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也就是描繪景物,通過作者有條理地描寫,讓我們看到一幅優美的風景畫。閱讀此類文章要注意:
1、 了解寫景文章的類別
我們所學過的描繪景物的文章一般有如下三類:
一類是遊記,寫的是在遊覽過程中所看見的景物,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一類是描寫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風、雨、雷、雪、霧等),如《火燒雲》、《第一場雪》;一類是寫人們生活處所周圍的風景,如《鳥的天堂》、《鏡泊湖奇觀》。如果我們了解了寫景文章的類別,閱讀中就可以根據不同的特點,採取不同的閱讀方法。
2、 明確寫景的描寫順序
寫景必須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來寫,因此理清作者的描寫順序,對於把握文章內容有相當大的幫助。寫景文章一般有這樣幾種順序:
①按空間順序寫。如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從遠到近或從近到遠,從四周到中間或從中間到四周。如《黃果樹聽瀑》就是按從遠到近的順序來寫的。
②按觀察的先後順序寫。這類文章一般是以參觀遊覽的行進順序落筆寫景,條理清楚。如《記金華的雙龍洞》是按照出金華、羅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的順序寫的。
③按時間推移的順序寫。即描寫不同時間景物的變化。如《火燒雲》一文是按照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這一段時間裡火燒雲從形狀到顏色的千變萬化的情況寫的。④按景物的不同類別來寫。如《美麗的小興安嶺》第3自然段,就分別寫了小興安嶺夏天裡樹木、霧、陽光、草地等景物,層次分明。
3、 理解寫景文章的層次
寫景文章在結構上一般有這樣三種:
一是總——分結構。這種結構的表現形式或先總後分,或先分後總,或先總後分再總。如《桂林山水》就是現總的讚美桂林山水,再用兩個自然段分寫桂林的山和水,最後又總起來說桂林山水。
二是移位換景的結構。就是按照觀察點的轉移來寫。觀察點的移動,必然引起景物的變化,或者是隨著遊覽順序安排層次,這時,文中一般都有明顯的「提示語」,告訴你作者走動了,筆下的景變了,如《七月的天山》第二自然段開頭「進入天山……」第三自然段開頭「再往裡走……」第四自然段開頭「走進天山深處……」或者是觀察點移動,把景物的不同方面並列鋪開來寫,如《林海》的第5自然段就分別寫了「嶺、林、花、聯想木材、聯想興安」。
三是按時間的推移來安排文章的結構。如《觀潮》一文就是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過之後的順序安排材料。
4、 體會寫景文的思想感情
無論是哪類寫景的文章,都不是單純的為寫景而寫景,而是藉助對景物的描寫,通過比喻、誇張、排比、擬人等手法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對大自然的讚美,或對生活的熱愛,或對祖國秀麗山川的讚嘆,感染讀者,文章字裡行間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借景抒情,景中寓情,是我們閱讀寫景文章應把握的重點。
大家可以用下面這篇練習題來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