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允龍 崔玉平
近期,針對被學界詬病已久的「SCI至上」論調,有關部門接連發文,明確加以破除。
對於這一學界痼疾,制度規範當然必要,但需要看到的是,合理的制度供給只是推動機制變遷的一個方面。由於人的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傾向,舊有制度安排帶來的多重阻力會對制度變遷形成牽制。因此,就當下而言,高校科研評價破除「SCI至上」還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急需系列工作的深度跟進。
在新制度經濟學看來,受制於社會環境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人們對制度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這就形成了新的制度供給需求。但由於「制度黏性」的存在,制度安排的供需之間通常存在不一致的現象,進而給制度的變遷帶來阻力。就當前高校科研評價破除「SCI至上」問題而言,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阻滯因素。受多數大學排名賦予科研較大權重的影響,大學要想在激烈的院校競爭中獲得理想的地位和聲譽,就必然要通過「科研關」。久而久之,這種價值上的交換逐漸演變成為一種利益綁定並激勵著大學不斷實現科研產出。於高校如此,於教師而言亦如此。就高校資源的分配結構而言,舊有制度安排已然形成了以「發論文」為核心的年終考核、職稱評聘等與收入、晉升綁定的制度結構。於是,「發論文」便可用來兌換學術資本和收益增量,而學術資本的逐利性又可進一步實現科研的「擴大再生產」。結果,利益上的綁定使得教師將論文產出當成了科研價值的「參照系」。我國學者盧現祥認為,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選擇了進入某一路徑(無論好壞),則可能會被長期鎖定在原有路徑上而不求改變,即使還存在其他更好的路徑選擇。多年來,舊有制度安排在高校發展以及教師績效、職稱評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高校及教師對此已形成「習慣」。在各種名利的裹挾下,舊有評價制度的報酬遞增也使其自身不斷強化並形成「鎖定」。儘管深知當前制度供給存在優勢,但由於「路徑依賴」的存在,導致科研評價「唯論文」現象「積重難返」。從「經濟人」屬性看,個體或組織從事的活動都須確保預期收益大於預期成本。高校科研評價中的「唯論文」現象之所以長期存在,是因為舊有制度安排上的「均衡」。但這種「制度均衡」並非意味著最佳狀態,而是改變制度所需成本要高於收益。對高校而言,「唯論文」的制度供給能為高校帶來利益以及較低的實施成本,而對教師來說,也能夠為其提供一個穩定的收益預期。於是,雙方都有將舊有制度安排持續下去的意願。而反觀當下,新的制度供給顯然會引致不確定預期的出現,並加大高校和教師所需承擔的風險。風險導致的成本過高將直接阻礙新制度的實施,使得舊有制度安排得以延續。
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國家規定的正式約束、社會認可的非正式約束和實施機制構成了制度的基本要素。因此,科研評價破除「唯論文」路向也須從此三個維度進行。 一是正式約束方面。正式約束是人們有意識創造出的一系列政策法則,共同約束人們的行為。在給定製度安排的前提下,正式約束直接影響了組織及個體利益最大化的成本函數。因此,作為一種「硬約束」,正式約束對行為主體的活動起到直接、重要的規製作用。當前,破除「SCI至上」制度的推出,正是為了規避舊有制度「交易成本」持續增加的風險,讓部分科研資源復歸其原有的生產性價值。此外,高校須積極擔當起科研評價的主體責任,依據國家出臺的制度政策及時做好「制度更新」並付諸實施。具體而言,一方面,要體現評價的「改進」功能。現有高校科研評價多將關注點放在評價的「診斷」功能上,即將重點放在教師科研產出上。在「只要結果不要過程」的評價方式下,教師科研創新能力受到遮蔽,降低了高校科研的人力資本效能。因此,高校應使評價成為教師創新能力提升的梯級,以「以評促改」的方式提升科研內生力。「唯論文」式的評價導致科研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無法形成對人才培養和社會一線的觀照。因此,可採取教學資源轉化、服務一線教學項目設立以及專利轉化、諮政建議等方式讓科研反哺教學、服務社會一線。非正式約束是人們在長期交往中無意識形成的且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制度形式,它包括價值信念、倫理規範、意識形態等。在新制度主義學派看來,非正式約束能夠很好地淡化個體的機會主義行為。對於教師尤其是專職科研人員來說,應自覺擔負起科技強國的大任,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同時堅守「學術人」初心,依循科研規律開展科研工作,使自身科研生產從「著作等身」向「著作等心」轉變。
三是實施機制方面。
實施機制的健全與否對制度的最終成效至關重要。
離開實施機制,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規則就形同虛設。
在經濟活動的複雜交換中,信息上的不對稱很容易使得作為代理方的高校尋求一定的機會主義空間,弱化制度的實施。
從這個角度而言,強化制度的約束力就顯得尤為必要。因此,除正式制度外,國家還要從實施機制的角度加大高校的「違約成本」,壓縮制度實施過程中的「機會主義」空間,減少制度執行中「迂迴」與「修正」的餘地,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推進科研評價制度變革。
(作者分別為蘇州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和蘇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中國科學報》 (2020-07-21 第7版 視點)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不想錯過中國科學報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
點讚+在看 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