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被攻陷一半就投降了,為何中國丟了半壁江山卻還在抵抗?

2020-12-16 騰訊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讓整個亞歐大陸都陷入了戰火,以日本、德國、義大利為首的法西斯主義軸心國對外瘋狂地發起侵略,在歐洲大陸上,德國採用了「閃電戰」的策略,在歐洲的進攻勢如破竹。法國原本是一個軍事實力不弱的西歐大國,還有引以為傲的馬奇諾防線,號稱是歐洲最堅固的防線,按理說不會這麼快被德國打敗。然而法國沒有料到的是,德軍繞過了馬奇諾防線直接佔領了法國的一半領土,而這時候法國也沒有選擇抵抗,反倒是直接投降了。

反觀亞洲戰場的中國,在戰爭初期也是被丟掉了很多土地,東三省淪陷,在淞滬會戰之後又丟掉了上海,甚至連當時的首都南京都丟掉了。那麼為什麼經濟和軍事實力更弱的中國,即使丟了半壁江山卻仍在奮力抵抗呢?

首先在國土面積方面,中國是有優勢的。法國雖然國力強盛,但當時很多都是海外殖民地,本土的大小也不過只有中國的一個省那麼大。在本土淪陷一半之後,剩下的法國也基本上沒有什麼抵抗能力了。中國在失去了東部和北部的土地之後,依然有大西南作為戰略基地,這也是中國能夠堅持抵抗的原因之一。

在工業革命之後,法國等西歐國家的經濟重心大多都轉移到了城市,德國人控制了這些城市也就是控制了法國經濟的命脈,短時間內很難再組織起抵抗了。而中國當時還是一個農業國家,所以只要還有土地,就會繼續留下反抗的希望。

另外,從國土面積和國力上來說,法國和德國是相似的,所以德國在佔了先機之後,法國就很難再反撲了。日本雖然有強大的軍隊,但畢竟只是一個小島國,不管是資源還是人口都沒有優勢,如果不能短時間內結束戰爭,那麼必然會產生資源不足的問題。

法國在二戰之前國家是比較安定的,民眾並沒有多少打仗的鬥志,也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所以才會很快投降;而中國自近代以來就一直在戰亂中掙扎,日本入侵之前還處在軍閥混戰的場面裡,所以能夠很快地團結起來進入戰鬥。

對於法國來說,及時投降可以保全有生力量,而那些撤走的軍隊後來在光復法國的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一種權宜之計;但中國面臨的局面則是完全不同的,日本是以完全消滅中國為目的發起的戰爭,如果中國人民不奮起抵抗,那麼只會遭受國破家亡的悲劇。

長期以來,法國在二戰中的迅速投降似乎給全世界都留下了笑柄,但如今的法國依舊是一個獨立而強大的發達國家,在軍事實力上也不比其他國家差,它還是除了美國以外唯一一個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只能說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不同的選擇。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換來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一個全新的中國,結束了長久以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之後,中國再也不是那個受人欺辱的窮國了,而是一個自信、繁榮的大國。

相關焦點

  • 二戰法國淪陷一半就投降了,為何中國丟了半壁江山仍奮力抵抗?
    很多人其實都存在這樣的一個疑問,二戰法國淪陷一半就投降了,但是為什麼中國丟了半壁江山卻仍在奮力抵抗呢? 這在一定程度上其實助長了德軍的士氣,於是在4天後德國成功佔領了巴黎,又過了4天以後法國政府便徹底放棄了抵抗。
  • 二戰時期,為何面對國土丟失一半的情況,中國和法國的結局相反
    在二戰當中,如果說哪兩個國家給人們帶來強烈的衝擊,那便是中國和法國。其中法國讓人詫異的是作為老牌殖民強國,在面對德軍時沒有一點大國風範,在國土喪失一半 的情況下,便直接投降這就讓人們很是驚訝。反而是在近代歷史中備受列強的欺凌,可是在面對外敵入侵時卻能夠堅持抗戰。
  • 二戰期間,法國向德國投降,為何後來還能入聯合國五常
    2020-12-22 13:43:20 來源: 搶鮮看 舉報   二戰期間,法國向德國投降
  • 150年前法國皇帝率10萬官兵投降 身處最強城堡 卻只抵抗了一天
    1870年9月1日上午,普法戰爭的決定性戰役在色當要塞爆發,9月2日晚,拿破崙三世本人親率的12萬法軍全面投降。這幅畫作展現了拿破崙三世與德國首相俾斯麥閒談的場景。一天後,這個災難性的消息傳到巴黎,拿破崙三世立刻被國民議會罷免,法蘭西第二帝國終結,法國成為共和國。
  • 法國是如何把自己弄成世界級名梗的?法國真的愛投降嗎?
    法國是如何把自己弄成世界級名梗的?法國真的愛投降嗎?,為什麼好好的法國就成了「投降」的代名詞?就是這麼硬氣,就是這麼鐵血,拿破崙三世這一投降,可謂開創了法國投降梗的先河。時間轉眼來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法國作為戰勝國,一方面因為自身軍事實力還算靠譜,二是英國、美國、和半道反水的義大利比較給力。
  • 中國近現代史順口溜
    中國近現代史是中學歷史學習的重要內容,知識點眾多,識記困難,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則簡單易懂的中國近現代史記憶口訣,大家快收藏轉給學生。一八四零到建國,一半殖民一半封;英美兩國售鴉片,巧取豪奪賺白銀;緝拿煙販寫保證,林氏虎門銷毒品;二十多天硝煙盡,挽救民族出火坑;
  • 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如何在德國的攻勢下迅速落敗投降
    德國人自打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閃電般的拿下了波蘭等國,這些國家雖然不算弱小,但對比真正的歐美列強英法蘇等國來說還是不夠看的,所以這場閃擊法國的戰役就是德國戰略戰術體系的完善的最佳證明,讓我們看看德國是怎樣打的法國直接光榮投降的。
  • 二戰變局中,海洋強權為何會迅速衰落?一切皆源於法國的不戰而降
    比如說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在這一次撤退之後,英國和法國的國力徹底枯竭,不能再繼續戰鬥下去了嗎?顯然不是,但是英國和法國兩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還在抱有僥倖心理,覺得繼續使用外交手段上的小操作就可以使自己漁利。
  • 「馬奇諾」防線的崩潰,擊垮了法國的抵抗意志
    表情上很豐富,實際上內心上很脆弱,馬奇諾防線最危險的方面在法國心理上和要塞思想的禁錮,一種天然的安全感,讓他們感覺躲在牢不可破的鋼鐵防線後面一定安全,曾經法國一位將軍在戰前擔心,必須要防止德國阿登山脈進入法國,必須要在這個區域布置優質的兵力,結果,話都沒有說完,就被打斷了。
  • 巴黎歷史上被攻陷過三次,三次都跟德國人有關
    巴黎是一座歷史古城,建都的歷史都長達1400多年,它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巴黎夜景)但巴黎離天堂很近,離倫敦和法德邊境也很近;近代巴黎三次被敵國攻陷,被敵人的鐵蹄踐踏。歷史上巴黎淪陷過三次,都跟德國人有關;一次是普魯士王國夥同英帝國及俄羅斯帝國等歐洲列強攻陷巴黎,另外兩次是德國人獨自攻陷巴黎。以下是巴黎三次淪陷的過程。一,巴黎第一次淪陷。1813年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大英帝國、奧地利帝國等國結成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萊比錫戰役中擊敗拿破崙,1814年聯軍向法國進軍。3月30日,巴黎淪陷。
  • 作為老牌軍事強國的法國,為何二戰中被德國打了六個星期就投降?
    其中法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角,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與德國展開了殊死搏鬥,最終獲得了勝利。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僅沒能守住自己的國土,反而讓德軍攻破馬奇諾防線,直取巴黎,最終在德軍的坦克下宣布投降。這一切不過只用了短短的六個星期,要不是敦刻爾克之戰中德軍犯了糊塗,恐怕法軍就會就此滅亡,那麼為何法軍在二戰中面對德軍,會落得如此的慘敗呢?
  • 貢比涅森林的投降儀式上,希特勒費盡心機,狠狠羞辱法國!
    文/滅霸他爸1940年6月,法國戰敗投降,希特勒趾高氣揚勒令法國代表前往貢比涅森林籤署降書。希特勒為何不選擇巴黎,而選擇貢比涅森林中的空地呢?其實希特勒選擇此處,是頗費了一番心思的。22年前,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向法國等協約國集團投降,法國就將德國籤署降書的地點選在貢比涅森林。1918年11月,德國在森林附近停靠的法國福煦元帥專列的一節車廂裡,籤署了降書。
  • 吳三桂起兵反叛時佔據了半壁江山,為何最終功敗垂成
    吳三桂從雲南起兵,隨後攻佔了貴州、湖南、湖北、四川、廣西、甘肅、陝西,加上耿精忠佔據的福建和尚之信佔據的廣東,全國內地18個省,吳三桂就佔據了一半,與清朝隔長江而望,儼然擁有半壁江山。 然而,吳三桂並沒有高興太久。當吳三桂進入鼎盛階段後沒多久,便逐步衰退。
  • 日俄為蠶食中國土地,在東北開戰,實力更甚的沙俄為何提前投降?
    這是因為雖然英國法國等老牌歐洲強國雖然厲害,但是畢竟距離遙遠,最多也只能拿點錢財走人,地盤畢竟是帶不走的。而俄國和日本就不一樣了,他們都是鄰國,一旦侵略,就可以完全把地盤佔為己有。既然如此,所謂一塊肉不容二虎食,日本和俄國的衝突就變多了,就這樣,日俄戰爭爆發了。在1904年,兩個國家在中國的東北爆發了戰爭,戰爭的結局我們都知道,沙俄輸了,日本勝了。
  • 法國寄的快遞貼著中國郵政的膠帶 還丟了一瓶護膚品
    女兒從法國寄回西安的快遞,媽媽打開後發現少了一瓶價值千元的護膚品,而快遞箱明顯被打開過,因為重新貼上了中國郵政的膠帶。  3月28日,西安市民韓女士收到女兒從法國寄回的快遞,包括兩個紙箱,擔心丟件韓女士打開前拍了照片,但沒有及時發給女兒核對,因為兩地時差問題女兒那邊在睡覺。
  • 二戰期間,德軍從巴黎撤退,為何沒有順手燒毀老冤家法國首都巴黎
    二戰時期的法國無疑成了一個笑話,他們的表現非常拙劣,擁有極其強大的國力,卻早早就選擇了投降,這是怎麼也說不過去的事情。無論法國有多少的理由,可幾乎沒怎麼抵抗就選擇了投降,這就是恥辱,法國輕鬆淪陷,也讓德國元首看到了自己主導世界的可能,德法之間也是老冤家了,早期就已經有過多次的交鋒。
  • 施琅攻下澎湖列島以後,為何鄭克爽就直接投降?臺灣不再抵抗一下
    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從荷蘭人的手中奪回了臺灣及澎湖列島,雖然目的是為了抵抗大清,但從民族統一的大業來說,是從列強當中收回了屬於我國的領土,鄭成功的功績是絕對不能被抹殺的。在康熙平定三藩的同年,臺灣的統治者鄭經病逝,他10歲的兒子鄭克爽繼承了王位,這麼一個年幼的孩子登基以後,在臺灣又有什麼威望和號召力呢?
  • 塔利班攻陷阿富汗一座軍事基地
    塔利班攻陷阿富汗一座軍事基地惠曉霜阿富汗塔利班武裝13日晚發動進攻,攻陷北部一座軍事基地,100多名守軍中至少17人死亡,塔利班聲稱俘獲超過70人。按照拉赫馬尼的說法,遭圍困期間,基地守軍堅持抵抗,向上級請求增援,沒有獲得回應,最終彈盡糧絕,基地陷落。阿富汗國防部發言人阿富爾·艾哈邁德·賈韋德證實基地陷落,17名守軍陣亡,至少19名士兵受傷。按照他的說法,政府軍準備發動進攻,奪回基地。
  • 法國人無比高傲,69年內兩次被同一對手滅國,為何竟恨不起來?
    1871年和1940年,德軍先後兩次攻陷法國首都巴黎,連續兩次被同一個對手滅國,並且時間間隔不到七十年,這對於長期以來的歐洲大陸霸主法國,實在是一件抬不起頭的事。法國人很高傲,在文化上根本看不起英國、德國、俄國這些歐洲傳統強國。
  • 南京大屠殺中,5萬戰俘為何不抵抗,50年後,老兵東史郎說出了原因
    南京大屠殺用血的教訓,警示後人「勿忘國恥」,然而,在南京大屠殺中,近5萬戰俘為何不抵抗?50年後,老兵東史郎說出了原因。為何東史郎會有這種想法呢?筆者翻閱日軍史料發現,在太平洋戰爭中,盟軍投降與戰死的比例是1∶3,而日軍的這一比例則是1∶120。也就是說日軍有121個人只有一人選擇投降,剩下的所有人選擇戰死不降!這就是日本宣傳軍國主義的「武士道」精神,被洗腦的日軍普遍認為自己的生命屬於天皇,在戰場上以為天皇獻出生命而感到榮耀,所以戰場上的日軍很少有人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