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鐵路公安局西安公安處硯川站派出所民警蔣華迎來了他在秦嶺深山中的第八個春運。1月14日,春運第5天,記者驅車灞源,採訪了老民警蔣華。
蔣華的辦公室位於灞源車站辦公樓的三層上,但他可不是個坐辦公室的人。他管轄的鐵路線長達23公裡,是寧西鐵路海拔最高、線路狀況最為複雜的一段,轄區有7個行政村,3所學校。蔣華原先是一名乘警,跑過西安到貴陽、煙臺等線路。因為患有糖尿病,跑不動車了,2013年4月,49歲的蔣華來到了灞源,成為警務區一名民警。
灞源火車站地處於秦嶺腹地,建在半山腰,海拔高達1200多米。這裡恰好處於西安市藍田縣的東部秦嶺邊沿的一個大風口上,常年風不停歇,在冬季尤為凜冽。「我們這棟樓,常有玻璃都被刮掉。冬天巡線時,棉帽子、棉手套是必須的。要是忘了戴口罩,嘴都不敢張開。」蔣華告訴記者。
灞源車站每天只有一對九節的綠皮車停站。這時候,蔣華得守在站裡。其他時候,他的工作主要是巡線,以及安全宣傳。春暖花開後,牛羊會爬上護坡吃草;村民會為了抄近路,弄壞防護網,橫穿鐵路。這都是蔣華要操的心。村民掙錢不容易,罰他們二十塊錢,他們能跟在蔣華屁股後面,跟他嚷嚷一個星期。
跟隨蔣華,記者來到他每天巡邏都要去看看的東秦嶺隧道。這條12公裡長的隧道,目前是秦嶺的第二長的隧道。路上,蔣華聊起他跟當地老百姓的交道。
一次,蔣華巡線累了,到一戶人家討口水喝。這家的兒子在外面打工,老太太跟蔣華說,前一段時間,有幾個民警搞案子,在她家守候,前後住了一個半月。答應一個月給二百塊錢,但卻遲遲沒有兌現。一聽這話,蔣華回去後,趕快替她落實這事兒。一問,果然搞案子的民警還沒顧上再來。當蔣華代表同事把四百元交給老太太時,老太太一家就認準了他是好人:「那對老夫婦專門到車站看我,還給我帶來了一袋子雞蛋。路上,還打了好幾個呢。」
老太太的故事引起了記者的興趣。記者要求蔣華,帶我們到老太太家走一走。「那正好,我給老爺子網上買了頂帽子,順便捎過去。」蔣華說。
老太太家在灞源鎮萬軍逥村一組,離鐵道只有十米遠。踩著積雪,來到老太太家時,老太太的兒子尹栓柱正在院子裡劈柴。見到蔣華,尹栓柱忙扔下手裡的活兒,迎了上來,接過了蔣華送來的麵粉、油和春聯。這是派出所特意為尹栓柱一家準備的。尹栓柱原先在外面的建築工地打工。去年,老父親生重病,他不得不回到家裡。聊天中得知,尹栓柱的兒子在廣東打工;而讓蔣華十分遺憾的是,尹栓柱的女兒玲玲上到初一就已經輟學。「我曾經問過她,是跟同學處得不好,還是老師不喜歡她。她說都不是,就是念不進去書。」蔣華說,現在,玲玲已經在藍田縣城一家月子會所開始打工了。
聽到院子裡的動靜,尹栓柱八十歲的老父親走出門來,親熱地跟蔣華打招呼。換上蔣華帶給他的新棉帽,老爺子感動地當場掉了眼淚。坐在火爐邊,他也不肯把棉帽子摘下來。
山裡人少,生活節奏慢,蔣華來得久了,就跟一些老鄉成了朋友。連女兒結婚,蔣華都必須回山裡再擺一桌兒。
山裡最熱鬧的地方,當然是離車站3公裡遠的灞源鎮。除了土豆、豆腐、蘿蔔和大白菜,這裡冬天不容易見到別的綠菜。逢集時,蔣華會去淘一點細菜,放到冰箱裡慢慢吃。上歲數了,一年裡總會有幾次感冒發燒。鎮上的衛生院晚上是要下班的。有一回,蔣華舉著吊瓶深一腳、淺一腳往回走時,真是動了調回西安的念頭。
早上七點半起床,衝杯奶粉,吃兩塊無糖點心;中午自己炒兩個菜,吃一點米飯;剩下些飯菜,就是他的晚飯。如此簡單的生活,蔣華早已經習慣了。每天巡線,他就當成鍛鍊身體。只是有一回,蔣華和三歲的外孫女通完電話,他發現自己竟然滿臉淚水。他很想看著外孫女說話,可車站沒有wifi,他沒法和別人視頻。每隔十天,他才能回一次西安的家。在家的這兩個半天和一個白天,有好多雞毛蒜皮的家務事等著他去處理呢。七八年來,他和過去的朋友都很少在一起吃個飯。他的老父親原先也是一個鐵路民警,前段時間癱在了床上。住院九天,他只是元旦這天專門請假回了趟西安,陪了老人五、六個小時。他請假,就得有人頂他的班。他只能掏錢,給老父親請護工。
「沒辦法,這裡雖然不那麼忙,卻離不了人呀!」蔣華是1987年入黨的老黨員,他知道自己肩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