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第一周的注意事項,教你如何評定寶寶的各項體徵(3)

2020-08-26 景浩講育兒

母親產後最初幾天分泌的乳汁是初乳,呈黃色,有些發黏,是母親為嬰兒準備的最理想食物,讓嬰兒吃到初乳,因為初乳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含有多種預防、抵抗疾病的抗體,對保護嬰兒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初乳雖然不多,但與成熟乳相比較,初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和鋅,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酶類、抗氧化劑等。相對而言,初乳含乳糖、脂肪、水溶性維生素較少。初乳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在嬰兒未成熟的腸道表面,可以阻止細菌、病毒的附著。初乳還有促進脂類排洩作用,可減少黃疸的發生。母乳餵養,可以使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內,具有較強的防感染能力。所以,初乳被人們譽為「第一次免疫」,新媽媽一定要抓住給孩子餵養初乳的機會。

關於初乳,一般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指產後媽媽的第一次乳汁,這就是舊習俗嫌「不乾淨」的黃色奶水;另一種說法是指產後第一次來乳直到半個月之內的母乳,這一段時間乳中含有來 自母體的免疫球蛋白,是配方奶粉不能替代的,而且屬於新生兒最易直接吸收的成分。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提出:母乳餵養好!



新生兒回家後,須細細檢查

新生嬰兒皮膚容易出現感染,最常見的是膿皰瘡,指出現小水粒至綠豆大小的皰疹,中間有透明液體或膿液。新生兒皮膚柔軟,如新生兒回家後,須細細檢從醫院產科剛剛接回來的新生兒,家長應該從頭至腳做一次詳細的全身檢查,頭部有沒有腫包(頭顱血腫),全身是否有畸形,四肢是否均能活動。

新生嬰兒皮膚容易出現感染,最常見的是膿皰瘡,指出現小水粒至綠豆大小的皰疹,中間有透明液體或膿液。新生兒皮膚柔軟,如果面頰、四肢或軀幹皮膚發硬,伴有全身發涼、體溫不升,必須及時就醫。

新生兒生後2~3天出現黃疸,1周左右退淨,屬於正常情況。如果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或者黃疸持續2周還未消退,均屬不正常情況,應當找醫生診治。觀察黃疽時,應當用手輕輕按壓孩子的皮膚,看皮膚是否發黃。

另外,還應當觀察尿和眼淚是否發黃,或染黃尿布、毛巾,注意糞便是否發白(呈白牆土色),有上述情況均提示新生兒已出現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呼吸較表淺,快而稍不規則,每分鐘40~50次。如果寶寶的呼吸明顯不規則,次數明顯加快或伴有鼻根部發青、鼻翼扇動等,則提示孩子有異常,需及時就醫。


新生兒出生後10~ 12小時排洩黑綠色胎便,3~ 4天以後慢慢排正常糞便,如果出生24小時不排便或者3~4天後突然排洩膏藥樣黑便、鮮血便或稀水樣糞便,則提示孩子可能有消化道畸形、出血或腸道感染,要及時就醫。


新生兒出生後約6小時排尿,也有延遲到第二天排尿的。但是如果24小時內未排尿,則要引起注意。排尿次數增多、每次尿量較多,伴有吃奶不好或有浮腫,也應當及時就醫。


新生兒雖然睡眠時間多於清醒時間,但餵奶前一般清醒哭鬧,吃奶較好。如果整天昏睡不醒,吃奶減少或拒食,都屬於不正常表現。



正常新生兒

胎齡滿37~42周的嬰兒,體重在2500克以上,通常為3000克左右,身長約50釐米,各器官功能已相當於成熟的嬰兒,屬於正常新生兒。


正常新生兒出生後即會啼哭,哭聲響亮,呼吸有規律,四肢活動有力,呈屈曲狀態。具有維持生存的神經反射,當用手指或物體觸及新生兒臉頰或嘴角時,孩子立即會把頭轉向碰觸的一側,張口尋找,醫學上稱覓食反射。


如果把手指放進新生兒嘴裡,就會引起孩子的吸吮動作,稱

吸吮反射。


如果有突然的聲響發生時,閉著眼睛的新生兒會立即睜眼或眨眼。


以上這些反應說明新生兒的視力、聽力都正常。


初生嬰兒的特有現象


剛出生的嬰兒,會發生各種讓年輕媽媽想像不到的現象。有些是正常的,不必擔心。


四肢蜷曲:新生兒出生後,常會有兩小腿輕度彎曲,雙足內翻,兩臂輕度外轉,四肢呈現屈曲狀態。這都屬於正常現象,家長不必顧慮。這種現象與胎兒出生前在子宮內的位置有關,胎兒在母親腹內都是頭向胸屈曲、雙手緊抱於胸前、腿曲起的姿勢。出生後,會暫時保持著原有的胎兒體態,大多數孩子會在滿月後消失,雙足內翻3個月後就會正常。如果肢體有較嚴重的反轉現象,應當送往醫院檢查。


呼吸不規律: 新生兒的呼吸不僅淺表,而且不規律,會有快慢不均的現象。主要是新生兒肋間肌較弱,加上鼻咽部和氣管狹小,肺泡適應性差,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所以新生兒以腹式呼吸為主。又因為胸廓運動較淺,新生兒每次呼氣與吸氣的量都很少,不能滿足機體對氧的需求。因此,寶寶的呼吸較快,一-般每分鐘呼吸40~ 50次,屬正常現象。孩子如有面色發紫及不安狀況出現,應當及時看醫生。


下巴抖動:由於新生兒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抑制功能較差,常會有下巴不自主地抖動。這不是病態,不必緊張。但如果伴有不正常的體溫變化,才要考慮疾病因素。


喜歡的朋友請就點個讚,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孕期、嬰幼兒期營養保健知識,就請關注我吧!

相關焦點

  • 新生寶寶第一周的注意事項,教你如何評定寶寶的各項體徵
    因此,出生後的第一周,尤其是第一天,對新生兒來說最重要。隨著日齡的增長,新生兒獲得健康生活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足月的健康新生兒,一般在出生後最初的兩個星期內,就能適應出生後的生活。早產兒則需要適應更長的時間。
  • 新生寶寶第一周的注意事項,教你如何評定寶寶的各項體徵(2)
    昨天給各位寶媽分享了寶寶的養育知識和新生兒的相關知識,今天繼續給各位寶媽講解寶寶出生後的各項檢查和檢測標準。寶寶在出生後的48小時裡,需要接受一些列 的檢查,各個醫院的具體做法是有些差距的,但今天給各位寶媽分享的檢查項目是各家醫院兒科都會給做的。
  • 新生寶寶第二周的注意事項,教你如何餵養健康寶寶(1)
    產後的乳媽媽在頭1~2天乳汁分泌會很少,到第3~4天乳量逐漸增多,有的人會在產後10天以後泌乳量才開始充足。如果產後頭幾天乳量不足,可以讓寶寶增加吮吸次數,不定時按寶寶需要吸吮乳房。 每次哺乳時,乳汁分泌速率不同,開始哺乳的2~3分鐘,乳汁分泌極快,為每次哺乳總量的半數,過了8~ 10分鐘,乳汁漸少。
  • 坐月子重點注意事項⚠️(第一周:媽媽和寶寶)
    產後第一天自然分娩後宜採取半坐臥姿勢,產後6-8小時,坐一坐密切關注24小時內的出血量(產後2小時小於400ml;產後24小時內小於500ml)產後30分鐘要讓寶寶吃第一口奶,且每次吸吮超過30分鐘產後媽媽定時測量體溫,不能超過
  • 新生寶寶第三周注意事項,教你如何餵養健康寶寶
    因此,如果乳腺內奶汁每一次都被寶寶全部吸出,乳管內空虛,乳腺就會受到較大刺激,下一次分泌的乳汁量就會增加。有時候,寶寶一次不能把乳汁全部吸盡,這時候如果捨不得把剩餘的乳汁擠掉,乳腺受到的刺激減少,會慢慢地使乳汁分泌減少,造成乳汁不足。 如果剩餘乳汁堵塞乳腺,還會引起乳房內出現圓形或者橢圓形的硬結,造成乳房脹痛或刺痛,甚至發生乳腺炎,影響到媽媽的健康和寶寶的餵養。
  • 手把手教你如何護理新生寶寶的臍帶
    你有仔細的看過自己的肚臍眼嗎?寶寶的肚臍眼也是這種奇怪的形狀?(寶媽說)從剛出生被剪掉臍帶,剩下的肚臍部分是怎樣變成肚臍眼的呢?原來臍帶殘端會慢慢變黑、癒合,一般會在剪斷臍帶後1-2周的時間內脫落,之後才會形成肚臍眼。如果護理不當被細菌感染,易導致敗血症甚至死亡。
  • 健康寶寶要知道(二十)寶寶回家後的注意事項(四)
    寶寶的平安出生,為家庭帶來了圓滿與幸福,那麼作為父母的你們,關於新生寶寶的問題了解多少呢?只有我們了解了寶寶不同階段的生理特點、病理表現及護理要點,我們才能保障寶寶健康成長。所以接下來我將根據寶寶成長的不同階段來寫一些護理要點,裡面會結合臨床上很多新手父母的常見提問進行解答,從中醫、西醫、兒童保健護理方面儘可能多的讓大家更了解自己的寶寶。
  • 新生寶寶第三周注意事項,教你如何餵養健康寶寶--護理常識
    對於新生嬰兒來說,這是一種正常現象,而且對寶寶吸奶很重要。嬰兒吸奶時,前部用舌頭和口唇黏膜、頰部黏膜抵住乳頭,後部的脂肪墊關閉,幫助增加口腔中的負壓,有利於嬰兒吸入乳汁。隨著牙的萌出,這個高出的脂肪墊會漸漸變平。有些人錯誤認為這個脂肪墊是多餘的,甚至會有人主張用刀割去孩子口中的「螳螂嘴」,這樣做很危險。
  • 給新生寶寶洗澡注意事項
    新手寶媽對於新生的寶寶往往不知所措,比如給新生寶寶洗澡這事,就讓很多寶媽都手忙腳亂的。寶寶在醫院出生後短短幾分鐘,就會有護士抱著寶寶去洗澡,寶寶出生後長得快,寶媽們在照顧寶寶的時候肯定有發現寶寶身上有脫皮現象,其實這是寶寶在成長中的分泌物,所以身體才會有那些皮,對於這個寶媽們都不用擔心,也不要去把那些皮扣掉,每天只需要給寶寶洗個澡就行了。給寶寶洗澡時,首先要注意水溫,寶寶皮膚嬌嫩,所以水溫不可太燙。
  • 健康寶寶要知道(十七)寶寶回家後的注意事項(一)
    寶寶的平安出生,為家庭帶來了圓滿與幸福,那麼作為父母的你們,關於新生寶寶的問題了解多少呢?只有我們了解了寶寶不同階段的生理特點、病理表現及護理要點,我們才能保障寶寶健康成長。所以接下來我將根據寶寶成長的不同階段來寫一些護理要點,裡面會結合臨床上很多新手父母的常見提問進行解答,從中醫、西醫、兒童保健護理方面儘可能多的讓大家更了解自己的寶寶。
  • 生完寶寶後,媽媽的注意事項(上)
    今天聊的,是寶媽在生完寶寶後的一些注意事項。 完成分娩這件大事,媽媽的感受就是「難以入眠(也無法睡個整覺)」且「不堪重負」。:粉紅色,黃白色 (二)關於惡露的注意事項利於提高排洩量的事情:站立、走路、母乳餵養需要就醫的情況:一周後,惡露仍呈鮮紅色,量大,伴有惡臭,身體感覺溼冷、頭暈、心跳快、面色蒼白。
  • 寶寶入園第一周需要注意事項
    小編在這裡就幼兒園角度給大家建議,寶寶入園後要從三個方面注意:第一:從兒童心理和家長心理做準備第三:從衛生健康方面注意事項1、如幼兒直系親屬患有肝炎等傳染病時,應告知老師,並暫緩入園,經檢查確無感染,方可入園。2、發現疾病及時治療,痊癒後方可入園。幼兒如有過敏史、抽史及其他病史需與幼兒園講清,作好記錄;不可隱瞞病史,造成不良後果。
  • 金牌月嫂:秋冬來臨,新生寶寶護理應注意哪些事項?
    但是很多寶爸寶媽又不知在秋冬季節應該如何科學為新生寶寶做護理,如何讓新生寶寶健康過冬成為媽媽們最為關注的問題;在這裡隨珠海同輝家政金牌月嫂一同來了解冬季新生兒護理都有注意哪幾方面。3、適宜的溫度通常將室內溫度保持在約24℃, 如果溫度過高,則可能導致新生兒的體溫升高,從而引起發燒(脫水發燒), 這時應及時給寶寶補水。如果室溫未達到20°C,則可能導致新生兒的鼻子被阻塞,更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硬皮病」,這意味著小臉是紅色的,但摸起來特別難。
  • 寶寶出生第一年,需要注意的事項都在這裡了
    寶寶出生後,很多新手媽媽高興的同時,也會憂愁,憂愁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不知道該如何養育孩子,第一次做爸爸媽媽,將會面對寶寶的眾多問題,特別是寶寶出生的第一年,需要很多新手爸媽注意的事項有很多。有了這份照顧寶寶清單,爸爸媽媽心裡就會有底氣很多。
  • 新生寶寶第二周注意事項,教你如何餵養健康寶寶--護理常識
    所以,孩子出生後,要注意眼睛周圍皮膚的清潔。可以用藥棉浸生理鹽水替寶寶每天拭洗眼角一次,由裡向外,切不要用手拭抹。遇到孩子鼻腔內分泌物較多,清潔時要特別注意安全,千萬不能用發卡、火柴棍挑挖寶寶耳朵內的分泌物不需要清理,洗臉時注意耳後及耳朵外部的清潔即可。保持五官的清潔,有利於寶寶的健康。可以用蘸溼的棉籤擦洗外耳郭,但小心不要伸入耳道。注意不要把水滴入耳道內。若寶寶的耳背有皸裂,可以塗一些熟食油或1%紫藥水。
  • 3個月寶寶需要注意的事項(建議收藏)
    爸爸媽媽,你們度過了最難熬的第一、二個月現在對於我突如其來的哭鬧等問題已變得處事不驚了吧。在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裡,我將快速成長,但是你們還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比如我睡眠夠嗎?我生長發育正常嗎?那就接著告訴你們有關我成長的秘密吧!
  • 家有新生寶寶?這些注意事項,很重要但最容易被忽視!
    新生兒的降臨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是一件非常令人喜悅的事情,所以新生寶寶都是一大家人捧在手心的寶貝。不過新生寶寶是非常脆弱的,照顧起來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爸爸媽媽,面對小生命難免會手足無措。
  • 家有新生寶寶?這些注意事項,很重要但最容易被忽視
    新生兒的降臨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是一件非常令人喜悅的事情,所以新生寶寶都是一大家人捧在手心的寶貝。不過新生寶寶是非常脆弱的,照顧起來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爸爸媽媽,面對小生命難免會手足無措。所以在兒童醫院裡最常見的都是年輕的父母焦急的抱著新生寶寶的身影。
  • 13~15個月齡寶寶餵養成長注意事項(建議收藏)
    文章出處聲明:本系列所有成長注意事項,均摘取自我們所在社區醫院發給我們學習的《0~3歲嬰幼兒照護手冊》,如有侵權,還請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處理。一、如何餵養(一)合理餵養寶寶每天喝奶3次,總量500-600ml。主食3餐及一餐水果。
  • 【科普】「十大秘笈」教你如何帶早產兒寶寶
    【科普】「十大秘笈」教你如何帶早產兒寶寶 2020-11-20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