讀中就可以根據不同的特點,採取不同的閱讀方法。2、 明確寫景的描寫順序寫景必須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來寫,因此理清作者的描寫順序,對於把握文章內容有相當大的幫助。
  • 散文寫作2大誤區,《湘行散記》這份技巧幹貨,教你輕鬆寫好文
    寫景散文是最常見的一種體裁。那麼,如何把寫景散文寫出特色呢?有人會說,寫作是沒有模板的,好不好全看作者功力。這話沒錯!不過,寫作沒有模板,但有誤區。想要寫好,首先要知道「坑」在哪裡。我總結了兩類寫景散文的寫作誤區,是新手最容易犯的。總結的依據,一是日常作文教學,二是為我們當地作協刊物收稿編輯時的經歷,供大家參考。一是「掉書袋」的寫法。
  • 老師教你描寫景物,技法點撥與寫作借鑑
    【技法點撥】描寫景物是寫作中的一項基本功。要想把景物寫好,就必須做到以下五點:一是扣住特徵。不同的景物具有不同的特徵:描寫之前,定要仔細觀察景物,既要用眼睛看,也要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手撫摸,甚至可用舌頭去品嘗。如此一來,你筆下的景物才會特徵鮮明。
  • 適合程式設計師的寫作技法
    曾多有人問起,寫作除了堅持寫,持續寫,長期寫,還有什麼寫作技巧麼?作為程式設計師背景的我,自然是沒有上過什麼寫作課,所以我基本是靠長期寫,然後在實踐中摸索出的一套適合程式設計師思維的寫作技法。就像寫程序一樣,我的寫作過程包括下面的部分:需求寫程序的原因是因為有需求,而需求對應於寫作就是確定主題。如果把每一篇文字想成一件產品,那麼定義寫作的主題,就像定義產品的靈魂。寫作的主題有很多來源,有時是來自身邊的工作和生活中的事件引發的感觸。
  • 抒情散文的基本寫法
    要寫出優美的抒情散文,自然離不開場景描寫。也就是說抒情散文的主體部分是由自然場景和社會場景構成,只是側重不同而已。《晨》一文從「晨曦微露」、「朝陽升騰」直到「豔陽普照」,寫了「晨」的生長過程,從而歌頌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生不息」「晨」之精神。《城市樂章》是寫地鐵工地工人勞動的場景。
  • 八年級上冊三單元寫作指導:「歌訣+導圖」講解景物描寫技法
    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作文訓練內容是「學習景物描寫」,我們的指導稿分為「技法指導」和「範文點評」,本號已同步推出「範文點評」稿(《開放式點評寫景作文!八年級上冊三單元同步範文+特色解析》),歡迎一併閱讀。【技法大餐】會寫景,是會記人、會敘事之外的很重要的一種能力,是初中生必須熟練掌握的核心實力。大自然神奇而美妙的,一物一景,都獨有魅力和神韻,讓我們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 八年級上冊三單元寫作指導:「歌訣+導圖」講解景物描寫技法
    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作文訓練內容是「學習景物描寫」,我們的指導稿分為「技法指導」和「範文點評」,本號已同步推出「範文點評」稿(《開放式點評寫景作文!八年級上冊三單元同步範文+特色解析》),歡迎一併閱讀。 【技法大餐】會寫景,是會記人、會敘事之外的很重要的一種能力,是初中生必須熟練掌握的核心實力。
  • 【小學語文】寫景作文
    寫景作文是記敘文的一種,通常以寫景為主,寫景作文是通過運用描寫、敘述、抒情等表達方式,來表現作者對某些景物的讚美以及自身情感,是小學階段主要學習的作文類別之一。記敘文的一種,通常指以寫景為主的文章,寫景作文是通過運用描寫、敘述、抒情等表達方式,來表現作者對某些景物的讚美以及自身情感,是小學階段主要學習的作文類別之一。
  • ​作文高分公式「寫景篇」(筆記)
    寫景作文高分公式(一)寫作公式高分寫景作文=形象美+結構美+表達美根據寫作需要挑選美的形象(景物),按照一定的順序,完美地表達就是一篇優秀的寫景作文。(二)寫作技法1.選取對象有取捨寫景作文首先要「言之有物」,要根據中心需要,精選景物,組合景物。例: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 「新文化大散文」與「非虛構寫作」:當下散文寫作新動向
    作者:陳劍暉(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關注當代散文創作的人們也許注意到,近幾年的散文已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出現了一些新動向:散文從過去的「固體」到時下的大幅度「破體」,從面向社會寫作到面向天地寫作,從回憶鄉土到「重塑」鄉土。
  • 九年級小練筆寫作指導一:寫景描寫「雪景」
    如需更多閱讀寫作協助請私信獲取!一、寫景閱讀創作思維整合:1、 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2、 讀散文要抓住線索 3、 從整體入手,理清脈絡 4、 注意了解背景,透視創作歷程 5、 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 6、 注意展開聯想,領會文章的神韻 由此入彼,由淺入深,由實到虛 7、 注意品味散文的語言 所謂優美,清新明麗,生動活潑,富於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
  • 寫景作文的「質量認證標準」(例文+歌訣)
    01技法歌訣五官開放觀察細,抓住特點寫具體。善用修辭好手法,生動形象有活力。美景呈現講順序,層次分明有條理。寓情於景情要真,情景交融兩相宜。02核心技法一提到寫「景」,我們馬上想到花啊、草啊、樹啊,陽光啊、藍天啊、白雲啊……一大堆景色立馬會佔據我們腦海,可一旦寫起來,要麼筆裡像沒有墨水,要麼墨水毫無顏色生氣似的。具體來講,常見的問題是景色寫不出來、寫不生動等。那麼,寫景作文靠什麼「圈粉」呢?
  • 語文學習之:寫景作文的幾個要點
    寫景作文是學生作文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小學習寫作文,包括看圖說話等,都離不開景物描寫。學生們對好詞好句的記憶也大多與景物描寫有關。即使作為作家們,寫景散文也是重要部分,這方面也有很多大家名作,比如我們熟知的《荷塘月色》、《綠》、《花城》、《濟南的冬天》等等,寫景散文看上去比較容易寫,其實想真正寫好不那麼容易。首先,寫景散文表面上是寫景,實際是在抒情;其次,寫景散文容易走入語言堆砌誤區;第三,寫景散文推陳出新難。
  • 跟著名家學寫作系列
    春》學寫寫景散文———寧靜致遠GHK寫景散文是初中生寫作的一個重點,可是有很多學生不知道寫什麼,該怎樣寫?這節課,我們就跟著朱自清先生的《春》來學習如何寫作寫景散文。《春》這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是朱自清先生的精品散文之一,文章用細緻的觀察,巧妙的結構,優美的語言為我們描寫了一個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美麗春天,作者讚美春天,謳歌生活,其文其情無不美哉!今天咱們就跟著先生的這篇散文來學習如何寫作寫景散文。首先,我們無論在寫作何種文章之前都要先確立寫作主體和明確寫作中心。
  • 語文老師推薦:寫景作文的開頭+結尾寫作方法詳解,實用好操作!
    語文老師推薦:寫景作文的開頭+結尾寫作方法詳解,提高寫作能力,實用好操作!寫景作文,是語文常見的作文類型,那麼寫景作文應該怎麼寫呢?同學們想要寫好寫景作文,就要注意這4點:1、景物要有特色。同學們寫景,這個景物就要有特色,比如同樣的寫山,我們就要寫出山與山之間的不同點,例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衡山的秀麗、衡山的幽靜等,這些都是各大名山的鮮明特點,同學們把這些特點描述出來,就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2、仔細觀察。寫景作文,學會觀察很重要,就正如蘇軾所說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 【青春語文 何培培教學設計研究(六))】開掘文本寫作資源,促成練筆契機
    對於一篇寫得好的文章,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必須先讀懂,帶著學生精讀細思,對於主題思想比較明確的文本,引導學生著重理解作者的寫法,總結規律性的寫作知識和技法,讓學生熟悉這些技法。要注意的是,「技法是技術和方法,是前人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普遍規律和通常做法,」「技法可以在日常學習中經由系統訓練獲得,有其可遵循的原則,也有相對成熟的訓練策略,一經獲得即可稱為比較穩固的行為方式。
  •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複習指導
    散文具有記敘、議論、抒情三種功能,與此相應,散文可分為記敘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三種。(二)散文的基本特徵1.基本特徵:「形散神不散」。「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方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散文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明確而集中。2.內容上的特徵:作者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經驗,通過狀物、記人、寫景等方式表達出來。
  • 小學三四年級要掌握的閱讀技巧——寫景文章閱讀
    小學階段的寫景閱讀或作文是一個不可避開的學習重點和難點,不管學生多麼牴觸,甚至覺得寫景文章有點兒「沒勁」,沒有記敘文那麼有意思。但隨著語文課程的學習就能發現,這是一個繞不開的點,一定要學得好,才能為以後高年級段的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