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資有戒心?歐盟計劃嚴篩重點領域投資

2020-12-20 第一財經

中國企業未來在歐盟投資能源和電信等重要基礎建設領域,以及人工智慧、機器人、半導體、網絡安全這樣的關鍵技術領域是否會加倍困難?

對於這個問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13日在年度盟情諮文中透露的信號並不令人樂觀。當天,容克在位於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總部提出了旨在防範非歐盟國有企業在歐投資激增的「歐盟投資篩選框架」(下稱「框架」)。

容克在貿易和投資方面的發言充滿了火藥味,稱歐盟不是「幼稚的」自由貿易者:「如果一個外資國有企業希望購買歐洲港口,部分的能源基礎設施或國防技術公司,必須在具有高透明度、經過審查和論證的情況下才能獲批。」

基建和關鍵科技成監管重災區

雖然歐委會尚未正式公布上述「框架」,但根據流出的草案文本,上述領域都在計劃審查範圍之內。簡言之,該框架草案核心提議有三:第一,需要評估對能源和高科技等敏感行業的收購是否會引起國家安全爭議;第二,對歐盟外企業收購盟內企業將引入「反規避」條款,打擊借殼收購,並計劃針對跨境收購建立歐盟內信息互通框架,共享敏感收購信息;第三,甄別參與敏感的歐盟資助項目公司的外國收購案例,計劃在法律框架內列出一份清單。 德法意三國隨後在聯合聲明中迅速對容克的此項建議表示歡迎。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一向鼓勵和支持積極推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和自由化。尤其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下,希望各方一起努力,為相互開展貿易和投資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良好環境。

長久以來,歐洲有一種觀點認為,比起擁有外資審查機制「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美國,歐盟的外資審查手段太匱乏。原因在於:首先,歐盟的建立脫胎於自由主義,審查外資與創建者理念背道而馳;其次,根據歐盟現有法律,安全事務和一部分投資政策權限歸屬於成員國,有關外資審查的事務主要由成員國單獨決定,大部分成員國並不願意將此權利上交給歐盟。因此目前歐盟28國中,僅有13個歐盟成員國設有負責審查收購和投資的機制。

不過,面對中國對歐洲高科技製造業、基礎設施及能源行業投資激增的情況,德國、法國和義大利有些坐不住了,從2月開始就持續向歐盟提議建立泛歐盟投資審查機制。德國還率先在7月通過了《德國對外經濟條例》第九次修正案(下稱「修正案」),對非歐盟國家投資者在德國進行的收購制定了新的審查規則。

容克13日的提議的意義在於,把外資審查一事在歐盟層面上公開化了,稱歐洲一定要捍衛自己的戰略利益:「知道我們的後院都發生了什麼是一項政治責任,這才能令我們在需要時保障自己的集體安全。」

上述流出的草案顯示,「框架」裡不少內容同「修正案」中的新審查規則類似。

譬如,該草案認為在人工智慧、機器人、半導體、網絡安全這樣的關鍵技術領域的併購需要重點審查,其中包括投資方是否受到第三方政府控制,以及收購是否得到來自政府的資金支持等。

而修正案針對的領域包括能源、水資源、營養、信息技術、醫療、金融服務和保險、交通和關鍵基礎設施、軟體、通信攔截、雲計算服務和醫療遠程信息處理等,令收購程序變得更加繁瑣,審查周期也將延長。

用反規避條款打擊借殼收購

「框架」還提到,將設立一項「反規避」條款,旨在應對非歐盟投資者通過歐洲公司規避國家審查程序的問題。如設立這一條款,歐盟各國政府將有權阻止外資收購,即便是外資在歐洲的借殼公司。 通常情況下,歐盟有區內資本自由流動原則,即歐盟內部的收購是可以在此類審查中被豁免的。然而「框架」卻提出,如果外國投資者的手段「不能反映經濟現實,且是在歐盟內部的人為安排」,那麼政府應有權評估和阻止該類收購。 但由於大部分成員國並不願意將權力讓渡給歐盟,歐盟的意見是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成員國可按自己意願終裁。

與此同時,如果認為外資收購行為「可能影響一個或多個成員國的安全或公共秩序」,歐盟將介入並給予不具約束力的意見。

這一條款旨在加強歐盟成員國之間,以及成員國同歐盟之間的協調,以便成員國評估對敏感領域的併購是否會引發安全問題,但由於大部分成員國並不願意將權力讓渡給歐盟,歐盟的意見是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成員國可按自己意願終裁。

不過,歐盟提出,該條款同歐盟主持下的重大項目有關:譬如當外資希望收購參與了開發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項目的歐洲企業時,歐盟將介入,儘管無約束力,但歐盟有關國家必須「充分考慮委員會的意見並作出解釋」。

歐盟還計劃在法律框架中增加一個上述歐盟重大項目的清單。潛在的範圍很大,將涵蓋「涉及歐盟大量資金或相當大份額的項目,抑或歐盟關鍵基礎設施、關鍵技術或有關鍵投入的項目」。

德法意熱烈歡迎

德國,法國和義大利三國隨後迅速發聲明歡迎了容克的此項建議。

德國在聲明中表示:「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堅決歡迎委員會的建議,這是歐洲邁向公平競爭的重要一步。」

德國經濟部長澤普裡耶斯表示,在市場條件下,德國仍對外國投資感興趣。「但是我們需要防止其他國家利用我們的開放來推動其工業政策利益。」她表示,歐盟成員國未來將在介入非歐盟國家國有企業對歐洲公司的直接投資方面擁有明確權力。

法國經濟部長布萊諾·勒耶爾則稱,歐盟的草案需要通過進一步工作來加強,以確保在公共採購項目上的互惠性和在更廣泛範圍內歐盟所有貿易關係的互惠互利。

9月8日訪問希臘期間,馬克龍直言:「如果沒有團結,就不會有一個充滿雄心的歐洲項目。我對於歐洲沒有自己的投資感到不滿,也不應當像過去一樣,把希臘推給歐洲外的投資者。」

「為了不被像中美這樣更大的力量所左右,我相信歐洲的團結主權可以令我們保衛自己並延續下去,我們這一代必須找到一種力量來重建歐洲。」馬克龍表示。

上述容克提及的「歐洲港口」就把中國在希臘收購的比雷埃夫斯港納入潛在監管範圍,馬克龍暗指這起收購顯示歐盟正對成員國喪失影響力。不過希臘總理齊普拉斯並沒有理會馬克龍。在此後一天(9月9日),齊普拉斯在薩洛尼卡博覽會上出席中國館開幕式時明確表示,希臘積極歡迎中國投資,希望更多中國企業進入希臘市場。

齊普拉斯並著重說道,中遠比港項目之後,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對希臘產生投資興趣,中希兩國經貿合作潛力巨大。

實際上,齊普拉斯的發言也代表了葡萄牙、馬爾他等歐盟國家的態度:他們強烈反對外資審查,認為這樣的提議只會嚇跑投資者;而荷蘭和北歐三國也並不支持德國的提議,這些傳統上的自由貿易國家傾向於同中國在內的歐盟外投資國以雙邊投資協定的方式來改善雙邊市場準入和投資情況。

根據榮鼎集團和柏林智庫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1月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2016年,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激增76%,達到351億歐元(約合2570億元人民幣)。相比之下,歐盟在華併購交易額則出現連續第二年下滑,降至77億歐元(約合560億元人民幣)。報告認為,這種投資差距令歐盟內部出現了歐中間缺乏「互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擴大投資準入、加深重點領域、區域合作 山東新一批穩外資舉措來了!
    原標題:擴大投資準入、加深重點領域、區域合作 山東新一批穩外資舉措來了!   8月7日,山東省政府網站發布《山東省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將進一步擴大高質量招商引資,促進外商投資企業健康發展。「措施」共20條,囊括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大投資促進力度和提升投資服務質量等方面。
  • 江蘇促進利用外資穩中提質的意見英文版發布 九成以上歐盟企業堅定...
    中國江蘇網訊 26日,由中國歐盟商會南京分會與江蘇省外商投資企業協會主辦的江蘇省外資新政策宣講會暨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20》發布會在南京舉行。省商務廳、歐盟商會會員企業高管、相關駐華機構代表等50餘人出席會議。
  • 上海發布「24條外資新政」 激勵更多外商投資「落滬」
    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楊朝說,「無論是一個個投資意向的成功籤約,還是跨國公司紛紛在上海集聚全球資源、設置總部機構,都充分表明了外資企業繼續看好中國、看好上海的決心和信心。」上海是外商投資的熱土和高地,也是全國外資的風向標,外商投資在上海在加快推進開放型經濟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
  • 加大對重點外資企業金融支持力度
    日前,商務部辦公廳、銀保監會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部署給予重點外資企業金融支持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導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和銀保監局做好《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落實工作,加大對重點外資企業金融支持力度。
  • 科技部與歐盟在京共同主辦歐盟科研框架計劃空間研究領域信息發布...
    2012年4月20日,由科技部與歐盟委員會企業與工業總司主辦,國家遙感中心與歐盟駐華代表團承辦的「歐盟科研框架計劃基金申請—空間研究領域信息發布日」在北京諾富特和平賓館舉行。歐盟駐華代表團卡門卡諾副團長和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景貴飛副主任在開幕式上先後致辭。卡門卡諾副團長強調了空間科技合作的重要性,簡要的介紹了歐盟科研框架計劃及其發展,並希望中國能有更多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參與該框架計劃。景貴飛副主任表達了中國對空間科學研究的重視,回顧了中歐科技合作的歷程和現狀,希望科技部與歐盟繼續加強在空間研究領域的合作。
  • 【外商投資】第59期:中國仍是吸引全球外資的熱土
    【1—9月墨西哥汽車生產業外國直接投資同比減少52%】  12月4日,墨西哥經濟部統計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 1—9月,墨西哥汽車生產業共計吸引外國直接投資28.159億美元,同比減少52%,創2012年以來新低。今年第三季度,汽車生產領域外資出逃高達5.787億美元,為有史以來首次出現投資負增長。
  • 希臘提交「下一代」歐盟基金的行動計劃草案
    希臘《每日報》11月19日報導,希臘政府於19日向歐盟提交了關於如何利用「下一代」歐盟基金的行動計劃草案,包括主要基礎設施項目、改革舉措和現代化幹預措施等內容,以實現經濟向更加出口增長型模式轉型。行動計劃的核心是通過歐盟提供的320億贈款和貸款充分調動私營領域資源。
  • 英國脫歐「交卷」在即 愛爾蘭忙吸引中國投資
    他說,中企沒有辦法實際探訪愛爾蘭當地市場,或者與潛在的合作夥伴進行交流、溝通,「但好在有一系列遠程辦公系統,幫助對愛爾蘭投資感興趣的中國企業克服物理隔絕的困難」。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疫情下,愛爾蘭投資發展局今年6月正式推出了「在線考察」服務,陸陸續續幫助幾十家中國企業通過雲端對愛爾蘭進行考察、訪問。
  • 英國脫歐「交卷」在即,愛爾蘭忙吸引中國投資
    中企多元化布局 張哲偉認為,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外資流動的衝擊,這一點對於極度依賴外資的愛爾蘭經濟而言也不例外 張哲偉沒有否認疫情對中國企業投資愛爾蘭的影響。他說,中企沒有辦法實際探訪愛爾蘭當地市場,或者與潛在的合作夥伴進行交流、溝通,「但好在有一系列遠程辦公系統,幫助對愛爾蘭投資感興趣的中國企業克服物理隔絕的困難」。
  • 「新政策讓我們感受到重慶的誠意」 多家外資企業表示將加大在渝投資
    其事務總經理劉璟表示,《措施》大大方便了他們這種有多家連鎖門店的企業。「比如我們有11個門店,以前可能要辦11個同類的證。如果繼續擴大範圍,每個門店也要進行一次證照審批,非常麻煩。」劉璟說,《措施》出臺後,提出簡化跨國品牌連鎖企業審核登記程序,優化重點外資項目工程建設審批等,解決了包括像711、羅森、星巴克等連鎖企業擴大門店數量時遇到的痛點問題。
  • 我省促進利用外資穩中提質的意見英文版發布
    我省促進利用外資穩中提質的意見英文版發布 發布日期:2020-08-27 07:35 來源:新華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8月26日,由中國歐盟商會南京分會與江蘇省外商投資企業協會主辦的外資新政策宣講會暨中國歐盟商會
  • 江蘇促進利用外資穩中提質的意見英文版發布
    8月26日,由中國歐盟商會南京分會與江蘇省外商投資企業協會主辦的外資新政策宣講會暨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20》發布會在南京舉行,《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利用外資穩中提質做好招商安商穩商工作的若干意見》英文版正式發布。省商務廳、歐盟商會會員企業高管、相關駐華機構代表等出席會議。
  • 「穩外資」舉措凝聚外資「向心力」外企對「投資中國」依舊充滿信心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在全球海外直接投資(FDI)大幅萎縮的背景下,今年1-11月,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達8993.8億元人民幣。一系列「穩外資」政策措施,進一步凝聚了外資企業對中國的「向心力」,讓他們依舊看好中國這片「投資熱土」。
  • 「法式」排場吸引外資 凡爾賽宮盛宴邀跨國集團老總
    (圖片來源:新華社)【歐洲時報1月20日夏瑩編譯】法國總統馬克龍將於20日晚在凡爾賽宮接待200名跨國集團老總,目的是宣傳法國的經濟優勢,吸引外資。回顧2019年,法國的外商投資項目有所增加,其中不乏英國脫歐和德國經濟放緩的因素促使。
  • ...近期歐盟及其有關成員國計劃出臺針對外國投資的限制性措施...
    【中國商務部:希望歐方能夠恪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我們注意到,近期歐盟及其有關成員國計劃出臺針對外國投資的限制性措施。中方始終認為,保持市場開放,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推動全球經濟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
  • 外資機構的抱怨:不公平、還是水土不服?
    同時,有33%的受訪者認為,兩者同樣重要,還有44%的人認為不公平才是主要問題。從問卷數據來看,不公平的感受仍然比較明顯地大於水土不服,但是即使從外資金融機構的視角來看,水土不服的感受也佔有較為可觀的比例。除了問卷,我們還對美、日、歐盟及港資金融機構進行了10場會談。
  • 新一代「伊拉斯謨+」拓展歐盟合作空間
    建議書待歐洲議會和歐盟部長理事會審議批准後,將以條例形式形成具有權威性和約束力的法律。加大項目資金支持力度歐盟委員會擬將新計劃的預算增加到300億歐元,比現行交流計劃預算140億歐元翻了一番。歐盟認為,投資於民是最有價值的,歐盟領導人重視投資新計劃的重要性。
  • 制播分離近期試點 外資瞄上中國影視領域
    李嵐還對記者表示,目前對外資進入影視領域限制,主要在涉及意識形態領域和針對外資傳媒機構,風險投資等投資機構不在限制之列。  外資投資中國影視領域政策之變  今年2月6日,廣電總局和商務部聯合發布文件,決定廢止《中外合資、合作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企業管理暫行規定》(下稱「44號令」),令在中國影視領域尋找投資機會的外國投資者突然失去了方向。  「44號令」頒布於2004年10月,是關於外資參與中國經營廣播電視節目製作規定最明確的一份文件。
  • 為了外資,印度拼了!收緊外資投資政策僅半年,現又放寬了?
    那麼收緊外資的政策過去半年,對印度又產生了什麼影響呢?根據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在10月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在今年前9個月,印度風投投資額為289億美元,約合1895億人民幣,總體減少了21%;併購投資更是大跌了79%,只有29億美元,約合190億人民幣。這些數據的下滑,足以反映外資正在大撤退。然而,失去外資,對印度來說是致命的。
  • 中國再推穩外資20條 保障外企國民待遇
    王受文表示,2017年以來,國務院已經出臺了四份關於利用外資方面的文件,它們對於改善吸引外資的環境、增強外資來華投資信心起了非常好的作用。保障外企國民待遇據介紹,在《意見》的醞釀起草過程中,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對全國31個省區市進行了調研,並向500多家外資企業發放調查問卷,還專門組織力量研究中國美國商會、中國歐盟商會發布的投資報告,對他們關切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在這樣的基礎上,《意見》呈現一些新的特點。加大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的保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